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数学教案体会并认识千米5_冀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体会并认识千米5_冀教
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长度单位千米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经历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从网上收集数学信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
教学难点:
正确估计路程的长度,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以谈话的形式,师生交流上学的方式,以及所用的时间,自然而然的进入了新授课。
学生自由说
生1: 我家离学校比较近,我妈妈骑自行车送我来,用10分钟。
生2: 我家就在新石小区里面,我走路上学,只用5分钟就到了生3、我家比较远,爸爸开车送我,大于10多分钟吧。
生4:坐电动车……
2、让学生估计从新石小学到新火车站之间的距离。
3、教师出示航拍图,计算出实际距离。
告诉学生,当测量的路程比较长时,通常用千米来作单位,引入“千米”。
二、生活素材,感知认知
(一)认识并感受一千米的长度
1、认识1千米
直接让学生回答1千米等于多少米。
(板书:1千米=1000米)
学生试读一遍,如不标准,教师指导读法,学生再读一遍。
向学生介绍千米的字母表示形式。
(板书:1km =1000m)
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1)利用上节课测量操场的经验,请学生算一算几圈是1千米,进一步感知1千米有多长。
接着介绍标准跑道的长度是400 米,让学生再推算几圈是1 千米。
学生回答如有困难,可以同桌交流!
(2)提出“如果从广平街和新石中路十字路口向东走1千米,你觉得大概走到哪儿?”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合作探究几千米的长度。
回顾课前谈话的内容,出示除去等红灯的时间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各种方式行1千米所用的时间。
出示合作要求:
(1)请学生根据小组合作提示,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
在汇报的过程中,注意规范学生语言。
生:我家在广平小区住,爸爸每天骑车送我上学,在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我估计从我家到学校大约有1千米多的路程。
(二) 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学生汇报搜集到的生活中和千米有关的知识。
2、师向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一些关于千米的标识,并让学生说一说它们表示的意思。
3、向学生介绍关于千米的一些数据。
(1)马拉松赛跑全长约是42千米。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9千米。
(3)介绍知识窗的内容。
(4)万里长城全长约是6300千米,比一万里还长呢!
(5)学生汇报一下我国七大江河的
长度。
学生汇报我国七大江河的长度时,
如果学生提出搜集到的数据不相同的问题,师说明:可能大家搜集的数据来源不同,稍微会有些误差,都属于正常情况。
(6)出示中国地图,我国东西相距约52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7)出示《祖国多么广大》这首诗,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祖国的广大。
三、巩固练习:
1、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出行方式用线连接起来。
2、判断题
2、日记改错
四、引导总结,反思过程
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师总结:千米咱们身边还有很多应用,同学们要用心去观察,你可以像今天一样,利用网络收集一些有关千米的知识用文字、图片、实物等多种方式记录下来,下节课再继续研究学习。
五、拓展作业
1、请你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千米、米和分米,厘米写一篇数学日记。
2、课后“做一做”第二题。
要求:课下收集,下节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