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01课时《图形的旋转(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旋转(一)》教学简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0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从“绕哪个点”“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三个要素来观察和描述图形的旋转现象,初步认识旋转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两个旋转方向、旋转的角度等旋转的基本要素。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绕线段的一个端点旋转90°后的线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旋转三个要素并能完整、准确地描述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画旋转后的线段。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观察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旋转,提出核心问题:说说时针和分针是如何旋转的?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1)借助铅笔的两次旋转与时针的转动进行比对,揭示概念。
(2)学生在PPT课件的引导下动手比划,感受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2.借助钟面上指针的旋转感受旋转角度的不同。
(1)演示时针的两次转动。
第一次,从数字“12”转到“3”;第二次,从数字“12”转到“6”。
(2)引导学生发现旋转角度的不同并进行描述。
3.借助起落杆的运动进一步感受旋转方向与角度。
(1)钟面隐藏,动态引出起落杆。
(2)演示起落的过程。
(3)引导学生进行描述。
4.借助方格纸中的线段运动,感受旋转“三要素”。
(1)起落杆隐藏动态引出线段和方格纸。
(2)提出核心问题:画出线段AB顺时针旋转90°后的
线段。
(3)通过两幅不同的学生作业引发讨论,发现旋转点的
不同,画出来的线段也可能会有不同。
(4)完善核心问题:画出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
(5)通过对一幅错误的作业再次引发讨论,提醒学生在绘图时还需要注意到线段的长度等细节。
(6)梳理总结刚才的学习过程,得出画旋转时要注意“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三、练习应用。
1.课本练一练第1题。
(1)下面两个钟面上,时针分别从几时走到了几时?哪个钟面的时针旋转的角度大?
(2)从9时到12时,时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从12时到16时,时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2.课本练一练第2题:想一想,填一填。
一棵小树被扶起种好,这棵小树绕点O
()方向旋转了()度。
3.课本练一练第3题:画一画。
4.拓展性练习:课本练一练第4题。
四、回顾总结。
思考: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