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文体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三种文体知识点归纳
记叙文
1、运用11种标点符号:
破折号作用:解释说明;语意的转折或递进;表示声音的延长
引号的作用:引用;着重指出(强调);特殊含义
冒号作用:提示下文(表示下文对上文的说明);总结全文
省略号作用:表示省略(列举省略、内容省略);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值得注意的是,句中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若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句末用句号。

语气强烈的疑问句(反问句)有时用感叹号。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是用感叹号。

2、从词语的感情色彩角度,词语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尤其要注意褒义贬用和贬义褒用现象。

3、句式(语气角度分类)分为陈述句、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反问句式、设问句式)、感叹句、祈使句。

反问句作用:加强语气,强调了……
设问句作用:激发读者兴趣,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记叙顺序(记叙方式):顺叙、倒叙【针对全文而言】插叙【针对某个段落而言】
顺叙作用:文章脉络清晰,文气畅通。

插叙作用:补充交待…内容【概括内容】);为…情节展开做了铺垫【对情节结构的作用】,丰富情节,使内容更充实,叙事更完整;使…主题更鲜明。

倒叙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使文章内容有波澜【行文活泼,不呆板,避免结构单调】,突出文章的重点与关键、主旨。

5、关于词语的理解(含义),解题从两个角度入手:
浅层:用文中的内容去解释字面意思;深层:与主题联系去解释深度的意思。

6、句子的含义(理解),解题从两个角度入手:
浅层:分析词语或修辞手法,如带有喻体的词语,连词成句。

深层:联系上下文与主旨。

7、句子或语段的作用?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

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
全文思想意义)。

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
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
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8、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方法:
记叙文(时间+地点)+ 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9、七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设问、反问
修辞手法作用:比喻、拟人、夸张
答题格式:生动性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某一事物的特征)
如果是状态的比喻、拟人和夸张,就按原句内容答。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原句中的比喻或拟人句)
修辞手法作用:排比
答题格式:(递进)增强语势,强调了+对象+特性
(并列)从各个角度表现了……特点。

修辞手法作用:设问
答题格式:激发读者兴趣,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修辞手法作用:反问
答题格式:加强语气,强调了……
修辞手法作用:对比
答题格式:更鲜明地突出了……特点
衬托(反衬)……特点
10、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叙述、说明、议论
人物描写分类
肖像描写作用:交待人物身份、爱好、刻画人物的品质或性格,(展示精神风貌。


心理活动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作用:表现人物的心情+品质(性格)(展示精神风貌)。

环境描写作用:
环境描写分类: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

2、渲染××环境气氛。

3、为下文……作铺垫。

4、烘托(衬托)人物的××心情、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
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11、记叙文开头的作用:
1、交待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引出下文…内容
3、环境渲染的作用。

4、抒情议论,点明了…,点题。

12、记叙文结尾的作用:
内容上:【抒情议论结尾】揭示文章…主旨,从而深化主题。

意犹未尽,使读者对……现象作深刻的思考。

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结构上:与开头呼应(首尾呼应);点题(与标题呼应);总结全文。

13、标题含义答题格式:浅层(概括内容)
深层(人物性格、品质、文章主旨)
标题作用答题格式:内容上浅层(概括内容)+深层(人物性格、品质、
文章主旨)
结构上线索、照应
形式上含蓄深刻、新颖醒目、独特,引发读者兴趣【是否采用比喻、对
比、设问、引用等修辞手法】
14、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常用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由远而近【由近而远】、概括具体相结

15、感悟类80字小作文四部曲:
1、提炼感点。

(我认为……(或……让我感动)
2、结合文本分析。

(为什么感动)
3、展开议论(扔掉文本围绕感点深入论述、有时要结合自己的经历)。

4、结论呼应感点。

(所以我们……)
鉴赏类80字小作文三部曲:
1、观点(提出文章某一描写或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很欣赏)。

2、结合内容分析观点。

(好在哪里?(生动形象地表现……)
3、一句话小结,(所以我比较喜欢这一段或这一句)。

16、记叙文叙述人称作用: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议论文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议论文论证方法及答题格式:
(1)举例论证方法(例证法)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使论证更有说
服力(或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2)引用论证方法(引证法)引用…的话,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
服力。

(3)对比论证方法通过…和…对比,突出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使论证更有
说服力。

3、议论文论证结构: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对照式
4、议论文开头的作用:
(1)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2)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3)交代了写作缘由。

5、议论文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使论证更严密。

(5)首尾呼应、与文题呼应、是文章结构更严谨。

6、议论文中段落的调整(换位或颠倒)的处理方法:
(1)看承接:本段承接了上一段,是对…内容的深入论述。

(2)看逻辑:a、前后是递进(层进)关系; b、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基础;
c、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d、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递进(层进)关系的具体表现:
a、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b、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c、论述的内容范围由小到大(如:个人→集体→国家;学习→工作→事业)
论述的内容程度由轻到重(如:克服生活困难→产生重大成就→激发智慧创造力)(3)看照应:与前文(或后文)…(句子或词语)相照应。

如有照应句子,也不能互换。

7、议论文论点:
出现的位置:(1)标题
(2)开头::如果第一段列举生活中种种现象,就可能出现在第二段,
甚至第三段。

(3)结尾
文中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考虑是前后段的分论点。

8、议论文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论题。

如:《小议拔河》、《谈责任》
标题是文章的论点。

如:《拔河是力量的比拼,更是意志的较量》、《大家都应当读点诗词》标题是模糊型的。

如:《拔河的启示》、《有拔河想到的》
9、议论文语言:
文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1)不能。

(2)词语的意思是…,在文中的意思是…(代入句中解释)。

(3)如果删除后的意思是…。

(4)从而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0、议论文论据及概括:
(1)事实论据,用一句话概括(谁做了什么事)
(2)理论论据,用一句话概括(…说的话、…的诗句、…的守则、…的公式)
11、结合生活阅历和自身实际评价作者的观点,或谈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感悟。

(1)文章论点是…。

(2)结合文段阐述论点的由来。

(3)联系实际(用上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 (4)发出号召。

12、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什么内容?
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个词语。

其次,联系上下文在这个词语的前后寻找所指代内容。

然后,摘抄原文或对原文进行概括、删改等加工。

13、说说某段的论证过程:
如:首先提出…观点,接着用…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或道理论据进行论证,然后得出…
结论。

如:先从正反两方面,用…事例(……)或道理论据进行论证,然后得出…结论。

说明文知识点
1、举例子
一、说明方法2、列数字
3、作比较
4、列图表
1、时间顺序
二、说明顺序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
(由主——次、由浅——深、由原因——结果、由现象——本质、
由特征——用途、由一般——个别、由概括——具体、由整体——局部、由抽象——具体。


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作用:具体真实有力的说明了……
2、作比较作用:鲜明突出的说明了……
3、列数字【包括确数和约数】
作用:准确具体的说明了……
4、列图表作用:更直观清晰的说明了……
◆说明方法的作用:
一般是指该说明方法所在段落的中心句或该说明方法前一句。

四、语言
◆基本特征和要求:准确、科学
◆两种语言风格: 1、生动形象 2、平实简明
词语删减:
1、表态:不能替换;
2、解释原词意思,带词解释句子;
3、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4、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若删去,句子意思变成了“……”这与事实不符合】
5、(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