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强化练习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强化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多想一步
①对于生活中衣、食、住、行的种种现象,人们常因为熟视无睹,而难于发现其中的奥秘。
事实上,你只要能留心,并比别人多想一步,就往往会有令人惊喜的收获。
②斐塞司博士总是在午饭后坐在门前晒会儿太阳。
一只母猫在阳光下安详地打着盹儿。
随着阳光的转移,每隔一段时间母猫便会醒过来,伸伸懒腰,踱到另一块有阳光的地方,接着打盹儿。
猫的这些举动唤醒了斐塞司博士的好奇心。
③猫为什么喜欢待在阳光下呢?是光和热,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对,是光和热。
猫喜欢待在阳光下,这说明光和热对它一定是有益的。
那对人呢,对人是不是也同样有益?这个想法在斐塞司的脑子里闪了一下。
④就是这么一闪,成为闻名世界的日光疗法的引发点。
不久,日光疗法在世界上诞生了。
⑤如果我们家的院子里面也有这么一只睡懒觉的猫,我们也看到它一次次地趋近阳光,我们是不是能想到这些呢?或许想,这猫真会享受,不但长时间地睡,而且还喜欢睡在阳光下;或许想,这猫该产小猫了,怎么还不产呢……或许什么也不想。
⑥生活中的许多“金点子”也是源于多想一步的。
厦门市民马达经常在风光旖旎的环岛路上跑步锻炼,跑过会展中心,跑过椰风寨,跑过景州乐园……跑着跑着,他思索着:环岛路这么美丽,能不能把它开辟为马拉松赛道呢?能不能在环岛路上举办国际马拉松赛呢?
⑦这个想法使这位热心的市民激动不已,他向有关部门提出了举办国际马拉松赛的建议。
市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成功举办了“403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和“404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
⑧厦门环岛路上跑步锻炼的人并不少,可为什么只有马达想到了举办国际马拉松赛的好主意?有些人几乎天天见到猫晒太阳,可为什么只有斐塞司一人
发现了日光疗法?可能我们都只是认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比别人付出足够多的努力。
其实在很多时候,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还在于能否比别人多想一步。
科学发现如此,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1.短文要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
2.短文讲述了两个事例,请概括出事例主要内容。
事例一:_________________
事例二: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两个事例能不能支撑观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发现第①然段和第⑧自然段是什么关系?这两个段可以交换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尊严如山
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流传着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德国法西斯溃退前夕,决定处死关押的二百多名苏联公民。
敌人心血来潮,竟灭绝人性地提出一个奇特的处死方式。
他们弄来一个歪歪扭扭的篮球架,上面的球筐也锈得不那么圆了。
德国法西斯分子手拿一个篮球狞笑着对那些苏联人说:“现在给你们一个活命的机会,谁能站在这里10次投篮8次命中,即当场释放,否则统统枪毙。
”被关押的多为无辜百姓,谁会投篮啊?加之身体虚弱,许多人放弃了投篮的机会,毅然走向刑场。
轮到卡西莫夫投篮了。
他曾经是个优秀的篮球队员,但是长时间地坐牢,身体已经极度虚弱,面对这个歪歪扭扭的篮球架,心里没有把握,但他还是决定试试这决定生命的投篮。
他接过敌人手中的篮球,沉静地站在篮球架前,望着篮筐,投出了手中的球。
球在筐里滚动几下,还是进了。
有了第一次进球,卡西莫夫增强了信心,又接连投中了7个球。
敌人震惊了,宣布将他释放。
他刚要转身离去,敌人冷笑着对他说:“再给你一次挽救别人的机会,如果你再
投篮5次全部投中的话,你和其他人就全部释放。
如果1次投篮不中,你和其他人就一齐处死。
不过为了自己,你也可以拒绝。
”卡西莫夫望了一眼站在那里的二百多名同胞,没有一个人哀求他,也没有一个人用乞求的眼神望他。
他十分痛恨敌人采用这种残忍的手段,以同胞们的生命做赌注。
一股尊严的力量激励着他,他想:宁可与同胞们死在一起,也不苟且偷生,只要有一分生的希望,也要留给自己的同胞们。
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卡西莫夫接受了这5次投篮。
尊严的力量是无穷的,5次投篮全部命中,卡西莫夫用尊严挽救了二百多名同胞的生命。
尊严是神圣的,也是沉重的。
维护尊严需要付出把山扛起的力量,一旦维护了尊严,人也就如山一样高大,不可战胜。
国家尊严,民族尊严,人格尊严,重如山,是不可侵犯的。
1.敌人提出前苏联公民可用8次投篮命中来换取活命的机会,是出于
(_____)(可多选)
A.善心大发 B.心血来潮 C.侮辱玩弄 D.同情怜悯
2.在“许多人放弃了投篮的机会,毅然走向刑场”这句话中,“毅然”一词表现出前苏联公民当时怎样的状态?()
A.前苏联公民非常武断,害怕羞辱,以视死如归的精神来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B.前苏联公民非常决绝果断,不愿意去投篮,放弃了一线生还的可能。
C.前苏联公民非常决绝果断,不愿任其羞辱,以视死如归的精神来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D.前苏联公民虽然有点武断,害怕羞辱,但还是放弃了一线生还的可能。
3.在“敌人冷笑着对他说”中,“冷笑”一词体现了敌人怎样的心理?
()
A.蔑视卡西莫夫,认为他不会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
B.嘲笑卡西莫夫贪生怕死,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死活。
C.讽刺卡西莫夫的投篮技术太差。
D.嘲笑卡西莫夫的投篮技术太差。
4.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方面看,这场比赛对卡西莫夫也
是不公平的。
5.为什么说这是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一说,在学习和生活中,当你受到别人的伤害时,你会如何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日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短文中(_____)一词概括了紫藤萝的特点。
2.写盛开的藤萝,观察顺序由______及______,所写景物由______到______,写出了花的“盛”。
3.“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只见深深浅浅的紫”,写出了紫藤萝花
(______)。
4.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任选一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①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______)
②“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______)
③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到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用“”画下来。
说说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四、阅读知识与积累。
我长大了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②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
③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④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能证明你长大。
”
⑤渐渐地,“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⑥后来,搬了家。
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⑦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没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要起步时,我却发现被撞的是一位瘦小的老太太。
⑧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
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⑨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很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只是说她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⑩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⑪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⑫我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还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⑬依然记得那天父亲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是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是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小的时候想长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是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被撞倒的老太太,“我”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从中反映出“我”具有哪些好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迟到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了……
当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来的毛病。
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城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
心想,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梳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
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常常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
最糟的是,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一天,从早晨起就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
我听着不停的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
我上学()要迟到了,()在这夏天的时候,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拖着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
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我竟很勇敢地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等一下,妈妈进来了。
她看到我还没有起来,吓了一跳,催促着我。
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妈哀求说:
“妈,今天已经晚了,我就不要去上学了吧?”
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
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覆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爸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个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
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像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
第
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
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
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是怕同学看见了要耻笑我。
()迟到了,(),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教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
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留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道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不禁抽搭了一大下,幸好我的眼晴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正在静默的当儿,有人拍了我的肩头一下,我急忙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
他用眼势告诉我,让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看,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招我出去。
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
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
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
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了。
只记得从那以后,每天早晨我都是站在学校门口,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门的一个学生。
冬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的那种手套,举着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
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上举着从家里花池里摘下来的玉簪花,预备送给亲爱的韩老师,她教我跳舞。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我”为什么常常怀着恐惧的心情去上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哪里看出“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②我就要凝视他们……
③我正要凝视他们
..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霓虹色的碎影。
④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一一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⑤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文章结尾中“昏沉的夜”暗喻了_______________;这里也表达了作者的一种____________,即不管多么暗的夜,总会过去的。
2.“我就要凝视他们……”一句中,“他们”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_______)整齐——(_______)
4.怎样理解选文第4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做出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
1.“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这句话说明作者向往的世界是不切实际的,只在天上,不在人间。
(______)
2.“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指的是黑暗的反动势力对革命的阻挠。
(______)
3.“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一一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表
现了作者的失望与惆怅。
(______)
七、课外阅读。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杨红缨
①连着三天,雨下个不停。
在下雨天里读书是最惬意的。
上次老爸送我的一本书还放在抽屉里,书名是《鲁滨孙漂流记》,书很旧很旧,封面已看不出颜色,还用透明胶带粘补过。
②翻开书,里面的纸已经泛黄了。
扉页上有几行字,头两行是毛笔写的:
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赠维儿
③下面落名吴敬山。
吴故山是老爸的爸爸,我的爷爷,那么这本书是当年我爷爷送给我老爸的。
送书的时间是365年6月1日,现在推算起来,是我老爸12岁那年“六一”儿童节那天,爷爷送给他的。
④接下来的两行字是用钢笔写的,龙飞凤舞,一看就知道是老爸写的:
学生会存赠缅儿
⑤下面落名是吴维。
⑥爷爷送给爸爸,爸爸送给我,真是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⑦小说的主人公鲁滨孙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
在一次航海中,船在南美洲海岸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淹死了,只有鲁滨孙活了下来。
海浪把他卷上了岸。
这座小岛荒无人烟,鲁滨孙长达4年的历险生活开始了。
⑧他做了一只木筏,把沉船上的食物、制帆篷的布、枪支、弹药、淡水、酒、衣服、工具等一一送到岛上。
他用帆布搭起帐篷,作为栖身之处,并将船上运来的东西藏在这里,靠船上剩下的食物生活。
⑨后来,鲁滨孙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水稻。
他学会了制作粗糙的面包。
他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的来源,又养了一只鹦鹉做伴。
他还做了家具,摆在他所住的山洞里。
⑩若干年后,鲁滨孙救下了一个俘虏。
那天是星期五,他就给这个俘虏起名叫“星期五”。
从那以后,“星期五”成了他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⑪又过了好几年,鲁滨孙在孤岛附近发现一般英国船。
他和“星期五”终于得到了离开孤岛的机会。
⑫我很喜欢《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事实上的确如此: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⑬我也非常喜欢鲁滨孙这个人物。
我想象中的鲁滨孙是这个样子的:身着羊皮短衣短裤,腰间别一把小锯、一把斧子、肩上挂着弹药袋子,背上背一个篮子,挂一支鸟枪,头顶撑一把又丑又笨的羊皮伞……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像鲁滨孙那样的人,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
⑭我要好好地把这本书珍藏起来,等我有了儿子,我就把这本书再传给他。
(本文选自杨红缨《男生日记》,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这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鲁滨孙漂流记》,小说主人公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经历了长达4年的历险生活。
B.这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C.这本书扉页上写有爷爷给“我”的赠言“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D.这是一本“我”非常喜欢的书。
2.下面这句话插入文章______比较合适()
“这是一本历险小说,才读了几行,我就爱不释手了。
”
A.第①自然段和②自然段之间B.第⑥自然段和⑦自然段之间
C.第⑦自然段和⑧自然段之间D.第⑪自然段和⑫自然段之间
3.吴缅非常喜欢鲁滨孙这个人物,是因为()
A.船在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只有鲁滨孙活了下来。
B.鲁滨孙非常勇敢,救下“星期五”。
C.鲁滨孙身着羊皮短衣短裤,样子非常酷。
D.鲁滨孙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
4.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读书笔记可以围绕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来写的。
5.文章描写了“我”想象中的鲁滨孙样子,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
6.先写出文中的一句名言,再结合你自己的经历或读过的书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读短文,回答问题。
衣服简史
①人类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的,历史上已无法考证,只能推测:远古时代的人类在偶然的机会里,发现有些动物的毛皮相当柔软,而且具有保暖的功能,于是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就把兽皮披在身上。
后来,他们又用兽骨做成针,利用兽皮或是动物的筋做线,把一块块的兽皮缝合起来,这就是人类最早的“衣服”了。
②到了夏天,古代的人类就将树叶、野草缠绕在身上,当作“衣服”。
但是,树叶和野草容易枯萎,人们便开始寻找替代品。
首先是将葛藤类的植物编结成网,“穿”在身上;之后,人们发现这些植物的茎或皮可以撕得更细,于是编了更细密的“衣服”,而且韧度也增加了。
其实所谓更细的成分,就是指植物的纤维。
纤维泛指一切线状的构造,这种构造正是构成“布”的基本单位。
③人类自从开始畜养一些动物,例如羊、兔等后,发现它们身上的毛较长,不但柔软而且温暖,于是便用来作为毛纺织品的主要原料。
最常见的毛是绵羊毛。
羊毛剪下来以后,首先分出等级,之后,就成了一匹匹的毛布。
这种利用动物纤维做出来的纺织品,就叫“毛纺织品”。
④除了植物性纤维和动物性纤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纤维呢?当然有。
现代的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用石油、煤等物质,经由化学方法可以合成各种人造纤维。
例如用石油化学制品所制成的纤维有尼龙、聚酯、亚克力和石蜡。
你也许还不知道,由树木或木材工业的废弃物产生的木质纸浆,也可以制造出人造丝和醋酸纤维呢!人造纤维的优点是更强韧,更具有弹性,我们的袜子、衣服以及毛毯等,很多都是由人造纤维制成的;如果再加入特殊材料,还可以制成潜水衣、防弹衣等特殊用途的衣服。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读第①段,补全下面内容。
人类最早的“衣服”所需的材料:
针——(_______)线——(_______)布——(_______)
2.读第②至④段,可以知道构成“布”的基本单位是__,它可以分成____、
____和___三种,其中第三种的优点是_____。
2.下列选项中,填入第③段横线上最合适的是()
A.洗涤、梳理、纺纱B.梳理、洗涤、纺纱
C.洗涤、纺纱、梳理D.梳理、纺纱、洗涤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人类穿上衣服可能是一件偶然的事。
(_____)
2.兽皮制成的衣服比植物的茎或皮制成的衣服保暖。
(____)
3.“毛纺织品”就是利用绵羊毛做出来的纺织品。
(_____)
4.石油、煤、树木或木材工业的废弃物产生的木质纸浆等物质,经由化学方法可以合成各种人造纤维。
(_____)
4.用“﹏﹏﹏”划出介绍古代人类使用衣服过程的句子。
5.针对各自的阅读任务,下面选择阅读方法不正确的是()
A.查找建筑发展资料的李刚看到题目就知道这篇文章与他的目的没关系。
B.王悦想了解毛纺织品的制作过程,要细读第③段。
C.下周的科普小课堂上,吕峰想介绍一些关于人造纤维的知识,他必须把本文逐字逐句地读明白。
D.想了解古代制衣方法的张灵,对第④段大致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九、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飘香的生命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
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
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
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
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
再仔细瞧去,在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