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坳陷潜山内幕油气藏类型与分布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中坳陷潜山内幕油气藏类型与分布规律
赵贤正;吴兆徽;闫宝义;周从安
【摘要】随着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勘探的深入,较隐蔽的潜山内幕油气藏已成为研究的重点.从整个冀中坳陷的宏观角度出发,分析潜山构造演化和内幕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将坳陷内发育的潜山内幕油气藏分为4类:断阶-断块型潜山内幕油气藏、断脊-断块型潜山内幕油气藏、残丘-断块型潜山内幕油气藏和残丘型潜山内幕油气藏,其中断阶-断块型和断脊-断块型潜山内幕油气藏的潜力较大.不同类型的潜山内幕油气藏分布在不同的二级构造带上,此外,它们还具有近源分布和差异聚集的特点.【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10(031)001
【总页数】3页(P4-6)
【关键词】冀中坳陷;潜山内幕;油气藏类型;油气藏形成;油气藏分布
【作者】赵贤正;吴兆徽;闫宝义;周从安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河北,任
丘,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2
冀中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西部,北依燕山隆起,南抵邢衡隆起,西临太行山隆起,
东至沧县隆起,呈北东-南西走向[1]。

由于潜山成藏条件优越,油气最为富集,探明储量多,开发效益好,潜山油气藏一直是研究的重要领域。

随着老油区勘探程度不断加深,勘探难度加大,潜山勘探也由“单山勘探”到“整带评价部署”,由“风化壳找油”到“潜山内幕勘探”。

而前人对于潜山内幕油气藏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其分类也主要是根据油气的聚集情况,将其分为层状、块状和不规则状内幕油气藏[2]。

因此通过从整体区带考虑,对坳陷内发育的潜山内幕油气藏尝试了新的分类,以便从宏观上揭示油气内幕成藏的整体规律,并以期在丰富潜山油气成藏理论的同时为勘探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1 潜山内幕油气藏分类
凡在古生界基岩面以下,岩层内幕圈闭形成的油气聚集,不管层位和储集层岩性如何,均称为潜山内幕油气藏[3]。

目前潜山油气藏的分类较多,而专门针对潜山内
幕油气藏的分类较少。

笔者主要依据潜山构造特征、成藏过程及分布规律,综合分析了前人对于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分类[4-6],将潜山内幕油气藏分为断块型和残丘
型潜山内幕油气藏(图1)。

断块型潜山内幕油气藏在冀中坳陷储量丰富,又最为普遍;残丘型潜山内幕油气藏主要位于凸起带上,形成过程中一直处于高部位,长期遭受风化剥蚀作用,成藏潜力相对较低。

(1)断阶-断块型潜山内幕油气藏一般位于凸起和凹陷过渡的斜坡部位。

早期大
多经历较严重的风化剥蚀,然后进入断陷阶段,断层将早期形成的宽缓斜坡切割成块,之后掩埋而形成良好圈闭。

古近系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沿断阶带内的良好输导体系发生运移,并在运移路径上形成油气藏,或者潜山内部的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埋
深达到生烃门限后,油气进入断块圈闭内部形成内幕油气藏,其成藏潜力一般较高。

苏桥潜山带内文23凝析气藏,构造上位于斜坡断阶带上的一个地垒内的小断块,是被反向正断层封闭的圈闭,产层和储集层都在二叠系上石盒子组下段[7],形成
山内供烃的层状砂岩构造气藏(图2)。

除此之外,该潜山带奥陶系内也发育大量断阶-断块型潜山内幕油气藏。

在反向断层控制形成断块山内部,奥陶系碳酸盐岩
之上覆盖石炭-二叠系,由于潜山四周断层围限,裂缝和白云岩粒间溶孔都较发育,形成重要储集空间[8]。

油气沿断阶带内的大量断层和不整合面运移,主洼槽的古
近系烃源岩的油气运至圈闭内,而石炭-二叠系则作为潜山内幕油气源的补充。


体而言,这类内幕油藏成藏条件较为优越,在宽缓斜坡上形成大规模潜山内幕断块油气藏的潜力较大。

(2)断脊-断块型潜山内幕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凹陷内对古近系沉积起分割作用的
断裂带上,位于坳陷中相对隆起的部位。

从潜山的构造演化和成藏过程来看,中奥陶世末期,华北地区广泛抬升,遭受严重剥蚀,并形成了良好的储集体,而后到中石炭世地壳两次下沉,接受石炭-二叠系沉积,但在以后的成山过程中,在冀中坳
陷中部该套地层大多被剥蚀。

因古生界下部翘倾地层长期遭受风化形成优良的储集体,再加上古近系的生油层环绕在潜山周围或超覆沉积在潜山之上,凹陷中生油层的压力大于潜山储集体流体的压力,使得油气优先向裂缝性储集层潜山运移,形成复式油气藏。

由于在断脊-断块潜山陡坡一侧,潜山可以与古近系烃源岩大面积接触,因此这类油气藏并不是局限在某一层,而是每一个储集层在条件具备的时候都可形成内幕块状或层状油气藏。

南马庄潜山内发育着较典型断脊-断块型潜山内幕油气藏。

从构造形态上看,南马
庄潜山位于相对较高的隆起部位,南侧受马西断层控制,以北潜山翘倾剥蚀成山,从最新的雾迷山组顶、府君山组顶、张夏组顶构造图上看南马庄地区都基本呈半背斜形态。

奥陶系及以下的潜山内幕地层层面均为东倾,自马西断层向东,剥蚀面上地层出露由老到新,各地层层面与剥蚀面构成逆倾向斜坡结构。

油气主要沿马西洼槽通过断层和不整合向潜山各层倒灌,由于雾迷山组灰质白云岩和青白口系石英砂
岩都具备良好的储集条件,因此形成了多层系潜山内幕油气藏(图3)。

(3)残丘-断块型潜山内幕油气藏即残丘体内形成的被断块复杂化的内幕油气藏。

残丘在形成过程中一直位于较高的部位,长期遭受风化剥蚀作用,古近系沉积后在近源条件下源岩向潜山供烃成藏,原生的潜山内幕油气藏后期被断层复杂化。

油气分布除了沿风化淋滤带或内幕隔层分布外,还明显受到了断层控制。

例如任丘潜山带任11潜山缓坡一侧就发育了多套奥陶系和寒武系储盖组合,形成了以溶蚀孔洞、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由多套内幕隔层封隔,并受断层控制的残丘-断块型潜山内
幕层状油气藏。

(4)残丘型潜山内幕油气藏残丘型潜山内幕油气藏储油气圈闭是残丘体。

基岩随地壳抬升长期暴露地表,经历长期风化剥蚀,但由于岩性不同,会造成差异风化。

尽管基岩的地质构造可能不同,但岩性和气候不同足以使遭受剥蚀的基岩形成古潜山。

潜山地貌形成以后,于古近纪开始整体下降接受沉积。

古近系生成的油气向潜山内幕储集层充注,形成主要受内幕隔层控制的潜山内幕油气藏(图4),但由于残丘型潜山长期遭受风化剥蚀作用,古生界通常剥蚀严重,成藏条件较差,形成的潜山内幕油气藏较少。

例如在南马庄地区马西断层与马69东北走向东掉断层夹持的垒块内,古近系直接包覆在局部山包上,形成马69和马90两个残丘,其中马69残丘上钻探的马65井高于庄组中部获工业油流,但从总体上看,残丘型潜山
内发现的内幕油藏较少。

2 潜山内幕油气藏的总体分布规律
前面通过分析冀中坳陷构造演化对潜山形成及油气成藏影响,综合考虑内幕油气藏的不同特点,认为不同类型的潜山内幕油气藏分布区域有一定规律可循,与二级构造带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斜坡、陡坡和凸起等二级构造带上,即具有成带分布的
特征。

断阶-断块型潜山内幕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凸起和凹陷过渡的斜坡上,断层凸起的陡坡或缓坡切割成块,之后被古近系掩埋而成山,此类潜山内幕油藏成藏潜力较高。

断脊-断块型潜山内幕油藏主要分布在凹陷中对古近系沉积起分割作用的断裂带,位于凹陷中相对低隆起的部位,因靠近油源或直接与油源接触,储集体又较发育,所以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

残丘-断块型潜山内幕油藏主要位于洼陷带,被油源覆盖,油源条件良好。

残丘型潜山内幕油气藏主要在较高的凸起部位,储集层和油源条件都相对较差(图5)。

例如在凹陷缓坡的断阶-断块潜山带上,分布有苏桥—信安镇、深西—何庄—清辉头潜山内幕油气藏;在断脊-断块潜山带上分布有南马庄—河间留路潜山内幕油气藏;在凹中隆起的残丘断裂潜山带上有任丘耶莫州潜山内幕油气藏。

此外,潜山内幕油气藏还具有近源分布和差异聚集的特点。

较大的内幕油气藏均分布在主要生油凹陷中心或近边缘,而远离油源区虽具备良好的圈闭条件但大多无油气。

在生烃凹陷中向外递推排列的潜山,油源区中心部位的油气充满度较高,远离油源区逐渐降低。

由于潜山成藏具有源控特征,油气运移也是从中心向边缘推进,因此油气具有差异聚集的特点。

断脊-断块型潜山内和缓坡带的断阶-断块型潜山内以油藏为主,而陡坡带的断阶-断块型潜山和残丘-断块型潜山埋藏相对较深,纯气藏和油气藏更为常见。

例如苏桥—信安镇潜山带上深达5 km处为气藏,苏桥潜山深4 km处为油气藏,较浅的苏南潜山为油藏。

3 结论
(1)冀中坳陷内发育的潜山内幕油气藏可分为4类,包括断阶-断块型潜山内幕油气藏、断脊-断块型潜山内幕油气藏、残丘-断块型潜山内幕油气藏和残丘型潜山内幕油气藏,其中断阶-断块型和断脊-断块型潜山内幕可形成规模较大的油气藏。

(2)不同内幕油气藏的分布与二级构造带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斜坡、陡坡和凸起等二级构造带上。

断阶-断块型潜山内幕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凸起和凹陷过渡的斜
坡上;断脊-断块型潜山内幕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凹陷中分割古近系的断裂带上;残
丘-断块型潜山内幕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洼陷带内;残丘型潜山内幕油气藏主要分布
在较高的凸起部位。

此外,潜山内幕油气藏还具有近源分布和差异聚集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易士威,王权.冀中坳陷富油凹陷勘探现状及勘探思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3):82-84.
[2]华北石油勘探开发设计研究院.潜山油气藏[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杜,1982.
[3]谢恭俭.华北地区潜山内幕油气藏[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5):8-10.
[4]谭珙.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类型与分布特征[J].复式油气田,1999,18(2):8-10.
[5]李丕龙,张善文,王永诗,等.断陷盆地多样性潜山成因及成藏研究——以
济阳坳陷为例[J].石油学报,2004,25(3):28-31.
[6]王颖,王英民,赵锡奎.济阳坳陷构造演化对断块型潜山的形成及油气成藏
的影响[J].矿物岩石,2004,25(2):73-77.
[7]余家仁,雷怀玉.华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储集层特征[J].新疆石油
地质,1998,19(1):50-53.
[8]唐飞,刘大昕.冀中奥陶系潜山油气藏储层划分标准讨论[J].新疆石油地质,1991,12(1):16-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