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强化训练--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强化训练--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 / 18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 下列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精炼铜时当阳极溶解32 g 铜时,转移电子数大于N A 个(Cu −64)
B. 向酸性FeSO 4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2++ClO −+2H +=Cl −+2Fe 3++H 2O
C. 向10 mL 0.1mol ⋅L −1 NH 4Al(SO 4)2溶液中,滴加等浓度Ba(OH)2溶液20 mL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a 2++4OH −+NH 4++Al 3++2SO 42−=2BaSO 4↓
+Al(OH)3↓+NH 3⋅H 2O
D. 浓盐酸与KClO 3混合受热制Cl 2:6HCl +KClO 3=3Cl 2↑+3H 2O +KCl ,
1molKClO 3反应转移6 N A 个电子
2. 由二氧化硅制高纯硅的流程如下,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H 2
和HCl 均可循环利用 C. SiO 2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
D. 硅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 ) A. 结构示意图为的阴离子都不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B. 邻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为,能发生取代反应
C. 钾长石(KAlSi 3O 8)写成氧化物形式为:K 2O ⋅Al 2O 3⋅6SiO 2
D. 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4. 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5moLN 2和1.5moLH 2,充分反应后容器中的N −H 键数为3N A
B. 标准状况下,2.24 LHF 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2 N A
C. 71 g 氯气与足量铁反应得到的电子数一定为2N A
D.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当阴极产生H 2 22.4L 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5NH 4NO 3=2HNO 3+4N 2↑+9H 2O 中,生成56g N 2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15×6.02×1023
B. 16.2 g 纤维素完全燃烧,产生CO 2分子的物质的量约为0.6mol
C. 铅蓄电池放电一段时间后,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
D. 向水中加入NaHCO 3或NaHSO 3固体后,水的电离程度均增大
6. 在Na 2O 2与CO 2 的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Na2O2是氧化剂,CO2是还原剂
B. 1mol Na2O2参加反应,有2mole−转移
C. 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D. CO2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7.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a2O2与足量CO2反应,共生成0.2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 A
B. 室温下,1LpH=12的Ba(OH)2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0.01N A
C. 0.1mol聚丙烯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1N A
D. 含1molFeCl3的饱和溶液最多可形成胶体粒子数为N A
8.有下列三个反应:
①Cl2+FeI2=FeCl2+I2
②2Fe2++Br2=2Fe3++2Br−
③Co2O3+6HCl=2CoCl2+Cl2↑+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②③中的氧化产物分别是I2、Fe3+、CoCl2
B. 根据以上方程式可以得到氧化性:Cl2>Fe3+>Co2O3
C. 在反应③中当1mol Co2O3参加反应时,2mol HCl被氧化
D. 可以推理得到Cl2+FeBr2=FeCl2+Br2
9.歌曲《青花瓷》中唱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其中的“铜绿”即是铜
锈,它的化学成分是Cu2(OH)2CO3(碱式碳酸铜)。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反应为:2Cu+O2+CO2+H2O=Cu2(OH)2CO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u2(OH)2CO3属于碱
B. 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C. 该反应中铜得电子,O2失电子,且两者得失电子数相等
D. Cu2(OH)2CO3不能与盐酸反应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保存FeCl3溶液时,可加入少量NaOH,抑制Fe3+水解
B. 1mol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少量Mg3N2,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C. 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Fe2+、Na+、SO42−、ClO−四种离子
D. 向硫酸氢铵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NH4++
20H−=NH3⋅H z O+H2O
11.汞(熔点−39℃,沸点356℃)是制造电池、电极等的重要原料,历史上曾用“灼烧辰
砂法”制取汞。
目前工业上制粗汞的一种流程图如下。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灼烧辰砂法”过程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
B. 辰砂与氧化钙加热反应时,CaSO4为氧化产物
2020
届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强化训练--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3 / 18 C. 洗涤粗汞可用5%的盐酸代替5%的硝酸
D. 减压蒸馏的目的是降低汞的沸点,提高分离效率
12. 用H 2O 2溶液处理含NaCN 的废水的反应原理为:
NaCN +H 2O 2+H 2O =NaHCO 3+NH 3,已知:HCN 的酸性比H 2CO 3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氮元素被氧化
B. 该反应中H 2O 2作还原剂
C. 0.1mol ⋅L −1NaCN 溶液中含有HCN 和CN −的总数为0.1×6.02×1023
D. 实验室配制NaCN 溶液时,需加入适量的NaOH 溶液
13. 已知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 S 与铁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B. 32gO 2和32gO 3所含原子数均为2N A
C. 在常温常压下,22.4LNH 3所含的质子数10N A
D. 在标准状况下,2.24L 水所含分子数为0.1N A
14.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30 g 乙烷中所含的极性共价键数为7N A
B.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CO 2混合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2N A
C. 1 L 浓度为1 mol ⋅L −1的 H 2O 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
D. MnO 2和浓盐酸反应生成1 mol 氯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15.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g 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 A
B. 标准状况下,1L 戊烷充分燃烧后生成的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5
22.4N A
C. pH =13的NaOH 溶液中含有的OH −为0.1mol
D. 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mol 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
16. 若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mol Na 2O 2与CO 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2N A
B. 34 g 氨气中含有12 N A 个N −H 键
C. 常温常压下,1mol 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D. 标准状况下,11.2LNO 和11.2LO 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N A
17. 二氧化氯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其制备原理如图(图中线桥表示的是用双线桥
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及数目的一部分),其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 )
A. NaClO 3
B. NaCl
C. ClO 2
D. HCl
18. 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 g H 218O 与D 2O 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 A
B. 31 g 白磷中含有6N A 个P −P
C. 0.1 mol Na 2O 2与足量的潮湿的CO 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 A
D. N A 个Fe(OH)3胶体粒子的质量为107g
19. 下列关于元素化合物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A. 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 H 和Cl 形成共价键的过程:
C. 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Pb(s)+SO 42−(aq)−2e −=PbSO 4(s)
D. SO 2氧化H 2S 生成单质硫:
20.利用原电池原理除去废水中的乙酸钠和对氯酚(),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流方向从A极沿导线流向B极
B. 每转移2mole−,有0.25mol CH3COO−被氧化
C. 当外电路中有2mole−转移时,进入A极区的H+的个数为2N A
D. 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e−=Cl−+
21.下列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22.NaH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H2O=NaOH+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NaH中H的化合价为+1价,是氧化剂
B. 在该反应中H2O为还原剂
C. 在该反应中NaH 为还原剂
D. 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以表示为:
23.对于反应:H2O+NaH=NaOH+H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NaH被还原
B. NaH体现还原性
C. H2O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D. 若生成22.4L标准状况下的H2,则有2mol电子转移
24.下列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强化训练--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A.
B.
C.
D.
25.以下对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26.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常温下,21g聚乙烯(−[CH2−CH2]−)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3N A
②在KClO3+6HCl=KCl+3Cl2↑+3H2O反应中每生成71g氯气转移的电子数为
2N A
③3.4gNH3中含N−H键数目为0.2N A
④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若转移2N A个电子,则产生的氧气为32g
⑤在1L0.1mol/L的碳酸钠溶液中,CO32−总数为0.1N A.
A. ①②③⑤
B. ①④⑤
C. ①②③
D. ②③⑤
27.下列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5/ 18
A.
B.
C.
D.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强化训练--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7 / 18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32g 铜的物质的量为:32g 64g/mol =0.5mol ,0.5mol 铜完全反应失去1mol 电子,由于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杂质Fe 、Zn 优先放电,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大于N A ,故A 正确;
B.向酸性FeSO 4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 溶液,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2++ClO −+2H +=Cl −+2Fe 3++H 2O ,故B 正确;
C.向10 mL 0.1mol ⋅L −1 NH 4Al(SO 4)2溶液中,滴加等浓度Ba(OH)2溶液20 mL ,NH 4Al(SO 4)2的物质的量为0.001mol ,Ba(OH)2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 ,0.001mol 铝离子消耗0.003mol 氢氧根离子生成0.001mol 氢氧化铝,剩余的0.001mol 氢氧根离子与铵根离子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a 2++4OH −+NH 4++Al 3++2SO 42−=2BaSO 4↓
+Al(OH)3↓+NH 3⋅H 2O ,故C 正确;
D.反应中KClO 3+6HCl =KCl +3Cl 2↑+3H 2O 中,只有Cl 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KClO 3为氧化剂,HCl 为还原剂,当有3molCl 2生成时,转移5mol 电子,则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1molKClO 3反应转移5mol 电子,转移了5N A 个电子,故D 错误;
故选D .
A.粗铜中含有杂质Fe 、Zn ,电解时杂质优先放电,导致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增大;
B.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被氧化成铁离子;
C.氢氧化钡不足时,氢氧化铝溶解前铵根离子先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一水合氨;
D.反应中,KClO 3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价,盐酸中,部分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计算与书写、氧化还原反应、阿伏加德罗常数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2.【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硅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熟悉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SiO 2→Si ,Si →SiHCl 3,SiHCl 3→Si ,都存在化合价变化,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 正确;
B.依据工艺流程可知,氢气、氯化氢既参与反应,最终又生成,所以均可循环利用,故B 正确;
C.二氧化硅硬度大、熔点高,故C 正确;
D.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D 错误。
故选:D 。
3.【答案】C
【解析】解:A.结构示意图为的阴离子中,当n =16时,表示的为硫离子,硫离子能够结合水电离的氢离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故A 错误;
B.硝基的N原子与苯环相连,邻硝基甲苯正确的结构简式为,甲基及苯环上H可发生取代反应,故B错误;
C.钾长石(KAlSi3O8)因各元素原子比例不变,故化学式中各原子个数加倍后改写成氧化物形式:K2O⋅Al2O3⋅6SiO2,故C正确;
D.本反应是归中反应,电子转移情况是,
故D 错误;
故选:C。
A.如果n=16,为硫离子,硫离子能够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B.C与N成键;
C.硅酸盐化学式可表示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加合物,根据氧化物的书写顺序来回答;
D.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5价和−1价归中反应得到0价氯元素,据此标注电子转移。
本题考查了离子结构示意图、弱电解质电离、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硅酸盐的氧化物书写方法、电子式书写等知识点,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4.【答案】C
【解析】解:A、N2和H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故生成的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故N−H键数小于3N A个,故A错误;
B、标况下,HF是液态,故B错误;
C、71g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反应后氯元素的价态为−1价,故1mol氯气得2mol 电子,故C正确;
D、氢气所处的状态不明确,不一定是标况,即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故D错误.
故选C.
A、N2和H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B、标况下,HF是液态;
C、求出氯气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反应后氯元素的价态为−1价来分析;
D、氢气所处的状态不明确.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5.【答案】B
【解析】解:A.反应中部分硝酸根中N元素由+5价降低为氮气中0价,铵根中N元素−3价升高为氮气中0价,氮气既是还原产物又是氧化产物,由氮原子守恒,结合方程式可
知,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3:5,生成氮气物质的量为56g
28g/mol
=2mol,
故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为2mol×5
8=5
4
mol,铵根中N元素被氧化,故转移电子为
5
4
mol×2×[0−(−3)]=7.5mol,故A错误;
B.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素的最简式为C6H10O5,16.2g纤维素中含有的C6H10O5的物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强化训练--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9 / 18
质的量为0.1mol ,而1molC 6H 10O 5燃烧生成6mol 二氧化碳,故0.1molC 6H 10O 5燃烧生成0.6mol 二氧化碳,故B 正确;
C.放电时负极发生Pb −2e −+SO 42−=PbSO 4,
负极质量增加,正极上是二氧化铅得电子,都是生成硫酸铅,正极质量也增加,故C 错误;
D.NaHCO 3为强碱弱酸盐,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HSO 3−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相当于一元弱酸,抑制水的电离,故D 错误;
故选:B 。
A.反应中部分硝酸根中N 元素由+5价降低为氮气中0价,铵根中N 元素−3价升高为氮气中0价,氮气既是还原产物又是氧化产物,由氮原子守恒,结合方程式可知,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3:5,根据n =m M 计算氮气物质的量,再计算氧化产物物质的量,再结合铵根中N 元素化合价变化计算转移电子物质的量;
B.纤维素的最简式为C 6H 10O 5,求出纤维素中含有的C 6H 10O 5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碳守恒判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Pb −2e −+SO 42−=PbSO 4,正极反应为PbO 2+4H ++SO 42−+
2e −=PbSO 4+2H 2O ;
D.酸溶液和碱溶液抑制了水的电离,能够水解的盐溶液促进了水的电离,NaHSO 3溶液中HSO 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电化学、盐类的水解等知识,注意掌握公式的
运用和物质的性质,A 选项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关键是判断反应中N 元素化合价变
化,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6.【答案】C
【解析】解:A.该反应中,O 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2价和0价,所以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A 错误;
B.若有2 molNa 2O 2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1−0)=2mol ,则1molNa 2O 2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1mole −,故B 错误;
C.过氧化钠中过氧根离子显−2价,其电子式是,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故C 正确;
D.CO 2分子中只含有2个C =O 极性键,故D 错误;
故选C .
A.该反应中,O 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2价和0价,所以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根据反应有2 molNa 2O 2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1−0)=2 mol ,据此分析;
C.过氧化钠中过氧根离子显−2价;
D.CO 2分子中只含有2个C =O 极性键.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A
【解析】解:A.Na 2O 2与H 2O 的反应是歧化反应:2Na 2O 2+2H 2O =4NaOH +O 2↑此反应转移2mol 电子,生成1molO 2,故当生成0.2molO 2,转移电子0.4mol ,数目为0.4N A ,故A 正确;
B.pH =12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为0.01mol/L ,氢离子浓度=10−12mol/L ,故1L 溶液中含有的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水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水个数为10−12N A 个,故B 错误;
C.聚丙烯中无双键,故C错误;
D.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1mol氯化铁溶液形成的胶粒个数小于N A个,故D错误;
故选A.
A.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1价氧元素变化为0价和−2价,生成1molO2电子转移2mol;
B.pH=12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为0.01mol/L;
C.聚丙烯是丙烯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中无双键;
D.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和物质结构是解题关键,注意胶粒是粒子的集合体、聚丙烯是加成聚合产物,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C
【解析】先分析化合价变化,确定各物质的氧化还原情况,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比较各物质氧化性强弱,然后再逐项判断。
反应结论
①氧化剂:Cl2,氧化产物:I2,氧化性:Cl2>I2
②氧化剂:Br2,氧化产物:Fe3+,氧化性:Br2>Fe3+
③氧化剂:Co2O3,氧化产物:Cl2,氧化性:Co2O3>Cl2结合上述反应以及元素周期律知识,可得氧化性:Co23222,所以A项、B项均错误;反应③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以表示为:
所以当有1mol Co2O3参加反应时,有2mol HCl被氧化,C项正确;根据氧化性:Co2O3> Cl2>Br2>Fe3+>I2,可知Cl2和FeBr2反应时,若有Br2生成,Fe2+应该被氧化完全,即不可能发生反应Cl2+FeBr2=FeCl2+Br2。
9.【答案】B
【解析】解:A.Cu2(OH)2CO3属于碱式盐,不属于碱,故A错误;
B.2Cu+O2+CO2+H2O=Cu2(OH)2CO3反应中,Cu、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该反应中铜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O2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且两者得失电子数相等,故C错误;
D.Cu2(OH)2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二氧化碳和水,所以Cu2(OH)2CO3能与盐酸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A.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
B.存在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化合价降低得电子;
D.Cu2(OH)2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二氧化碳和水。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分类,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该反应中Cu、O元素的化合价升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强化训练--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0.【答案】B
【解析】解:A.氯化铁溶液中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盐酸,溶液显酸性,FeCl3+
3H2O⇌Fe(OH)3+3HCl,加入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会促进水解,应加入盐酸抑制水解,故A错误;
B.1mol镁原子最外层2mol电子,完全反应失去电子2mol,1mol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少量Mg3N2,都是Mg~Mg2+,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故B正确;
C.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以是碱溶液,酸溶液中ClO−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不能大量存在,碱性溶液中亚铁离子不能大量存在,故C
错误;
D.向硫酸氢铵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氢氧根离子只和氢离子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0H−=H2O,故D错误;
故选B.
A.氯化铁溶液中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盐酸,溶液显酸性,加入氢氧化钠会促进水解;
B.1mol镁原子最外层2mol电子,完全反应失去电子2mol;
C.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以是碱溶液;
D.向硫酸氢铵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氢氧根离子只和氢离子发生反应.
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的原理、离子共存的分析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等知识点,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题给反应分析,“灼烧辰砂法”过程硫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4价,汞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为0价,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为—2价,电子转移的数目为6,正确;
B、辰砂与氧化钙加热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元素S所在的产物CaSO4为氧化产物,正确;
C、粗汞中含有的金属铜可以和硝酸之间反应,但是和盐酸之间不反应,所以洗涤粗汞不可用5%的盐酸代替5%的硝酸,错误;
D、减压蒸馏的目的是降低汞的沸点,提高分离效率,正确。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电子转移、物质的分离提纯。
12.【答案】D
【解析】解:A.NaCN中C为+2价,Na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反应前后N 元素化合价不变,故A错误;
B.NaCN+H2O2+H2O=NaHCO3+NH3↑反应中O元素从−1价降低为−2价,所以反应中H2O2作氧化剂,故B错误;
C.没有告诉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故C错误;
D.因为HCN酸性比H2CO3弱,所以实验室配制NaCN溶液时,需加入适量的NaOH溶
液防止水解,故D正确。
故选:D。
NaCN+H2O2+H2O=NaHCO3+NH3↑反应中O元素从−1价降低为−2价,C元素从+2价升高到+4价,结合电子转移和NaCN的性质分析.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盐的水解,侧重于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和物质性质的考查,注意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3.【答案】B
11/ 18
【解析】解:A、1mol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铁,得到2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故A错误;
B、由于氧原子的质量32g,氧原子物质的量是2mol,32gO2和32gO3所含原子数均为2N A,故A正确;
C、由于不是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22.4LNH3物质的量,故C错误;
D、由于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无法计算水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B.
A、S与铁完全反应生成的是硫化亚铁,1mol是硫得到2mol电子;
B、氧原子的质量相同,摩尔质量相同,物质的量相等;
C、不是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氨气的物质的量;
D、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无法计算物质的量.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注意标准状况下的要求及物质状态,本题难度不大.14.【答案】D
【解析】解:A、30g乙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乙烷中含6条极性共价键,故1mol
乙烷中含极性共价键6N A条,故A错误;
B、分子数N=V
V m N A=22.4L
22.4L/mol
N A/mol=N A,故B错误;
C、在双氧水溶液中,除了双氧水外,水也含氧原子,故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大于2N A个,故C错误;
D、二氧化锰和盐酸反应时,氯元素的价态由−1价变为0价,故当生成1mol氯气时,
转移2N A个电子,故D正确。
故选:D。
A、求出乙烷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乙烷中含6条极性共价键来分析;
B、分子数N=V
V m
N A;
C、在双氧水溶液中,除了双氧水外,水也含氧原子;
D、二氧化锰和盐酸反应时,氯元素的价态由−1价变为0价.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和物质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15.【答案】A
【解析】解:A.A.1.6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质量为1.6g,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 A,故A正确;
B.标况下戊烷为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B错误;
C.溶液体积不知,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ˉ的数目不能计算,故C错误;
D.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生成0.1mol氧气转移了0.2mol电子,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 A,故D错误;
故选:A.
A.1.6个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1.6g氧原子,含有0.1mol氧原子;
B.标况下戊烷为液体;
C.溶液体积不知,不能计算微粒数;
D.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生成0.1mol氧气转移了0.2mol电子.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明确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6.【答案】C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强化训练--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解析】解:A、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过氧化钠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氧元素化合价从−1价变化为0价和−2价;所以1molNa2O2与CO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N A,故A错误;
B、质量换算物质的量结合氨气分子结构计算;氨气摩尔质量是17g/mol,34g氨气物
质的量为2mol,一个氨气分子含三个氮氢键,分子中含有6N A个N−H键,故B错误;
C、氦气是单原子分子;1mo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 A,故C正确;
D、一氧化氮和氧气会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存在化学平衡;标准状况下,11.2LNO物质的量为0.5mol,11.2LO2物质的量为0.5mol,混合后发生反应:2NO+O2=2NO2;生成二氧化氮0.5mol,剩余氧气0.25mol,共0.75mol,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存在化学平衡,混合后气体分子数小于0.75N A,故D错误;
故选:C。
A、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过氧化钠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氧元素化合价从−1价变化为0价和−2价;
B、质量换算物质的量结合氨气分子结构计算;
C、氦气是单原子分子;
D、一氧化氮和氧气会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存在化学平衡;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质量换算物质的量计算微粒数,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存在化学平衡,关键是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17.【答案】D
【解析】【分析】
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剂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注意从元素化合价角度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由反应可知,Na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而H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Cl 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故选D。
18.【答案】A
【解析】解:A、H218O与D2O的摩尔质量均为20g/mol,故2.0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且两者均含10个中子,故0.1mol混合物中含N A个中子,故A正确;
B、31g白磷的物质的量为n=0.25mol,而1mol白磷中含6molP−P键,故0.25mol白
磷中含1.5N A条p−p键,故B错误;
C、Na2O2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时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则1 mol Na2O2完全反应转移1 mol电子,所以0.1 mol Na2O2与足量的潮湿的二氧化碳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1N A,故C错误;
D、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NA个氢氧化铁胶粒中氢氧化铁的物质的量大于1mol,则质量大于107g,故D错误。
故选:A。
A、H218O与D2O的摩尔质量均为20g/mol,且两者均含10个中子;
B、求出白磷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白磷中含6molP−P键来分析;
C、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均为歧化反应;
D、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13/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