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规划探讨——以禅城区品字街区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FORUM
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规划探讨
——以禅城区品字街区为例
庞嘉桃 郑梓聪 杜影蓝 何海宁 周红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系,佛山 528000)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是当今城市规划改造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以品字街为例,探讨在“保护性开发”理念的指导下,在充分保留原有建筑特色和人文环境下,对现有街区,利用现代规划手段,对该街区进行了改造,使街区活化,从而促使该街区获取更多发展机遇。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品字街区
1品字街的概述
1.1 概述。

品字街区是佛山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是佛山历史文化遗产保存最为集中的片区之一[1]。

它坐落于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称的广东佛山西北部,整个区域范围总面积为35.75hm2(357513.72m2),建设控制地带为20.59hm2,核心保护范围为7.29hm2。

东至永安路、福贤路,西至松风路,南至莲花路,北至南堤路和中山桥,以升平路-筷子路、先锋古道-锦华路、汾宁古道为3条主要轴线。

1.2 人口情况。

品字街区现阶段人口分属筷子路、锦华路、升平路三个居民组,南至高基街,北至南堤路,东至永安路,西至松风路。

松风路片区属于“国瑞升平”项目施工区域,基本无居民居住。

由于人力物力有限,我们只对筷子路、锦华路和升平路这三块片区居住在骑楼建筑群的居民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共161 户 643人生活在此。

在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品字街区内的大部分居民仍然希望留在街区内生活,但他们迫切希望能够完善基本的基础设施和改善居住环境。

1.3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保护力度不足。

品字街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该街区内,建于明末清初的古建筑有2个分别为青云街当楼和红阳四巷民居;而建于中华民国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有4个分别为中山桥、天海酒家、筷子路57、59号、骑楼筷子路12号骑楼,这些历史建筑都保存完好,但利用率低,潜力没能被很好发挥,例如筷子路周边闲置的骑楼建筑群,既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也没有看似活化的趋势,反而成为了冻结废弃建筑;且街区内历史资源未能联系成整体,与周边街区历史资源也联系匮乏,例如与梁园、祖庙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商业、旅游等资源的整合和联系。

1.4 消极的商业布局。

品字街区的商业设施主要分布在高基街、筷子路、锦华路两侧,商业设施与居住功能混合在一起,大多为居民自发设置,而且商业类型单一,商业品味档次不高,主要以销售日常用品为主,而且价格很低廉,如莲花市场的菜价是佛山老城区最低的,说明该街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低,消费能力弱,没有形成良好的商业气氛,历史街区的商业环境还没有形成。

2.规划探讨
2.1 规划的目的原则以及重点
2.1.1 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1)规划目标:在切实保护历史建筑的前提下,充分活化街区,合理地进行更新和改造,发展传统商业,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街区,使得街区内历史文化资源能够完美地融入到现代城市生活当中,美化街区的景观,丰富居民的生活。

(2)规划原则:根据佛山的总体情况和品字街区的现状,规划区的改造定位于以体现古街区风貌、文化传承、民俗民风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休闲区,将其打造成能够展现佛山历史文化街区风采的旅游名区。

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失去历史环境就会影响对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的准确理解,所以在规划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时也要注意保护好传统街巷的肌理和风貌;合理利用土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被私利或短期利益而驱使街区走向千篇一律的商业化,保护好街区的历史价值,做到合理利用和发展。

2.1.2规划的重点
(1)全力保护街区内原住民住宅,不得给予拆迁或改造,但对于已有安全隐患的住宅要进行评估,不合格的给予拆除处理,对处于危楼住宅的居民要进行劝导和搬离建议,做好安置工作;并且对历史居民住宅的住户进行讲解教育,不得为了自己生活的方便私自新建阳台或者庭院等改变古迹的结构和功能。

街区内小范围的历史建筑不采用“冻结式”的保护模式,适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造和更新,并且对住宅周围环境进行景观提升,完善居民生活配套设施,逐步提高居住生活条件。

(2)重点保护和开发莘葵里门楼、筷子路、精神粮食旧址(北香园)、升平教堂、汾宁古道及其周边历史建筑,保护和恢复其周围环境、历史环境;将全面修复和活化筷子路工程作为重点项目,从而带动筷子路甚至整个街区的更新、改造和开发利用。

同时适当利用街区内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商业性服务业,但要保证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建设,保证游客观光游览的安全。

表4-1 品字街区主要经济技术表
2.2 总体规划探讨
2.2.1 品字街可执行的改造实施方案。

建设好历史建筑群: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毋庸置疑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政府部门就要加大力度做好保护历史建筑的责任,对住户更要要求保护好历史建筑的真实性和原状,不得私自修建或是拆迁。

当然废弃和危险的建筑也要进行详细的排除,保证居民的安全。

同时,民居街巷道路要进行修复和完善,保证清洁和干净;完善配套设施,提高街区居民生活水平,参照岭南新天地,政府应多鼓励居民自家利用当地的传统工艺或是美食来吸引异地游客,增加经济流动,打造一个传统岭南建筑风格的文化小区。

基于品字街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筷子路以及附近老城区进行规划、保护、改造。

2.2.1.1 封路改造。

为了更好的建设文化旅游区,将会在筷子路口、锦华路口以及升平路口设立障碍物,阻
城市地理058
059
CITY
GEOGRAPHY
止一切机动车辆进入,只允许步行进入。

同时考虑到本地居民出行、以及方便外来游客游览,在将这规划区域设立便民车和共享单车,停放点位于升平路与高基街交汇处,代替原有公交车站,第二停放点位于筷子路与松风路交汇处偏里150m 处,便民车站点与共享单车站点设在一起一是为了方便管理,避免乱停乱放,二是两者可以互相替代。

2.2.1.2 四大街道的设立。

保护历史街区注重其完整的传统风貌,因此街区道路系统只在原本肌理的基础上进行小规模的修复和完善,在街区人流较多的地方形成明确的路网系统,要使得人行道和车行道有一定清晰的分隔线,保证人步行安全的同时,也缓解了交通压力。

品字街区内的主要街道需要通过其独具的特点,制定出独有的主题和形态特色,形成具有岭南风格的文化街道。

街区内主要有四条主要干道:高基街、升平—筷子街、公正路、松风路,对于这四条主要街道:
①高基街:一直是品字街的主要商业街,所以高基街可以打造成一条传统商业街,主要卖传统工艺品、特产等,为街区居民提供就业和创业的机会,增加收益的同时也激励更多原著居民留在街区。

②升平—筷子街:升平路是品字街交通的主要干道,与高基街交叉路口,与筷子路合并成一条道路。

这条路适合两旁种植树木,且两边的商铺大多以居民自营小店为主,又有现代商铺如眼镜店、首饰店等,所以升平路在设计上可以加入现代商铺,附以筷子路形成餐饮街,引入佛山有名的小吃美食;同时筷子路道路较为窄,加之有医院等不适合做公交车等大型汽车的交通道路,故可设立共享单车等小型交通站点。

筷子路平常较多老人摆买挥春,故将筷子路两旁的店铺引入传统挥春,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挥春街。

③公正路:公正路较多商业店铺以及住宅宾馆,所
以公正路适合建设为商业和居住一体化的街道。

2.2.1.3 以多元化的方式建设商业区。

街区内主要的商业区分布于四个地块:一是位于升平路和南堤路的升平广场。

二是位于东方广场和国美电器对面的“东方新天地”;三是街的核心商业区;四是位于筷子路的骑楼街
升平广场一带的商业区,商业规模较为完整,商业类型也不会单一,但是外观上需要进一步的改进,需要重新装饰一下,适当的植入“复古”元素,对外墙翻新;然后在功能上打造满足旅客出行所有的要求,成为涵盖旅游景点、餐饮、娱乐等多方面的大型商业娱乐综合体。

对于高基街的核心商业区,政府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在摸清楚高基街的城市肌理现状的基础下,现需要对该街道进行重新规划,合理疏导商贩,划定摊位线,保留现有的商业元素,并且积极加入佛山历史文化元素,复兴佛山传统商铺,例如传统陶艺、传统服饰工艺、字画和特色小吃等等。

2.2.1.4 辅助型设施建设
①修建绿化公共健身场所。

品字街的休闲场所规划,考虑到规划区绿化占地面积太少,并且没有公共健身的场所,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把升平路与锦华路交汇处原有的小型停车场改造成小型喷泉,种上花草树木,设立石、木凳,供居民及游客休息;第二处位于松风大厦,将松风大厦以及附近的破旧平房拆迁,建一个比较大型的公共健身场所,作为健身设施。

②修建停车场。

为了解决本地居民停车以及外来游客停车问题,综合考虑已有停车场、居民集中处,以及附近交通情况,将在本地区建立停车场2个,一个位于万银宾馆,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另一个位于银都大厦,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停车场应为地下停车场,上面可以修建商业基地,以增加当地经济活力。

3.结论和展望
本文在调查论证和经验学习的基础上对品字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规划探讨,通过保护性开发策略来传承与发展岭南文化,实现活化和提升历史街区区位的功能,更好发扬历史街区城市“特区”功能。

基于理论下对街区脉络、精神场所的保护和更新,是实现品字街物质进步、功能适应性调整、经济复苏和街区活力再创造的保障。

该模式充分挖掘本地特色元素、民俗民风、人文历史、区位联动和经济复兴等特点,符合该地民间、政府、商业、文化的极大利益,易发挥其内部的催化作用,适宜品字街现状积极的成长性发展。

同时,该模式的研究对于解决我国城市历史街区改造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论文
[1]刘鹏飞,黄健源,佛山禅城品字街规划公示 56条传统街巷被纳入保护范围[N],广州日报,2017-04-24(6)通讯作者:基金项目:周红艺(1977—),男,湖北利川人,博士,副教
授,主要从事区域环境规划研究。

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项目
(pdjh2017b05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