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生物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生物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
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C.人体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2.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3.下列能在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是
①呼吸氧化酶②抗毒素、外毒素③血红蛋白④神经递质⑤解旋酶⑥淋巴因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④⑥
4.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
5.下列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增多
B.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
C.当摄入食物过咸时将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D.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原理是切断血糖的来源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感受器和效应器应该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中
B.所有反射的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它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
C.兴奋传导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神经纤维的长度
D.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细胞膜,也可以是肌细胞膜等
7.关于神经系统不同中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B.呼吸中枢位于脑干
C.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则患者会患运动性失语症D.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8.下图中①~④处能发生神经递质活动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D。
①和④
9.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
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
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
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
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
10.下图为人体内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以下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①是效应器
B.图中显示的神经元细胞体共有4个
C.图中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C 处
D.图中共有突触4个,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该结构的数目将增加
11.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质而发挥作用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12.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13.右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
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
14.如图为血糖的生理调节过程,判断不.正确的是
A.血糖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分泌C,从而使血糖
降低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B.血糖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
D,从而使血糖上升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C与D表现为拮抗作用
D.血糖平衡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15.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
16.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A.生长激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D.抗利尿激素17.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
C.效应淋巴细胞是具有免疫效应的细胞
D.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
18.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②在兔空腹状态下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C.②③⑤ D.②③④
19.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引起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
B.b引起下丘脑分泌②抗利尿激素
C.c刺激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
D.d引起下丘脑产生④电位变化
20.下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
A,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
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21.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仍具活性
B.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激素调节完成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
D.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量减少
22.研究人员在室温条件下对实验小白鼠进行以下处理:切除甲鼠大脑皮层,破坏乙鼠下丘脑,其他结构保持完整。
再把甲、乙两组小鼠放到-5 ℃环境后,则
A.甲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乙能
B.甲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乙不能
C.甲、乙都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D.甲、乙都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23.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③④⑤⑦ B.①②③⑦C.①④⑤⑦ D.②③⑥⑦24.右图为某患者血液中某种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病人在第28天时抗体浓度高,说明这时比
第7天时病情严重
B.抗原再次侵入时,机体产生抗体快而且数量多,
可以快速消灭抗原,机体一般不会患病
C.该抗体的合成受遗传物质控制,由于遗传物质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所以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
D.浆细胞都是由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而来的25.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德国和法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HIV)方面的成就。
下图表示HIV浓度与T 细胞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
②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总表现出负相关关系③HIV攻击T 细胞,这不会影响人体体液免疫能力
④艾滋病患者若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9年时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A.a B.b C.c D.d
27.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一D)可以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
对此正确的解释是A.此浓度只对小麦起作用B.此浓度只对杂草起作用
C.小麦和杂草对此浓度敏感程度不同D.此浓度对小麦和杂草都起抑制作用
28.下列最能说明植物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两重性的现象是
A.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B.顶端优势C.根的向地性和向水性D.含羞草的小叶受刺激立即下垂
29.从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生长素能促进上胚轴切段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上胚轴切段的顶端
30.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B.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C.根据人们的意愿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命活动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是通过改变植物激素的作用来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
31.在太空船上做如下实验处理:有关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长素浓度:a>b>c=d,
①②③④胚芽都出现生长现象
B.生长素浓度:a>c=d>b,①生长最快
C.生长素浓度:a>d>c=b,③生长最快
D.生长素浓度:a=b=c=d,①②③④生长状况基本相同
3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33.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利用高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大豆田中的单子叶杂草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乙烯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34.如图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某一器官生长影响
的曲线,从图中分析可以得出
A.若B点对应为顶芽生长素浓度,则同一枝条的侧芽
为AB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B.若B点对应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为BC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C.把植株水平放置,若B点对应为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则茎的远地侧为AB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D.把植株水平放置,若B点对应为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则根的近地侧为D点以下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35.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的一段幼嫩枝条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处理甲图中的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的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36.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鱼数量
37.下列4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依次表示的是A,
B.甲表示增长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C.甲、乙表示增长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D.甲表示衰退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38.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 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
的常用方法
39.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
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
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40.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每空2分,共40分)41.(8分) )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据图分析回答:
(1)当性成熟的兔子进入繁殖期时,雌雄兔相互追逐并完成交配行为,图中与此相关的编号是
________。
(2)若⑤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则⑤表示________。
(3)图示表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______________占主导作用。
42.(8分)γ-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请回答有关问题:
(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______________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系所破坏。
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 释放,并与位于图中______________上的GABA受体结合.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氯离子内流,从而使突触后神经细胞____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
(2)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它的嵌入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
43。
(16分)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的分泌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不仅分泌[a],还分泌[b ]等激素来调节其他某些内分泌腺的活动。
但下丘脑才是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因为下丘脑能分泌一些激素来调节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2)①完成由产生电信号到转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产生兴奋,此时膜内外电位为,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进而引起小泡中递质的释放.
(3)由图可知,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血浆渗透压.①~⑤过程中属于反馈抑制作用的是。
(4)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与c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分泌量也将增加,导致产热增加。
如果将激素c注射入小白鼠体内,再放入密闭容器中,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提高”或“降低”).
44.(8分)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
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
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则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hm2。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_____。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__.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
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安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实验班)答题纸
二.非选择题(40分)
41.(8分)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2.(8分)
(1)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43.(16分)
(1)
(2)
(3)
(4)
44.(8分)
(1) ________ 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安中学高二生物期中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C C D B A 6-10:D D D B D 11-15:B C C B A 16-20:B D B A D
21-25:A B A B B 26-30:D C B A D 31-35:B B C C C 36—40:B C D B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每空2分)
41.(1)②③④⑦⑧
(2)淋巴因子
(3)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42.(1)突触小泡突触后膜抑制
(2)GABA受体
43。
(1)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2)内正外负神经末梢(轴突末梢/突触小体)
(3)降低④和⑤(4)肾上腺素提高
44.(1) 144 高(2)8/9(或32/36)(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