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0〖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考试试卷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考
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1分)
(2)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分)
(3)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2分)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2分)
(5)默写杜牧的《赤壁》。

(4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yáng dùn cuò的话来。

(2)小屋cūzhìlàn zào,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3)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jiǎ zhòu,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4)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我怕他看见那本qī cǎn的课本生气。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正襟危坐
....,敬重有加。

B.一个初二的学生,竟能写出如此漂亮的字,真叫人肃然起敬
....。

C.他的皮肤藏污纳垢
....,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D.一座座新建的楼房,一排排电视天线,短短三年,故乡已经面目全非
....了。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每个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人才。

B.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三百来斤左右。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D.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它的水资源,将决定这个国家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

5.根据语境,续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4分)
下面两个句子都写到“时间”。

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进行对比,形象生动。

请在“金钱”“苦难”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

例句:时间是个常数,也是个变数。

勤劳者能叫时间留给串串果实,懒惰者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

二、阅读理解(共36分)
(一)与朱元思书(10分)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
(1)猛浪若奔.()(2)经纶
..世务者()(3)横柯.()上蔽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
退隐的情怀。

B、第①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
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第②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
景象。

(二)人类的理想身高是多高(10分)
①人类的身高未必是越高越好。

现在,世界上平均身高最高的是荷兰人,的统计表明,荷兰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为1.825米,女性的平均身高达1.7米,居世界之首。

但是,研究人员认为,这并非人类的理想身高。

人类的理想身高应当是168厘米,最佳变动范围在167~170厘米之间。

②理由是,机体的基础代谢与体表面积成正比,体表面积与身高成正比,身高每增加5%,体表面积相应地增加10%,则身体需要多消耗20%的能量。

身材高大者为了维持生存,就需摄入更多可提供能量的食物,吸收更多的水分和氧气,从而增加机体各器官的负担,很可能会影响寿命。

③其实,人类的理想身高也只是一种假说,是否如此,需要实践来检验,不过,个子矮的人确实比较健康长寿,这一点已经得到很多事实的验证,从这个角度来看,矮个子可能真是人类的理想身高。

由此,也牵涉到另一个问题,如果不加限制,人类到底能长多高。

如果排除所有生物因素,有人从纯物理角度来判断,人能到达的最高高度是7米。

人体的密度大约是1克/毫升(立方厘米),人的身高如果超过7米,骨头就会碎掉,所以上限是7米。

④但是,这只是一种假说,实际上,人的身高还没有到达这个高度时,各种基本生理功能就难以为继了。

同样是按照物体的面积和体积之比衡量,人达到一定高度时,表面积将按平方数增加,体积则按立方数增加。

于是,人体生理功能的维持就勉为其难,尤其是心血管的功能。

⑤以长颈鹿为例,成年雌鹿的平均身高可达4.26米,雄鹿平均高达4.57~5.18米。

它们的心脏到头部的距离为2.5~3米,因此心脏必须要有较大的压迫力量才能维持头部供血,通常长颈鹿的血压能达到300~350毫米汞柱,正常人的血压是80~120毫米汞柱,前者是后者的3倍。

长颈鹿为了产生足够的血压供血,便首先要求有一个大大的心脏,其心脏直径有半米以上,平均重量达11千克,这样才能产生足够的压力把血液输送到脑袋。

⑥显然,如果人的身高要达到如此高度,其心脏和其他器官也得相应地配套进化,而且人的行为和动作也可能只能像长颈鹿那么笨拙。

这虽然并非不可能,却不是人所想要的理想高度。

而且,当人的身高如此发展时,人类也会千方百计来阻止这样的进化。

⑦另外,人的身高当然与遗传基因有很大的关系。

研究人员也逐步证明基因多态性或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身高的显著影响,45%左右的身高差异与单核苷酸多态性有关。

而且,在不同的人种中,遗传的作用有高有低。

在英裔美国人群中,约80%的身高差异与遗传有关,而
在西非和芬兰人群中,遗传因素在身高中所占比重也都接近60%。

另外,环境因素不仅与遗传因素一起作用于身高,还能通过作用于基因表达而对身高造成影响。

例如,最著名的决定身高的基因是ZBTB38,其蛋白产物能够通过与甲基化的DNA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翻译转录,证明了环境因素也可通过改变表观遗传机制影响身高。

⑧所以,人的身高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双重或多重作用的结果。

因此,要预测人类身高到底会长到多高,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

在可以想象的将来,即便是荷兰人的平均身高也不会超过2.5米。

⑨另一方面,中国许多长寿之乡人们的身高也说明,人类的身高是以矮小为好,例如广西巴马县的百岁老人有81人,在当地总人口中的比例为31.7/10万。

联合国确定的长寿之乡的标准是,百岁老人的比例为0.75/10万,巴马的这一比例居世界前列。

巴马人长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长寿老人身材都比较矮小,男性平均1.5米左右,女性平均1.4米左右。

⑩因为矮小,体表面积相应地减小,则身体消耗的能量也会减少,所有的器官和生理系统也不会太疲劳和负担过重。

一个进化的例子从反面说明问题。

恐龙的身躯很大,其神经系统却难以进化到有效管理其庞大的身躯,以恐龙小小的脑袋管理几十吨重的身躯,必然使其成为生物史上典型的管理失败者,当然,恐龙庞大的身体导致其行动的不便和巨大的食量,也使得其生存较为困难,种种因素促使其最终走向灭绝。

⑪所以,人类的理想身高为168厘米不无道理。

(1600字,选自《百科知识》,08月17日)
9.本文第①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0.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的统计可知,目前为止世界上身高最高的人是一个荷兰人。

B.人达到一定高度时,表面积和体积按立方数增加,人体生理功能的维持就勉为其难,尤其是心血管的功能。

C.中国长寿之乡的长寿老人身材都比较矮小,这一点可以说明个子矮比较长寿。

D.事实证明,环境因素对人类身高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基因因素对人类身高的影响。

11.有欧美学者建议,人类身高应按目前水平下降10~15厘米,以减少人类对地球空间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你是否赞同此建议并说明理由。

(4分)
(三) 炸豆(16分)
①天上是金黄的太阳,地上是金黄的豆田。

数千亩黄豆在豫东平原成熟,没有遮拦的那
种黄,每一片豆叶都似纯金的。

露水一夜间打落金片似的豆叶,豆叶就在豆棵下打了卷、褪了色。

那叶面的金色被太阳光收了,凝固在豆荚里,黄豆就黄得耀眼了。

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

掉光了叶子的豆棵、豆荚如紧密的鞭炮,从头坠到根,蓄意沉甸甸地爆裂。

镰刀反射太阳的光芒,豆棵在农人的脚边齐齐倒下。

②割掉豆棵的田地,灰秃秃一片平坦。

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③姐妹俩一进豆地就低头寻找,找到一粒黄豆就放进搪瓷茶缸,叮当响了一声,叮当又响一声,小姐俩在豆的音乐里喜悦。

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

小姐妹爱惜地把它们捡起,粒粒裹带女娃的牵挂。

奶奶患了严重的眼疾,眼睛红肿成一条细缝。

夜夜枕边有炸豆的声响,奶奶似闻到黄豆的醇香。

奶奶说:“有碗豆芽汤喝,该多好啊!”可是,豆还没有脱粒归仓。

小姐俩就端起茶缸来到豆地,眼见各自茶缸里的豆粒,像太阳一样越升越高。

④突然,小妹锐利地一声尖叫,茶缸咚地掉在地上,豆粒惊恐地蹦跳,纷纷逃入草叶。

一条蛇盘成腐败豆叶的颜色,小妹懵懂地扒醒它幽暗的梦。

那蛇迅速伸展阴冷的身子,曲曲弯弯去追红衣小妹。

小妹惊梦般逃向地头,那里有棵高大的苦楝树。

小姐姐扭头发现小妹的危险,她大叫着追蛇。

蛇昂起尖脑袋,麻花着软身子,追逐妹妹,小妹惊叫得不成样子,田野的空气忍不住战栗。

小姐姐举起茶缸砸向蛇头,蛇疼得一抽,辨不清方向,冲向路边水沟。

⑤小姐妹背靠苦楝树,小脸儿如苦楝果般白白黄黄。

镰刀割去粗硬的豆棵,留下钉子似的斜尖儿。

斜尖穿透小姐妹单薄的布鞋底,扎破她们白嫩的脚板。

麻麻扎扎的细小伤口渗着丝丝鲜红的血。

小姐姐把树下的尘土,拢起一个温软的小丘,姐妹俩的伤脚埋进面粉似的细土。

带着太阳温度的细土暖洋洋地抚慰了伤痛,小妹的泪水,在柔嫩的小脸上,渐渐干成两道白印。

⑥小姐姐蹒跚地找到搪瓷茶缸,沿着蛇追赶的布满豆茬的路,她把散落的黄豆重新拾进茶缸。

姐妹俩回家的脚步歪歪扭扭。

拾来的豆粒,被小姐俩放进黑瓦盆,倒上清水,蒙上毛巾,她们像大人一样端坐,等待豆的长大。

夜晚,姐俩坐在眼疾奶奶的床边,更像两个大人了,她们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

⑦瓦盆里的豆发了牙,一根根白嫩嫩的豆芽,顶着黄澄澄的大脑袋,咧嘴朝小姐俩憨笑。

那天,奶奶喝了三碗乳白、滚烫的豆芽汤,舒坦坦地睡了一天又一夜。

醒来时,奶奶红
肿的双眼消了不少肿,模糊的血丝消退了。

眼清目明的奶奶,掀开盖着白毛巾的瓦盆,豆芽又长胖长高了。

只是有些奇怪,有些豆芽,头上顶着透明的小白帽,有些呢,却戴着油亮亮的小绿帽。

⑧小妹在黄豆芽瓦盆里,悄悄撒了一小把绿豆,那豆芽就黄黄绿绿的了。

12.阅读全文,填写下面表格。

(4分)
13.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

(4分)
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

14.小姐妹“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联系全文说说她们的“长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分)
15.本文为什么以“炸豆”为标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
三、作文(40分)
16.按要求作文
父母养育了你,老师培育了你,朋友帮助了你,大自然给你启迪,社会给你经验,挫折使你成熟,成功让你奋起……对于这一切,你一定要心存感动。

请以“有一种感动叫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③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④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

附加题(10分)
诺第留斯号浮游在一层磷光里面,在海水阴暗中,磷火也变得光辉夺目了。

这光由无数的发光微生动物所产生,因为它们在金属板的船身上溜过,闪光就更加增强。

这时,我在阵阵光明的水层中间,突然看到了这些闪光,好像熔在大火炉中的铅铁流一样,或跟烧到白热的金属块一样;由于对立作用,在这火红光下有些明亮的部分也变成阴影了。

在这环境中间所有阴影好像都不应当存在。

不!这不是我们通常的燃烧发光体的辐射光!在这光中有一种不平常的精力和运动!这光,人们感到它是生动的!活泼的!
是的,这是海中点滴微虫和粟粒夜光虫无穷无尽的集体的结合,是有细微触须的真正透明小胶球,在三十立方厘米的水中,它们的数目可以有二万五千。

又因为有水母、海盘、章鱼、海枣以及其他发光植虫动物(满浸被海水分解了的有机物体的泡沫,或满浸鱼类所分泌的粘液)特别产生的微光,它们的光更加增强。

诺第留斯号在这种光辉的海波中浮游了好几个钟头,我看见粗大的海中动物,像火蛇一样在那里游来游去,我赞美的情绪更高涨了。

我看见在那里,在那不发热的火光中间,有许多美观、迅速快走的海猪,这是跑来跑去、不感到疲乏的海中丑角,有许多长三米的剑鱼,它们是大风暴要来的先知者,它们的巨大剑锋时常碰在大厅的玻璃上。

然后又出现了那些比较小的鱼类,各种形样的箭鱼,跳跃的鳍鱼,人头形样的狼鱼,以及成千成百的其他鱼类,它们奔跑的时候,在这失明的大气中,画成带子一样的条条的花纹。

1.上文段节选自哪部小说?作者是谁?文中的“我”叫什么名字?(3分)
2.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分)
3.有人说:科学与幻想的巧妙结合是这部科幻小说的艺术特色。

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