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1)课程介绍及概论060507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析组织中个体、群体和领导的行为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意义2.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4. 组织中个体的行为特点5. 组织中群体的行为特点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实际组织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意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析:分析组织中个体、群体和领导的行为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4. 实践: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组织行为学在实际组织中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意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组织中个体、群体和领导的行为特点,促进学生互动。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组织中的不同角色,体验组织行为学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了解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2. 掌握组织结构和组织决策的过程。

3. 分析组织变革的策略和挑战。

七、教学内容1. 组织文化的作用和类型2. 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3. 组织决策的类型和过程4. 组织变革的原因和策略5. 组织变革的挑战和管理八、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实际组织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组织文化、结构、决策和变革的思考。

行政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行政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BehaViOr)课程编号:00405029学分数: 3 (其中讲授学分:3 实践学分:0)学时:48 (其中讲授学时:48 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先修课程:管理学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二、课程说明本课程是的一门基础课,主要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这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是多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科学。

三、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人才。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L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以下4个层次的知识: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中知觉、价值观、个性和态度的认识,以及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窕;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等方面的研究;对组织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并应用这一理论对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进行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研究组织与社会的交换关系,社会环境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等。

(对应毕业要求:5、6)课程目标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形成以下三个层次的能力:能分析人类在工作中的行为;能评价个体的差异、激励和授权、管理组织中的群体;能考察工作设计、目标设定及工作压力。

(对应毕业要求:7、8、9、10、11)课程目标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介绍《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它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行为科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促使了企业组织的发展,组织行为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组织行为学”已经成为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

加强此课程的研究与教学,对于学生毕业后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协调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将分成四大单元、共十一章进行讲授。

具体章节详见下表“课程内容”部分。

三、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组织行为能力发展的良好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对于组织行为方面的基本技能有所掌握,理解并能运用基本的组织行为技能。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分析个性差异、管理压力、防御挫折,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具体培养目标为:1、使学生强化对我们的民族自信和理论自信,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2、使学生全面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体系,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组织中人的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3、使学生建立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或深入研究组织行为理论打下基础;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勤劳务实与细致耐心等职业精神。

七、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分四个模块依次进行教学:第一,组织行为学概述模块:采用课堂授课形式,着重讲解组织行为学的总体理论框架及其要点,掌握组织行为学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内涵、地位和作用,此教学模块重在引导学生培养其对组织行为学的认知能力。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1.1 课程介绍1.2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1.3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4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1.5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分支和主要理论第二章:个体行为分析2.1 个体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2 个体行为的心理生理基础2.3 个性理论与人格特质2.4 个体行为动机与激励理论2.5 个体行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第三章:群体行为分析3.1 群体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2 群体结构和组织文化3.3 群体动力学与群体心理3.4 领导理论及其在群体管理中的应用3.5 团队合作与冲突管理第四章: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4.1 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4.2 组织结构的层级与部门化4.3 组织设计及其对组织行为的影响4.4 组织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5 组织文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第五章:组织变革与发展5.1 组织变革的基本概念和原因5.2 组织变革的策略与过程5.3 组织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类型5.4 组织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理念5.5 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第六章:领导行为与领导力6.1 领导理论的演变与发展6.2 领导风格与领导行为6.3 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6.4 领导力的发展与提升6.5 领导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第七章:人力资源管理7.1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7.2 员工招聘与选拔7.3 员工培训与发展7.4 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7.5 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的关系第八章:组织沟通与冲突管理8.1 组织沟通的基本概念与过程8.2 沟通风格与沟通技巧8.3 组织冲突的类型与原因8.4 冲突管理策略与技巧8.5 组织沟通与冲突管理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第九章:组织决策与决策过程9.1 组织决策的基本概念与原则9.2 决策风格与决策方法9.3 决策过程中的风险与影响因素9.4 决策支持系统与决策技术9.5 组织决策与组织行为的关系第十章:跨文化组织行为10.1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沟通10.2 跨文化与管理实践10.3 全球化背景下的组织行为挑战10.4 跨文化组织行为理论10.5 跨文化组织行为与管理策略第十一章: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福祉11.1 工作满意度的概念与维度11.2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11.3 员工福祉的内涵与实践11.4 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福祉对组织行为的影响11.5 提升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福祉的策略第十二章: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管理12.1 工作压力的概念与来源12.2 工作压力对员工的影响12.3 心理健康的内涵与重要性12.4 心理健康管理策略与实践12.5 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管理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第十三章:组织伦理与道德领导13.1 组织伦理的概念与重要性13.2 组织伦理的挑战与实践13.3 道德领导的特征与影响13.4 组织伦理与道德领导对组织行为的影响13.5 提升组织伦理与道德领导的策略第十四章:组织创新与变革管理14.1 组织创新的概念与重要性14.2 组织创新的障碍与促进因素14.3 变革管理的基本原则与过程14.4 变革管理的策略与技巧14.5 组织创新与变革管理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第十五章:组织行为学的未来展望15.1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趋势15.2 科技与组织行为的关系15.3 组织行为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5.4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5.5 组织行为学的教育与培训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组织行为学》教案全面覆盖了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跨学科性
组织行为学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人 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应用性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为组织 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工具。
系统性
组织行为学强调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全面、系 统的研究,以揭示其内在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 人文性:组织行为学关注人的心理和行为,强调以人为本 的管理理念。
详细描述
实验法也是组织行为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 一,通过在一定条件下控制某些变量,观察 和测量组织成员的行为反应,从而揭示变量 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在实验中改变工作 条件或奖励方式,观察员工的工作绩效和行 为变化,进而探讨不同管理策略对员工行为 的影响。
案例研究法
总结词
通过对特定组织的深入调查和分析,了解组织内部成员的行为和互动方式。
织的竞争力,使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学科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 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旨在 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研究领域
组织行为学涉及个体、群体和组 织层面的行为与心理,包括知觉、 沟通、领导力、激励、决策等。
应用价值
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人力资 源管理、团队建设等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组织 的竞争力。
展望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组织行为学将更加注重跨文化、多样 性、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技术影响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为组织行为学提供更多数据和实证支 持,推动该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组织变革与适应
面对全球经济和环境的不确定性,组织行为学将更加关注组织变革 与适应性的研究,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挑战。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课程性质:选修课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模型,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沟通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提高学生的组织绩效和职业发展潜力。

二、教学内容1.组织行为学概述2.个体行为与绩效3.团队与团队绩效4.领导与领导力5.组织结构与设计6.组织变革与创新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堂内容,向学生介绍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模型。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和互动的方式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沟通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估组织的行为和绩效,并提出改进建议。

4.角色扮演:通过模拟不同角色的行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20%):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问题提出和讨论参与度等因素进行评估。

小组项目报告(30%):学生分组完成一项小组项目,撰写报告并进行现场展示。

个人论文(50%):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组织行为学的个人论文,包括理论阐述和实践案例分析。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组织行为学概述(2学时)-介绍《组织行为学》课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二周:个体行为与绩效(4学时)-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个体绩效的评估与提高第三周:团队与团队绩效(4学时)-团队的特点与类型-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第四周:领导与领导力(4学时)-领导力的核心要素和发展模型第五周:组织结构与设计(4学时)-组织结构的概念与类型-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第六周:组织变革与创新(4学时)-组织变革的动因和过程-创新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第七周:案例分析与讨论(4学时)-案例分析方法与步骤-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八周:小组项目报告(4学时)-小组项目报告的准备和展示-评估与反馈第九周:个人论文撰写指导(4学时)-论文选题与框架设计-文献调研与论据支持第十周:个人论文撰写指导(4学时)-论文结构与逻辑-论文语言与表达技巧第十一周:个人论文撰写指导(4学时)-论文修改与完善-论文提交与评审六、参考教材- Robbins, S.P., Judge, T.A. & Judge, T.A. (2024). "组织行为学"(第十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组织中个体和团队的行为特征、组织结构和设计、领导力和决策等方面的重要考量。

二、课程目标1.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个体行为、组织结构、领导力等;2. 理解和分析组织行为学的实践应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培训和发展等;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提高其组织行为学方面的综合素养;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其在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研究能力。

三、课程安排1. 第一模块:组织行为学导论-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演变-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模型2. 第二模块:个体行为分析- 个体特征和个性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 动机理论及其应用- 情绪与情感管理- 个体决策与创新3. 第三模块: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 权力和政治在组织中的作用- 组织间关系与联盟策略4. 第四模块:领导力与团队管理- 领导力理论与实践- 团队动力与团队建设- 冲突管理与解决- 跨文化管理与全球团队5. 第五模块:组织行为学的实践应用 -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激励- 组织员工培训与发展- 组织沟通与信息管理- 组织创新和知识管理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演示和实践等。

学生将通过课堂参与、小组项目和论文撰写等方式提高其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讨论参与等):20%2. 个人或小组项目:30%3. 期中考试:20%4. 期末论文:30%六、参考教材1. Robbins, S. P., Judge, T. A., & Sanghi, S. (201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Pearson Education India.2. Kinicki, A., & Fugate, M. (201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 Practical, Problem-Solving Approach. McGraw-Hill Education.3. Colquitt, J. A., LePine, J. A., & Wesson, M. J. (2019).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and Commitment in the Workplace. McGraw-Hill Education.以上为组织行为学课程的大纲,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其在组织中的个体和团队行为表现以及领导力水平。

组织行为学》讲义(1)

组织行为学》讲义(1)
组织行为学》讲义(1)
4、渴望尊严假设
• 人总是希望自己的工作受到他人的认可, 人需要得到关心、尊重和尊严,尤其是需 要从管理者那里得到这种待遇。
组织行为学》讲义(1)
5、共同利益假设
• 组织需要人、人也需要组织。 • 组织是在其成员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的。
人们把组织看作是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 组织也需要由人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 缺少这一共同性,组织就很难存在。
组织行为学》讲义(1)
第二讲 个体行为管理
组织行为学》讲义(1)
一、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
组织行为学》讲义(1)
(一)对个体行为的解释
• 个体行为是个体变量和环境变量的函 数,其公式为:
B = f(P,E)
B:个体行为 P:个体变量 E:环境变量 f: 函数关系
组织行为学》讲义(1)
个体行为与绩效模式
后选择一种最佳方案。 • 寻找选择方案主要是根据经验进行,并选择那些
成功可能性最大的方案。 • 由于各种限制因素,决策者选择的方案只能是一
种符合要求的、有效的、但未必是最理想的方案。
组织行为学》讲义(1)
两种决策模型的区别
• 前者依次考虑有限的各种选择方案,而 后者则考虑所有可能的方案
• 前者按最先找到的可行方案决策,而后 者则按最理想的方案决策。
(8)近因效应
• 被观察者最近一次的表现容易给观察者 留下较深的印象和影响,从而使观察者 忘记他在过去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组织行为学》讲义(1)
(三)决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讲义(1)
1、什么是决策?
• 决策定义:简单的说就是做出决定。现 代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决策就是判 断,就是进行方案选择”。依此,可以 把决策理解为:为了解决问题而从两个 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 过程。

组织行为学教程(1)

组织行为学教程(1)
三、如何科学授权
组织行为学教程(1)
第十章 组织力量的整合
组织行为学教程(1)
一、直线人员与参谋人员的定义、关系 二、委员会定义及作用 三、团队与团队建设
1. 团队概念及团队生命周期 2. 与工作群体的区别 3. 影响团队合作的因素 4. 团队建设的实用权能 5. 自我管理团队的定义、特点 四、组织文化:意义、基本要素、塑造主要途径
组织行为学教程(1)
3. 人群关系和行为科学时期(1930-1970) ① 梅奥的“霍桑实验”及人群关系理论 实验、结论:
② 行为科学时期 马斯洛:需要层的理论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 评价:
组织行为学教程(1)
4. 权变理论(1945-现在) 每种情况独特性 开放系统 此外,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勒温的群体动力学 莫雷诺的社会测量学
一、领导有效性的素质理论 二、领导的行为理论
1. 领导管理方格理论 2. 勒温的领导方式选择理论 3. 菲德勒的权变模型 4.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组织行为学教程(1)
三、提高领导有效统一艺术
1. 时间管理艺术 2. 知人善任的艺术
组织行为学教程(1)
第九章 组织设计
组织行为学教程(1)
本章重点: 1. 组织设计的定义、内容 2.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3. 典型的组织结构 4. 集权与分权及其对组织效率的影响
2. 偏差
第一印象:先入效应 最新印象: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社会刻板印象:定型效应 投射 对比
组织行为学教程(1)
三、态度
1. 态度的定义、其三种心理成份 2.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态度类型
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
组织行为学教程(1)
3. 态度的功能

《组织行为学》课程说明

《组织行为学》课程说明

《组织行为学》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组织行为学》是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开设的统设必修课程,也是工商管理专业专升本的入门必学课程。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专业管理的理论基础,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共4学分,72学时。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员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以及最新发展动态,使学员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结合实践解决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在实现组织目标中,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地协调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学习本课程,要求掌握其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在学习中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理解与记忆、原则与方法的关系。

在学习与理解过程中,还要注意本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点,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完整地掌握现代管理中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构架,并能把它们运用于实践当中。

三、教学媒体本课程有四种学习媒体供学员自主学习之用。

1.文字教材:约51万多字,《组织行为学》,孙成志(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2.音像教材:15学时,其中录像教材6学时,录音教材9学时;3.网上IP课件:9学时;4.网上视频或文本答疑辅导。

四、课程主要内容以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联系1.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第一节组织的类型与作用一、组织的概念二、组织的要素三、组织的一般性质(特征)四、组织的分类五、组织的功能(基本作用)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三、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四、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机会和挑战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一、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二、模型三、行为变量的测量四、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组织理论或组织思想发展史二、管理科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三、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基础四、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新发展五、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动向第二章个体行为第一节人的行为分析一、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特征二、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第二节关于人性假设的研究一、在管理工作中的人的因素二、关于人性的假设三、对人性假设理论的分析四、人性化管理(人本管理)第三节知觉一、知觉的概念二、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三、知觉错误四、管理者知觉与管理方式第四节个性理论一、个性的概念与特点二、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三、个性理论四、个性理论的应用第五节气质、能力和性格一、气质差异与应用二、能力差异与应用(注意IQ和开发培养创造力)三、性格差异与应用第六节价值观与态度为一、价值观二、态度三、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第七节情绪与情感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二、情绪情感的理论研究(EQ)三、情绪与情感的管理实践第三章激励第一节激励概述一、激励的含义二、激励机制三、激励的作用四、激励理论的发展五、激励的基本模式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一、需要层次论二、双因素论三、ERG理论四、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第三节过程性激励理论一、期望理论(弗鲁姆、波特和劳勒的理论)二、公平理论第四节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一、强化理论二、归因理论与轨迹控制三、挫折理论(包括压力)第五节综合激励模式一、综合激励模式的内容二、综合激励模式对我们的启示第六节如何提高激励水平一、进行有效激励的要求(一)奖励组织所需要的行为(二)善于发现和利用差别(三)掌握好激励的时间和力度(四)激励时要因人制宜(五)系统设计激励策略体系二、激励的手段和方法(一)思想工作(二)奖惩(三)工作设计(四)参与管理(五)培训(六)榜样第四章群体行为第一节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一、群体的概念与类型:二、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三、群体的发展阶段四、群体的规模五、群体的结构六、群体规范第二节群体互动一、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二、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三、群体的内聚力四、群体冲突第三节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的概念和内容二、人际关系的类型三、人际关系的特点、功能和研究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四、人际关系的确立和发展五、人际交往的原则第四节沟通一、信息沟通二、谈判第五节工作团队一、工作团队的类型和作用二、工作团队的管理第六节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一、弱势群体的概念与成因二、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的意义三、弱势群体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四、弱势群体的保护与人本管理思想五、弱势群体保护与管理的措施第五章领导行为第一节领导的概述一、领导的概念二、领导的实质与作用三、构成领导的要素(权力与政治行为)第三节领导理论的研究一、领导特性论1.对伟人论的否定2.国外对领导者特性的研究3.我国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二、领导行为论(一)三种领导方式理论(二)领导连续流(三)管理系统理论(四)四分图理论(五)管理方格图理论三、领导权变论(一)菲德勒模式(二)“途径-目标”理论(三)领导规范模式(四)生命周期理论(五)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四、领导理论新发展第三节领导决策一、领导决策心理特征二、领导决策的误区三、领导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包括群体决策)第四节领导效能一、领导者的标准与自身素质二、领导者选聘三、领导班子结构四、领导者的责权利五、领导艺术第五节领导行为的评估一、领导行为的监控(问责制、弹劾制)二、领导行为的评估方法(奖惩)第六章组织行为第一节组织理论一、古典组织理论二、行为组织理论三、现代组织理论第二节组织设计一、组织设计概述(一)组织设计的概念和作用(二)组织设计的要素(三)组织设计的原则(四)组织设计的程序二、组织结构设计(一)组织结构的概念(二)组织结构的内容与形式(三)组织结构设计的理论(四)组织结构设计的方法三、工作设计(一)工作设计的概念(二)工作设计的发展过程(三)工作设计的原则(四)工作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第三节组织文化一、组织文化的概念与作用二、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三、组织文化的功能四、组织文化建设五、跨文化研究取向与作用第四节组织环境一、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二、组织环境的特征三、组织内部环境四、组织外部环境五、营造适合组织发展的环境第五节组织变革与对策一、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二、组织变革的内容三、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对策四、组织变革的基本模式五、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环节的选择和措施第六节组织发展一、组织发展的概念二、组织发展的趋势(分立化、扁平化、柔性化、虚拟化)三、科学发展观1.可持续发展2.工作生活质量3.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4.学习型组织与知识管理四、组织发展战略措施第七节组织行为的评估一、组织结构的合理化二、组织运行要素的有效性三、组织气氛的和谐性2.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的学科,它既要以一定前期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为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组织行为学课程简介(精)

组织行为学课程简介(精)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对象与学科性质
1.组织行为学的内涵
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 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 善组织的有效性。
2.组织行为学的层次分析
个体行为--核心是激励问题 群体行为--核心是领导问题
组织行为--核心是结构和设计
第三节
1.模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方法
对现实的抽象概括,对现实事物 的简化表示。 A:基本的组织行为学模型(第22页)
组织行为学课程简介
• 组织行为学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 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 等学科。它研究并回答工作中的个体、 群体、组织行为模式是怎样的 , 它们之 间如何互动、激励、影响并适应环境的 变化等等。 组织行为学的出现是管理 者们大大提高了对行为模式的解释和预 测能力。
组织行为学的教学目的
B:权变的组织行为学模型(第25页)
2. 模型结构:
A:目标 B:变量 C:关系
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和发展
1.早期实践
早期对组织行为学发展方向和 界限的形成产生主要影响的代表人 物。
结束语
王承先真诚感谢各位的支持与
合作!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大专起 点的工商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培 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管 理人才。组织行为学是2000年开始由中 央电大和东北财经大学联合开设的工商 管理开放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 课。
组织行为学的教学目的
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 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提高各级管理 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 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地协调个人、群体、 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 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 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 Behavior 课程负责人:潘丽霞二、学时与学分:54学时3学分三、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四、课程教材: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五、参考教材:1.罗宾斯著《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2.赫尔雷格尔、斯洛克姆、伍德曼著《组织行为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苏东水著《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4.程方正编著《现代管理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李明德、陈维政等编著《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四川大学管理学院6.孙健敏、李原编著《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7.李剑锋编著《组织行为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六、开课单位: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系七、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为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专业课程之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提高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组织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练习,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由于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在组织行学领域中人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还存在着分歧,针对某个观点,会有正反两方面的争论,通过互相矛盾的正论和反论的形式,使学生有机会探讨不同的观点,了解不同观点如何互相补充,从目前组织行为学的争论中获得启发。

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从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上理解并掌握工作组织中各种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增强对组织活动中各种行为现象的直接感受和经验,学会从行为的角度来解释和分析组织中的管理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

进而,转变观念,真正地了解人,无论是个体还是组织中的人。

组织行为学课程

组织行为学课程

组织行为学一课程简介(CourseDescription)组织行为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组织行为学的范畴可以分为四大类。

个体行为:包括个体特征、性格、态度(尤其是工作态度)、工作动机,以及工作设计。

研究个体行为的目的是弄清楚每个员工的特点,按照每个人的特点来设计工作,及对员工作出相应的激励,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

群体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员工不会单独工作,他们大都会以小组或部门形式来工作,因此我们有必要清楚认识如何提高小组和部门的生产能力。

群体行为包括工作组的建立,正式或非正式小组对组织和组员的影响,在小组内的决策方法,小组的凝聚力及二4444通过学员间的交流学习,获得经验和启示和建立管理人员所必备的(诸如人际个体、团体合作等)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结构(CourseContentandStructure)第一篇总论I 组织行为学概况第二篇个体过程与行为II 个体行为的基础III 知觉和个人决策IV 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V 激励及其应用第三篇群体过程与行为VI 群体行为的基础VII 群体行为与工作团队管理VIII 人际沟通XI 领导X 权利与政治XI 冲突、谈判、群体行为第四篇组织过程与结构XII 组织结构的基础XIII 工作设计XIV 组织文化五六七3.分析精辟,逻辑性强,见解独特,实用。

4.字数要3000字或以上。

5.作业内容至少包含封面页、前言、正文、结论以及必要的参考文献。

6.作业最好电脑打字,排版清晰。

第一章总论I. 组织行为学简介1 管理者(Manager)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作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行为以达到工作目标。

2 组织(Organization):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行,以达到共同的目标或一系列目标。

组织行为学1 第一讲 概述

组织行为学1  第一讲 概述

• • • • •
一、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 2.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关键
(1)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注重组织文化和感情 管理
• 组织文化是人本精神的精神支柱; • 感情管理:延伸和拓展 “依靠人-关心人--培养人-提高人-收到管理效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构建以人为本的组织环境和管理模式
创造个性化、团队化、和谐化的工作环境和管理环境 参与式管理:控制型参与管理、授权型参与管理、团队型参与管理
一、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个体、群体)的 心理与行为规律。 • 2.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的是一定组织中的人。 • 组织的组织行为以及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
一、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 • • • (三)、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和关键 1.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 (1)以人为本管理含义: 又称人本管理,是指把人的因素当作管理中的首要因 素和本质因素,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性进行组织运作的一切管理活动,以促进组织和个人 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 (2)六个方面: 依靠人;开发人的潜能;尊重每一个人 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人的前面发展; 凝聚人的合力 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
群体(群体行为基础、群体动力、群体和谐、
群体沟通、团队建设、领导行为)
个体(个体行为基础、行为差异、行为激励、行为管理
参考书目
1.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石兴国 安文 姜磊 组织行为学—以人为本的管 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孙燕一,程立茹,王纪芒.实用组织行为学[M].西 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4.余凯成,陈维政,张丽华.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 理案例与练习[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5.周鸿.激励能力培训全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 社.2008. 6.刘永芳.管理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美】弗雷德·鲁森斯著,王垒等译.组织行为学.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课纲领一、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 Behavior 课程负责人:潘丽霞二、学时与学分:54 学时 3 学分三、合用专业:行政管理四、课程教材: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第一版社,1999五、参照教材:1.罗宾斯著《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第一版社,19972.赫尔雷格尔、斯洛克姆、伍德曼著《组织行为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一版社,20013.苏东水著《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第一版社,19984.程方正编著《现代管理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一版社,19965.李明德、陈维政等编著《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四川大学管理学院6.孙健敏、李原编著《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第一版社,20037.李剑锋编著《组织行为管理》,中国人民大学第一版社, 1999六、开课单位: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系七、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为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专业课程之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在掌握必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提升人的行为的展望、指引和控制的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组织目标。

经过学习,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集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有关理论,并经过事例剖析和实践练习,加深对有关理论的认识;因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在组织行学领域中人们对很多问题的见解还存在着分歧,针对某个看法,会有正反双方面的争辩,经过相互矛盾的正论和反论的形式,使学生有时机商讨不一样的看法,认识不一样看法怎样相互增补,从目前组织行为学的争辩中获取启迪。

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对待问题,解决问题。

经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从个体、集体和组织三个层次上理解并掌握工作组织中各样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加强对组织活动中各样行为现象的直接感受和经验,学会从行为的角度来解说和剖析组织中的管理问题,并追求相应的解决对策。

从而,转变看法,真实地认识人,不论是个体仍是组织中的人。

《组织行为学》课程简介

《组织行为学》课程简介

《组织行为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代码:5600331 总学分:2总学时: 32 理论学时: 32 实验学时:0 面向专业:经济、管理各专业先修课程:管理学课程内容简介:组织行为学作为现代管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属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它从个体,群体,组织和领导等方面,重点系统地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加强这门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有利于提高管理实践水平,能够实现管理者对所属人员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科学的预测、引导和控制,协调企业、团队、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大程度地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以便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实现科学管理。

本课程主要通过授课、案例分析和管理游戏相结合的方法,向管理专业学生讲述关于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面上的行为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知识与技巧,学好这门课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做领导工作和管理工作过程中,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

同时,学习这门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改善人际关系。

具体来说,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是组织行为学导论:主要讲述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基本内容;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模型结构;21世纪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

第二部分是个性心理与管理:包括个性心理概述;能力;气质与管理;性格与管理;人格特质理论。

第三部分是学习理论与员工行为塑造:学习理论;员工行为塑造。

第四部分是知觉和个人决策:知觉及其影响因素;归因理论;个人决策。

第五部分是员工激励的理论与实践:激励的理论与实践第六部分是群体行为的基础:群体及群体行为的概念;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第七部分领导:领导概述;领导理论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定战略 的任务?怎么 励下属, 正,保证
以及开发 分计划
做?谁去做? 谁向谁报告?
解决冲突 按计划完 成

南京邮电大学周文成
实现 组织 宣称 的--
目标
14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Organization Behavior
一、管理的功能(续)
❖ 不同管理层次的功能活动结构 —
计划 高 层 28%
南京邮电大学周文成
8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 Behavior
评分标准
❖ 课堂参与 20%
● 讨论参与 10%
● 笔 记 10%
❖作业
10%
❖考试
70%
南京邮电大学周文成
9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 Behavior
联 系---
❖ 授 课 教 师:周文成 ❖ E-mail:zwc999@
❖ 成功生涯
管理者分配在不同活动上的时间
南京邮电大学周文成
17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Organization Behavior
四、管理技能
❖ 1955年《管理者的技能》作者--罗泊特·卡茨 (Robert Katz)提出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
❖ 1、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 ❖ 2、人际技能(human skill) ❖ 3、概念技能 (conceptual skill)
>> 窦唯是王菲的前老公。
>> 窦唯出名了,结果他周围的人也跟
>> 周迅的前男友宋宁是高原的表弟
着沾光了
>> 高原是窦唯的现任老婆,
>> 周迅本来是瞎混的,结果混到窦唯的 >> 窦唯是王菲的前老公。
圈子里,七整八整的也就出名了,她 >> 周迅的前男友李亚鹏是王菲的现
从前是太妹
任男友。
>> 李亚鹏跟着周迅混,也算是混出来了 >> 周迅的前男友朴树的音乐制作人
❖ 弗雷德·鲁桑斯 (FredLuthans)
四类管理活动:
❖ 1、传统的管理
50% 45%
❖ 2、沟通活动
40% 3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人力资源管理
30%
❖ 4、网络联系
25% 20%
发现:
15%
10%
●有效管理者 44%沟通活动
5%
一般管理者 成功管理者 有效管理者
●成功管理者
48%网络联系活动
0%
传统管理 沟通 人力资源 社会交往
组织 36%
中 层
18%
基 层 15%
33% 24%
领导 控制
22% 14%
36%
13%
51%
10%
南京邮电大学周文成
15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Organization Behavior
二、管理者的角色
❖ 60年代末期,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研究生亨利·明 兹伯格(Henry Mintzberg)提出: 管理者的十种角色:
南京邮电大学周文成
13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 Behavior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一、管理的功能
❖ 1、计划 (Planning) ※ 时间管理 ❖ 2、组织 (Organizing) ❖ 3、领导 (Leading) ❖ 4、控制 (Controlling)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确定目标 决定需要完成 指导和激 监督与纠 导
Organization Behavior
授课方法
❖ 理论讲授 ❖ 案例分析 ❖ 课堂讨论 ❖ 角色扮演 ❖ 实践性作业
南京邮电大学周文成
7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 Behavior
实践性作业题
“×× 组织”的组织结构模式分析
(通信运营行业) ❖ 要求: ❖ 1、介绍该组织的基本情况 ❖ 2、画出该组织目前的组织结构图 ❖ 3、分析该组织的组织结构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 Behavior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 Behavior
南京邮电大学 经管院周文成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 Behavior
关于组织行为学一道笑话试题
>> 王菲跟着窦唯混,结果王菲出名了 >> 周迅的前男友窦鹏是窦唯的堂弟
>> 王菲出名了,窦唯也跟着出名了
>> 后来李亚鹏觉得周迅不灵了,就跑去
是张亚东
跟王菲混
>> 张亚东是王菲的前老公窦唯的妹
>> 这下整大发了,终于树立了自己中国
妹窦颖的前老公,也是王菲的音
第一陪护男士的形象,
乐制作人。
分析其中个
考题:请准确画出题干中的组织结构图。
体、小群体 关系
4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 Behavior
教材、参考书
❖ 关培兰 ,《组织行为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 胡爱本,《新编组织行为学教程》(第三版),复 旦大学出版社,2002。
❖ 斯蒂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人大出版社。 ❖ 李剑锋,《组织行为管理》,人大出版社。 ❖ 张德、陈国权,《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南京邮电大学周文成
6
组织行为学
❖ 第一类、人际角色 ●头面人物 ●领导者 ●联络者
❖ 第二类、信息传递角色 ●监控者 ●传播者 ●发言人
❖ 第三类、决策角色 ●创业者 ●混乱处理者 ●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
南京邮电大学周文成
16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的 基本概念:三、 Organization Behavior
有效的与成功的管理活动
南京邮电大学周文成
11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 Behavior
概 论--- 引导案例
从组织行为管理看----
史玉柱的沉浮
南京邮电大学周文成
12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 Behavior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 一、管理的功能 ❖ 二、管理者的角色 ❖ 三、有效的与成功的管理活动 ❖ 四、管理技能 ❖ 五、组织 ❖ 六、行为 ❖ 七、组织行为 ❖ 八、组织行为学
zhouwencheng66@(资料)
❖ TEL:85866108 ❖ 邮政地址:南京市广东路38号303信箱
南京邮电大学周文成
10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 Behavior
第一章 概 论
❖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发展沿革 ❖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课程的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
❖ 第一章 概论: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 第二章 个体行为 ❖ 第三章 工作压力 ❖ 第四章 工作激励 ❖ 第五章 群体行为 ❖ 第六章 组织中的沟通与冲突管理 ❖ 第七章 领导行为 ❖ 第八章 组织结构 ❖ 第九章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
5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 Behavi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