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有趣的磁铁》评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磁铁》评课
对于我们的课堂而言,40分钟的时间是一个定量,而学生的探究活动却是一个不可预测的变量,课堂不可能解决学生心中的所有疑问,下课铃响了,学生头脑中的问号更多了,这才是我们所要期望的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本环节的教学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理念。

课堂在这时结束,学生的就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保持和延续这种探究的欲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障“拾到芝麻的同时,而不至于丢掉西瓜”。

公方木:
看看学生的发现,就不难想象课堂活动的效果。

只要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探究氛围,学生就能把“蛋糕”做大,把“雪球”滚大。

课堂上,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及时地鼓励、渲染,做到“火上浇油”,轻松得将课堂推向高潮。

伊西福:提醒学生做好记录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一个“反思”的过程。

因为孩子终究是孩子,你一旦给了他宽松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它就会自然的把注意力倾注到活动中,而忽视了记录与整理实验数
据、现象和发现。

因此,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思一思”的环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组织整理自己的探究收获,再进行汇报,既可以提高汇报研讨的质量,又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

张茂盛: 本环节教师毫不吝啬地让学生尽情地“玩”了20分钟,每组学生至少找到了磁铁的两个特性,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课虽然以探究为核心,但并不是说什么都需要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在处理“磁铁”名称及“磁极”时,就采用了“讲授”的方式,直截了当的“传授”给学生,做到了“该讲的就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