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降水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
3、掌握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世界气温分布图的阅读,初步学习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总结归纳世界的分布规律
学情分析:
对于等高线这一类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始终理解不了,这对于理解等温线的概念较难,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天气预报,让学生知道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
设计意图:用视频的形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气温
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括:气温的单位——摄氏度。
符号——℃。
二.测定气温
教师设问: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
学生自己阅读书72页活动了解测定气温的方法,注意事项。
提问,总结,强调一天当中四次测量读数时间。
启发:通过这些数值可以计算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等。
累计起来又可以计算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
以及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气温。
强调几个最常用数值:一年当中的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气温等。
三.世界气温的分布
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某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我们把世界各地的气温资料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气温的状况了。
一般都是使用一种“气温等值线分布图”
1、等温线
由等高线引出等温线的定义: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温线。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读图,强调读图的方法:看图例注意观察颜色的差别,等温线的注明温度,某一地点的平均气温要看他属于那种颜色或是位于哪两条等温线之间。
通过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指图分析。
世界各地气温的差异,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72页活动1)
①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比周围低。
③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
世界之最:
①最炎热的大陆——非洲
②最寒冷的大陆——南极洲
③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
指导学生观察“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分析: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的事实
内容小结:利用板书,强调重点
课后作业:总结整节课重点,加深印象。
课后小结: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备课讲课,可以活跃课堂。
板书设计:
气温:概念、表示方法、观测方法。
气温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