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单元学习任务的《麻雀》文本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四上五单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大单元学习任务的文本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四上五单元《麻雀》
【文本教学解读】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

这一单元课程内容上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大概念是:根据表达需要从多角度构思,可以帮助我们把事情写清楚。

这个大概念指向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
核心任务设计为:创办“班级那些事”班刊
本课学习任务:运用从课文中习得的“写清楚”的具体方法,一改自己的班级故事。

这是一个习作单元。

学习这个单元,要启发和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也就是学习写作生活中的故事。

要写出什么样的效果来呢?“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这是写的训练目标。

编排单元的精读课文(《麻雀》《爬天都峰》)和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目的是从课文中“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阅读学习的聚焦点是在“事情”上,是文中写的事情是怎样被“写清楚”的。

“把事情写清楚”,可以有两个思路来梳理。

第一个思路是将写清楚的一般“标准”作为先有知识,运用先有知识来分析课文。

第一层次的“写清楚”分析如上表。

表中呈现的只是基本信息的“清楚”,但文章都是有写作意图的,最能突出写作意图的内容,通常都会写得“更清楚”,也就是细致具体。

这是第二层次的“写清楚”。

那就要通过阅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下这件事情。

没有改动的译文原文,作者已经直接表明了写作意图。

课文就没有了,需要从“矛盾”冲突中去“寻意”。

打猎是猎狗的职责,“我”虽然是“打猎回来”,也还是拥有“猎人”的身份。

此时的小麻雀和老麻雀,完全可以被看作猎物,老麻雀再怎么“无畏”,对于猎人和猎狗来说,被一起猎杀也没什么不妥。

矛盾就在于,结果是“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急忙”,分明是特别担心猎狗会猎杀了两只麻雀,是特别不希望麻雀被伤害,甚至都不希望它们被多威胁一分一秒。

如果作者是怜惜小麻雀的幼小,应该在猎狗慢慢走近它时就唤回了。

那让“我”产生矛盾行为的,不是小麻雀,而是老麻雀。

老麻雀为什么会让作者“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呢?译文原文有明确的答案,课文中当然也有蛛丝马迹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着高高
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他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

原来,作者是被老麻雀的不顾自己生命危险拯救小麻雀的无畏精神,被老麻雀爱的勇气感动了,所以才“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作者写下这件事,是要告诉读者有这样一只因爱而无畏的老麻雀,是要向老麻雀表达敬意。

这件事中,真正的主角是老麻雀。

为了突出这一表达意图,就要细致具体地描写作者所见到的老麻雀的无畏表现(包括对老麻雀心理的联想)。

老麻雀的无畏表现是怎样写清楚的呢?作者将它怎样飞下树落在猎狗面前,怎样用自己的身躯掩护小麻雀时的动作和叫声,都做了具体描写。

而猎狗表现的前后变化描写,是对老麻雀形象的衬托,所以写得要简单多了。

从这两个层次上“写清楚”,一件事情也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第二种梳理思路,是从文本信息感知角度,体会课文写清楚了什么。

一段一段读。

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打猎回来”、地点——林荫路上,还有故事发生前的情况——“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猎狗跑在我前面”,暗示后面要发生的事情,跟猎狗和我都有关系,而猎狗先参与到故事发展的情节中。

这里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猎狗。

第二自然段,“突然”一词,告诉读者,新的情况出现了,故事真正拉开序幕。

接着写的是猎狗的变化,制造了悬念。

这悬念既是针对“我”的——猎狗表现的旁观者,也是针对读者的——猎狗到底发
现了什么。

第三自然段,“我”带着读者看见了一只掉到地上的小麻雀,让读者清楚了猎狗为什么放慢了脚步。

第三个“人物”出现了:小麻雀。

第四自然段,猎狗对小麻雀产生了威胁,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保护小麻雀。

一只与猎狗比起来渺小至极的麻雀,能怎样保护自己的孩子呢?从这一自然段开始,到第五自然段,作者从老麻雀的动作、叫声等方面写清了老麻雀怎样无畏地保护小麻雀的举动,还联想到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内心力量。

老麻雀是最关键的“人物”。

作者将老麻雀怎样保护小麻雀写得十分清楚(具体)。

老麻雀的举动一定会引起猎狗的反应,第六自然段就写了猎狗从“愣住了”到“慢慢地,慢慢地后退”。

最后做出反应的是“我”。

我唤回了猎狗,带它走开了(译文原文还写了我此时此刻的感想)。

故事也自然而然地结束了。

这样读下来,回顾“文章写清楚了什么”,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是把事情从发生到结局的过程写的清楚明白:猎狗发现掉到地上的小麻雀;猎狗威胁到小麻雀;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保护小麻雀;猎狗向后退;“我”唤走了猎狗。

的确,写清楚事情从发生到结束的过程,是“把事情写清楚”的基本要求。

而这个过程中,就包含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对老麻雀的描写那么细致,是写清楚了事情中主要角色的表现,也就是表达清楚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情。

故事中,“我”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所以写清楚看见的、听
见的、想到的,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学习活动设计】
这么解读下来,再从教材拿文本来学什么的角度考量,课文指向学习目标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
【学习目标定位】
板块一唤醒已知,明确任务目标
1.你有过把一件事情写下来的经历吗?说说写的是什么事情。

2.你知道怎样算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吗?说说自己的看法。

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麻雀》,看看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研究完这篇课文后,看看我们从中新学到了哪些“写清楚”的方法和本领。

板块二梳理情节,感知“整体”写清楚
1.检查预习情况,认读词语:
嗅了嗅无可奈何挓挲身躯掩护
拯救嘶哑庞大愣住唤回
2.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描写了文章中的哪个“人物”,回忆并读一读下列句子,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3.再读课文,填写表格,初步理解课文写清楚了哪些内容。

板块三追问意图,体会“重点”写清楚
1.想一想屠格涅夫为什么要写下这件事。

(必要时提示:“我”为什么要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根据讨论,补充译文原文结尾部分,了解作者要传达的感悟——爱,具有无畏的伟大力量。

推荐阅读巴金先生翻译的屠格涅夫的《散文诗》。

2.聚焦对主角老麻雀的描写,思考作者是怎样写清楚老麻雀的勇敢无畏的。

画出描写老麻雀的句子,看看作者分别写了老麻雀哪些方面的表现。

交流分享后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
3.对照表格,说一说,关于“把事情写清楚”,从课文所学中看,哪些是自己已经知道的?哪些是自己从文章中新学到的?
板块四借助表格,练习重点写清楚
1.从“初试身手”中选择一幅图片,想想是一件什么事情,填写表格。

2.观察图片,选择要重点描写的人物,发挥想象,把能够表现人物特
点的内容写出来,做到具体细致地写清楚。

(根据课堂时间机动安排:可以是课堂上只说清楚,也可以先说一说,再写出来;也可以直接写出来。


板块五运用方法,一改班级故事。

1.小结课堂学习收获——关于把事情写清楚,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根据自己的新认识,修改自己写好的班级故事——也可以重新写一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