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与编辑期末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像与编辑
第一章电视摄像基础
一、电视摄像概论
1.摄像的定义:运用摄影机、镜头、储存介质把对象及其动作记录下来的过程。
2.摄像的地位: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制作视觉影像和串联制作集体的重要作用。
3.现实的客观记录:摄像过程是摄像机在动力驱动下,将外部光源的直射光或物体的反射光通过镜头成像于焦平面上,并通过光电转换记录在磁带上的客观现象。
二、电视摄像基本绪论
1.电视摄像定义:把现实对象的形状、体积、颜色、质地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中的运动记录下来,其形象具体、可视、真实而具有艺术描绘作用。
2.摄像的主要任务是造型处理,其主要内容有:光线处理、色彩处理、构图处理、运动处理。
3.电视摄像作用:①现实的客观记录:摄像过程是摄像机在动力驱动下,将外部光源的直射光或物体的反射光通过镜头成像于焦平面上,并通过光电转换记录在磁带上的客观现象。
②主观的意象表现:摄像机将创作者的态度、看法、倾向甚至世界观以具象的视觉形式表现出来。
③电视摄像的叙事功能:电视摄像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时间、空间、事件、情节的重构,讲述故事表达情感,以便成为“影像语言”。
三、电视摄像机调节
1.电视摄像机曝光:①光圈调整:手动光圈的工作方式可以弥补自动光圈的缺陷。
②增益调整:增益一般有0db,9db,18db。
2.电视摄像机色彩调节:电视摄像的白平衡调节(色彩)。
3.电视摄像机镜头调节:获得清晰的图像。
四、摄像机基本操作
1.无论用何种姿势拍摄,都要保持放松的状态,因此不要用似站非站、似蹲非蹲的姿势,这样会导致肌肉紧张,时间一长,引起机身抖动。
2.无论用何种姿势拍摄,都要注意屏气。
科学的屏气方式是深呼吸,然后呼出部分气,再开始屏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越是拍距离远的景物目标,越要屏气保证画面稳定。
3.应优先采用广角镜头。
因为广角镜拍的画面广阔,相对不易看出抖动。
4.为了稳定,无论用何种姿势拍摄,都要尽量降低身体重心。
5.当持机运动拍摄时,尽量以上身的扭曲、移动代替全身的运动。
扭、移动身体拍摄,要先以扭曲姿势难度大的动作开始为拍摄(起幅),再以端正姿势、容易控制的动作结束拍摄(落幅)。
6.走动拍摄时,要双膝弯曲、小步移位,减轻走路的震动。
7.定位拍摄,要尽量利用树木、栏杆、墙壁、地面等依托物,稳住身体和机身。
五、摄像机的维护保养
1.温度达到-10℃,应使用保温套;在雨淋和潮湿很重的环境,应使用防雨套;在沙尘严重的地区,需使用防尘套;在强磁场附近,需注意磁场对图像的干扰。
2.镜头需经常进行清洁和保养。
3.注意磁头的清洁和保养。
4.正确并谨慎使用清洁带。
5.摄像机的运输和防霉。
6.注意环境温差的变化,应提前采取措施,使用塑料包包住摄像机或者有个渐进的过程,注意摄像机结露现象。
7.定期检查检验。
六、摄像技术的基本要领
1.稳:摄像要牢记的第一要素。
3.平:画面的真实感贴近现实生活。
3.清:通过调焦或聚焦保证画面清晰。
4.准:电视画面完美的准确定位。
5.匀:运动速度均匀。
6.真:电视画面的光色还原要力求真实。
第二章电视画面概念
一、电视画面的物理特性
1.电视画面的媒介性:电视画面是通过特殊的物质媒介屏幕呈现电视画面。
电视画面的基本元素称为像素,像素是构成电视画面的最小单位,像素越多,画面显得越细腻。
2.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和时间特性:①空间特性:平面框架结构、视觉立体结构、层的概念。
②时间特性:单向性、连续性、同时性。
二、电视画面的表现特性
1.客观性反映事情。
2.运动是电视画面的主要表现内容。
3.电视画面的独特性。
4.观众观看的随意性。
三、电视画面造型特点
1.电视画面时间形态:单一性、运动性、时间性、连续性、时效性。
2.电视画面镜头概念:交代镜头、动作镜头、空镜头、主观镜头、客观镜头。
四、电视画面在电视节目中地位和作用
1.是电视节目造型语言的基本要素,基本组成单位,是摄像成果的体现。
2.电视画面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潜能。
3.电视画面即表现节目内容和形式。
4.电视画面有及时的视觉反馈能力。
5.电视画面是电视片结构、连接和载体的主干,是一个视听结合的信息结构,包括光线色彩和运动影像可视的复合体。
6.电视画面体现了多种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兼容和优化的信息传播。
7.电视画面肩负多种信息通道,具有最大的单位时空信息容量。
五、电视画面取材的基本要求
1.电视画面的信息应清晰准确,简明集中。
2.电视画面的光色还原要力求真实,准确。
3.镜头运动时,力求稳定、流畅、到位。
4.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六、电影摄影与电视摄像的差别
1.拍摄机器不同。
2.承载媒体不同。
3.编辑方式不同。
4.传播方式不同。
5.最终产品不同。
第三章电视造型的要素
一、电视景别
1.电视景别定义:是指画面中选取被摄景物范围的大小及主体在画面中占有的面积的大小,是电视摄像者对事物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
2.电视景别的划分:在影视实际创作中,通常以被拍摄的主题(人物)在画面中被截取部位的多少位标准来划分景别,按照景别的造型风格和表现风格的不同,可以分为全景系列景别和近景系列景别两大类。
注意不要把人的膝盖、腰部和颈部作为裁身点,在这三点上裁出来的画面让人看起来是很别扭的。
3.电视景别的运用:①远景:表现广阔的空间或开阔的场面。
②全景:变现人物的全身形象或具体场景全貌。
③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
④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
⑤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或被摄对象细节。
4.电视景别的表述:按照景别的造型风格和表现风格的不同,可以分为全景系列景别和近景系列景别两大类:①全景系列景别:画面强调“势”;表现人物“形体”关系;空间实写;大景深,背景实像;画面气氛十分重要;环境为主,人物为辅;构图更注重绘画性;画面角度不太重要。
②近景系列景别:画面强调“质”;表现人物“神态”关系;空间虚写;小景深,背景虚像;画面构图十分重要;人物为主,环境为辅;构图更注重随意性;画面角度十分重要。
二、电视角度
1.拍摄角度:①几何角度:指摄像机与被摄体间所构成的几何角度,它包括了距离远近,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
②心理角度:指摄像机与被摄体间所构成的心理角度,它包括了客观角度和主观角度。
a.客观性角度:指摄像机以观众的视线去拍摄的电视画面,电视摄像中,多数是以客观性镜头叙述事件的内容,评述事件的结果参与事件进程,画面具有平易性和贴近性。
b.主观性角度:指摄像机处于或接近画面中某人物眼睛的视线位置,用镜头去“目睹”事件的进程画面中某人物所看到的场景,就是要反映的主观角度(主观画面),它也是客观镜头相对应的一个镜头。
2.摄像高度: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垂直平面上相对高度,这种高度变化一般分为平角、俯角、仰角三种方式。
3.摄像方向: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通常分为正面、背面和侧面。
4.电视画面构图原理:视觉趣味中心(视觉中心的位置并非就在画面正中,而往往偏于一侧)、对角线法、黄金分割法、九宫格法。
三、电视画面
1.电视画面基本元素:①主体:画面中所要表达的主要对象,画面的结构中心。
②陪体:是相对主体而言的,是辅助主体表现主题内容的对象。
(作用:对主体补充说明;渲染、烘托主体形象;均衡构图和美化画面)。
③前景:靠近镜头前的人、物、景。
(作用:帮助主体直接表达主题,交待内容;表现时间、季节、地方色彩;强化画面纵深和空间感;均衡美化画面;与主体形
成特写关系;增强节奏)。
④后景:仅次于主体之后的人物和景物,增强画面透视感,空间纵深感。
(作用:影调;色彩与主体形成对比,使观众能区分主体与陪体;应简洁、明快背景,衬托主体)。
⑤环境:指主体周围人物、景物和空间,环境由前景,后景,背景组成。
(作用:能陪衬,突出主体;能表明主体活动地域、时代特征、季节特点等;能帮助刻画主要人物性格,表现特定气氛)。
2.电视画面线条构成①线条:电视画面中的线条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分为实线和虚线、直线和曲线、外部线条和内部线条等。
②形状:每一个具体的物体在现实中都具有一定的形状。
形状传达出事物在现实空间中的存在方式,并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常见的形状主要有三角形、S形、圆形、十字形、辐射形等。
3.主体在画框中的位置:①将主体放在画面右侧比放在画面左侧更引人注目。
②将主体放在前景的位置比放在背景的位置更显突出。
③将主体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左上方或右下方比安排在左下方或右上方更醒目。
④将主体安排在三等分线的上方比下方更醒目。
四、画面构图的特点
1.动态性。
2.时限性。
3.多视点性。
4.画幅固定性与现场处理的一次性。
5.结构整体性。
第四章电视造型的手段
一、电话画面的光线
1.造型光分类:主光、辅助光、环境光、轮廓光、眼神光、修饰光等。
2.各自作用:①主光:主光又称为塑型光,是刻画人物和表现环境的主要光线。
②辅助光:辅助光又称为副光,是用以补充主光照明的光线。
③环境光:环境光又叫背景光,是指专用以照明背景和环境的光线。
④轮廓光: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产生明亮边缘的光线。
⑤眼神光:眼神光是使主体人物眼球上产生光斑的光线。
⑥修饰光:修饰光是指用以修饰被摄对象某一细部的光线。
二、电视画面的影调
1.影调的作用:影调是指画面中的影像所表现出来的明暗层次和明暗关系。
在电视摄像中影响画面影调的因素主要是光线的强度和角度的变化。
2.影调的种类:①按照以画面明暗分布划分分为亮调、暗调、中间调。
②按照以画面明暗对比或反差来划分,可以分为硬调、软调和中间调。
③按照不同基调在画面上占统治地位划分,划分为高调、低调、中间调。
3.影调的运用:①利用影调塑造被摄对象。
电视摄像利用各种色彩所产生的黑、白、灰效果,在画面上形成影调对比,有利于展开被摄对象的外形特征,表现被摄对象的表面结构,同时,不同的影调层次和线条组成了被摄对象的多面形状;也构成了被摄对象的立体形状。
②借助影调形成空间深度。
自然环境中由于轮廓清晰度不同、明暗变化不同、反差不同及色彩饱和度的不同,行成了空间深度。
③依托影调渲染气氛。
不同的影调处理会引起观众在视觉、情绪、心理方面不同的反心。
利用这些不同的反应可以渲染相应的环境气氛。
三、电视画面的色彩
1.影响拍摄画面色彩的因素:①被摄体自身的色彩,也称自身色。
②周围环境的色彩,也称环境色。
③照明光源的色彩,也称光源色。
2.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饱和度。
在电视画面中,影像的饱和度与曝光有关,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都会降低饱和度。
另外,拍摄对象表面的平滑度、照明光线的性质等都会影响画面面的饱和度。
被摄对象(非镜面)越平滑,色彩越鲜艳,直射光比散射光照明条件下拍摄的画面色彩较为鲜艳。
3.色彩的感情特征:①冷色调。
在一个画面中以冷色为主所组成的色调称为冷色调。
人们常把青色、青紫色(蓝色)和深绿色及它们的类似色作为冷色。
②暖色调。
在一个画面中以暖色为主所组成的色调称为暖色调。
暖色主要是指红色和黄色及红色和黄色的类似色。
暖色调有膨胀感,多用于表现欢乐、喜庆的场面,给人以温暖、和谐、幸福、友爱、亲密等感觉,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会使人联想到阳光、火焰等炽热的天气或物体。
4.色彩的感情倾向:在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和感觉中,很基本的一点就是“冷”、“暖”的色彩感觉。
红、绿、蓝三原色,在人的视觉反应和心理联想上分别诱发了暖调、中间调、冷调的感觉。
形象地说,红色总是与人们印象中的朝阳、火焰、热血等相联系,它是温暖的;蓝色常会令人联想到月夜、寒天、冰湖等,它是清冷的;而绿色是生命之色,它是协调的、既不偏暖也非偏冷的。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色彩冷暖感觉差异的基本情况。
5.擅用白平衡,调出诱人色温: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
而这些光线里面有的偏暖红色,有的偏冷蓝色,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和计算光线的颜色成分的方法,这就造成我们拍摄出来的画面有的偏冷有的偏暖。
白平衡的作用就是还原景物本身的色彩,因为摄象机与人的眼睛不同,人眼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都会感觉到颜色是正常的,这是因为人的视觉神经和大脑相连,工作原理极为复杂。
而目前的摄像机不是智能的,它换了地方,就需要我们帮它纠正颜色,就是要调整白平衡了,调整白平衡就是还原画面景物色彩。
使我们现实中任何环境中看到的白色的物体还是白色,画面不偏色。
调整白平衡就是让摄像机在各场景下拍摄白色物体而产生的RGB信号幅度相等。
第五章光学镜头及其运用
一、景深三要素
1.焦距:①短焦(广角)镜头:景深大。
②长焦(窄角)镜头:景深小。
2.物距:①物距大:景深大。
②物距小:景深小。
3.光圈:①光孔直径大:景深小。
②光孔直径小:景深大。
二、镜头的分类
在不同的语义下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指摄像机每次开机至关机所摄取的一段连续视听素材,即电视画面;另一种是指摄像机上的光学透镜组,是一个技术性名称。
标准镜头是指把焦距和像平面对角线接近或相等的镜头,焦距通常为25mm;长焦镜头一般指视场角小于40℃,焦距大于25mm的镜头,又称窄角镜头;短焦镜头指视场角大于60℃,焦距小于25mm,又称广角镜头。
三、各种镜头的特点、作用及注意事项
1.长焦镜头:①特点:视场角窄,画面景深小;景物范围小、空间易压缩;利用长焦距镜头调拍;表现横向运动动感强,表现纵向运动动感弱。
②作用:拍较远物象,追求真实自然的现场效果;用小景别镜头表现远处难以接近的场景和人物;用特写镜头易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用长焦距镜头压缩纵向空间,拉近纵向景物之间的距离;用长焦距镜头调整焦点形成画面形象的转换、完成场面调度;用长焦距镜头创造虚焦点画面效果。
③注意事项:焦距必须调准;长焦距时更要注意“稳”尽量运用三脚架。
2.短焦镜头:①特点:视角宽、景深大;景物范围大、物象易变形;表现横向运动动感弱,表现纵向运动动感强;肩扛拍摄画面清晰稳定。
②作用:用短焦距镜头近距离表现可拓展视野;交待画面主体与环境的关系;表现物象的层次,增加画面的信息容量;可进行隐蔽拍摄;用短焦距镜头的透视、夸张、畸变形成特殊的表现效果;在移动中拍摄可稳定画面。
③注意事项:注意线条的非对称性收缩;使画框上下两端的横线和混合景物横向线条平衡。
3.变焦镜头:①特点:造型表现上的优势;造型表现上的不足和局限性。
②作用:调拍;虚化画面;转换景别;虚实互换;外化节奏;突出视觉;顺势拍摄;构成综合运动镜头。
③注意事项:正确控制变焦动点、动向、动速;推、拉、起幅、落幅要果断;不动机位的推拉最好跨一级景别。
四、镜头在电视语言中
不同焦距的镜头,视角不同,拍摄下来的景物范围。
影像放大率和画面的透视效果是不同的。
五、镜头对运动主体在画面上呈现的运动速度的影响
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拍摄运动速度相同的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上所表现出来的被摄体的速度感是极不相同的,甚至差别很大。
第六章固定画面
一、固定画面的概念及特点
1.固定画面定义:是指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所拍摄的电视画面,“三个不动”是其核心,即所拍摄的画面相对于画面的框架是不动。
2.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①注意捕捉动感因素,增强画面内部活力。
②要注意纵向空间和纵深方向上的调度和表现。
③固定画面的拍摄与组接应注意镜头内在的连贯性。
④固定画面的构图一定要注意艺术性、可视性。
⑤固定画面在拍摄中有一点必须牢记,那就是“稳”字当头。
二、固定画面的表现功能与作用
1.固定画面的特性:①固定画面框架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画面的外部运动因素消失。
②固定画面视点稳定,符合人们日常生活停留细看、注视详观的视觉体验和视觉要求。
2.固定画面的优势:①以静制动,静态的形式传递深层动荡的内容。
②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突出静态信息。
③适于传递客观信息,对表现静态的人物有特殊的表现作用,具有“凝视”的效果。
④产生平面定格的审美效应(“五种景别”)。
⑤引发观众“静”的心理反应:固定画面的造型形式容易引发观众深沉、庄重、宁静、肃穆、压抑等心理感受。
⑥体现出一定的客观性。
第七章运动摄像
一、运动摄像的定义
指在拍摄一个镜头时,摄影机的持续性运动。
既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者改变镜头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
二、运动摄像的特点
1.与固定摄像比较,运动摄像具有画面框架相对运动,观众视点不断变化的特点。
2.它不仅可以通过摄像机的运动产生了多变的景别和角度、多变的空间和层次,形成了多变的画面构图、特定的节奏和韵律,而且,摄像机的运动还使相对静止的物体和环境背景发生了运动和位置的变换。
3.与固定画面与固定视点镜头相比,运动摄像是在多个视点上来反映和表现被摄对象。
对于一个被摄对象,运动摄像运用一个连续的画面从不同角度给予表现。
4.固定画面拍摄时的摄像机机位是固定的,镜头光轴和镜头焦距都是固定的,它实际上是一种被束缚了的“不自由”的表现方式。
5.运动画面以摄像机机位的改变,镜头光轴和镜头焦距的改变为前提,因此,运动摄像是一种没有束缚的“充满自由”的表现方式。
三、运动镜头的作用
1.介绍环境,介绍事件发生的地点。
运动镜头可以扩大镜头视野,客观介绍环境。
2.客观描述主体情况。
3.可使固定景物“动”起来。
4.引起观众心理联想。
5.形成电视片节奏。
6.补救画面固定比例表现景物的局限性。
7.利于表现事物细节和人物情绪。
四、综合运动镜头的类型和造型功能
1.类型:主要指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摄影方式。
2.造型功能:在艺术效果上,综合运动镜头把推拉摇移跟升降多种内部运动方式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角度、景别的变化衔接自然流畅,用以塑造舒展连贯的抒情气氛,并由此产生独特的节奏感。
随着人物的情绪、动作的表现需要,镜头可以随动随停,享有极大的自由。
镜头的运动变化还能给表演带来很大方便,使演员可以不间断地完整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
反映现实生活的纪实性较强的影片,对这种镜头使用尤多。
第八章蒙太奇镜头组接意识
一、蒙太奇的含义
蒙太奇原是建筑学中的一个名词,意思是把各种不同的材料根据一个总的设计处理,安装后构成一个整体。
这个名词后来被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成为电影艺术的一个术语。
电影的蒙太奇就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单个组成句子,并把它们按照逻辑顺序连接成段落和章节。
二、蒙太奇的作用
1.蒙太奇的构成作用:若干个镜头经过组接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并产生比每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更丰富的意义,这就是蒙太奇的构成作用。
2.蒙太奇创造时空作用:①压缩时空:省掉次要的环节。
②扩展时空:延长时间,扩展空间。
3.声音和画面结合作用:蒙太奇能够使声音与画面有机结合,相互作用构成特殊的声画结合的形象,产生新的涵义,从而更深刻、更生动地揭示与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声画合一、声画分立、声画对位)。
三、蒙太奇的分类
1.叙述蒙太奇:是讲故事的主要手法,就是将个别镜头顺序排列,连续地流畅叙述故事。
它能够表达情节的发展和动作的连贯性,给人以明白流畅、脉络清晰的艺术印象(叙事蒙太奇:连续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替蒙太奇、重复蒙太奇。
外在行为,重在“行”)。
2.表现蒙太奇:是把个别的镜头组合在一起,通过两个形象之间的冲突,造成一种概念,寓意、或联想,产生特殊的艺术感染力(表现蒙太奇:比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心里蒙太奇、抒情蒙太奇。
内在表现,重在“情”)。
四、蒙太奇的转场
在镜头组接时要借助艺术手法和过度因素,使场景、段落的转换自然、合理、连贯、顺畅:①相似性转场。
②动作性转场。
③逻辑性转场。
④出入画面转场。
⑤比喻性转场。
⑥空镜头转场。
⑦过度性转场。
五、电视场面调度的作用
1.渲染环境气氛,营造特殊意境。
2.刻画人物性格,揭示内心活动。
3.运用多种调度,丰富造型形式。
4.组织镜头语言,形成完整印象。
5.把握节奏变化,体现节目特色。
6.拓展时空表现,感受客观真实。
7.统筹有序调度,增强转播效果。
3.轴线与轴线规则
1.轴线:指的是一种连接两点或更多点的线性规划要素,能够有机联系空间中各种功能,并集中表现空间特征。
2.轴线规则:是镜头调度的一般规则。
是指在用分切镜头表现一场戏时,机位的变化要在轴线的一侧进行调度和安排。
比如,拍甲乙二人对话交流,分切成若干镜头1、2、3位于关系轴线一侧,在画面中,甲在画左,乙在画右,都是正确的。
镜头4越过了关系轴线,甲跑到画右,乙跑到左去了。
不能和镜头1、2、3衔接,接上就会犯方向错误。
造成视觉混乱。
拍两人对话,都要设在关系轴线的一侧设定角度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