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树分析法|拓展思维--剔除次要--关键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树分析法|拓展思维--剔除次要--关键分析
思路、事情杂且多的情况下,我们使⽤这种逻辑分析法可以变得更有条理性,更游刃有余地去把握整件事情的进度,⽽不是瞎紧张。
逻辑树的作⽤
帮助你理清⾃⼰的思路,不进⾏重复和⽆关的思考;
保证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完整性;
将⼯作细分为⼀些利于操作的部分;
确定各部分的优先顺序;
明确地把责任落实到个⼈;
逻辑树是所界定的问题与议题之间的纽带;
它能在解决问题的⼩组内建⽴⼀种共识。
⼀、逻辑树的类型
01 议题树
议题树的主要形式是先提出⼀个问题,然后将这⼀问题细分为多个与其内在逻辑联系的副议题,⽐如主问题为“如何减少员⼯加班的现象”,那么根据议题树的逻辑,我们可以列出两个副议题。
⼀为“减少员⼯的⼯作定额”,⼆为“提⾼员⼯的个⼈⼯作效率”。
在这个初级的议题树中,两个副议题都是针对主议题提出的解决⽅案,这两个⽅案之间具有并列的逻辑关系,与主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也都是相同的。
列出两个副议题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以每⼀个副议题为议题,进⾏下⼀步的思考,即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这⼀议题。
议题树的特点在于它⽐较可靠,但是实施的过程⽐较缓慢。
在将⼀个⼤问题分成具体⼏个⼩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也许这些因素对于议题的解决并不能起到直接的作⽤,但是思考解决办法时,我们也要将它们考虑在内。
在麦肯锡公司,议题树的使⽤时间⼤多在解决问题的初期阶段。
02 假设树
假设树的主要形式是先假设⼀种解决⽅案,之后通过⼿中已有的论据对该⽅案进⾏证明。
需要注意⼀点,在使⽤假设树时,提出的假设必须合理,并且⼿中的论据必须能够⾜以对⾃⼰的假设进⾏证明。
⼀般情况下,假设树的⽬的是证明这⼀假设为真。
同样以企业管理为例。
如果我们以“减少员⼯加班现象对企业有利”为假设论证,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以为什么“减少员⼯加班的现象对企业有利”为切⼊点,列举⼤量的例⼦对论证进⾏阐述和说明。
在列举时,我们可以从加班浪费公司资源,加班影响员⼯对⼯作的积极性,公司不能缺少员⼯三个⽅⾯来进⾏阐述,那么我们的假设就是成⽴的。
有⼈加班,企业就要承担⼯作时间以外的⽔电等开销。
加班也会占⽤员⼯的私⼈时间,影响员⼯的⽣活,必然会导致员⼯对企业⼼⽣抱怨,⼯作的积极性有所降低。
假设树的特点在于它的处理⽅式能够⽐议题树更快,提⾼解决问题的效率。
在进⾏假设的过程中,我们头脑中已对问题有了⼀个明确的看法,需要的只是⽤证据证明⾃⼰的看法正确即可。
在麦肯锡公司,假设树的使⽤时间主要是在对问题有了⾜够的了解,可以提出合理假设时。
03 是否树
是否树的结构与前两种相⽐简单得多,其主要形式在于先提出⼀个问题,之后对这⼀问题进⾏判断分析,分析的结果只有两种,⾮“是”即“否”。
在分析前,对⼀些结果已有标准⽅案。
如果答案为“是”,那么就可以应⽤事先准备好的标准⽅案。
如果答案为“否”,那么就要再进⾏下⼀轮得判断分析,对具体情况进⾏具体分析,在根据结果决定不同得答案,得出解决⽅案。
事实上,当⼀个问题摆在麦肯锡团队⾯前时,麦肯锡⼈就会先运⽤是否树对问题进⾏⼀次判断,确定该问题“是否为⼀个单⼀的且指定范围内的问题”。
如果该答案“是”,他们就会开展接下来的⼯作,如果答案为“否”,那么他们就会先对该问题进⾏精炼,使其成为⼀个单⼀性问题后再开展接下来的⼯作。
是否树简单明了,对问题的解决能够果断标准,不拖泥带⽔。
在判定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根据标准去衡量得到的结果是否符合即可。
是否树的使⽤时间多在对问题及其结构已⾜够了解时。
⼆、逻辑树的评价标准
●⾼质量逻辑树的标准⼀:相关性与⼀致性
每⼀级⽀持中各因素的统⼀
它们与更⾼⼀级的内容的相关性
●⾼质量逻辑树的标准⼆:
每个概念的外延要等于其下⼀层若⼲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如果下⼀层的外延之和⼤于上⼀层概念的外延,说明下⼀层的概念有交叉或有的概念划分和定义得不准确;如果下⼀层的外延之和⼩于上⼀层概念的外延,说明下⼀层的概念有遗漏或有的概念划分和定义得不准确
●⾼质量逻辑树的标准三:平衡不超出边界
缺乏平衡:某分⽀做的⼯作很多,时间拖很长
超出问题:浪费资源,做了许多⽆⽤功
三、逻辑推理的七个步骤
第⼀步:确认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必须是具体的,⽽⾮模糊笼统的,其内容必须单⼀,不可以出现多个问题的组合。
第⼆步:分解问题。
运⽤议题树、假设树和是否树来分解问题。
第三步:剔除次要问题。
对于复杂问题,每个议题有不同的贡献度,要根据重要程度对所有议题进⾏排序,找出关键驱动点,并且剔除次要议题。
第四步:制订详细的⼯作计划。
将思维过程转化为可执⾏的⼯作计划,这是咨询⼯作中的重要环节。
第五步:进⾏关键分析。
针对关键驱动点,通过头脑风暴的⽅式,利⽤团队的智慧找到解决⽅案。
第六步: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建⽴论证。
第七步:陈述整个⼯作过程,进⾏交流沟通。
四、逻辑树分析法的案例演⽰
前⼏天有⼀家杭州的地产企业找我们做战略规划,董事长给了我们⼀个命题作⽂,“企业未来是否还能在地产⾏业⽣存?”。
这是个很⼤的命题,该怎么做呢?
没关系,我们可以借⽤议题树分析法将这个命题进⾏拆解,通过对地产⾏业以及该企业进⾏研究,综合评估企业的内外部环境:
⼀⽅⾯,进⾏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当前地产⾏业的市场空间还有多⼤?地产⾏业的竞争情况如何?国家对地产⾏业有什么样的宏观政策规定?地产⾏业有哪些发展趋势等等;
另⼀⽅⾯,进⾏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当前企业的⼟地资源储备情况如何?当前企业的产品线状况如何?企业是否有成熟的项⽬管理体系?企业当前的团队和员⼯实⼒如何等等。
通过⼀系列问题的拆解和分析,假设得出的结论是地产⾏业还有发展机会,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呢?
这是⼀个相对开放式的命题,不过有了前期对⾏业和企业的研究基础,我们已经可以借助假设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假设企业可以在当地采取旅游地产的发展模式。
通过进⼀
步的深⼊研究,我们搜集了以下论据来⽀撑假设:
当前杭州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企业有相关⼈员具备旅游资源开发经验,旅游性配套设施的开发能⼒较强;企业有较强的资⾦实⼒,⾜够⽀撑企业进⾏⼤规模投⼊;该模式有利于企业低价拿地,盈利空间更⼤;企业与当地的政府关系密切,更易获取当
此外我们还可以⽤是否树的⽅式进⼀步帮助企业分析并进⾏战略选择。
如果该企业选择做旅游地产,那么可以学习借鉴万达、华侨城的旅游地产模式;如果选择做产业地产,那
么可以学习华夏幸福的产业地产模式;⽽如果以上选择都否决了,则需要进⾏下⼀步追问,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案。
逻辑树分析法的使⽤⼼得
我们总结了⼏点逻辑树分析法的使⽤⼼得:
1、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逻辑树分析法本质上不是告诉我们解决⼀个问题的具体⽅法,⽽是教会我们⼀种分析复杂问题的思路和⽅式,基于这种分析,我们能够更加快速和
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逻辑树分析法有多种类型,它们有各⾃的特点以及适⽤的条件。
这就要求我们:⼀⽅⾯,要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各种逻辑树的特点和使⽤条件;另⼀⽅⾯,也要对问题的内
容以及其相关要素有⾜够的了解和掌握。
这样我们才能针对适当的问题采⽤适当的逻辑树,进⽽帮助我们更快、更全⾯地把握和处理问题;
3、熟能⽣巧,任何⼯具的使⽤和掌握都需要经过⼤量的刻意训练来加深理解,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将逻辑树分析法融⼊到我们⾃⾝的思维体系中去。
转载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