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三小三年级语文下册 10.2《聪明的小高斯》随堂练习 长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0.2聪明的小高斯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初读环节不能忘记生字的任务。老师通过出示词卡,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等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自学情况。)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我准备采用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A。默读课文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红头旅行的故事吗?
B.你能用两三句话说清课文讲的主要意思吗?
在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这个问题时,可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内容:
(1)“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带点的词句,明白宋庆龄是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去看那些可爱的鸽子。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2)“‘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宋庆龄的话说明她已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如果说父亲问庆龄怎么不走时,她的回答还略显犹豫的话(因为庆龄仅仅说明她当天要教小珍叠花篮,并未表明她因此就不去了),那么此时“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则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答、应、骨、几”,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3。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2。自读结束后,让学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这一反馈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读有所获的快乐)
3。指名读文,指导将字音读准确,将课文读通顺.
(在这篇课文中,“贮藏、悲哀、一骨碌”,虽然不是会认字,但学生也很陌生,需要老师指导其读音。还有一些长句子的朗读,比如“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吞到嘴里了.”学生不容易读通顺,这时可以多叫几个同学读,必要时老师可以范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本文作为略读课文,学习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
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而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则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C.完成填空练习,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青头和红头是( )。有一天,红头不小心( ),青头( )。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 )。
(三年级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时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感知环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设计时,我特别注重层次性。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故事,在叙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简明”的要求,最后由老师引路,以填空的方式完成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由易到难,读书与说话训练得到有机统一,突破了第一课时的难点。)
2.这是一次危险的旅行,红头的转危为安离不开青头的帮助.沿着红头的旅行路线,边读边画出描写青头的句子.想一想,青头是怎么样帮助和鼓励红头的呢?老师随机板书:青头:“鼓励 帮助"。(明确读书任务)
3.交流指导,品读感悟.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验朗读。这里没有设计电教媒体的使用,只有老师绘声绘色地用语言来渲染,精辟巧妙地点拨,把学生从旁观者变为当事人,带领学生进入教材与文本对话。随后,将体验所得通过朗读凸显出来。我认为只有抓住红头的心理变化,才能深入理解青头的言行,所以由老师来引读红头的话,用语言来创设情境是必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斯——sī 序——xù 努——nǔ
宋耀如:(1863-1918)原名宋乔荪,字耀如。他本姓韩,名教准,由于家境贫寒,年仅12岁就飘洋过海,到美国找舅父谋生,被舅父收为养子,改姓宋,英文名字是查理·琼斯·宋。宋耀如不甘心于学徒经商的生活,为了获得求学深造的机会而离家出走。在他人的帮助之下,进入了达勒姆附近的圣三一学院(后改为杜克大学)学习.后来,他又进入万德比尔特大学神学院学习,于1886年毕业后被派赴中国上海传道。过了一段时间,宋耀如辞去了牧师的职务,改营工商业,成了上海第一个进口外国机械的代理商。宋耀如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他热爱祖国,不满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渴望献身革命。一个偶然的机会,宋耀如结识了孙中山,两人一见倾心,成了莫逆之交。宋耀如不但在经济上支援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而且帮助孙中山秘密印制大量的革命宣传材料.正像时人所说:“他不断帮助孙先生推进他的革命事业,对此,简直是不分昼夜.”
二、思维 德国 惊讶 按照 鼓励 继续 努力
三、 德高望重 继往开来 巍然不动 励精图治
四、德国 牛顿“ 数学王子 ”
五、略
《我不能失信》教材解析
一、教材说明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教师在围绕连接语中的要求展开讨论时,也可以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拆分成几个小问题: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停住了脚步?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4.本文的问话和答话较多,教师在具体指导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和父母亲当时的所思所想,准确读好每一个关键词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比如,“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读这句话时,要把父亲的疑惑和慈爱表达出来。“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带点的词句表明了鸽子的可爱之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庆龄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的原因,朗读时既要读出鸽子Hale Waihona Puke 可爱,又要读出宋庆龄当时的心理活动。
2.学习“旅"字。“旅”是本课会写字,老师板书“旅行"时要求学生一起书空,并引导:“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如果学生没有好的办法,老师可以提供一个形象的谜语:“西方人横卧,下穿半截衣"帮助学生记忆。
3。质疑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次特殊的旅行,板书“在牛肚子里”,补充完整课题。读一读后质疑:读完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呢?
(1)在牛嘴里
我首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青头和红头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着捉迷藏呢,这时意外发生了,一只大黄牛低下头吃草,可怜的红头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瘦小的红头只能看到大黄牛那白白的牙齿,你能想象小红头此时的心情吗?”学生可能会说到“害怕、慌张”,老师顺势而导,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红头的话。在一问一答中,通过想象朗读,学生体验到了当时的危险场面。 接着老师继续问:“这时青头是怎么帮助和鼓励红头的呢?”指名读相关段落.引导学生明白青头是在告诉红头保全自己的方法。理解透彻青头话语的用意后我这样要求学生:“再读这一部分,说说你在这些描写青头的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住“大吃一惊、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大声喊"这些词语体会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只想救朋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读出青头在朋友遇到危险时那种着急的关心朋友的心情。
(3)“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如果说宋庆龄在回答爸爸的建议时还只是想到会让小珍扑空从而对不住小珍的话,那么她在回答妈妈的建议时则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为没有忘记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也更说明了宋庆龄人品的高尚。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字卡,先进行抽读,再练习组词造句.
2.学生小组内说说生字的间架结构,交流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学生练写。(学生的书写工具已经由铅笔变为钢笔,写字教学要注意提示使用钢笔写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作业
1。练习写生字,巩固记忆。
2.朗读课文,为下一节课的细读感悟奠定坚实的基础。
1.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
2.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质疑
1.同学们,你们去过外地吗?你去那里干什么?问题即出,孩子们可能会回答:“我去过北京,是去天安门玩。"“我去过山东,是去看望住在那里的奶奶.”在学生说到兴起时,老师及时总结:人们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就叫旅行.(我这样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谈话和点拨的方式让学生正确理解“旅行”。)
5.课后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宋庆龄的资料,为本组的“口语交际"训练继续做准备。
四、参考资料
宋庆龄:(1893-1981)海南省文昌县人,我国杰出的女政治活动家,世界和平运动活动家。早年求学美国.1913年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时,就开始了革命生活。1915年和孙中山先生结婚。在此后的70多年里,宋庆龄始终不渝地致力于中国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她曾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和名誉主席.宋庆龄一直热情关注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宋庆龄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被国际上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1950年,宋庆龄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领导成员,1951年,宋庆龄接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将10万卢布奖金全部捐赠中国福利会作为创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之用,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1981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她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青头和红头是( )。有一天,红头不小心( ),青头( )。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 ).
二、细读感悟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红头的这次旅行,都到过哪些地方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红头:牛嘴里 牛肚里 ( 清晰地展示出红头的旅行路线.)
聪明的小高斯
一、给下面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xǔ xǚ nǚ nǔ sī shī
斯 序 努
二、看拼音写词语。
sī wén dé guó jīng yà àn zhào
( ) ( ) ( ) ( )
gǔ lì jì xù nǔ lì
( ) ( ) ( )
三、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 )高( )重 ( )( )开来
( )( )不动 ( )( )图治
四、人物知识填空。
高斯 (1777-1855) 是( )数学家,也是科学家,他和( )、阿基米德,被誉为有史以来的三大数学家。高斯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在历史上影响之大,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有( )之称。
一、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题目体现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它是新鲜的,引人遐思的.学生可能提出许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系的问题.比如:谁在牛肚子里旅行,怎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因为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学生读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为学习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试着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学生提出了问题,就有了读书的需要与兴趣,这时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试着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建议
1.布置学生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2.本课生字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3.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
(初读环节不能忘记生字的任务。老师通过出示词卡,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等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自学情况。)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我准备采用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A。默读课文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红头旅行的故事吗?
B.你能用两三句话说清课文讲的主要意思吗?
在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这个问题时,可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内容:
(1)“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带点的词句,明白宋庆龄是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去看那些可爱的鸽子。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2)“‘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宋庆龄的话说明她已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如果说父亲问庆龄怎么不走时,她的回答还略显犹豫的话(因为庆龄仅仅说明她当天要教小珍叠花篮,并未表明她因此就不去了),那么此时“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则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答、应、骨、几”,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3。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2。自读结束后,让学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这一反馈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读有所获的快乐)
3。指名读文,指导将字音读准确,将课文读通顺.
(在这篇课文中,“贮藏、悲哀、一骨碌”,虽然不是会认字,但学生也很陌生,需要老师指导其读音。还有一些长句子的朗读,比如“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吞到嘴里了.”学生不容易读通顺,这时可以多叫几个同学读,必要时老师可以范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本文作为略读课文,学习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
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而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则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C.完成填空练习,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青头和红头是( )。有一天,红头不小心( ),青头( )。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 )。
(三年级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时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感知环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设计时,我特别注重层次性。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故事,在叙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简明”的要求,最后由老师引路,以填空的方式完成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由易到难,读书与说话训练得到有机统一,突破了第一课时的难点。)
2.这是一次危险的旅行,红头的转危为安离不开青头的帮助.沿着红头的旅行路线,边读边画出描写青头的句子.想一想,青头是怎么样帮助和鼓励红头的呢?老师随机板书:青头:“鼓励 帮助"。(明确读书任务)
3.交流指导,品读感悟.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验朗读。这里没有设计电教媒体的使用,只有老师绘声绘色地用语言来渲染,精辟巧妙地点拨,把学生从旁观者变为当事人,带领学生进入教材与文本对话。随后,将体验所得通过朗读凸显出来。我认为只有抓住红头的心理变化,才能深入理解青头的言行,所以由老师来引读红头的话,用语言来创设情境是必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斯——sī 序——xù 努——nǔ
宋耀如:(1863-1918)原名宋乔荪,字耀如。他本姓韩,名教准,由于家境贫寒,年仅12岁就飘洋过海,到美国找舅父谋生,被舅父收为养子,改姓宋,英文名字是查理·琼斯·宋。宋耀如不甘心于学徒经商的生活,为了获得求学深造的机会而离家出走。在他人的帮助之下,进入了达勒姆附近的圣三一学院(后改为杜克大学)学习.后来,他又进入万德比尔特大学神学院学习,于1886年毕业后被派赴中国上海传道。过了一段时间,宋耀如辞去了牧师的职务,改营工商业,成了上海第一个进口外国机械的代理商。宋耀如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他热爱祖国,不满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渴望献身革命。一个偶然的机会,宋耀如结识了孙中山,两人一见倾心,成了莫逆之交。宋耀如不但在经济上支援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而且帮助孙中山秘密印制大量的革命宣传材料.正像时人所说:“他不断帮助孙先生推进他的革命事业,对此,简直是不分昼夜.”
二、思维 德国 惊讶 按照 鼓励 继续 努力
三、 德高望重 继往开来 巍然不动 励精图治
四、德国 牛顿“ 数学王子 ”
五、略
《我不能失信》教材解析
一、教材说明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教师在围绕连接语中的要求展开讨论时,也可以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拆分成几个小问题: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停住了脚步?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4.本文的问话和答话较多,教师在具体指导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和父母亲当时的所思所想,准确读好每一个关键词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比如,“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读这句话时,要把父亲的疑惑和慈爱表达出来。“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带点的词句表明了鸽子的可爱之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庆龄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的原因,朗读时既要读出鸽子Hale Waihona Puke 可爱,又要读出宋庆龄当时的心理活动。
2.学习“旅"字。“旅”是本课会写字,老师板书“旅行"时要求学生一起书空,并引导:“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如果学生没有好的办法,老师可以提供一个形象的谜语:“西方人横卧,下穿半截衣"帮助学生记忆。
3。质疑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次特殊的旅行,板书“在牛肚子里”,补充完整课题。读一读后质疑:读完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呢?
(1)在牛嘴里
我首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青头和红头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着捉迷藏呢,这时意外发生了,一只大黄牛低下头吃草,可怜的红头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瘦小的红头只能看到大黄牛那白白的牙齿,你能想象小红头此时的心情吗?”学生可能会说到“害怕、慌张”,老师顺势而导,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红头的话。在一问一答中,通过想象朗读,学生体验到了当时的危险场面。 接着老师继续问:“这时青头是怎么帮助和鼓励红头的呢?”指名读相关段落.引导学生明白青头是在告诉红头保全自己的方法。理解透彻青头话语的用意后我这样要求学生:“再读这一部分,说说你在这些描写青头的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住“大吃一惊、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大声喊"这些词语体会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只想救朋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读出青头在朋友遇到危险时那种着急的关心朋友的心情。
(3)“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如果说宋庆龄在回答爸爸的建议时还只是想到会让小珍扑空从而对不住小珍的话,那么她在回答妈妈的建议时则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为没有忘记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也更说明了宋庆龄人品的高尚。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字卡,先进行抽读,再练习组词造句.
2.学生小组内说说生字的间架结构,交流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学生练写。(学生的书写工具已经由铅笔变为钢笔,写字教学要注意提示使用钢笔写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作业
1。练习写生字,巩固记忆。
2.朗读课文,为下一节课的细读感悟奠定坚实的基础。
1.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
2.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质疑
1.同学们,你们去过外地吗?你去那里干什么?问题即出,孩子们可能会回答:“我去过北京,是去天安门玩。"“我去过山东,是去看望住在那里的奶奶.”在学生说到兴起时,老师及时总结:人们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就叫旅行.(我这样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谈话和点拨的方式让学生正确理解“旅行”。)
5.课后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宋庆龄的资料,为本组的“口语交际"训练继续做准备。
四、参考资料
宋庆龄:(1893-1981)海南省文昌县人,我国杰出的女政治活动家,世界和平运动活动家。早年求学美国.1913年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时,就开始了革命生活。1915年和孙中山先生结婚。在此后的70多年里,宋庆龄始终不渝地致力于中国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她曾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和名誉主席.宋庆龄一直热情关注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宋庆龄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被国际上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1950年,宋庆龄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领导成员,1951年,宋庆龄接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将10万卢布奖金全部捐赠中国福利会作为创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之用,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1981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她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青头和红头是( )。有一天,红头不小心( ),青头( )。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 ).
二、细读感悟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红头的这次旅行,都到过哪些地方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红头:牛嘴里 牛肚里 ( 清晰地展示出红头的旅行路线.)
聪明的小高斯
一、给下面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xǔ xǚ nǚ nǔ sī shī
斯 序 努
二、看拼音写词语。
sī wén dé guó jīng yà àn zhào
( ) ( ) ( ) ( )
gǔ lì jì xù nǔ lì
( ) ( ) ( )
三、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 )高( )重 ( )( )开来
( )( )不动 ( )( )图治
四、人物知识填空。
高斯 (1777-1855) 是( )数学家,也是科学家,他和( )、阿基米德,被誉为有史以来的三大数学家。高斯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在历史上影响之大,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有( )之称。
一、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题目体现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它是新鲜的,引人遐思的.学生可能提出许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系的问题.比如:谁在牛肚子里旅行,怎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因为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学生读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为学习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试着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学生提出了问题,就有了读书的需要与兴趣,这时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试着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建议
1.布置学生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2.本课生字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3.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