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药物分析第4章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与参比方法的相关性 参比方法一般选用特异性强、准确度高、线性关系 良好的色谱法。
例:茶碱血浆样品用UV法和HPLC法测定结果的相关 性
HPLC
茶 14 碱 血 12 浆 样 品 10 用
8
法6 测 定4 的 结 果2
.
.
. Y=-0.107+0.983X
.
(r=0.9591,n=9)
. .
. ..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第一步:检测条件的筛选
以待测药物对照品照拟定的分析方法 (预处理除外)测定。根据测定结果确定最 佳分析检测条件。
例:HPLC-检测器、色谱柱、流动相、柱 温、内标;使具有足够的方法灵敏度、良好 的色谱参数(n,R,T)、适当保留时间。
第二步:分离条件的筛选
在进行分离条件筛选时,应考察生物 基质中内源性物质及代谢产物对分离与检 测的干扰;确认以对照品确定的检测条件 是否适用于实际生物样品。
分析测定的目的与要求
根据体内药物分析的目的决定分析方法的应用 1. 药代动力学研究
要求: 同时测定原形药物和代谢产物 检测: 宽线性范围(Cmax~Cmax的1/20)、高灵敏
度(10-9g/ml)和高专属性 方法: 不必强调方法的简便、快速;重点考虑测定 浓度范围较宽;多采用HPLC、GC-MS、LC-MS
考察目标:代谢产物对药物、内标物质的干 扰情况,进一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分离条件选择色谱图:
第三节 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与要求
验证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方法验证时应考虑影响分析方法所有可变 因素(采样,样品制备,色谱分离,检测 与数据评价),通常采用模拟生物样品和 实际生物样品。
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
SD
n
(Xi X )2
i 1
n 1
RSD SD 100% X
批内(within-run or intea-assay)RSD 批间(between-run or inter-assay)RSD 日内(within-day);日间(between-day)
测定法: 取空白生物基质(血浆)数份,分别
第四章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
建立与验证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一、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1. 系统检索国内外的科技文献: 2. 了解待测药物的理化性质; 3.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存在状况; 4. 药代动力学参数; 5. 分析检测方法
二、建立分析检测方法的主要依据
1. 待测药物的理化性质及体内存在状况 2. 分析测定的目的与要求 3. 生物样品的类型与样品制备方法 4. 实验室条件
1. 药物的理化性质及体内存在状况
选择预处理方法 药物理化性质 药物在体内存在状态 代谢途径及代谢物性质
待测药物的理化性质
亲脂性;药物的pKa值;水和有机溶剂中的溶 解度及分配系数。 萃取方法和萃取条件的选择 亲脂性:在适当的pH值下用有机溶剂萃取 强极性或亲水性:沉淀蛋白、固相萃取、离子
对萃取或衍生化后萃取 挥发性:极性小有机溶剂萃取。
1. 标准系列溶液的制备 2. 内标溶液的制备 3. 标准系列模拟生物样品的制备 4. 标准曲线的绘制
注意事项: 1. 溶剂-水或甲醇 2. 标准曲线至少含6个浓度点(不包括零点)可覆盖全
部 待测生物样品的药物浓度。 3. 标准曲线各浓度点等比梯度模式(比例常数约为2)
如: 1,2,5,10,20,50,100;实际制备时可先配高浓度 依次稀释:100,50,20,10,5,2,1。 4. 浓度-加入的标准系列溶液的浓度应模拟生物样品中 药物浓度的50倍以上,加入量为生物样品总体积2%以
在同一批内或不同批间制备高、中、低3个 浓度的QC样品,并分析测定。
测定批内RSD(日内): 同一分析批内,用同一标准曲线同一实
验条件下测定;每一浓度5~6个样品,每个 样品测定1次,用随行标准曲线分别计算3个 浓度及每一浓度的RSD。
测定-批间RSD(日间): 至少5个工作日内完成。每个工作日内
2 4 6 8 10 12 14 茶碱血浆样品用UV法测定的结果
三、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标准曲线: 生物样品中所测定药物浓度与响应的相关性,
通常用回归分析法(最小二乘法或加权最小二乘 法)获得标准曲线。标准曲线通常为线性模式。 推荐文献:钟大放,以加权最小二乘法建立生物 分析标准曲线的若干问题;药物分析杂志:1996, 16(5):343-346
2. 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测定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药物浓度;
分析方法尽量简便易行、快速,适用于长 期、批量样品;大多采用UV、RIA或EIA 等。
3.中毒患者的临床抢救 药物浓度极高,不必强调方法的灵敏
度,特别强调方法特异性,速度快;大多 采用GC、GC-MS、RIA或EIA。
生物样品类型与预处理方法
HPLC色谱峰的tR、n一致及与内源性物质 色谱峰的R合乎要求。确证内源性物质对分 析方法有无干扰。
2.代谢产物的干扰
比较模拟生物样品和用药后的实际生物样
品的检测信号(tR、n、和R)是否一致;
确证代谢产物对分析方法有无干扰。
3.伍用药物的干扰 TDM时,考虑患者可能同时服用药物的干扰,比
较待测药物、同时服用药物、模拟生物样品和添加 同时服用药物的模拟干扰样品的检测信号。确证同 时服用药物对分析方法的干扰情况。
线性范围(linear rang): 标准曲线的最高与最低浓度的区间,
在线性范围内药物浓度测定结果应达到试 验要求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标准系列溶液的制备: 用模拟生物样品建立(空白血浆+待测药 物的对准品)
注意: 建立标准曲线所使用的模拟生物样品
应使用与待测的含药生物样品相同生物基 质制备。
标准曲线的一般建立方法:
四、精密度(precision)
系指每次测定结果与多次测定的平均 值的偏离程度。
表示该分析方法的可重复性,可反映 分析方法的可操作性,是方法验证的基 本要点之一。
使用模拟生物样品测定。
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D) 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LOQ限度要求:至少能满足测定3-5个半 衰期后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浓度(或能检测 出Cmax的1/10~1/20时的药物浓度)
受试药物的Cmax :3.202±0.496ug/ml LOQ为0.1ug/ml<0.16ug/ml(Cmax的1/20) 且RSD<20%,RE% <20%
六、稳定性
方法稳定性: 1. 待测药物及其分析溶液在实验室的温度、湿 度、光照及暴露空气等条件下的稳定性 2. 模拟生物样品在预处理过程中的稳定性 3. 提纯后的残渣及其复溶溶液的稳定性
一、分析方法的选择
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是决定分析方法的首 要因素:药物或其特定代谢产物浓度低、样 品量少,难以通过增加取样量提高方法灵敏 度,只能通过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适应样品 分析需求。
二、分析方法的建立
初步拟定分析方法 通过大量试验工作,选择最佳分析条 件, 建立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的验证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分析方法的验证紧密 相关。
生物样品稳定性:
1. 短期稳定性:室温、4℃或-20℃以及冻-融 循环条件下的稳定性
是保证被测药物具有一定准确度、精密度的前 提下,该分析方法能够准
确测定生物样品中药物的最低浓度(通常为标 准曲线上的最低浓度点)。
样品制备:取空白血浆,制备至少5个独立的 QC样品
测定方法:其浓度应使S/N≥10,同时进行准确 度和精密度验证。
LOQ的准确度应在真实浓度的80%~120% 范围内;精密度的RSD应小于20%;
考察目标:生物基质中内源性物质对测定 的干扰(方法特异性)。
要求在待测药物(或活性代谢物、内 标物质)的信号附近的有限范围内不应出 现内源性物质信号。
3.模拟生物样品试验(方法的效能指标) 取空白生物基质加入待测药物制成模
拟生物样品,照“空白生物基质试验”项 下方法试验。
考察目标: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与准 确度、灵敏度、药物的萃取回收率、特异 性(内源性物质的干扰)等各项技术指标。
8. 标准曲线的限度要求:
药代动力学或生物利用度研究:最高浓度应高于 达峰浓度(Cmax);最低浓度应低于Cmax的 1/10~1/20,并应为方法的LOQ
例:若体内平均达峰浓度为50ng/ml ,其1/20为 2.5ng/ml,设定最高浓度为100ng/ml ,最低浓度 为1ng/ml(个体差异)
药物稳定性
萃取浓缩技术 对酸碱不稳定-避免使用强酸或强碱溶剂 对热不稳定-避免高温蒸发溶剂 对光不稳定-避光操作
待测药物的体内存在状态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强弱及结合率的高低影响 分离萃取方பைடு நூலகம்:蛋白结合较强不宜直接用溶剂萃 取。
体内浓度高低、代谢过程及其代谢产物决定 分析检测技术:浓度较低(尤其有代谢成分共 存)考虑代谢产物的干扰应选择高灵敏度、高选 择性测定方法(LC-MS , EIA)
特异性 线性范围 精密度与准确度 定量限与检测限 稳定性
分析方法的验证
一、方法特异性(专属性或选择性)
方法的特异性(specificity): 系指当有内源性物质存在时,方法准
确测定待测物质(药物、代谢物)的能力, 表示所检测的信号属于待测物所特有。
1.内源性物质的干扰 比较待测药物对照品、空白生物基质、模 拟生物样品的检测信号。
色谱分析法: 还要考察待测药物(或内标物)与内源
性物质(或其它药物)的分离情况。 -色谱峰的保留时间、理论塔板数和拖尾 因子是否与水溶液一致 -色谱峰是否为单一成分 -标准曲线的截距是否显著偏离零点
4. 实际生物样品测试-进一步验证内源性物质、代 谢产物的干扰
经空白生物基质和模拟生物样品试验后,确 定的分析方法及其条件,不能完全确认是否适合 于实际生物样品的测定,因为药物在体内可能与 内源性物质结合(如血浆蛋白结合物)或代谢生 成数个代谢产物及其进一步的结合物(或缀合 物)。
5. 步骤: (1)先加入标准溶液 (2)再加入空白生物基质 (3)涡旋混匀
6. 内标溶液的浓度:加入的内标溶液的浓度应为标 准系列浓度的中间浓度
7. 标准曲线的绘制:以待测药物的检测信号(如色 谱峰峰面积或峰高),内标法药物的检测响应应 与内标物质检测响应的比值(因变量y)对模拟血 药浓度(自变量x)求得回归方程y=ax+b,相关系 数(r)。回归方程的截距应接近于零,r≥0.99 (色谱法)
完成3个浓度(高、中、低),每一浓度1 个样品,用随行标准曲线计算日间RSD。
限度要求: 在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中
RSD一般应≤15% 在LOQ附近RSD应≤20%。
准确度和精密度可采用同一组数据, 采用不同数据处理方法计算结果:
五、定量限
(limit of quantitation,LOQ)
以血浆或血清为分析样品: HPLC检测-采用蛋白沉淀-溶剂萃取预处
理技术。 RIA分析-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可较为粗
放,经简单蛋白沉淀或不经预 处理直接测定。
实验室条件
实验室现有的或有可能在其它实验室使 用的仪器装备,合理选择可行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 分析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骤
分析方法的选择 分析方法的建立 检测条件的筛选 分离条件的筛选
一般用相对回收率(relative recovery,RR)或 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 , RE)表示。
相对回收率=M 100% A
相对偏差=M A 100% A
测定值M,添加量A。
限度要求:
相对回收率 85%~115%(LOQ附近80%~120%)
RE ±15%(LOQ附近±20%)
三、准确度(accuracy)
指用该方法测得的生物样品中待测药 物浓度与其真实浓度的接近程度
通常使用模拟生物样品测定(空白 血浆+浓度已知的对照品溶液),以测 得的浓度与添加浓度比较计算。
测定法:
取空白生物基质数份,在标准曲线范 围制备高(接近上限)、中、低(接近 LOQ)3个浓度,每一浓度至少5个样品, 与随行的标准曲线同法测定,以测得的浓 度与加入对照品溶液浓度比较计算。
筛选分离条件步骤:
1. 空白溶剂试验(方法特异性) 待测药物的非生物基质溶液(水溶液)
采用拟定方法进行预处理,并测定响应信 号。
考察目标:预处理(衍生化反应、萃取 分离)不干扰药物的测定。
2. 空白生物基质试验(方法的特异性) 取空白生物基质,如空白血浆,用拟
定的方法,照“空白溶剂试验”项下方法 操作。
例:茶碱血浆样品用UV法和HPLC法测定结果的相关 性
HPLC
茶 14 碱 血 12 浆 样 品 10 用
8
法6 测 定4 的 结 果2
.
.
. Y=-0.107+0.983X
.
(r=0.9591,n=9)
. .
. ..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第一步:检测条件的筛选
以待测药物对照品照拟定的分析方法 (预处理除外)测定。根据测定结果确定最 佳分析检测条件。
例:HPLC-检测器、色谱柱、流动相、柱 温、内标;使具有足够的方法灵敏度、良好 的色谱参数(n,R,T)、适当保留时间。
第二步:分离条件的筛选
在进行分离条件筛选时,应考察生物 基质中内源性物质及代谢产物对分离与检 测的干扰;确认以对照品确定的检测条件 是否适用于实际生物样品。
分析测定的目的与要求
根据体内药物分析的目的决定分析方法的应用 1. 药代动力学研究
要求: 同时测定原形药物和代谢产物 检测: 宽线性范围(Cmax~Cmax的1/20)、高灵敏
度(10-9g/ml)和高专属性 方法: 不必强调方法的简便、快速;重点考虑测定 浓度范围较宽;多采用HPLC、GC-MS、LC-MS
考察目标:代谢产物对药物、内标物质的干 扰情况,进一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分离条件选择色谱图:
第三节 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与要求
验证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方法验证时应考虑影响分析方法所有可变 因素(采样,样品制备,色谱分离,检测 与数据评价),通常采用模拟生物样品和 实际生物样品。
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
SD
n
(Xi X )2
i 1
n 1
RSD SD 100% X
批内(within-run or intea-assay)RSD 批间(between-run or inter-assay)RSD 日内(within-day);日间(between-day)
测定法: 取空白生物基质(血浆)数份,分别
第四章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
建立与验证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一、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1. 系统检索国内外的科技文献: 2. 了解待测药物的理化性质; 3.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存在状况; 4. 药代动力学参数; 5. 分析检测方法
二、建立分析检测方法的主要依据
1. 待测药物的理化性质及体内存在状况 2. 分析测定的目的与要求 3. 生物样品的类型与样品制备方法 4. 实验室条件
1. 药物的理化性质及体内存在状况
选择预处理方法 药物理化性质 药物在体内存在状态 代谢途径及代谢物性质
待测药物的理化性质
亲脂性;药物的pKa值;水和有机溶剂中的溶 解度及分配系数。 萃取方法和萃取条件的选择 亲脂性:在适当的pH值下用有机溶剂萃取 强极性或亲水性:沉淀蛋白、固相萃取、离子
对萃取或衍生化后萃取 挥发性:极性小有机溶剂萃取。
1. 标准系列溶液的制备 2. 内标溶液的制备 3. 标准系列模拟生物样品的制备 4. 标准曲线的绘制
注意事项: 1. 溶剂-水或甲醇 2. 标准曲线至少含6个浓度点(不包括零点)可覆盖全
部 待测生物样品的药物浓度。 3. 标准曲线各浓度点等比梯度模式(比例常数约为2)
如: 1,2,5,10,20,50,100;实际制备时可先配高浓度 依次稀释:100,50,20,10,5,2,1。 4. 浓度-加入的标准系列溶液的浓度应模拟生物样品中 药物浓度的50倍以上,加入量为生物样品总体积2%以
在同一批内或不同批间制备高、中、低3个 浓度的QC样品,并分析测定。
测定批内RSD(日内): 同一分析批内,用同一标准曲线同一实
验条件下测定;每一浓度5~6个样品,每个 样品测定1次,用随行标准曲线分别计算3个 浓度及每一浓度的RSD。
测定-批间RSD(日间): 至少5个工作日内完成。每个工作日内
2 4 6 8 10 12 14 茶碱血浆样品用UV法测定的结果
三、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标准曲线: 生物样品中所测定药物浓度与响应的相关性,
通常用回归分析法(最小二乘法或加权最小二乘 法)获得标准曲线。标准曲线通常为线性模式。 推荐文献:钟大放,以加权最小二乘法建立生物 分析标准曲线的若干问题;药物分析杂志:1996, 16(5):343-346
2. 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测定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药物浓度;
分析方法尽量简便易行、快速,适用于长 期、批量样品;大多采用UV、RIA或EIA 等。
3.中毒患者的临床抢救 药物浓度极高,不必强调方法的灵敏
度,特别强调方法特异性,速度快;大多 采用GC、GC-MS、RIA或EIA。
生物样品类型与预处理方法
HPLC色谱峰的tR、n一致及与内源性物质 色谱峰的R合乎要求。确证内源性物质对分 析方法有无干扰。
2.代谢产物的干扰
比较模拟生物样品和用药后的实际生物样
品的检测信号(tR、n、和R)是否一致;
确证代谢产物对分析方法有无干扰。
3.伍用药物的干扰 TDM时,考虑患者可能同时服用药物的干扰,比
较待测药物、同时服用药物、模拟生物样品和添加 同时服用药物的模拟干扰样品的检测信号。确证同 时服用药物对分析方法的干扰情况。
线性范围(linear rang): 标准曲线的最高与最低浓度的区间,
在线性范围内药物浓度测定结果应达到试 验要求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标准系列溶液的制备: 用模拟生物样品建立(空白血浆+待测药 物的对准品)
注意: 建立标准曲线所使用的模拟生物样品
应使用与待测的含药生物样品相同生物基 质制备。
标准曲线的一般建立方法:
四、精密度(precision)
系指每次测定结果与多次测定的平均 值的偏离程度。
表示该分析方法的可重复性,可反映 分析方法的可操作性,是方法验证的基 本要点之一。
使用模拟生物样品测定。
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D) 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LOQ限度要求:至少能满足测定3-5个半 衰期后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浓度(或能检测 出Cmax的1/10~1/20时的药物浓度)
受试药物的Cmax :3.202±0.496ug/ml LOQ为0.1ug/ml<0.16ug/ml(Cmax的1/20) 且RSD<20%,RE% <20%
六、稳定性
方法稳定性: 1. 待测药物及其分析溶液在实验室的温度、湿 度、光照及暴露空气等条件下的稳定性 2. 模拟生物样品在预处理过程中的稳定性 3. 提纯后的残渣及其复溶溶液的稳定性
一、分析方法的选择
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是决定分析方法的首 要因素:药物或其特定代谢产物浓度低、样 品量少,难以通过增加取样量提高方法灵敏 度,只能通过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适应样品 分析需求。
二、分析方法的建立
初步拟定分析方法 通过大量试验工作,选择最佳分析条 件, 建立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的验证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分析方法的验证紧密 相关。
生物样品稳定性:
1. 短期稳定性:室温、4℃或-20℃以及冻-融 循环条件下的稳定性
是保证被测药物具有一定准确度、精密度的前 提下,该分析方法能够准
确测定生物样品中药物的最低浓度(通常为标 准曲线上的最低浓度点)。
样品制备:取空白血浆,制备至少5个独立的 QC样品
测定方法:其浓度应使S/N≥10,同时进行准确 度和精密度验证。
LOQ的准确度应在真实浓度的80%~120% 范围内;精密度的RSD应小于20%;
考察目标:生物基质中内源性物质对测定 的干扰(方法特异性)。
要求在待测药物(或活性代谢物、内 标物质)的信号附近的有限范围内不应出 现内源性物质信号。
3.模拟生物样品试验(方法的效能指标) 取空白生物基质加入待测药物制成模
拟生物样品,照“空白生物基质试验”项 下方法试验。
考察目标: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与准 确度、灵敏度、药物的萃取回收率、特异 性(内源性物质的干扰)等各项技术指标。
8. 标准曲线的限度要求:
药代动力学或生物利用度研究:最高浓度应高于 达峰浓度(Cmax);最低浓度应低于Cmax的 1/10~1/20,并应为方法的LOQ
例:若体内平均达峰浓度为50ng/ml ,其1/20为 2.5ng/ml,设定最高浓度为100ng/ml ,最低浓度 为1ng/ml(个体差异)
药物稳定性
萃取浓缩技术 对酸碱不稳定-避免使用强酸或强碱溶剂 对热不稳定-避免高温蒸发溶剂 对光不稳定-避光操作
待测药物的体内存在状态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强弱及结合率的高低影响 分离萃取方பைடு நூலகம்:蛋白结合较强不宜直接用溶剂萃 取。
体内浓度高低、代谢过程及其代谢产物决定 分析检测技术:浓度较低(尤其有代谢成分共 存)考虑代谢产物的干扰应选择高灵敏度、高选 择性测定方法(LC-MS , EIA)
特异性 线性范围 精密度与准确度 定量限与检测限 稳定性
分析方法的验证
一、方法特异性(专属性或选择性)
方法的特异性(specificity): 系指当有内源性物质存在时,方法准
确测定待测物质(药物、代谢物)的能力, 表示所检测的信号属于待测物所特有。
1.内源性物质的干扰 比较待测药物对照品、空白生物基质、模 拟生物样品的检测信号。
色谱分析法: 还要考察待测药物(或内标物)与内源
性物质(或其它药物)的分离情况。 -色谱峰的保留时间、理论塔板数和拖尾 因子是否与水溶液一致 -色谱峰是否为单一成分 -标准曲线的截距是否显著偏离零点
4. 实际生物样品测试-进一步验证内源性物质、代 谢产物的干扰
经空白生物基质和模拟生物样品试验后,确 定的分析方法及其条件,不能完全确认是否适合 于实际生物样品的测定,因为药物在体内可能与 内源性物质结合(如血浆蛋白结合物)或代谢生 成数个代谢产物及其进一步的结合物(或缀合 物)。
5. 步骤: (1)先加入标准溶液 (2)再加入空白生物基质 (3)涡旋混匀
6. 内标溶液的浓度:加入的内标溶液的浓度应为标 准系列浓度的中间浓度
7. 标准曲线的绘制:以待测药物的检测信号(如色 谱峰峰面积或峰高),内标法药物的检测响应应 与内标物质检测响应的比值(因变量y)对模拟血 药浓度(自变量x)求得回归方程y=ax+b,相关系 数(r)。回归方程的截距应接近于零,r≥0.99 (色谱法)
完成3个浓度(高、中、低),每一浓度1 个样品,用随行标准曲线计算日间RSD。
限度要求: 在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中
RSD一般应≤15% 在LOQ附近RSD应≤20%。
准确度和精密度可采用同一组数据, 采用不同数据处理方法计算结果:
五、定量限
(limit of quantitation,LOQ)
以血浆或血清为分析样品: HPLC检测-采用蛋白沉淀-溶剂萃取预处
理技术。 RIA分析-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可较为粗
放,经简单蛋白沉淀或不经预 处理直接测定。
实验室条件
实验室现有的或有可能在其它实验室使 用的仪器装备,合理选择可行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 分析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骤
分析方法的选择 分析方法的建立 检测条件的筛选 分离条件的筛选
一般用相对回收率(relative recovery,RR)或 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 , RE)表示。
相对回收率=M 100% A
相对偏差=M A 100% A
测定值M,添加量A。
限度要求:
相对回收率 85%~115%(LOQ附近80%~120%)
RE ±15%(LOQ附近±20%)
三、准确度(accuracy)
指用该方法测得的生物样品中待测药 物浓度与其真实浓度的接近程度
通常使用模拟生物样品测定(空白 血浆+浓度已知的对照品溶液),以测 得的浓度与添加浓度比较计算。
测定法:
取空白生物基质数份,在标准曲线范 围制备高(接近上限)、中、低(接近 LOQ)3个浓度,每一浓度至少5个样品, 与随行的标准曲线同法测定,以测得的浓 度与加入对照品溶液浓度比较计算。
筛选分离条件步骤:
1. 空白溶剂试验(方法特异性) 待测药物的非生物基质溶液(水溶液)
采用拟定方法进行预处理,并测定响应信 号。
考察目标:预处理(衍生化反应、萃取 分离)不干扰药物的测定。
2. 空白生物基质试验(方法的特异性) 取空白生物基质,如空白血浆,用拟
定的方法,照“空白溶剂试验”项下方法 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