(完整word)景观植物配置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景观植物(观赏植物)、花卉的定义
凡是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并经过一定技艺进行栽培和养护的植物,有观花、观叶、观茎、观果和观根的植物总称。
2 景观植物配置概念
就是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地将各种园林植物(乔灌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搭配组置在一起,以发挥它们的生态功能和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3 《景观植物配置与造景》课程内容
1)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
包括颜色,大小,形态,线条,质地和比例尺度
2)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植物景观配置景观在形式上必须满足简单、统一与协调、平衡、重点变化、比例与尺度等原则、
3)园林植物配置的常见手法及方式
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手法主要有对称,重复,变化,对比,节奏,渐变配置方式: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值
4)不同景观植物造景形式
道路、水体、建筑、山石景观旁
4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在充分了解观赏植物不同类型特性基础之上,掌握其应用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结合专业特点完成系列设计。
5西方园林中观赏植物配置与造景应用
5。
1 西方观赏植物应用简述
古代应用:古埃及的园圃-花圃-花园
形式:室外装饰应用
特点:花卉对称式布置;
植物材料以果树、蔬菜、香料和药草为主;
代表:古罗马的突斯卡姆庄园
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中世纪的应用
特点:花卉对称布局和自然布局兼有;
植物以绿篱花坛材料为主;
注重花卉装饰应用背景的处理;
外国园林
外国园林植物配置同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迥然不同。
西欧西欧具有代表性的法国园林和意大利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多为规则式,或将植物修剪成几何图形。
16世纪意大利园林树木多以常绿树为主,沿着园路和园墙密植,并修剪成绿廊或绿墙,台地上还布满以黄杨或柏树修剪成一方块一方块的绿色植坛。
18世纪以后的英国,出现以开阔的草地、自然栽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为特征的英国自然风景园。
现代西欧各国,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又受城市生态的要求和影响,植物
配置趋向于自然,并注意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在植物选择上考虑经济效益和重视植物配置的视觉艺术效果。
日本日本庭园的植物配置多采用自然式,但也注意修剪植物。
树种选择以常绿树为多。
尤其是松树,常常被修剪成一定形状,形成日本特有的风格,还创造了一种树木整形修剪的方法──“刈込";同时,比较重视秋色树种的配置,如成片栽植槭树林等。
树丛的配置,往往采用三对一、二对一、五对一等方式,使游人从任何角度都能看到整个树丛的每株树木。
在房屋旁,常种大叶的棕榈科植物和芭蕉等,以获得“听雨声”的园林意境。
在瀑布的泷口常常配置若干乔木或灌木,把瀑布的一部分遮挡住,增加深度感.庭园中的地面也常以细草、小竹、蔓类、羊齿类、藓苔类等植物覆被。
苏联苏联园林比较重视植物配置,苏联园林学家首先将园林植物按其观赏特性进行分类分级,如将冠形分为椭圆形、卵形、球形、圆锥形、宝塔形、伞形、自然形、垂枝形、匍匐形等多种;绿色的叶子按色度分为青绿、黄绿、灰绿三种;将花形花序分为六类。
配置植物时,从平面、立体、色彩、树丛疏密度等方面考虑到植物的艺术构图和风格。
同时,还从林学的角度注意配置的乔、灌木比例,针、阔叶树比例,树木密度和树种比例等,形成园林植物配置理论。
5。
2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与造景简述
春秋时期、汉代、唐代
特点:花卉布局以不对称式为主;
花材以木本为主,讲究意境的营造
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的有关花谱、艺花一类书籍,明代的《群芳谱》、《园冶》、《长物志》中均已论及,清代的《广群芳谱》、《花镜》中有较详细的说明。
从这些文字记述和保留至今的园林、古树名木来看,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有如下特点:
①对园林植物题材的认识比较深刻,能得乎性情,从植物的生态习性、外部形态深入到植物的内在性格,加以“拟人化",因而有“梅花清标韵高,竹子节格刚直,兰花幽谷品逸,菊花操介清逸”之说,喻为“四君子"。
或将松、竹、梅配置在一起,称为“岁寒三友”。
或以牡丹比喻富贵,紫薇比喻和睦等。
往往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表现形态,赋予一种人格化的比拟.因此,在园林中着重欣赏植物的个体美,以孤植方式多,且极少修剪。
②师法自然,模拟大自然植物景观入园。
即使是在面积很小的园林中,也模拟“三五成林”,创造“咫尺山林”的意境。
甚至按照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描述,在园林中创造“武陵春色”;或者把田园风光搬进园林,设置“稻香村”等。
③喜好集中种植某一种具有特色,或为群众所喜爱的植物,成为专类花园.如西汉上林苑中的扶荔宫,宋代洛阳的牡丹园,明清时代园林中的枇杷园、竹园、梨香院、芭蕉坞等。
这种形式一直流传到现在。
④植物同园林其他要素紧密结合配置,无论山石、水体、园路和建筑物,都以植物衬托,甚至以植物命名,如万松岭、樱桃沟、桃花溪、海棠坞、梅影坡、芙蓉石等,加强了景点的植物气氛。
以植物命名的建筑物如藕香榭、玉兰堂、万菊亭、十八曼陀罗馆等,建筑物是固定不变的,而植物是随季节、年代变化的,这就加强了园林景物中静与动的对比.
⑤中国古代园林以景取胜,而景名中以植物命名者甚多。
如万壑松风、梨花伴月、桐剪秋风、梧竹幽居、罗岗香雪等,极其普遍,充分反映出中国古代“以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特色。
⑥在漫长的园林建设史中,形成了中国园林植物配置的程式,如栽梅绕屋、堤弯宜柳、槐荫当庭、移竹当窗、悬葛垂萝等,都反映出中国园林植物配置的特有风格。
第二章观赏植物应用基础
第一节花卉的分类
按园林用途分类
1 花坛花卉
布置在道路两侧或道路中央的种植花卉。
主要指植株低矮、高度一致、开花整齐、开花数量较多、花色鲜艳、植株枝叶繁茂、植物生长势强、抗性强、易于种子繁殖的草花。
有一年生种类:夏秋开花
二年生种类:春夏开花
2 花境花卉
用于布置花境的花卉,多为宿根花卉。
亦可用小型的观赏灌木和一二生花卉.
3 室内观叶植物
指起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能在室内散射光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有一定耐荫能力的以观赏叶色、叶形、叶质为主的一大类植物.
4 切花
将植物的一部分切下来作为观赏材料使用。
可以是花茎、果枝、枝条等。
5 攀援植物
植株茎干柔软,不能直立向上生长的,需要攀附其它植物才能向高处生长的种类.有缠绕型、卷须型、吸附型之分。
6 水生花卉
凡是在水中栽培和养护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浮叶、挺水、沉水和浮水植物的总称.
7 地被植物
株形低矮,枝叶繁茂,能严密地覆盖地面的植物。
有木本、草本之分
按观赏特性划分
1 观花植物种类
主要以鲜艳的花色、花香、奇特的花形或优美的花姿为观赏对象.若按植株形态特征的划分有开花乔木、花灌木、观花草本三大类;其中又分有落叶和常绿两种类.
常见的常绿花灌木有:木槿、月季、红花檵木、夹竹桃、云南含笑、滇丁香
2 观果植物种类
以果色、果形为主要观赏对象.有木本、草本之分;有常绿、落叶种类。
常见的种类有木瓜、石楠、石榴、枸骨、火棘等
3 观叶植物种类
以观赏植物的叶色、叶形、叶质为主的一大类植物.起源于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植物。
4 观枝干植物
以奇特的干形或植物特殊的器官为观赏对象.如特殊花序、芽形、枝条色泽。
人面竹、佛肚竹、黄金间碧玉、紫竹、红瑞木、银芽柳
第三章景观植物配置的原理
第一节花卉应用设计的基本原理
1 科学性原理
1.1 充分了解应用花卉的生物学特性
1。
2 遵循生态学原理
1.2.1 了解植物个体与环境的关系
造景植物设计既要符合景观要求,又要注意植物的生态习性,适地适树是造景成功的关键.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光温水土
1.2。
2 了解植物群落特征,合理进行人工配置
合理配置的意义:生态效益最大化;
保证人工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2 艺术性原理
2。
1 注重花卉配置的形式美原理
2.1.1 个体形式美的表现: 点线面体形图案光影质感
植物的美的表现:
2.1。
2 群体花卉布置形式美的表现原则
1)协调与对比
2)动势与均衡
3)韵律与节奏
2.2 注重花卉配置中的色彩美的原则
2。
2.1 注意色感与环境氛围协调
2.2。
2 注重色彩的意义
2。
2.3 注意色彩与空间尺度
2.3 重视花卉配置中意境美
意境美:由外在形式美反映的情意使观者触景生情产生情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 1 植物配植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①种植区域边缘的处理,忌出现狭窄尖削状;
←②散点种植忌植物等距或直线布局;
←③群植植物个体间林缘线连接起来,忌直线布局;
←④利用植物结合废空间的处理;
←⑤立面设计要有层次感、质感、林冠线曲线的变化
第二节花卉种植设计的构图形式
平面构图(外在轮廓内部纹样)
1。
1 形式:规则式自然式半自然式
1。
1.1 规则式构图:
1)常见植物布局形式:
对植常用于建筑物门前,大门入口处
列植植物呈行列式种植
三角形种植将植物呈等边、等腰三角形种植
辐射式:中心式圆形多角形多边形
←对植:体量大致相等的树木按一定的轴线关系对称式种植
←对植的应用:大门两边、建筑物入口、广场两边。
←列植:是对植的延伸,成行成带地种植树木。
←对植和列植的作用:配景,行道树、绿篱、防护林带等行列式种植.对植起引导作用。
←对植注意的问题:用同一树种,体量相当,布局于构图的中轴线附近。
←列植的形式:行道树行植为单行、双行.为同一树种按等距种植,株行距可依据种类和所需的郁闭度来决定.大乔木株行距为5-8m,灌木为1-3m。
←树种:分枝角度高,观赏性高的乔灌皆可
←绿篱:常绿的分檗性强、耐修剪的灌木,如小叶女贞、小叶黄杨、木槿、火把果、圆柏、侧柏、杜鹃等。
2)外在轮廓属于对称式布置的花卉应用形式:
花坛花台花带绿篱
← 1.1。
2 自然式构图
←1)常见形式: 孤植丛植群植组植
←孤植:单株种植,作空间的主景;
←树种选择:体形高大、树形优美、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树种分枝点高,树冠开张,以伞、圆球形为好,枝叶繁茂,抗性好、无污染。
←植物种类:香樟、栾树、枫香、槭树、银杏、朴树、广玉兰、凤凰木、蓝花楹、黄山松、南洋杉、桂花、木棉、喜树、金钱松、大叶榕、菩提树、棕榈、槐树、合欢、榆树
←配植时注意的事项:
←作为构图的主景,种植地势要高,周边空旷;在较佳观赏视线内无障景;种植于草地、临水岸边、道路中央、道路转折处等.
←在转弯处、道路中央视线开阔的区域宜用树形优美、色系艳丽的树种;
←在树群、建筑物前用孤植树,注意色彩的对比;
←丛植:同一种类或相似种类二至几十株紧密地种植在一起,植株的林冠线彼此连接。
景观要求要统一,个体美,选用树形、姿态和色系美的种类。
←丛植注意的问题:
←平面布局不能对称、等距,个体大小、形态应有差异;
←作主景时,种植于开阔、地势高的区域;
←作配景时,一般起引导视线的作用,在道路的转折处用或种植起分隔空间的作用。
←作背景用,一般用常绿树种.
←丛植的方式:
←两株配植:有对比但要协调;树种体量有大小、高矮的差别;
←三株式配植:要有一株主景树,另两株为配景;
←忌直线、等边三角形种植;三株树在体量、高低有别,不超过两种树,最大株与最小株种植近,中等
体量的远种植,在平面构图上形成不等边三角形。
←四株配植:不能成直线布局,忌两两组合成等边三角形、梯形、每类平均株数、体量大小、姿态相同、最大或最小自成一组
←应成不等边四边形或不等边三角形。
←同一树种:不等边四边形布局时,体量为第二或第三大的独种植成一类;不等边三角形布局时,体量第一或最小的位于构图的中心。
不同的树种(两类时),将不同的种布局于构图的中心。
←组植:由二至一二十株不同种类的植物组配成的景观.组植考虑物种的观赏特性、种间关系、习性、栽培管理.
←组植美学要求:林冠线形状起伏、质地变化、色调变化
←群植:由二至数百株乔灌成群配植,或称树群.
←群植可由同一物种组成,亦可由乔木层、大灌木层、小灌木层、草本层混交而成。
乔木层以树姿美的种类为主;灌木以开花种类为主;有季相、色彩变化、林冠线、林缘线变化。
←群植的原则:喜光的乔木树种布局在中央,灌木在外缘;常绿在中央为背景,落叶树在外围。
←片植:成块大量地种植,构成林地。
以树姿态美、色系美的种类栽培
←有密林、疏林之分。
←密林的郁闭度为0。
7-1.0。
不供游人活动,作观赏的风景林有纯林和混交林之分。
纯林风格为简洁壮阔、混交林为华丽多彩.
←疏林有郁闭度为0.4—0。
6,与草地结合,供人休息.树种以较高观赏价值的种类。
←
1.1.3 半自然式构图
1)自然与规则结合:花境
2 立面构图
立面构图的必要性:不同植物材料的形质的差异
不同的花卉应用形式立面构图的原则:
花坛:立面效果较一致,强调协调
花境:立面效果有对比和差异,有层次变化
3 空间造型
花卉的空间造型主要指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和花艺栽培中通过对植物施以人工修剪、整形手段对其处理,或在架上栽培植物所展示的景观.
第四章观赏植物造景应用
第一节花坛
1 花坛概述:
1。
1花坛的由来:实用性园圃—花圃—花坛
1。
2 花坛定义:
1)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花卉,表现图案纹样或赏盛花时的绚丽景观的花卉应用形式。
2)组成装饰图形的花圃;
3)按照设计意图在一定的形体范围内栽植观赏植物以表现群体美的设施。
1。
3 花坛的特点:
1)有几何种植床,多为规则式种植;
2)表现花卉组成的平面图案纹样或色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