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市二十九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枣庄市市二十九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美贸易战再度升级,9 月 18 日美方宣布自 24 日起将对华 2000 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为 10%,2019 年 1 月 1 日起上升至 25%,“此外,如果中国对我们的农民或其他行业采取报复行动,我们将立即实施第三阶段,即对大约 2670 亿美元的额外进口征收关税。
”随后,中国商务部发表声明,“中方将不得不同步进行反制”。
这是继 7 月 6 日正式打响第一枪、8 月 23 日美对华 160 亿美元进口商品征税生效之后,双方再度强力交手。
对于中美双方如此快速、如此强硬、如此大规模开打贸易战,一开始超出了国内外媒体和市场的预期,甚至出现了集体性误判。
直到最近,市场开始正视并接受现实,持久战、放弃幻想之类的理性观点开始逐步被认可,呼唤加快改革应对的积极声音渐起。
在中美贸易战开打之初,我们就提出了一些与市场流行观点不同但被后续形势演化所不断验证的判断:“中美贸易战具有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 “这是打着贸易保护主义旗号的遏制”
“中美贸易战,我方最好的应对是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冷静和战略定力。
”
笔者自 2010 年以来便开始研究《大国兴衰的世纪性规律与中国崛起面临的挑战及未来》。
自美国大选开始,我们便系统研究并持续跟踪美国经济社会发展背景、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背后的经济社会基础、特朗普新政主张及进展等,推出了 23 期“中美贸易战”系列研究报告。
只有深入研究大国兴衰的世纪性规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的经济社会背景,清醒认识特朗普新政的核心、诉求和底牌,才能避免战略误判,放弃幻想,着眼长远,沉着应对。
(选自 2018 年 10 月 5 日搜狐网《中美贸易战再度升级:本质、应对和未来沙盘推演》)材料二:
(选自 2018 年 10 月 5 日搜狐网《中美贸易战再度升级:本质、应对和未来沙盘推演》)材料三:
首先,就美发动贸易战向 WTO 起诉。
在多边场合和机制框架下阐明中国维护多边自由贸易规则的立场和主张,谴责美国依据国内法律对他国实施单边贸易保护的错误做法,阐明这种做法极大破坏了国际贸易规则和秩序,也对两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
第二,制定反制清单和谈判清单。
不急于采取反制行动,但要研究反制清单,评估对美国汽车、飞机、大豆等产品加征关税的影响,评估在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对美制裁的可行性。
准备谈判清单,预估美国的要价,根据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现实需要,在扩大服务贸易开放、降低关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提高透明度等方面研究可行措施,争取尽快展开对话和谈判,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第三,针对美国加税领域,分领域进行影响评估,提出化解之策。
从长计议,研究自由贸易区的中国模式,为全球贸易新规则贡献中国智慧。
继续完善自由贸易区网络,可以以中美谈判为契机启动中美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
(选自 2018 年 3 月 27 日环球网)
15. 下列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出口占全球贸易比重在逐年加大,在 2014 年达到高峰。
B. 美国、日本的出口占全球贸易比重在总体趋势上均略有下降。
C. 2017 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于中国,远超其他国家数倍。
D. 从材料中可得到中国的贸易对美国及世界影响很大。
1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9 月 18 日美方宣布自 24 日起将对华 2000 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将采取措施。
B. 最近,市场开始正视并接受现实,呼唤加快改革应对的积极声音渐起。
C. 只有深入研究大国兴衰的世纪性规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的经济社会背景,才能避免战略误判,放弃幻想,着眼长远,沉着应对。
D. 要根据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现实需要,在扩大服务贸易开放、降低关税、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提高透明度等方面研究可行措施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17. 请结合材料分析,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中美贸易战问题。
参考答案:
15. B 16. B
17. ①首先,就美发动贸易战向 WTO 起诉。
②制定反制清单和谈判清单。
③针对美国加税领域,分领域进行影响评估,提出化解之策。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
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
分条作答。
本题中,材料二是图表,所以重点是观察图表,根据题干内容,比对筛选确定答案。
B
选项“美国、日本的出口占全球贸易比重在总体趋势上均略有下降。
”表述错误。
美国
是一直下降趋势,但是日本是有升有降的。
故选B。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
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
分条作答。
本题中A项,“中国将采取措施”表述错误,文中第一段最后一句说“中方将不得不同步进行反制”。
C 项
表述错误。
正确表述在材料一最后一段“只有深入研究大国兴衰的世纪性规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的经济社会背景,清醒认识特朗普新政的核心、诉求和底牌,才能避免战略误判,放弃幻想,着眼长远,沉着应对。
”D项中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没有提到,正确的表述在材料三第二段“根据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现实需要,在扩大服务贸易开放、降低关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提高透明度等方面研究可行措施,争取尽快展开对话和谈判,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请结合材料分析,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中美贸易战问题。
然后到材料三中进行查找、概括即可。
①首先,就美发动贸易战向 WTO 起诉。
②制定反制清单和谈判清单。
③针对美国加税领域,分领域进行影响评估,提出化解之策。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
’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
分条作答。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有多重要
孙道荣
汽车进入了山区,山路崎岖不平,颠得人五脏六腑都要翻腾出来。
车上只有十几个乘客,坐在后几排的乘客,因为颠得吃不消,都挪到了前排。
他却主动移到了最后一排,五个座位连在一起,正好可以躺下。
他太需要休息了。
这段日子,工作丢了,谈了好几年的女朋友也吹了,整个人完全处在心灰意懒中,连续十几天吃不下睡不着,他觉得自己走到了人生的绝境,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
此行,他想回老家看看父母,年迈的双亲培养出他这个大学生很不容易。
他决定在了断自己之前,再看一眼可怜的双亲。
汽车颠簸着前进,乘客都昏昏欲睡。
他也恍恍惚惚进入梦乡。
突然,在一阵剧烈的撞击后,汽车猛地停了下来。
所有的乘客,都被惊醒了,有人头撞在了前排椅子扶手上,有人被震碎的窗玻璃割伤,有人被抛出了座位,躺在后排的他,也被高高地弹起,又重重地摔了下来——出车祸了!
车厢里,立即爆发出一片惊叫声、哭喊声。
一片混乱之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撞伤,但看来都无大碍。
大家稍稍松了口气,探头窗外,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一看,让他们惊出一身冷汗:车子悬在路边的半空中,晃晃悠悠,而下面,是一个峡谷!大家这才发现,车头车尾不在一个水平面!车头向下,尾巴翘起。
车内再次爆发出绝望的哭喊声,混乱之中,倾斜的汽车剧烈地摇晃,随时都可能坠落。
他看看身边,最后一排只有他一个人。
窗户开着,他轻轻移到窗前,看看外面。
还好,还有近半个车身挂在路牙上,只要从窗户跳出去,他就获救了,安全了。
他站起来,探身准备往外跳,可是,因为他的移动,车厢猛烈地颤动了一下。
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跳下去,整个汽车可能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
前面的乘客发出惊呼:你不能跳,不然我们可就都完了!
是的,他不能只顾自己跳出去,那将置一车人于死地。
可是,如果不马上跳出去,汽车可能随时坠落,那自己将与大家同归于尽。
他不怕死,他这次回乡,就已经做好了死的打算,只是没想到会是这种死法。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
他冷静地判断了一下形势。
中学时,他的物理成绩就很好,他知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车头和车尾重量的稍稍改变,都可能使平衡打破,而致车毁人亡。
其他乘客都在汽车的前半部分,车尾只有他一人,他是这个平衡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
他这一生,从来也没有这么重要过!
现在,唯一可行的自救办法是,他保持不动,维持这个平衡,让前面的乘客,慢慢往后移,再从窗户逃出险境。
他对大家说,我不动,你们一个一个从前面挪过来。
千万不能挤,不要慌张,一个一个来!
在他的指挥下,离他最近的一位乘客,一点一点,向车尾爬过来。
汽车轻轻摇晃着,每一次抖动,都揪着大家的心。
第一位乘客,成功地移到他身边,从窗户跳了出去。
又一位乘客,爬了过来。
十几位乘客都获救了。
受伤的司机,也从驾驶室爬了出来。
他最后一个从窗户跳了出来。
汽车晃了晃,没有坠落。
惊魂未定的乘客们,都安全获救了。
看着摇摇欲坠的客车,大家的脸上,流露出劫后余生的欣慰。
等大家定下神来,才想起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小伙子。
如果没有他的沉着和勇敢,不敢想象,会是怎样不堪的后果。
大家四处找他,要向他表达谢意,却没有找到。
他已经悄悄走了。
他的家就在离此地只有几公里的山坳里,上中学时,为了省路费,他就常常一个人从这条山路步行回家。
十年前,也是从这条山路,他走出了大山,他是他们山寨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曾经令多少人为之自豪啊。
而眼前的挫败,相比以前,是多么微不足道。
而他也终于明白: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很重要,即使是一粒微尘。
落日的余晖洒满山林。
他拐进一条小路,这样可以早一点到家。
归巢的鸟儿们,成群结队,从头顶掠过。
他要从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一段对山路崎岖难走的描述为下文车祸的发生埋下伏笔;车上其他乘客都挪到了前排则为后文车祸发生后车内的惊险状况做了铺垫。
B. 车祸是小说情节上的一个转折,同时也是主人公人生的转折点。
经历车祸后,他认识到先前挫折的微不足道,也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
C. 小说中人物的行动、心理等描写除了刻画人物形象,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并使作品更具真实而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D. 文中“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如果不及时跳窗逃生,自己会有性命之忧;如果跳出去,整车人将失去生还的机会。
5. 小说标题“你有多重要”有哪些含义与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 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4. D
5. 含义:①“你有多重要”首先指车祸发生后主人公在车上所处位置的重要性,他的举动可能会让整个汽车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②“你有多重要”也指主人公毅然选择留下来帮助车内的人脱险,由于他的存在,一车人的性命才得以保全;③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很重要。
作用:与第二段中主人公认为“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的想法形成对比,揭示文章主题。
6. ①小说的结尾营造了一种温馨、祥和的氛围,暗示主人公重新拾起希望的心理变化;②照应小说开头,再次写到回家,使文章首尾圆合;③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表明“他”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要从家乡出发,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本题中,D项,“文中‘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错误,选项对“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时的心理分析不正确,结合文中的情节来看,主人公“深深地吸了口气”是为了让自己镇定下来,冷静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
故选D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标题‘你有多重要’有哪些含义与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考生要先分析标题“你有多重要”的的含义,然后再分析其作用。
首先分析标题的含义,一般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
先看标题,“你有多重要”,“你”既是指文中的主人公,也是指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多重要”肯定了主人公的存在价值,也肯定了每个人的存在价值,如文中的主人公,“他站起来,探身准备往外跳,可是,因为他的移动,车厢猛烈地颤动了一下。
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跳下去,整个汽车可能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这是肯定了主人公所处位置的重要性;“现在,唯一可行的自救办法是,他保持不动,维持这个平衡,让前面的乘客,慢慢往后移,再从窗户逃出险境”,主人公选择留了下来,指挥车内的人,最后帮助大家脱了险,这肯定了主人公对这辆车上人的重要性;“而他也终于明白: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很重要,即使是一粒微尘”,这里肯定了世界上每个人的存在价值,每个人都很重要。
接着要分析标题的作用,从本文来看,“你有多重要”可以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多方面考虑作用。
如从主题的角度来看,考生可以从主人公“他”通过这次生死经历发生的生活态度的转变,特别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着眼;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分析,可以抓住“他”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他曾经是一个成功者,他后来又成了事业、生活中的失意者以及在这次事件中他成为独撑大局的英雄等身份的变化来分析;还可以从他对个体“不重要”到“重要”认识的转变,前后形成对比,揭示文章主题的角度来分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而本题设题的段落是最后一段,故还要涉及主旨。
首先看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落日的余晖洒满山林。
他拐进一条小路,这样可以早一点到家。
归巢的鸟儿们,成群结队,从头顶掠过。
他要从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最后一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环境,二是主人公的行为心理表现,从环境来看,“落日的余晖洒满山林”“归巢的鸟儿们,成群结队,从头顶掠过”,这些景物营造了温馨祥和的氛围;从主人公的表现来看,“他拐进一条小路,这样可以早一点到家”“他要从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这表现出人物心理的变化,而温馨祥和的环境也暗示了这种心理的变化,而且文章开头说“他觉得自己走到了人生的绝境,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
此行,他想回老家看看父母,年迈的双亲培养出他这个大学生很不容易。
他决定在了断自己之前,再看一眼可怜的双亲”,此处的心境和开头的心境截然不同,这表现出人物的变化,与开头形成呼应,让文章浑然一
体;“他要从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说明主人公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并非像开始所认为的“存不存在都不重要”,他决定从家乡重新开始,凸显了小说的主旨。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
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
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
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比如考查开头段的作用,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一是看与标题的关系,即点题,照应标题,二是看与下文的关系,引起下文,如为下文写……做铺垫(张本,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
如考查结尾段的作用,一般从与开头的呼应、与标题的照应、对主旨的深化或升华角度思考。
3. 阅读下面课文中的文段,完成后面的文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对画线语句所表达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认为,无法生存的人再也看不到他所讨厌的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B.“也还都不错”其实是反语,表达了“我” 沉痛而愤激的思想感情。
C.“我”认为无聊的人苟活世上实在可悲,表达了“我”对庸众的不满。
D.祥林嫂厌生向死,倒也是个不错的归宿,表达了“我”自我开脱的态度。
参考答案:
B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
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
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
从攻江州,州城守备甚固。
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
永忠乘飞舸追且射,汉卒多死伤。
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获,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
又邀击①之泾江口,友谅死。
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
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充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
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
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
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
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
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
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
黎明,蜀人始觉。
永忠会将士舁舟出江者,上下夹攻,大破之。
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
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
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
俟和至,乃受降。
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
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
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
【注】①邀击:拦击,截击。
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薄:迫近
B.数其残暴斩之数:列举
C.次铜锣峡次:停留
D.永忠与相比比:匹敌
5.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
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
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⑤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⑥永忠以和未至辞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当时他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很大的功勋,受到明太祖的称赞。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每次回到京都以后,都受到了明太祖的接见和嘉奖。
C.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D.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