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刘晨曦;黄俊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
取我院2014年8月—2017年6月收治的疑似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82例作为观
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超声(设为TVS组)和宫腔镜(设为HS组)进行检查,并与病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评定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HS组诊断符合率明显
高于TVS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进行比较,HS组均优于TV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异常病变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为准确鉴别内膜组织病变良
恶性提供参考信息,值得临床借鉴和优先推广.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8(031)005
【总页数】2页(P730-731)
【关键词】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宫腔镜;诊断
【作者】刘晨曦;黄俊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妇科 341000;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妇科3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74
子宫内膜病变属于临床妇科十分常见的子宫内膜疾病之一,其具体分为内膜萎缩、内膜息肉、内膜炎症以及内膜增生、内膜癌等诸多疾病类型。

患者的典型症状表现以经期紊乱、白带异常、腹部疼痛为主,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闭经或不孕。

相关调查资料显示[1],子宫内膜疾病的发病率接近90%,且呈现出逐年升高的状态。

相比于一般内科疾病,子宫内膜病变的误诊、漏诊率较高,这是由子宫内膜复杂的结构及其处于盆底底部的位置影响。

为早期检出和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尽早开展针对性治疗,防止病情持续发展或恶化,临床方面主张采用宫腔镜进行检查。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现作以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7年6月收治的疑似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

患者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7.6±5.4)岁。

其中白带
分泌量增加25例,月经量异常34例,阴道不规则渗血23例。

纳入标准:(1)符
合《妇产科诊断标准》[2];(2)肝肾心脾功能正常,意识清楚;(3)患者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年龄≥75岁,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2)近2个月内接受过心脏或其他大手术;(3)意识不清醒,存在语言表达障碍或患者不是自
愿参与。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超声(TVS组)和宫腔镜(HS组)进行检查,具体方法
如下:
1.2.1 阴道超声检查方法:选择GE730型彩超仪为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前嘱患者
将膀胱内尿液排净,保持截石位,将适量耦合剂涂抹在探头上,并将乳胶外套套上,通过倾斜位向宫颈浅部推送,实施全面的多方位扫描,必要的情况下可与经腹超声造影联合,以便对患者子宫内部状况充分了解,将内膜组织的回声情况、具体厚度等进行测定,并对病灶予以重点扫查,掌握病灶的具体大小、形态及与其边界的所
有信息,对病变位置的供血和血流进行了解。

1.2.2 宫腔镜检查方法:完成TVS检测后选择硬管型宫腔镜择期开展HS检查,膨宫压力参数、流量参数分别设定为80~100mmHg(1mmHg=0.133kPa)、200~400ml/min,采用浓度为5%葡萄糖作为介质,取膀胱截石位,扩展宫颈管,与宫腔镜衔接连通,对宫颈管和宫腔内的情况进行扫查,并对内膜组织中发生病变部位的具体体积大小、分布、血管形态进行扫测。

与此同时,对病灶组织进行病理学活检,以便对疾病类型予以确定。

1.3 观察指标评定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
阳性预测值,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
2.0统计分析所有得到的数据,诊断结果采用百分率(%)进行描述,组间对比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 82例患者病理结果显示:正常9例,内膜增生24例,
内膜息肉15例,内膜萎缩8例,慢性非特异性内膜炎10例,黏膜下肌瘤12例,内膜癌4例。

HS组诊断符合率为97.6%,误诊、漏诊率为2.4%;TVS组诊断符
合率为87.8%,误诊、漏诊率为12.2%;组间比较,HS组诊断符合率高于TV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45 5,P=0.016 4<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n(%)〕组别n诊断符合率误诊、漏诊TVS组
8272(87.8)10(12.2)HS组8280(97.6)2(2.4)
2.2 两组子宫内膜病变检测情况比较 HS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TVS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表2 两组子宫内膜病变检测情况比较〔n(%)〕组别n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
性预测值TVS组8265(79.3)69(84.1)71(86.6)67(81.7)HS组
8280(97.6)81(98.8)80(97.6)79(96.3)χ2值13.393811.24576.76728.9863P值0.00030.00080.00930.0027
子宫内膜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数量表现出明显的增多迹象,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防止子宫内膜疾病持续发展或恶变影响广大女性群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切实提高该病早期检出率和确诊率,避免漏诊、误诊,临床方面和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一系列深入分析和探究。

研究发现[3],通过阴道
超声与宫腔镜可对患者子宫内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提高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

本文中,HS组的诊断符合率及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与TVS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证明宫腔镜对子宫
内膜病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相关文献报道[4],通过对子宫内膜炎患者实施阴道
超声和宫腔镜诊断,术后结果显示患者资料和诊断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其中阴道超声的误差最为明显,从而说明子宫内膜病变采用宫腔镜诊断的准确性更高。

另有相关学者[5]对其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分析,发现接受宫腔镜诊断的患者,其诊断准确率和敏感性、疾病预测率均明显高于接受阴道超声诊断的患者。

相比于阴道超声,宫腔镜可在直视状态下明确诊断患者子宫内膜生理和病理变化,同时获取宫腔内病灶的血管分布情况、具体形状、色泽等,其可实现定位活检,避免刮宫操作的盲目性,若能同时结合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其诊断结果将更加精确。

综合上述分析,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异常病变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为准确鉴别内膜组织病变良恶性提供参考信息,值得临床借鉴和优先推广。

需要注意的是,实施宫腔镜操作时需要深入到子宫内膜,易形成轻度医疗损伤现象,且检查费用比较昂贵;阴道超声虽然操作方法比较简单方便,安全无创,但探头深入体内的局限性较大,误诊率较高,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需要合理选择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 蔡玉,李江宁,刁海丹,等.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5-7.
[2] 王幼玲,董敏,钟咏华,等.子宫内膜病变TVS与宫腔镜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3):375-376.
[3] 于慧娟.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9):87-89.
[4] 史双宏,郭社珂,张丽丽,等.宫腔镜在绝经后阴道流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6):686-687.
[5] 刘侠.宫腔镜检查在绝经后阴道流血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
药,2014,21(34):179-1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