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普通高中2019级2022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德阳二诊)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词论,就是关于词的评论。评论相比于创作,总是较为晚起的。词论的兴起,要在词体建立、词作成为潮流之后,才有可能产生独立而专门的词论词评。唐代诗人在写作古近体诗之余,为词这种新兴的音乐文艺所吸引,创作词的诗人已有不少,但是总的来说,与诗相比,词不过是居于诗的附庸地位,当时的创作成绩并没有赢得理论上的确认。唐时文学评论的目光也专注于诗文,对于初露头角的词并没有太多的关注。而且,词作为燕乐的曲辞,流行于倡楼酒宴之间,所以,对于那些局限于传统观念的作家,在他们谈文论艺之余,一般不屑顾及。因此,在唐时虽然有刘禹锡、温庭筠这样著名的作家从事词的创作,而在评论方面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应有的反响。
C.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D.玉纤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孙光宪《酒泉子·敛态窗前》)
【1~3题答案】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花间集序》是唐五代时期最早的词论,它的出现早于《花间集》”错误。由原文“词作成为潮流之后,才有可能产生独立而专门的词论词评”,“唐五代时期最早的词论,可以说是欧阳炯的《花间集序》……《花间集》是第一部文人词选集,欧阳炯序也成了最初的词论”可知,《花间集序》出现晚于《花间集》。
《花间集序》以工致的四六文,叙述前代以来乐府词曲的盛况和《花间集》编选的背景和作用,作为最初的词集序,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说明了花间词的词风特点。“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南朝宫体指的是齐梁宫体诗,北里指的是长安平康里,因在城北,也称北里,是群妓聚居之地。这句话是说,花间词上承齐梁宫体,下附北里倡风,这是花间词的产生的历史渊源与现实的生存环境。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从原文“词论的兴起,要在词体建立,词作成为潮流之后,才有可能产生独立而专门的词论词评”“宋代词臻于极盛,由附庸蔚为大国,阐明词体、词律……”可知,“词体建立,词作成为潮流,至于宋代,词臻于极盛”,是词论发展成为“专门之学”的原因。
C.从原文“阐明词体、词律,历评词家、词派,探究词旨、词法的各种著述因之相继而起,词论词评遂在艺术评林中占得一席之地,并由此发展成为专门之学”可知,“作家们突破传统观念,对词和词论认识发生了改变”,是词论发展成为“专门之学”的原因。
绝密★启用前
四川省德阳市普通高中
2019级2022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
(德阳二诊)
语文试题
(解析版)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10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本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第Ⅰ卷(阅读题)
B.燕乐发展,词人的人数大大增加,诗人词作成果斐然。
C.作家们突破传统观念,对词和词论认识发生了改变。
D.后世文人纷纷著述,各种词论词评的典籍相继而起。
3.下列词句最可能出自《花间集》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第二,说明了《花间词》的唱本特点。《花间集》不是一般的诗歌集,而是一部歌词集。它的编集目的,“将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莲舟之引指的是南朝莲舟曲、采莲曲,休唱蓬舟之引,就是说,要为酒宴歌席提供新鲜的时代的歌词。
第三,说明了论词与论诗已开始趋尚不同。欧阳炯于论诗论词持两种态度,各有所宗,互不相好。他曾经模仿白居易作讽谕诗五十首抨击当时的奢侈之风,而论词却追踪齐梁宫体。当时持这种态度的,也不止欧阳炯一人。宋人论诗、文,务在言志载道,论词则以缘情绮靡为尚,有着两种标准、两种尺度,可以说是由花间词人肇其端的。
B.“叙述了花间词人产生的历史渊源、现实生存环境及其词风特点”错误,原文为“叙述前代以来乐府词曲的盛况和《花间集》编选的背景和作用”。
D.“《花间集序》表明唐人论诗论词的不同态度:诗在言志载道,词则缘情绮靡”错误,张冠李戴,原文是说“宋人论诗、文,务在言志载道,论词则以缘情绮靡为尚”。
故选C。
【2题详解】
B.《花间集序》叙述了花间词人产生 历史渊源、现实生存环境及其词风特点。
C.《花间集序》说明《花间集》的编集目的是为酒宴歌席志载道,词则缘情绮靡。
2.下列不是词论发展成为“专门之学”的原因的一项是( )
A.词体建立,词作成为潮流,至于宋代,词臻于极盛。
唐五代时期最早的词论,可以说是欧阳炯的《花间集序》。五代赵崇祚编《花间集》,欧阳炯为之作序,《花间集》是第一部文人词选集,欧阳炯序也成了最初的词论。序云:
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妖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
D.从原文“阐明词体、词律,历评词家、词派,探究词旨、词法的各种著述因之相继而起,词论词评遂在艺术评林中占得一席之地,并由此发展成为专门之学”可知,“后世文人纷纷著述,各种词论词评的典籍相继而起”,是词论发展成为“专门之学”的原因。
B.在原文中并未提及。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宋代词臻于极盛,由附庸蔚为大国,阐明词体、词律,历评词家、词派,探究词旨、词法的各种著述因之相继而起,词论词评遂在艺术评林中占得一席之地,并由此发展成为专门之学。
(改编自陶然《宋词经典》)
1.下列关于《花间集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炯的《花间集序》是唐五代时期最早的词论,它的出现早于《花间集》。
由《花间集序》可以归纳《花间集》的特点是收集五代及以前的乐府词曲,而且多为酒宴歌席之作,词风软媚香艳。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词风豪放,与《花间集》软媚香艳的词风不符;
B.“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以一个歌女的口吻,表达了封建士大夫的报国之情。词风激越悲凉,与《花间集》软媚香艳的词风不符;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词论,就是关于词的评论。评论相比于创作,总是较为晚起的。词论的兴起,要在词体建立、词作成为潮流之后,才有可能产生独立而专门的词论词评。唐代诗人在写作古近体诗之余,为词这种新兴的音乐文艺所吸引,创作词的诗人已有不少,但是总的来说,与诗相比,词不过是居于诗的附庸地位,当时的创作成绩并没有赢得理论上的确认。唐时文学评论的目光也专注于诗文,对于初露头角的词并没有太多的关注。而且,词作为燕乐的曲辞,流行于倡楼酒宴之间,所以,对于那些局限于传统观念的作家,在他们谈文论艺之余,一般不屑顾及。因此,在唐时虽然有刘禹锡、温庭筠这样著名的作家从事词的创作,而在评论方面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应有的反响。
C.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D.玉纤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孙光宪《酒泉子·敛态窗前》)
【1~3题答案】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花间集序》是唐五代时期最早的词论,它的出现早于《花间集》”错误。由原文“词作成为潮流之后,才有可能产生独立而专门的词论词评”,“唐五代时期最早的词论,可以说是欧阳炯的《花间集序》……《花间集》是第一部文人词选集,欧阳炯序也成了最初的词论”可知,《花间集序》出现晚于《花间集》。
《花间集序》以工致的四六文,叙述前代以来乐府词曲的盛况和《花间集》编选的背景和作用,作为最初的词集序,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说明了花间词的词风特点。“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南朝宫体指的是齐梁宫体诗,北里指的是长安平康里,因在城北,也称北里,是群妓聚居之地。这句话是说,花间词上承齐梁宫体,下附北里倡风,这是花间词的产生的历史渊源与现实的生存环境。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从原文“词论的兴起,要在词体建立,词作成为潮流之后,才有可能产生独立而专门的词论词评”“宋代词臻于极盛,由附庸蔚为大国,阐明词体、词律……”可知,“词体建立,词作成为潮流,至于宋代,词臻于极盛”,是词论发展成为“专门之学”的原因。
C.从原文“阐明词体、词律,历评词家、词派,探究词旨、词法的各种著述因之相继而起,词论词评遂在艺术评林中占得一席之地,并由此发展成为专门之学”可知,“作家们突破传统观念,对词和词论认识发生了改变”,是词论发展成为“专门之学”的原因。
绝密★启用前
四川省德阳市普通高中
2019级2022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高考诊断性考试
(德阳二诊)
语文试题
(解析版)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10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本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第Ⅰ卷(阅读题)
B.燕乐发展,词人的人数大大增加,诗人词作成果斐然。
C.作家们突破传统观念,对词和词论认识发生了改变。
D.后世文人纷纷著述,各种词论词评的典籍相继而起。
3.下列词句最可能出自《花间集》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第二,说明了《花间词》的唱本特点。《花间集》不是一般的诗歌集,而是一部歌词集。它的编集目的,“将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莲舟之引指的是南朝莲舟曲、采莲曲,休唱蓬舟之引,就是说,要为酒宴歌席提供新鲜的时代的歌词。
第三,说明了论词与论诗已开始趋尚不同。欧阳炯于论诗论词持两种态度,各有所宗,互不相好。他曾经模仿白居易作讽谕诗五十首抨击当时的奢侈之风,而论词却追踪齐梁宫体。当时持这种态度的,也不止欧阳炯一人。宋人论诗、文,务在言志载道,论词则以缘情绮靡为尚,有着两种标准、两种尺度,可以说是由花间词人肇其端的。
B.“叙述了花间词人产生的历史渊源、现实生存环境及其词风特点”错误,原文为“叙述前代以来乐府词曲的盛况和《花间集》编选的背景和作用”。
D.“《花间集序》表明唐人论诗论词的不同态度:诗在言志载道,词则缘情绮靡”错误,张冠李戴,原文是说“宋人论诗、文,务在言志载道,论词则以缘情绮靡为尚”。
故选C。
【2题详解】
B.《花间集序》叙述了花间词人产生 历史渊源、现实生存环境及其词风特点。
C.《花间集序》说明《花间集》的编集目的是为酒宴歌席志载道,词则缘情绮靡。
2.下列不是词论发展成为“专门之学”的原因的一项是( )
A.词体建立,词作成为潮流,至于宋代,词臻于极盛。
唐五代时期最早的词论,可以说是欧阳炯的《花间集序》。五代赵崇祚编《花间集》,欧阳炯为之作序,《花间集》是第一部文人词选集,欧阳炯序也成了最初的词论。序云:
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妖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
D.从原文“阐明词体、词律,历评词家、词派,探究词旨、词法的各种著述因之相继而起,词论词评遂在艺术评林中占得一席之地,并由此发展成为专门之学”可知,“后世文人纷纷著述,各种词论词评的典籍相继而起”,是词论发展成为“专门之学”的原因。
B.在原文中并未提及。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宋代词臻于极盛,由附庸蔚为大国,阐明词体、词律,历评词家、词派,探究词旨、词法的各种著述因之相继而起,词论词评遂在艺术评林中占得一席之地,并由此发展成为专门之学。
(改编自陶然《宋词经典》)
1.下列关于《花间集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炯的《花间集序》是唐五代时期最早的词论,它的出现早于《花间集》。
由《花间集序》可以归纳《花间集》的特点是收集五代及以前的乐府词曲,而且多为酒宴歌席之作,词风软媚香艳。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词风豪放,与《花间集》软媚香艳的词风不符;
B.“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以一个歌女的口吻,表达了封建士大夫的报国之情。词风激越悲凉,与《花间集》软媚香艳的词风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