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隔盐隔姜灸治尿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隔盐隔姜灸治尿频”
中医“隔盐隔姜灸治尿频”
中医药管理局好像是要振兴中医了,专门在中央电视台搞了一个“中华医药”的栏目,介绍一些中医中药治病的神奇妙方。

今天看到一个有些像俪志隆降压表广告一样的节目,介绍用隔盐隔姜艾灸治疗尿频,就是在肚脐眼放盐,在盐上面放一片姜,姜上面放艾绒,点着火进行艾灸,有效率60-70%,期间用一个老太太介绍给老头子艾灸已经不频尿了,顺便给老头子把转不过来腕子的胳膊烧一下,立马就能转过来了。

【主持人】艾灸,很多的观众朋友都不陌生,您看就是用这样的艾绒,放置在穴位上,借火的热力以及艾草的药力,通过经络传导,温通气血,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现代研究已证明:艾绒燃烧时候产生的近红外线,它对人体的穿透深度,最深能够达到10毫米,能够激发细胞的能量,帮助疾病恢复。

这没错啊,可是我们也知道,艾灸对于寒凉引起的各种疼痛,比如说胃痛,关节痛,还有着凉腹泻等等是很有效的,但是对中风后的尿频尿急也起作用,这倒是挺新鲜的,那么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奥秘呢?
【解说】我们再来看看护士到底是怎么给成先生灸的。

在灸之前她先在成先生的肚脐上,放了些白色粉末,然后把艾炷点燃放在成先生的肚脐上。

为什么偏偏要灸这里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刘慧林】肾是司二便的,司是司令,管理掌管的意思,二便是大便和小便,所以大便和小便的功能是由肾来主管的,所以说如果说出现了尿频、尿急、尿失禁的情况,我们中医一般认为是肾和膀胱的气化功能失调所导致的。

我们认为,从中医来讲,就应该从补肾的角度来改变他尿频、尿
急、尿失禁的这些症状。

【解说】即便是补肾,难道非要灸肚脐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刘慧林】肚脐眼它是在胎儿的时候,脐血来供养胎儿的生长发育,所以通过脐血能让小孩从受精卵变成一个出生的胎儿,包含了变幻莫测的这么一个孕育的过程,所以这个穴叫神阙穴,很重要的穴位。

所以说中医讲如果补益呢,可以通过神阙穴的方法来补益,但是这个穴位是不能扎针,所以一般治疗主要用灸法。

【主持人】其实中风引起尿频尿急,是因为脑出血,导致控制膀胱储尿排尿的中枢神经受损所造成的,那中医却认为,这和肾气受损有关,所谓“肾司二便”,中医认为“肾与膀胱相表里” 肾气不固的时候,膀胱储尿和排尿也会跟着失调,病人就会出现尿频尿急这样一些症状。

而神阙也就肚脐,中医认为:“脐为命之蒂”,《难经》里也讲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

这个“肾间动气”其实指的就是两肾之间所藏的生气,也就是元气,它源于肾,藏于脐下。

所以神阙也就是肚脐,所以说是补肾回阳的一个重要的穴位。

那灸肚脐,能够使灸的热力透过经脉达到肾脏,有改善肾和膀胱的功能。

另外现代医学也认为,肚脐在胚胎发育过程当中是腹部最后发育完成的地方,它表皮的角质层最薄,皮下没有脂肪,而且血管极其丰富,对全身的调节都非常重要。

这种灸肚脐的方法,中国古代就叫做“神阙灸”,而现代叫做“脐疗”。

不过说起成先生的这个“脐疗”好像并不简单,您有没有注意到,他在灸之前还放了其它的一些东西。

【解说】我们再来看看成先生脐疗的全过程,这白色粉末我们不知道是什么,不过这艾炷下垫的东西,我们就熟悉了,好像就是护士切的姜片儿,还在上面扎了眼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刘慧林】姜主要是温肾温脾的作用,从性味上讲它是热性的,它的味性属辛,有发散的作用,所以说也加强它热力的发散,加强它补肾的作用。

【解说】我们注意到在姜片之前,护士还把一些白色的粉末倒在
了成先生的肚脐里,这又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家家都有的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刘慧林】盐主要是这样,从五行角度来讲,肝心脾肺肾它都对着五种不同的气味,就叫酸苦干辛咸,咸中医认为入肾的,古人认为用厚味可以起到补益的作用。

【主持人】姜,可以说是中药里头的热药,它往往与灸结合来使用,中医认为姜能够温通经脉,通过热力的发散,来加强艾灸补肾的作用。

您看我们这拿来了一些姜片,一般我们要灸的时候,姜片切这么厚就可以了,大约是0.7到0.8厘米,为了让艾灸的热力透过这个姜片,我们还要在这个上面扎一些眼儿。

您看我们这上面已经扎了一些了。

说到这您可能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还要放盐呢?中医认为,味道对脏腑功能是有着调节能力的,从而会保证五脏精气的平衡。

所以五味与五脏是有着特殊的亲和性的,您比如说酸它就先入肝,苦先入心,辛先入肺,甘先入脾,咸先入肾。

您看咸归肾,所以要用盐,可以引药气入肾脏。

这种灸法里面,姜和盐是缺一不可的,一方面盐散热慢,不仅可以更好地保证艾灸的热力,另外还可以杀菌消炎,把药力引到肾,另一方面,就是这姜它既能够温经通脉,加强灸的力量,又可以防止盐因为艾灸的热量而爆裂伤人,这叫作隔盐隔姜灸,不过这种方法只适于灸肚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刘慧林】隔盐隔姜灸神阙,我们观察几十例病我们人发现有效率大概60%到70%左右。

我们取得这样的疗效,能够解决相当一部分病人的痛苦。

【解说】成先生的情况越来越好了,现在,杨奇鸣不仅给他灸肚脐,而且琢磨出新的方法。

【成先生的妻子】他这个手翻也翻不过来,你看就到这种,你看咱们能到这儿,但他翻不过来,我就把这艾条点上,我也给熏熏。

就这个特明显,你看现在,不行手指头胀着疼,它这个经络它就过去了。

你看,松开了吧,不像刚才看手不像刚才这么紧了。

【主持人】其实灸神阙穴,不仅对中风后的尿频尿急有效,它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保健方法,古人说过,“神阙灸,若灸至三五百壮,
不惟愈病,亦且延年。

”而且还说了“凡一年四季各灸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现代实验也证明了,说灸神阙穴能够提高中老年人机体的免疫功能。

那如果您有关于中风或者是艾灸方面的问题,需要咨询的话,也可以直接和刘医生取得联系。

刘慧林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电话:0086—10—52176636。

观众朋友,这个隔姜隔盐灸只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其实还有更多的传统疗法正在服务于民众,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去广州看一看那里发生的一件也与传统疗法有关的事情。

隔盐灸神阙法
【隔盐灸】:是用食盐作隔垫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只用于脐窝,他处禁用,故又称神阙灸。

食盐,咸寒,入胃、肾、巨细肠经,有涌吐、清火、凉血、除毒之功能。

此法古代应用很广。

《附后备急方》治卒霍乱诸急方:“以盐纳脐中,上灸二七壮。

”《令媛要方·卷七》治少年房事多短气:“盐灸脐中二七壮。

”《令媛要方·卷二十八》治淋病:“着盐脐中灸三壮。

”另外,对于便秘、腹泻、月经不调、老人膝关节僵硬疼痛都有一定的疗效。

此法还多用于治疗伤寒阴症或吐泻并作、中风脱症等。

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但需持续施灸,不拘壮数。

平时用此法灸1~2壮有保健作用。

第一步,将干净的餐巾纸垫于脐窝中,最好用手指轻轻捣入。

如果肚脐凸起者,可用湿面条围住肚脐周围,再进行上述操作。

第二步
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平肚脐,如不打算进行第三步,必须将食盐先炒之。

《类经图翼》说:“纳炒干净盐满脐上,以施灸。

”意在避免盐粒受热爆炸引起烫伤。

第三步
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2~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盐上。

第四步
将艾柱放于姜片上点燃。

患者稍感灼痛,即应改换艾柱。

每次十壮。

时间大约在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左右。

一般可灸3~9壮,急症可按照病情多灸,不拘壮数。

一壮燃尽后把灰取下,放上新艾炷继续。

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的作用,适用于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淋病、脱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