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浙江省东阳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论述先秦某学派思想的一篇论文中,含有关键词“显学、尚贤、非乐”。
该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D
【解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墨家
2.先秦某思想家曾言:“人主之大物,非法即术也。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
术者藏之于胸中,而潜御群臣者也。
”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荀子 B.韩非子 C.庄子 D.墨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人主之大物,非法即术也。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
术者藏之于胸中,而潜御群臣者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法家韩非子的思想,故B正确。
荀子是儒家代表,主张仁义和王道、制天命而用之,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排除。
庄子是道家代表,故C排除。
墨子是墨家代表,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法家
3.汉武帝是以“雄才大略”而著称的帝王。
下列有关汉武帝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继承秦制,并有所发展
B. 打击富商大贾,强化经济控制
C. 独尊儒术,扼制学术自由
D. 设立太学,培养通识人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本题考查有关汉武帝的说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继承秦制,并有所发展,故A正确,排除。
核对打击富商大贾,强化经济控制,如盐铁官营,故B正确,排除。
汉武帝独尊儒术,扼制了学术自由,故C正确,排除。
汉武帝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不是通识人才,故D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表现
4.2000年,在丰县梁寨镇出土了的徐州地区唯一的文状元李蟠撰写、刻于康熙54年的石碑载:“吾祖籍程子院。
程子院者,宋明道先生(程颢)讲学处也。
……”。
当时“明道先生”讲学可能阐述的思想是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
C.“知行合一”D.“吃饭穿衣皆为人伦物理”
【答案】A
【解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内容
5.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舁,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主要表明
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
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庆历中,有布衣毕舁,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故C正确。
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不符合材料“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故A错误。
材料未涉及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故B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故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活字印刷
6.郭沫若曾惊叹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文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这种文字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文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殷商时期的文字特点,即甲骨文,故A正确。
B属于纂书,故B排除。
C属于楷书,故C排除。
D属于草书,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甲骨文
7.先秦时期中国南方文学倾向抒情。
它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的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
下列作品中,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A.《离骚》 B.《春秋》 C.《论语》 D.《诗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国南方文学倾向抒情。
它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的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先秦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离骚》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A正确。
《春秋》不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B排除。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论的书籍,故C排除。
《诗经》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文学·楚辞
8.南宋诗人李清照《乌江》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反映了A.宋词豪放派特点 B.宋朝社会动荡局面
C.作者的爱国情怀D.两宋民族矛盾尖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清照生活在南宋时期,国破家亡,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情怀,故C正确。
李清照不属于豪放派词人,故A错误。
宋朝社会动荡局面也引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故B排除。
材料未涉及两宋民族矛盾尖锐,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文学·宋词
9.唐朝人郑思远在《真元妙道要略》中记载,当时有人把雄黄、硫磺、硝石、蜂蜜合炼,火焰上窜,不但烧伤了炼丹人的手脸,还把房子烧掉了,所以炼丹家提醒人们接受教训,切莫引火自焚,而军事家却用它制造克敌制胜的武器。
这反映了
A.个人的意识影响火药的发展 B.火药的发明是个偶然事件
C.唐朝炼丹家对火药不感兴趣 D.军事家比炼丹家更有远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炼丹家提醒人们接受教训,切莫引火自焚,而军事家却用它制造克敌制胜的武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个人的意识影响火药的发展,故A正确。
火药的发明是个偶然事件,没有突出材料主旨,故B排除。
唐朝炼丹家对火药不感兴趣,没有反映军事家却用它制造克敌制胜的武器,故C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军事家比炼丹家更有远见,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火药
10.水墨画一定程度上能代表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
右图是明代杰出画家徐渭的《黄甲图》(局部),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荷叶墨色淋漓,画蟹形状虽夸张,
却饶有笔情墨趣。
此画所反映的中国水墨画的典型特点是
A.讲究笔法工整 B.强调个性表现
C.重视气势雄壮 D.追求摹写逼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水墨画一定程度上能代表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荷叶墨色淋漓,画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水墨画的典型特点是强调个性表现,故B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讲究笔法工整,故A
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气势雄壮,故C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追求摹写逼真,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水墨画
11.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然而在这起伏的过程中始终流淌着一个永恒的主题。
”这一“主题”是
A.实业救国 B.崇尚科学C.政治共和 D.民族独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然而在这起伏的过程中始终流淌着一个永恒的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主题是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故D正确。
实业救国只是一种救国方式,且实践证明是失败的,故A
错误。
崇尚科学,也不符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题,故B错误。
政治共和的前提是民族独立,故C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的演进主题·民族独立
12.中国近代某人物传记中的前言这样表述:他是我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启蒙思想家,他又是一位划时代的、独具特色的翻译家,正是通过翻译,他把当时先进的欧洲思想文化系统地输入中国。
这个人物最有可能是
A. 林则徐
B. 梁启超
C. 严复
D. 陈独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他是我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启蒙思想家,他又是一位划时代的、独具特色的翻译家,正是通过翻译,他把当时先进的欧洲思想文化系统地输入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
严复的贡献,例如《天演论》,故C正确。
林则徐没有把当时先进的欧洲思想文化系统地输入中国,故A错误。
梁启超也不是划时代的、独具特色的翻译家,故B错误。
陈独秀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严复
13.在《青年杂志》创刊时,陈独秀向读者声明:“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那么,其旨在
A.推动思想启蒙
B.鼓吹政治革命
C.倡导文学革命
D.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在《青年杂志》创刊时,陈独秀向读者声明:“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宗旨主要是思想启蒙,故A正确。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但没有鼓吹政治革命,故B排除。
倡导文学革命属于胡适的主张,故C排除。
宣传马克思主义是运动后期的表现,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14.回到1917年的北京,你不会看到的是
A.学校的进步青年热切期盼着下一期的《新青年》
B.北京郊区多了不少浓烟滚滚的工厂
C.一些学堂的孔子画像被涂抹
D.报摊上出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本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1917年的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新青年》受到进步青年的喜爱,故A正确,排除。
当时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时期,工厂大量出现,故B正确,排除。
新文化运动前期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故孔子画像被涂抹,故C正确,排除。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是在运动后期,故D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15.“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苟全国之铁道皆在一二资本家之手,则制旅客、货商、铁道工人等之死矣”。
孙中山发表于1912年4月的这段言论,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实业救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苟全国之铁道皆在一二资本家之手,则制旅客、货商、铁道工人等之死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孙中山关注民众生活,反对资本家垄断铁路的思想,属于民生主义的内容,故B正确。
民族主义主张推翻清政府,反对帝国主义,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
民权主义主张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设,故C排除。
实业救国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排除。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民生主义
16.1918年,中国一位先进知识分子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人类历史的新曙光,也是劳工主义的胜利。
这位知识分子是
A.陈独秀 B.鲁迅 C.胡适 D.李大钊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人类历史的新曙光,也是劳工主义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的史实,故D正确。
陈独秀不符合运动后期宣传十月革命的史实,故A排除。
鲁迅没有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故B排除。
胡适反对马克思主义,故C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17.毛泽东思想是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理论成果,它形成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故B正确。
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处于雏形时期,故A排除。
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处于成熟时期,故C排除。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思想处于完善时期,故D排除。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过程
18.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写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下列我国的科技成果,最能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浪漫情景的是
A.核武器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地质学技术 D.运载火箭技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科技成果,最能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浪漫情景的是运载火箭技术,故D正确。
核武器技术不属于航空航天领域,故A排除。
生物工程技术也不属于航空航天领域,故B排除。
地质学技术也不属于航空航天领域,故C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航空航天
19.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提出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为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中国决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故C正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在1988年提出,故A排除。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在1995年提出,不属于理论基础,故B排除。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在1983年提出,故D排除。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
20.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到“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这一观点产生于
A.智者运动 B.宗教改革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文艺复兴追求现实幸福和享受的现象,故C正确。
智者运动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
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数会权威,主张因信称义,材料未涉及,故B排除。
启蒙运动主张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21.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被称为“文学三杰”的是
①薄伽丘②但丁③彼特拉克④莎士比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同其它人协议,以谋他们彼此之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的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启蒙思想社会契约论主张,故C正确。
材料未涉及天赋人权,故A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主权在民,故B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自由平等,故D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22.“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它人协议,以谋他们彼此之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的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无论人数多少都可以这样做。
”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C.社会契约 D.自由平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同其它人协议,以谋他们彼此之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的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启蒙思想社会契约论主张,故C正确。
材料未涉及天赋人权,故A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主权在民,故B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自由平等,故D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社会契约论
23.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思维者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段话的实质是
A.追求理性至上 B.反对一切权威C.宣扬人人平等 D.维护社会正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思维者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启蒙思想追求理性至上的实质,故A正确。
反对一切权威的基础仍然是理性主义,故B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宣扬人人平等,故C排除。
材料也未涉及维护社会正义,故D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24.下图是近代一部科学技术名著的部分目录。
请判断,该名著是
第一编物体的运动
……
第2章向心力的确定
第3章物体在偏心的圆锥曲线上的运动
……
第7章物体的直线上升或下降
……
第12章球体的直线上升或下降
……
第二编物体(在阻滞介质中)的运动
……
第三编宇宙体系(使用数学的论述)
……
A.《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 B.《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物体的运动⋯…向心力的确定物体在偏心的圆锥曲线上的运动……物体的直线上升或下降……球体的直线上升或下降……物体(在阻滞介质中)的运动……宇宙体系(使用数学的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内容,建立近代力学体系,故C正确。
材料内容与《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无关,这属于普朗克的学说,故A排除。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也不属于近代经典力学,属于爱因斯坦的学说,故B排除。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主要内容也不是近代力学,属于赫胥黎学说,故D排除。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牛顿
25.爱因斯坦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幽默的说:“牛顿,请原谅我”,这样说是因为他
A.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 B.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C.否定了牛顿的时空观D.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爱因斯坦说:“牛顿,请原谅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的学说,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故C正确。
爱因斯坦没有否定牛顿力学体系,故A排除。
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不是爱因斯坦,故B排除。
解释光电效应,与牛顿学说无关,故D排除。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爱因斯坦
26.【加试题】《史记·秦始皇本纪》用于研究司马迁是第一手史料,用于研究秦始皇则是第二手史料。
这表明
A.在史学研究中第一手第二手史料难区分
B.双重证据法是史学考证的重要方法之一
C.第一手史料研究价值远高于第二手史料
D.史料的类别可随着研究对象变化而变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史记·秦始皇本纪》用于研究司马迁是第一手史料,用于研究秦始皇则是第二手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秦始皇本纪》是司马迁所著,故用于研究司马迁是第一手史料,这反映了史料的类别可随着研究对象变化而变化,故D正确。
在史学研究中第一手第二手史料的区分是以史料与研究对象的关系为依据的,故A排除。
材料未涉及双重证据法,故B排除。
第一手史料研究价值远高于第二手史料,过于绝对,故C排除。
考点:历史和历史的“重现”·历史史料·类别
27.【加试题】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在阐述毛泽东提出的一项方针时指出:“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
……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
春秋旧中国时代同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的。
”从中可看出,当时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A.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C.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水平 D.指出文艺工作要为工农阶级服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
……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
春秋旧中国时代同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故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故B正确。
材料未涉及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故A排除。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水平,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文艺工作要为工农阶级服务,故D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目的
28.【加试题】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五个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
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
A.五四精神,旗帜高场 B.民主共和,三民立宪
C.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D.武装割据,开创新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指维新变法,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指新文化运动,故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与辛亥革命有关,即民主共和,三民立宪,故B正确。
五四精神,旗帜高场,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故A排除。
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在以俄为师之后,故C排除。
武装割据,开创新路在国民革命之后,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特点
29.【加试题】“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他要用笔来完成”、“他立志使他的每一部作品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展示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他也做到了”。
“他”是
A.巴尔扎克
B.拜伦
C.托尔斯泰
D.雨果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他要用笔来完成”、“他立志使他的每一部作品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展示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他也做到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法国19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