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中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35分)
1. (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有误的是()
A . 朝旭(xù )长绒(róng)
B . 雾霭(ǎi)拳石( quán)
C . 平拓(tuò)久幕(mù)
D . 瑰丽(guī)八隅(yú)
2.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留恋流连忘返厉害利害得失
B . 质疑不容置疑符合随声附合
C . 变换变幻莫测旁证旁征博引
D . 谄媚缠绵悱恻大意微言大义
3. (2分)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 屋子里收拾得非常整洁,窗明几净,了无杂尘。
B . 他家开的百货商店顾客不少,一天能经营上千块,生意盎然。
C . 走进校园,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
D . 这人做事从不考虑先后次序,也看不出个轻重缓急。
4. (2分)下列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 对于这些问题,每个公民乃至我们高中生都不能忽视,因为它们关系到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道德养成。
B . 这家工厂之所以造成年年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领导不善于经营管理,二是由于工人的基本素质太低。
C . 过去,我们曾不加分析地批判了他在文艺创作上的某些观点,现在看起来,当时的批判是失之偏颇和慎重的。
D . 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5. (10分)(2019·澄海模拟)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2) ____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生活中总会遇到困难和坎坷,但只要你不气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会达到一个美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
(4)何处望神州?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补充完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6. (2分)(2016·安顺) 仿照例句,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例句:我喜欢蓝色,我愿我的胸怀像蓝色的天空一样宽广;
我喜欢白色,________;
我喜欢红色,________。
7. (15分) (2017八上·鼓楼期末)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材料一】下面两幅画是剪纸小组同学搜集的“金陵喜花”,它们是南京民间工艺师张吉根先生的作品。
【材料二】目前,“南京剪纸”传承人共计7位。
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2人、市级和区级传承人各2人,它们在南京工艺美术总公司从事剪纸和创作和演示。
其他一般性传承人则分布在民俗馆、夫子庙街区、湖南路商业街等区域。
现阶段由于“南京剪纸”传承人脉络还比较单一,在保留传承项目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南京剪纸项目种类还需进一步拓展。
(摘自《文艺生活》2016年11期)
【材料三】
中国江苏网11月21日讯今天,教育部“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南京剪纸艺术传承基地”揭牌仪式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
让这些怀揣航天报国梦想的学子不出校园也可以学习了解中国传统艺术,邂逅传统技艺。
为了更好地在南航发展剪纸艺术,南航在艺术中心专门建设了剪纸工作坊。
据了解,不光选修了剪纸课程的学生可以在工作坊开展专门的艺术实践,选修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学生以及研究生都可以利用工作坊完成自己的成果。
在剪纸工作坊,世界非遗国家级代表性传人、南京剪纸艺术大师“金陵神剪——68岁的张方林在南航授课已经三年有余。
他说:“我希望通过走进学校、走进社区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南京传统剪纸艺术、传播传统文化氛围。
”,
(1)阅读材料一,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图2《榴开见子》的构图创意。
(2)阅读材料三,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2字以内)。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为“南京剪纸”的传承和拓展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60分)
8. (15分) (2017九上·成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神奇的人体“天网”
①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体物质。
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
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
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
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
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②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
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
③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那么,人体内的“天网”是谁抛出的?它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
⑤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知道它们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
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细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
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⑥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
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
那么,“天网”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
⑦德国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
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
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
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
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
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⑧DNA竟然会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织“网”杀敌-这可是长久以来有关DNA的从未有过的重大发现!
⑨人体内由DNA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
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
(1)读①②段,概括什么是人体“天网”?人体“天网”的作用如何?
(2)人体“天网”是怎样形成的?
(3)第⑤段中,“比较”“大约”“勇士”各自的作用如何?
9. (3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雨梨花
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
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同,梨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召唤。
我在一个飘雨的日子,踏上了去梨乡的路途。
一路风雨,心中默念着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却全然没有女词人那种洒脱和悠然。
“梨花一枝春带雨”,美倒是美,可那柔弱的梨花,能经得住几番风吹雨打?记得当年秋末,大丰收后销不出去的雪梨堆得像小山,压得人们心里透不过气来,梨农们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去年夏天,梨乡的朋友捎来一箱他们自己生产的雪梨汁,细细地品上一品,那甜丝丝和凉幽幽的浸润,又让人闻到了梨花的芬芳。
我想,今年梨农们该不会为销梨发愁了吧。
细雨霏霏,春意阑珊。
路旁是一片片青绿色的麦田,阡陌间的农人披着雨衣,烟雨中,一望无垠的绿一直铺上西边山影朦胧的太行群峰。
干旱的北方原野,此时竞有了一种江南水乡的气息和韵味。
车到梨乡,只见蒙蒙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
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
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
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
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
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
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他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
细雨还在飘着,天空中似有千万条飞舞着的丝线,北国的雨竟然也像江南的雨一样的缠绵。
身旁的花枝在雨中簌簌抖动,不时有一阵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层素馨飘零,如同一曲缥缈而伤感的弦乐。
花浓雨密,香雾迷离,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雨。
这雨中的花,这花中的雨,这清凉的芬芳,这芬芳的清凉,花香水色,似梦非梦。
啊,这美丽而圣洁的陶醉与洗礼,竟会是如此的刻骨铭心。
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咏梨花的诗文,李重元的“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的“梨花满地不开门”,还有洪升的“天涯谁品梨花雪”等。
这花与诗,浇上这缠绵的细雨,营造出一片忧伤的美丽,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不改。
一年一度,花开花落。
梨花的花期虽短,留给人的美却永恒。
更何况花落过后,还有果实的生长,还有秋天的希望。
遥望中秋时节,这片片梨园当是枝叶葱茏,黄金万点,雪梨飘香。
到那时,人们就又会想起这些洁白的,在细雨中飘落的梨花。
(1)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赋予了梨花哪些美好的象征意义?
(2)本文写的是春天的梨花,看过后,你能联想到《春》中的哪两个情节?请具体写出来。
(3)文中第二段主要记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4)用简洁的文字说一说作者在梨花林中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5)本文中除了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外,还大量引用了古代诗词,你认为引用这些诗词有哪些作用?
(6)如何理解“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这句话的含义?
(7)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梨花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10. (1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A“有谁和你在一起吗?”“是的,先生。
跟我一起去的是——”“等一等——等一等。
不必说出你同伴的名字。
适当的时候我们会让他出庭的。
你去那里的时候带了什么东西吗?”
汤姆迟疑起来,看上去有点慌乱。
“说出来吧,孩子——别害怕。
说真话总是让人敬佩的。
带了什么去的?”“就带了一只——呃——一只死猫。
”人们一阵哄笑。
法官把他们喝止住了。
B汤姆的白天是辉煌和欢乐的,但夜晚则充满了恐惧。
印第安人乔每晚都闯进他的梦中,每次眼睛里都含着杀机。
每到夜幕降临,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诱使他到外面去。
可怜的哈克处在同样苦恼和恐怖的状态中,因为在庭审的那个大日子的前一天晚上,汤姆把事情全部告诉了律师,尽管印第安人乔的当庭逃逸让哈克免去了出庭受审的痛苦,然而,他依然非常害怕别人知道这件事也有他的一份。
可怜的小家伙让律师答应为他保密,但这又怎么样呢?汤姆由于良心不安而不得不在夜里赶到律师家中,把可怕的实情从曾用最毒的毒誓封住的嘴巴里吐了出来,由此哈克对人类的信心就荡然无存了。
白天里,看见莫夫·波特感激涕零的样子,汤姆为自己说出了实情而高兴;但到了晚上,他又后悔自己没有把嘴巴封住。
(节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
(1) A选文中的“同伴”是谁?B选文中“可怕的实情”具体指什么?
(2)联系原著,说说B选文中汤姆为什么会感到既“高兴”又“后悔”?
三、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51分)
11. (14分) (2016八上·孝感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陋室铭》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夷之人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⑤竹,莳⑥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⑦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⑧孔子之言。
——《何陋轩记》明代
王守仁
【注】①蔡:周代古国。
②上国:国都。
③詈:骂。
④郁:阴暗潮湿。
⑤桧:一种柏树。
⑥莳:栽种。
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
⑧信:伸张。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斯是陋室(这)
B . 苔痕上阶绿(上面)
C . 守仁以罪谪龙场(贬谪)
D . 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认为……简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文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B . 甲文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C . 乙文以亲身经历,赞扬了苗族、仡佬族(獠)人民质直纯朴、乐于助人的品格,批驳了人们称之为“陋”的说法
D . 从乙文中可见,作者作为封建士大夫中的一员,能排除对少数民族的偏见,实在很难得。
(4)联系甲文,说说乙文从哪几个方面阐述来“陋室不陋”的?
12. (20分)(2017·平邑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燕王好乌,庭有木皆巢①乌,人弗敢触之者,为其能知吉凶而司②祸福也。
故凡国有事,惟乌鸣之听。
乌得宠而矜③ ,客至则群呀之,百鸟皆不敢集也。
于是大夫、国人咸事④乌。
乌攫腐⑤以食腥于庭,王⑥厌之。
左右曰:“先王之所好也。
”一夕,有鸱⑦止焉,乌群睨⑧而附之,如其类⑨。
鸱入呼于宫,王使射之,鸱死,乌乃呀而啄之。
人皆丑之。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巢:搭窝。
②司:掌管。
③矜:自尊自大。
④事:饲养。
⑤攫腐:抢夺腐肉。
⑥王:指后来继位的燕王。
⑦鸱(chī):鹞鹰,一种鸟类。
⑧睨:斜眼看。
⑨如其类:好像对待自己的同类一样。
(1)判断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的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国人咸事乌咸:全,都________
②乌群睨而附之附:靠近________
③人皆丑之丑:丑陋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①人弗敢触之者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B . ①乌得宠而矜②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 . ①客至则群呀之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 ①乌攫腐以食腥于庭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鸱入呼于宫,王使射之,鸱死。
(4)选文中的乌鸦意指朝廷中的“奸佞小人”,请你根据文意概括其形象特点。
(5)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为后来继位的燕王提两条治理国家的建议。
13. (17分)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据说他写好诗后一定要先念给妇人听,然后不断修改,至妇人能听懂为止。
下面阅读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回来后面问题。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
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B . “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
C .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D . 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
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2)为什么说夏日“丁壮”已“力尽”却“不知热”,反而“但惜夏日长”?
(3)“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代什么?从本句诗中,你可否总结出白居易是个什么样的官员?
(4)全诗留露出怎样的感情?
四、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任选一题作文
(一)爱是爱心,爱是美好的语言,爱是无私的奉献,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爱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
请你以“爱是”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二)当你带着羡慕欣赏别人时,当你怀着责备批评别人时……朋友,你意识到没有?我们常常忽略的是对自我的欣赏与批评……其实,对行走在人生路上的你我而言,他视与自视都不可或缺。
请你以“自视”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从以上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35分)
1-1、
2-1、
3-1、
4-1、
5-1、
5-2、
5-3、
5-4、
5-5、
6-1、
7-1、
7-2、
7-3、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60分)
8-1、
8-2、
8-3、
9-1、
9-2、
9-3、
9-4、
9-5、
9-6、
9-7、
10-1、
10-2、
三、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51分)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12-5、
13-1、
13-2、
13-3、
13-4、
四、作文 (共1题;共5分)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