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式赛车悬架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UTOMOBILE DESIGN | 汽车设计
方程式赛车悬架设计
刘慧 任峰 李龙海
长春师范大学工程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32
摘 要: 为了实现驾驶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缓解车身冲击,提高车辆使用利用率,针对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简称FSAE大赛)规则,设计可以符合大赛的规则,实现整体轻量化的双横臂悬架不容忽视。
首先,通过整车参数确定所用数据是否符合车辆驾驶,再根据公式确定具体数值,其次运用CATIA软件对所设计的零件进行三维建模,立体分析;在ANSYS中进行有限元的悬架零件进行调试分析,最后对于优化后的悬架对实车进行验证。
关键词: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双横臂悬架;CATIA三维建模;ANSYS分析
1 引言
双横臂独立悬架具有出色的运动特性,因为上臂的高度低,有利于降低车头的高度,从而达到改进车身的目的。
因此,这种悬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舒适性,所以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悬架的设计提供些许帮助。
2 整车参数
我们需要对赛车的速度,驾驶,刹车制动,耐久性在比赛过程中进行测试优化[1]。
得到符合本次赛车的使用数据,赛车在转向过程中,如若速度过快,则会发生侧翻现象,对车手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我通过对悬架进行增加加速度的方式设计。
以求达到防止侧翻的目的[2]。
根据赛道情况和比赛规则等因素,整车参数为:整车质量=260kg,整车宽度=1540mm,最小转弯半径R=3500mm,轴距L=1650mm,主销距K=1190mm,前轮距=1220mm左右,后轮距=1180mm。
根据以上参数则可通过公式R=L/sin(β)计算出赛车外轮理想最大转角约为28.1°。
3 悬架所需参数的选定
车辆的稳态响应是在悬架线刚度(前、后轮菏计算所得到的)[3]受其侧倾角大小影响。
其中悬架偏频,在没有阻尼的情况下簧上质
量的固有频率[4]。
侧倾增益:车架在赛车的侧
倾加速度是1的前提下转过的角度。
从上述
内容中,总结得到的主要参数为:前/后悬
架线刚度:20.09/14,74;前/后悬架侧倾
角刚度:934/765;前/后悬架偏频:2.8/3.3;
侧倾增益:-3。
4 悬架导向机构设定
悬架的导向机构是:悬架系统中传递力、
力矩的,车轮在一定规律下对车身的运动的
一种构件[5]。
悬架的动力学特性主要体现在车
桥的摆振和纵向性能分析上,这些都是悬架
导向机构的设计内容。
赛车可以实现自发回
正的基础是:转向性、稳定性[6]。
车轮定位参数,
如表1示:
有横向加速度时,离心力在质心位置时
侧倾中心转化,产生让车侧倾的力矩,侧倾
中心与质心在一个点时车辆会保持平稳,从
而可以尽可能的减缓车手压力[7]侧倾中心(通
过CATIA三维软件的虚拟约束来设置侧倾中
心高度得到的)由图1所示,其公式为:
h
w
=
B h p
2kcosβ+dtanθ+α[1]
其中k=c×
sin(90°+θ-α)
sin(α+β)
,h
p
=ksinβ+d
(β是悬架下横臂与水平面的夹角)
图1 侧倾中心几何图
纵倾中心是车辆进行加速、减速或者制
动时,车身围绕旋转的中心线,可以近似看
作与地面是近似平行的[8]。
表1
102AUTO TIME
AUTO TIME
103
AUTOMOBILE DESIGN | 汽车设计
时代汽车
5 悬架前摇臂、前立柱
CATIA 视野中,可以进行各个零件的装配,组装以及调整,十分简约方便快捷,是我们工科里十分重要的一个软件。
悬架分布于前后两个部位并各有一对,且有不等长的横叉杆连接[9],如图2所示分布于前后两个部位并各有一对。
图2 悬架系统装配模型
计算摇臂的连接孔的受力, 是通过ANSYA 来分析出位置所受到的应力得到的。
为使车辆尽可能的轻量化,我们需要对零件进行材料的选择。
运用ANSYSY 有限元对立柱的模型、耳片的模型进行强度校核。
图3为上述受力分析图,可知:最大应力是168.17Mpa,最大应变力是0.002345,选择的铝材是正确的。
图3 受力分析
6 实车验证
基于上述设计对实车进行验证,在冬天零下二十度的天气下由我队车手亲自驾驶赛
车进行了速度测试,转弯测试,以及灵敏性
的测试;同时,我们还为此设置了路障,就是为了研究我队赛车的悬架系统是否可以稳定工作,是否会出现损坏的现象,是否会因天气寒冷而出现断折的现象。
图4,5就是我们进行实车验证的图片,赛车手在车中熟练的驾驶赛车,以确保赛车的整体安全性以及操纵杆稳定性。
最后经由实车验证,车手在行驶过程中,没有出现不安全的现象,因此是一次成功的验证。
7 结语
悬架作为整车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组成部分,其中对于双横臂式悬架的设计极其复杂,
图4
图5
在设计时需要将部分因素趋近于理想化,本次设计主要以CATIA 软件作为工具,建立三维实体装配的模型,以ANSYS 有限元部分零件进行强度校核分析,得到的符合所需的材料,从而对材料的利用率有所提高以及增加了车体轻量化的目的,最终通过完成悬架设计而实现整车设计。
从而为赛车的驾驶提供更高的安全行驶性,也为悬架的研究和理
论成果提供了帮助。
希望通过对本文的论述,可以推进赛车悬架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宁. FSEC 电动方程式赛车底盘设计及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D].辽宁工业大学,
2017.
[2]杨益. 车辆侧翻预警及半主动悬架防侧翻优化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8.[3]张培培. 汽车悬架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仿真试验[D].长安大学,2005.
[4]李燕超. 电动汽车悬架系统优化与控制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
[5]牛礼民,张杰坤,刘超.FSAE 赛车悬架系统结构设计[J].汽车工程师,2012(09):31-34.
[6]姜立标,刘坚雄.FSAE 赛车前轮定位参数的优化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3,32(02):231-234.
[7]余志生.汽车理论(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8]施长政.FSAE 赛车的设计与制造[D].青岛大学,2013.
[9]公选课《汽车文化》课外学习环境存在问题及对策.《黑河学刊》.2013年12期.杨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