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屯堡文化中的女性服饰艺术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
贵州屯堡文化中的女性服饰艺术分析
内容摘要 屯堡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民族均为汉族,却着民族服饰,她是对历史的传承,文化的保留。
文章对贵州屯堡女性服饰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分别从艺术特征、配饰形态以及在当今的创新及运用设计进行讨论分析。
对屯堡女性服饰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屯堡服饰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屯堡文化的认识,也是民族多元化的体现。
关键词 屯堡;女性服;服装装饰;民俗
1 屯堡女性服装的艺术特征
屯堡服饰在2014年被列入国家二级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屯堡服饰较好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手段。
关于屯堡服饰,人们所了解到的基本上是屯堡女性所着的“大袖子”服饰。
它是一种保留了古老服饰形制,又注入新元素的着装,具有鲜明的屯堡民俗文化。
2 屯堡女性服装的造型特征
屯堡女性的传统服饰特色鲜明,其基本特征是:女性的发型高束,梳耳鬓三绺头;穿青布长衫,袖口宽大,前襟绣花镶花边;佩戴长耳环;不缠脚,穿翘头花鞋。
明代中原女子着装一般为交领或立领对襟衫,下装多为裙。
屯堡妇女服饰在清代后期虽受其他入黔移民的服饰文化影响,但在吸收其他们民族服饰文化的同时,较好的保留传承了自己的服饰文化。
从前人对屯堡服饰文化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屯堡女性服饰的变化跟明代清相比,变化不大。
但是在头饰上又细微的变化,清以前的发式是在固定的头帕里,配简单的发饰。
今天的屯堡头饰造型,在保留了原来的形制上,融入了新的元素。
美观、方便、并展现出屯堡女性服饰的美感。
基本样式:头束高发,两侧分发盖耳挽于后高束处。
有黑白头帕,分场合不同佩戴,分别为,除了喜事佩戴黑色头帕,其他时候配带白色。
今日的屯堡女性服饰虽有创新,但依旧保留原有的文化元素。
(如图
1、2)
图1 未婚屯堡女性子服饰 图2已婚屯堡女子服饰
3 屯堡女性服装的色彩搭配
屯堡民屯堡女性服饰,在保留原有造型的基础上,服饰颜色的选择和搭配,在不断的推陈出新,新旧结合。
屯堡女性服饰,在色彩的选择上,早期无论是年长还是年轻的屯堡女性的服饰选择都是偏冷色,如藏青、浅蓝、湖蓝、粉、浅绿、鹅黄等色,以及不多见酱紫、深绿、深灰等。
现在的屯堡服饰,年长的依然喜早期的冷色调。
但青年或者中年的屯堡女性服饰选择,在造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颜色各色各样,有大红、大绿、渐变、淡绿、橙黄、浅紫粉绿,还有较为大胆
的黑调用色。
其搭配的腰带,俗称“系腰”,在早期一律黑色调,今天的色调搭配上也各色各样,草绿、姜黄、大红,葡萄紫等。
系围腰的腰带也是打破了以往一律白的装饰规则。
而围腰还是以以往的黑色为主要颜色,但是所秀的花纹,千变万化,造型也有长有短,花纹的搭配虽然有变化,但都是有好的寓意为主题绣制,比如“龙凤呈祥”“花开富贵”等。
无论是早期的冷色调,还是今天的冷暖结合,屯堡女性的服饰都是衣服处于一个整体的颜色,而配色作为点缀,变化其中。
早期以冷色调为主,在大面积的冷色调上搭配的黑色腰带,围腰,深色裤子,所体现出的屯堡女性服饰给人以端庄、沉静、素雅的感觉。
如今,在遵循原有造型下所展现的各色各样,冷暖结合的服饰及配饰,展现屯堡女性的俏皮、多样。
更是体现屯堡女性服饰文化包容性、创新性、开放性。
4 屯堡女性的服装配饰形态
配饰虽然不是服饰的主体,但它是服饰整体审美面貌中的必要构成元素,它集装饰、美化功能、实用功能等于一体,是服饰文化中最具民俗、地域等文化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屯堡服饰除了里面的长衫,均以配饰协助完成整个造型,分别为头饰、腰部装饰,鞋子也是独特屯堡式翘头绣花鞋。
所用到的配饰虽然不及其他民族比如苗族那样繁复,但所用到的配饰却也十分精炼到位,善于运用不多配饰来营造富有层次感的造型样式,色彩和造型拉出对比关系。
使得整体造型独特,呈现出典型的屯堡服饰文化符号。
头饰的造型上,分为已婚女性和未婚女性两种造型。
已婚的屯堡女性要修面,整个面容都会打理干净,比如额头处的发际线也要往后移,拔掉偏额头前的头发;鬓角的头发也会修掉;还有适合自己脸型修眉。
整个面容在带上头帕以后看着干净利落又整洁。
会在前部头发分两鬓挽于后面高束上,用玉簪、发网固定于后脑,所围头帕为黑色或白色。
未婚屯堡少女则不需要盘头,只需梳一根独辫,用红色毛线紧紧缠住两头,中间扎辫子。
除了头饰不一样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区别点就在于腰部装饰,已婚女性的腰部系围腰、腰带、以及系腰俗称石头系腰,因为系腰的材质为棉线一棵一棵打扭而成,有几百上千棵棉线所制而成流苏状,有三近左右的重量。
围腰于前,系腰和腰带在后。
而未婚的屯堡女性,虽系同样的装饰,但是她们的腰带会系在腰的右前面。
除了头部和要腰部的装饰以外,就是脚上的绣花鞋了,屯堡绣花鞋的制作较好的保留了明代鞋字的造型,鞋底为多层补粘缝,棉线固定而成。
虽然厚实,但是比起今天的鞋子,并不耐磨,也不防水,所以要进行体力劳动的人时候是不穿的,只适合特定场合,或者居家传。
鞋面的花纹均为手工绣制。
袖口较大,虽没有松紧的设计,也没有拉链的设计,但是,穿上脚并不容易掉。
尽管如此,对于日常劳作的方便度并不高,所以装饰审美大于使用,对于屯堡绣花鞋,可兼具实用和审美加以创新。
屯堡女性的服装配饰虽不多,但却能运用自己的配饰语言,
文
/高婷
197
【参考文献】
[1] 徐雯.贵州安顺屯堡汉族传统服饰[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 刘亚.贵州屯堡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08
[3] 刘立立.安顺屯堡服饰探析[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09.12.[作者简介:高婷(1993.08--),女,汉族,硕士在读,新疆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石窟艺术。
]
【参考文献】
[1] 穆瑞男."长三角民族乐团展演"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作用[D].2020.
[2] 王亚丽.音乐对小学生情绪的影响[J].家长,2019,000(012):P.150-150.
[3] 刘乐宾.音乐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研究[J].智库时代,2020,000(005):P.166-167.
[作者简介:王煜璇,北京师范大学。
]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基础,以提高人们鉴赏美、表现美以及创造美为核心的一种艺术教育,它有别的学科教学不曾拥有的关键功能。
对中小学学生开展音乐教育,可以使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获得提升。
音乐从本质上而言,其在旋律、主题、节奏以及形式都具有美的特点,所以,有的人认为音乐本身就是美的表现形式之一。
如音乐家在生活中发现了美,美给其带来了思路与灵感,音乐家通过审美创设将其发现的这种美利用音乐的形式展现给人们,而人们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理解与感悟去挖掘音乐创作者隐藏在作品中的美。
在此过程中,人们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所以对中小学学生开展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利用音乐的学习来发现美,认识美,同时有效的音乐教育可以使中小学学生在音乐学习当中主动地去理解美、创造美,在愉快、生动且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其审美情趣的提升。
3.3 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音乐不仅可以放松身心与大脑神经,还可以传递丰富的情感与含义。
音乐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创作背景与过程以及音乐典故的讲述,促进学生对音乐认知与兴趣的提高,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与音乐文化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播放古筝《高山流水》这首经典曲目时,教师可以将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讲述给学生,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此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到了音乐文化,同时也了解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概念与典故,可谓是一举数得。
此外,教师还可以播放西方英文歌曲带领学生欣赏,既了解外国音乐文化,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听力的有效提升。
3.4 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本身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形式与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作为教
(上接第195页)
学目的,有效利用一些表达亲情、爱国情等曲目,促使学生通过节奏、旋律以及歌词表达,培养其丰富的情感感悟与感知。
例如,在进行《歌唱祖国》一课的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倾听整首歌曲,利用图片去介绍不同民族的曲风特点,然后再通过钢琴进行伴奏,利用弦乐与铜管进行演奏,在音节相互转化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更好地让学生感悟到这种浓郁的爱国情怀。
再如《卖报歌》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分解和弦演奏,使其发出恰当的旋律与音节,表达出卖报女孩的艰苦与辛酸,让学生感悟到卖报者的辛苦。
4 结束语综上所述,音乐作为古老而传统的艺术形式,是情感传递的媒介。
从咿呀学语开始,音乐一直伴随着人们的发育成长,具有非常强大的意义与作用,特别是在健全人格、传递真善美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科学有效的音乐教学可以使一些误入歧途的学生悬崖止步,使内心阴郁封锁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让自私自利的学生变得宽容可爱。
但在现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音乐教育通常不受学校与家长的重视,硬件设施跟不上、师资力量薄弱等已经成为掣肘音乐教育发展的阻碍。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中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更为了培养出高情操、高素质的人才,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与艺术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把整个屯堡女性服饰造型搭配体现的既丰富又独特,是对屯堡文化更好的传承和理解。
5 屯堡女性服饰在今天的创新与设计运用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屯堡服饰所发生的上述种种变迁,既有妥协也有创新,这实际上也是传统服饰文化社会转型之际所做出的努力和改变,同时也是非主流文化在挣扎中努力去适应新的形势变化。
屯堡女性服饰在目前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颜色与材质上,而设计运用则体现在与现代流行服饰的相互借鉴与融合上。
在年长的屯堡人印象中,说起屯堡女性服饰,那就是上年纪的穿深蓝色,年轻一点则淡蓝色,或者深紫色。
而今的屯堡服饰则是“只有想不到的颜色,没有不想呈现的颜色。
”色彩各异,在经典的基础上新出各异,丰富又不失传统,各异又不显得花哨。
在颜色逐渐的改变的情况下,厚重的的尼龙丝加棉布材质做的的大青布衣略显沉闷,与轻快活泼的颜色搭配也显得繁重且缺乏律动感。
在制衣者不断地发现与穿着者不断地穿着体会中,轻快且具有较强垂直干的材质衣服是最受屯堡女性青睐的。
同时,在不知觉中也发现了新的穿法,那就是除了内搭穿的保暖以外,屯堡服饰外搭大衣,或者羽绒服,这是一个不仅时尚且没有丢掉传统穿法方式,无形中也是屯堡文化与现代文化潜移默化的一个相互融合。
除了当地人在不断地穿着与制作实践中发现与创新以外,
也受到外界的关注。
虽不成系统,但它是一个好的开端和例证。
衣服的设计是在现代裙裤装的基础上结合古风古韵的屯堡元素,或是盘扣与花纹的结合,或是腰带流苏与分叉长袍的运用,又或是大袖口与翘头花鞋的搭配。
那是屯堡服饰与现代流行元素的结合,但是要想能够被大众接受,除了文化产品的设计者有创新、创意以外,屯堡文化在宣传过程中的接受与被接受也是非常重要的。
6 结语
安顺屯堡女性至今虽有创新,但造型和神韵上任然保留着其原本的韵味。
其在几百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以明代服饰造型为基础,与贵州当地文化、其他民族服饰问哈影响等诸多要素,在取其精华之下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特征,本文从屯堡女性服饰形态和配饰分析屯堡服饰艺术,从侧面展现屯堡文化,屯堡女性服饰造型古朴,色彩搭配各异却成体系,装饰丰富但不复杂,具有独特的造型特征,为探寻传统服饰文化提供了鲜活的历史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