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放疗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同步加速调强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临床研究
![同步加速调强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694660dd15abe23482f4dec.png)
同步加速调强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同步加速调强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标签:乳腺癌;同步加速;保乳术;调强放疗乳腺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乳腺癌保留乳房的综合治疗模式在美国已占全部乳腺手术的50%,新加坡占70%~80%,日本超过30%,而我国目前仅占9%左右[1]。
随着我国防癌知识的普及和早期乳腺癌病例的增多为探索符合我国特点的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规范治疗模式已日益成熟,由于67%~100%的局部肿瘤复发部位出现在瘤术附近[2]。
故采用电子束或组织间插植技术予瘤术加量10~20 GY,使局部复发的概率降低了75%[3]。
因此保乳术后的全乳放疗并局部瘤床加量已成为治疗共识。
本文对本院同步加速调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应用进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接受保乳手术患者57例,除外拒绝术后放疗者或其他原因未行放疗者共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3例,对照组22例,全组中位年龄45岁,绝经患者8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手术45患者均同意行保乳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切缘均为阴性,研究组23例患者中,T1:8例,T2:15例,N0:6例,N1:13例,N2:4例。
ER/PR均阳性13例,ER或PR阳性4例,ER/PR双阴性6例,Her-2阳性5例,Her-2阴性18例。
对照组22例患者中,ER/PR均阳性15例,ER或PR阳性4例,ER/PR双阴性3例,Her-2阳性5例,Her-2阴性17例。
T1:5例,T2:17例,N0:4例,N1:15例,N2:3例。
研究组患者,如条件许可情况可部分患者瘤床区放置银夹,以便瘤床靶区勾画。
5例成功放置银夹。
1.2.2 化疗45例患者中,39例患者接受以蒽环类和/或紫杉类为主的化疗4~6周期,6例患者未行术后辅助化疗。
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临床应用
![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e367f3f67ec102de2bd8971.png)
维普资讯
・
1 ・ 0
医刊 20 0 8年 l 0月第f rci l dcn c 2 0 hn s o r a o ata iie0 t 0 8.V0 . 5. . 9 P c Me 1 3 N0 1
或晚期鼻咽癌病例 中均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 正常组织得 到很好 的保护 , 良反应 可以耐 受, 不 临床 疗效令人满意。 【 关键词】 鼻咽肿瘤 ; 强放射治疗 ; 调 预后
I t s ymo uae a i h rp rnsp ay ga rio ne i d l drdo ea yf ao h r n ela c ma nf t t o c n
ln . s l Th a o e fG Vn o e Re u t s e me n d s so T x,G Vn T d,C V1 T r 2. 0, 7 8 6 2 6 8 . i d a olw —u T ,C V2 we e7 4 6 . 3,0. 5,4. 5 W t a me i n fl h o p
o nt ,t o a e in lprg e so —fe ae wa 0 f9 mo hs helc lr go a o r s in l er t s 1 0% ,o epainth d mea tssi ie n u g. ncuso n te a tsa i n lv ra d l n Co l in Si m— u n o s mo u ae c ee ae a ain te a y yedsb te o e d srb to n c e a l o i t ha heta to a a i— ha e u d l td a c lr td r dit h r p il e trd s it u in a d a c ptbe txci t n t rdiin lr d o o i y
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8146ff3fab069dc50220186.png)
两组 患者 均常 规采 用顺 铂 E 0mg m。 4 / ×1次/ × 周
( ~6 次 ) 同步化 疗 。 5 ) ]
1 3 观 测 指 标 .
观察 并记 录两 组 患者治 疗并 发症 发 生情 况 , 括 : 包
① 骨 髓 抑 制 : 细 胞 、 细 胞 及 血 小 板 改 变 ; 放 射 性 白 红 ②
V5 0应 小 于 2 。 5
织 的外放 射 剂 量关 系 , 降低 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 。本 研 究 自 20 0 8年 5月起 对 晚期 宫 颈癌 采 用 I MRT联 合 腔 内
后装 放疗 及 同 步化 疗 取 得 满 意 疗效 。现将 研 究 结 果 ,
报道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研 究 对 象 .
选取 2 0 0 8年 5月 至 2 1 0 1年 1 0月 在本 院确 诊 并 接 受 治疗 的 2 6例 晚期 宫颈 癌患 者 ( 国际妇 产科 联 盟 分
1 2 2 对 照 组 对 照 组 接 受 常 规 放 疗 , .. 即盆 腔 大 野 前、 后对 穿照 射 ( 量 为 3 ) , 间挡 铅 改 为 四野 剂 0Gy 后 中
[ 4 ~ 5 )Gy 3 ]+ 腔 内 后 装 放 疗 [ T ( 0~ (5 O / 0f D 3 4 ) / 0f 6 7 次] 2 Gy a ×( - ) 。应 注意 的是 , 内后装 放 疗 腔
当 日不进 行外 照射 , 总疗 程 为 ( - 8 周 。放疗 时 , 于 7 ) 对 危 险 器 官 ,MR 应 限制 外 照 射 剂 量 , 对 直 肠 V4 I T 如 5 的I MRT外 照射剂 量应 小 于常规 剂 量 的 5 , 直肠 0 对 V5 , 小 于 2 , 膀 胱 V4 5应 5 对 0应 小 于 5 , 膀 胱 0 对
容积调强放疗vmat原理
![容积调强放疗vmat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bd4a04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c.png)
容积调强放疗vmat原理
容积调强放疗(Volume Modulated Arc Therapy,简称VMAT)是一种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通过采用旋转方式进行连续弧线放射,实现对肿瘤的精确照射。
VMAT技术在放射治疗领域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中。
VMAT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具有调强功能的线性加速器,通过旋转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线性加速器会从不同的角度释放射线,形成一条弧线,这条弧线将穿过肿瘤组织,将高剂量的射线准确地传递到肿瘤区域,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与传统的放疗技术相比,VMAT技术具有多个优势。
首先,它能够减少治疗时间。
传统的放疗需要几分钟或更长时间来完成,而VMAT技术只需几秒钟就可以完成一次治疗。
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还可以减少放射治疗设备的使用时间,提高临床效率。
VMAT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剂量准确性。
由于旋转弧线的方式,VMAT技术可以更好地适应肿瘤的形状和位置变化,从而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这对于那些移动性较大的肿瘤特别重要,如肺癌、肝癌等。
VMAT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好的剂量分布。
通过调整射线强度和角度,VMAT技术可以更好地控制剂量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与传统的放疗技术相比,VMAT技术可以更好地保证肿瘤
区域的剂量覆盖率,并减少剂量不均匀性。
总的来说,容积调强放疗(VMAT)技术通过旋转方式进行连续弧线放射,实现对肿瘤的精确照射。
它具有快速、准确和剂量分布均匀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中。
VMAT技术的发展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帮助他们更好地战胜疾病,重返健康的生活。
基于正交双层光栅的调强放射治疗临床应用
![基于正交双层光栅的调强放射治疗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db9c3c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b.png)
引言射束适形在提高放射治疗的准确性、效率和质量方面起着核心作用。
多叶准直器(Multi-leaf Collimator,MLC)在放射治疗已有三十多年的应用,是实现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重要设备。
IMRT是目前放射治疗的主流技术手段,主要应用方式之一为动态调强,其主要特征是叶片运动过程中,射线一直处于出束状态,通过叶片的连续运动实现射野内的剂量调制[1],动态调强多采用滑窗技术,推动了动态调强在临床上的应用[2-4]。
对于IMRT技术,传递给肿瘤靶区的剂量对于MLC叶片位置的精确性和穿透性非常敏感。
设计良好的MLC应具备特点是:叶片透射低,凹凸槽效应小,半影小,叶片定位准确,速度更快[5-8]。
因此,MLC的设计与控制在不断地改进,其叶片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叶片越来越薄,近年来还出现了多层的MLC设计,其目的均在于进一步提高放射治疗的效率与精度。
例如瓦里安公司于2017年发布了HalcyonTM系统配置了平行双层多叶光栅,这种设计能提供快速的光束调制,并可大幅减少MLC叶片之间的漏射[9]。
VenusX加速器作为一款国产多模态智能医用直线加速器,不同于传统加速器的机械结构,其严格的安装与调试过程能够保证各项参数指标达到验收标准。
最终验收结果表明其设备安全性、精确性和有效性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满足临床要求。
该加速器采用了独特的正交双层光栅设基于正交双层光栅的调强放射治疗临床应用陈高翔,解传滨,戴相昆,申红峰,俞伟,刘彦立,曲宝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放射治疗科,北京 100853[摘 要] 目的 分析基于Venus X国产加速器正交双层光栅动态调强计划在临床应用中的剂量学,探讨正交双层光栅在放射治疗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方法 回顾性选取42例已完成单层光栅临床治疗的肿瘤患者,比较分别基于单层光栅与正交双层光栅的动态调强治疗计划,分析其剂量学差异。
多西他赛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多西他赛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f980fcdc3186bceb19e8bb55.png)
多西他赛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董莹张矛(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三科,吉林长春130012)〔关键词〕多西他赛;调强放疗;非小细胞肺癌〔中图分类号〕R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2-0400-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2.090第一作者:董莹(1977-),女,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肿瘤研究。
肺癌是目前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较高,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5%以上,该疾病进展迅速,缺乏早期诊断方法,一旦确诊往往已经接近晚期,多数失去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故仍以化疗及放疗综合治疗为主,但远期疗效仍不理想〔1〕。
多西他赛是治疗该疾病常用的化疗药物,能够有效控制肿瘤增殖;调强放疗能够改善肿瘤局部的放射剂量分布、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治疗手段。
本文就多西他赛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单纯调强放疗疗效进行对比,以期为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均经病理学诊断明确,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48 72〔平均(61ʃ10.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无严重肝肾功能损伤、无心血管、糖尿病病史。
病理诊断为鳞癌25例,腺癌32例,腺鳞癌11例;临床TNM 分期ⅢA 期35例,ⅢB 期33例。
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
1.2方法1.2.1治疗方法(1)观察组采用多西他赛化疗(艾素,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40mg /m 2,与放射治疗同时开始,1次/w ,连用4 5次,同时辅以地塞米松抗过敏、格拉司琼止吐及保肝、补液、简化利尿等治疗;对照组单用调强放射治疗。
1.2.2放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仰卧位,热塑模固定;模拟增强CT 扫描层厚为5mm ,所得图像通过局域网传至治疗计划系统;按照治疗系统所提供的ICRU50号文件规定标准,犬体肿瘤靶区(GTV )包括CT 所显示的原发病灶及肺门、纵隔>1.0cm的淋巴结;将GTV的范围沿三维方向外扩1.0 1.5cm 定为PTV,所有患者均未接受预防性淋巴结照射。
适形调强放疗,放疗技术的“宠儿”
![适形调强放疗,放疗技术的“宠儿”](https://img.taocdn.com/s3/m/3b1bce3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5.png)
适形调强放疗,放疗技术的“宠儿”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三大主要治疗手段之一,45%的恶性肿瘤可治愈,其中手术治愈约22% ,放射治疗治愈约18%,化疗治愈约5%。
在中国,50%—70%的肿瘤患者在病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放疗,辅助治疗或姑息治疗。
调强放疗(IMRT)近20年来,放射治疗进人了精确放疗年代,调强放疗(IMRT)即适形调强放疗是三维适形放疗的一种,要求辐射野内剂量强度按一定要求进行调节,简称调强放疗。
建立在现代影像诊断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依靠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使照射剂量范围最大限度地适合于肿瘤形状,使肿瘤得到最大照射剂量,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正常组织照射剂量,有效地保护了正常组织,提高肿瘤治疗的增益比。
“调强放疗类型分为:静态调强、动态调强、容积调强、断层调强。
适应症:1、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脑胶质瘤、垂体瘤、脑膜瘤、脑转移瘤、生殖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松果体、脊索瘤、颅内淋巴瘤、脑干肿瘤、脊髓肿瘤等。
2、头颈部肿瘤:包括鼻咽癌、喉癌、上颌窦癌、口腔癌及中耳癌等。
3、胸部肿瘤:包括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及乳腺癌;4、腹部肿瘤:包括胰腺癌、肝癌、胆管癌及肠癌等。
5、泌尿及生殖系统肿瘤:包括前列腺癌、肾癌及盆腔肿瘤等。
6、骨肿瘤:包括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等。
7、其他血管瘤、恶性肉芽肿等。
”适形调强放疗与普通放疗区别:普通放疗通常进行局部常规的二维照射治疗,副作用大,选择性差。
但调强放疗的选择性强,可单独进行肿瘤靶区照射,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强度更小,使肿瘤的照射更准确,对周围组织的保护更好。
美国瓦里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或是TOMO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放疗专用设备,不仅可进行常规放疗技术,还具有目前国际最先进精确放疗技术如: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快速旋转容积调强技术(Rapid Arc)、动态自适应放疗技术(DART)等。
通过高精度和高稳定的剂量率为肿瘤患者提供全身各部位精确有效的治疗。
我院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流程规范
![我院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流程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747087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d.png)
我院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流程规范摘要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是一种现代放射治疗技术,它通过精确的剂量分布和尽可能少的副作用,对肿瘤进行全面有效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我院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流程规范,包括患者评估、影像学检查、剖面设计、计划评估、治疗实施等环节,以提高肿瘤放射治疗的质量和安全。
1. 介绍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是一种基于精确的肿瘤解剖学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对放射剂量进行精确调控的放疗方法。
通过引入三维适形技术和调强放疗技术,可以提高放疗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减少放疗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2. 流程规范2.1 患者评估在进行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相关检查结果,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等。
这些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确定适合的放疗方案。
2.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进行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肿瘤的形态学信息和功能学信息,为后续剖面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
2.3 剖面设计剖面设计是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核心环节之一。
在进行剖面设计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剖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以及放疗剂量的分布。
剖面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以及周围正常组织的保护等因素,以确保放疗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2.4 计划评估在完成剖面设计后,需要对放疗计划进行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剂量分布、剂量覆盖率、剂量均匀度等。
通过评估,可以判断放疗计划是否符合治疗要求,是否满足放疗的质量和安全要求。
2.5 治疗实施在完成计划评估后,可以进行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实施。
治疗实施需要借助放疗设备进行,包括放疗机、定位系统等。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放疗计划,进行精确定位和放疗操作,确保放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3. 结束语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是一种现代放射治疗技术,通过精确的剂量分布和尽可能少的副作用,对肿瘤进行全面有效的治疗。
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在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体会
![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在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1fc18c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d.png)
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在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体会【摘要】目的研究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同步推量调强放疗(SMART)技术治疗效果。
方法:样本取自我院收治的6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双盲法”分常规组(常规调强放疗-IMRT,n=34)、试验组(SMART技术,n=34),2组疗效比较。
结果:与常规组比较,试验组有效率更高,P<0.05;2组比较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
结论:SMART技术治疗此病能提高疗效、保证化疗安全,值得推崇。
【关键词】同步推量调强放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目前常见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为宫颈癌,流行病学显示,此病在女性癌症中患病率位居第四,分析病因与机体持续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有关,多在性生活不洁、多孕及免疫低下女性群体中常见,借助注射疫苗、定期筛查等形式,可预防此病发生,早期疾病较隐匿、无典型表现,待疾病发展到中晚期,部分患者有排液、阴道流血及接触性出血等症状,此时已错失最佳手术时机,仅借助放疗形式稳定体征。
罗文苹[1]证实,常规调强放疗(IMRT)能提高此病疗效,其可结合实际,在靶区提供较适形的剂量照射,使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减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放疗期间仍易出现副作用、影响疗效,鉴于此,本文分析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SMART技术的价值,汇总:1资料和方法1.1.基线资料回顾性研究,数据采集本院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6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审批,试验组(34例):年龄31-76岁,均值(53.41±5.28)岁;其中腺癌12例,腺鳞状细胞癌11例,其他10例;常规组(34例):年龄32-78岁,均值(53.68±5.47)岁;其中腺癌13例,腺鳞状细胞癌10例,其他10例。
P>0.05、可比较。
1.1.方法入院后,2组均行定位、勾画放疗靶区,具体流程为:①定位前:予以患者定位操作前,叮嘱其将直肠排空、膀胱充盈,定位前2h,遵医嘱服用被稀释的泛影葡胺,利于清晰显示肠道情况,遵医静脉注射适量碘帕醇,达到增强定位的作用,实际剂量为50ml;②扫描:固定时借助热塑体膜操作,增强扫描涉及仪器为立体定向螺旋CT扫描仪,从头尾方向进行,设定扫描层厚为5mm,从L3上缘-坐骨结节下3cm为具体扫描范围,完成扫描后,在Oncentra放疗计划系统中上传上述图像资料;③勾画靶区:予以患者实际放疗前,以CT图像及国际辐射单位为基点,勾画靶区,首先对大体肿瘤靶区大致勾画,宫颈局部病灶、盆腔短径>1cm的淋巴结未具体勾画范围,完成后对临床肿瘤靶区进行勾画,涉及宫体、宫颈、宫旁、骼外及骶前淋巴引流区的范围,结束后对计划靶区进行勾画,以肿瘤靶区为基点、向外延伸5mm进行勾画,最后对危及器官进行勾画,涉及直肠、小肠及膀胱等器官。
核通调强放疗计划系统的临床应用
![核通调强放疗计划系统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6420887a0116c175f0e48a7.png)
G V G Vx为 G V x 0in ( 在 脑 干 、脊 T ,P T n T n +1 i 但 n
髓、视交叉 、视 神经 等处 时与上 述器 官应有 3~ 5ⅡT 离 ) T n :为增强 C 1距 r l ,G V d T或 增强 MR 显 示 的 I
颈部 转 移 淋 巴结 。C V :定 义 为 鼻 咽 肿 瘤 亚 临 床 T1
2 靶 区勾 画
“ 步 法” 三 ,先 找
到 最 优 解 ,再 确
定 子 野 序 列 ,最
16 7 。
后进 行 剂 量计 算 ;
另 一 种 是 通 常 说
图 1 7野 等 均分 布 野
的 “ 两步 法 ” ,是 采 用 直 接 子 野 优 化 模 式 ( i c Dr t e
剂 量热 点和 冷点 (g —H t g —C l) T l o,Tl od ,这些 假 靶 为 了让 靶 区更 适形 。最 后采 用 5 7 等 均分 布野 , 野
咽癌放 疗计 划为 例 ,其 具体 应用 如下 。
1 图像 的扫 描与 导入
给射 野 加上 ML 。其 7 的射野 方 向推荐 如 图 1 C 野 。
核 通 调 强 放 疗 ¥- 系 统 的 临 床 应 用 d划
曾 彪 ,鲁旭尉
( 南省 肿瘤 医院 放疗 综合科 ,湖南长 沙 4 0 1) 湖 103
[ 中图分 类号]T 74 H 7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 ]10 02—27 2 1 )0 OO 3 6( 0 5一 06—0 0 3
的物 理措施 。对 提 高 肿瘤 的局控 率 (C )及 降 低 TP
正常组 织 的并 发 症 ( T P N C )具 有 很 大 的潜 力 。我 们医 院 引 进 核 通 的 调 强 放 疗 计 划 系 统 ( net o cnr a m s rl ) at p n ,极 大程 度 的满 足 了 临床 的 要 求 ,以鼻 e a
替加氟化疗同步调强放疗在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替加氟化疗同步调强放疗在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717ad09451e79b896802261c.png)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对 于 局 部 中晚 期 食 管 癌 的患 者 , 采 用替加氟化疗 同步调强放 疗治疗 的临床价值 , 并 观 察 其 副 作 用 。 方 法 选 取2 0 0 9 年2 月1 日一 2 0 1 1 年2 月1 日 该 院 收 治 的局 部 中晚 期 食 管 癌 患 者 1 0 0 例进 行 临 床 观 察 ,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一 观察
组与对照组 。 给 予 对 照 组 患 者单 纯 掉 强放 疗 治 疗 方 案 ; 给 予观 察 组 患 者 替 加 氟化 疗 + 同 步 调 强 治疗 方 案 , 对 比两 组 患 者 的治
疗效 果, 并观 察 患 者不 良反 应情 况 。结 果 经 治 疗, 观 察 组 患 者 的总 有 效率 明显 高于 对 照 组 , 其 总有 效 率分 别为 9 4 %和 7 2 %, 存 在差 异有统计学 意义( P <O . 0 5 ) 。 两组 患 者 的 不 良 反 应 主 要 有 : 肝‘ 肾功 能 损伤 以及 放 射 性 肺 炎 、 食管炎 , 发 生 概 率 差 异 无 统
l
。
1 . 3疗 效判 定
给 予 患 者 同步 放 化 疗 治 疗 后 三 个 月, 判定患 者的临床疗 效 ,
针对 W HO中关 于 食 管 癌 疗 效 评 价 标 准 , 将本 次 治 疗 效 果 分 为 四 进 展) 。 患 者治 疗 后 的毒 副 反 应 则 分 为 0 ~ 4 级0 1 。
1 4统 计学 方法
常组织, 所 以, 有 一定 的用 药 限 制 , 导 致 治 疗后 , 并 发 症 发 生率 很 高 级 一 c R( 完全缓解 ) 、 P R( 部 分缓 解 ) 、 NC( 疾病 稳定) 、 P D( 疾 病
调强放疗在局部晚期及复发甲状腺低分化癌中的应用
![调强放疗在局部晚期及复发甲状腺低分化癌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b0ff1f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62.png)
调强放疗在局部晚期及复发甲状腺低分化癌中的应用薛芬;李端树;胡超苏;王卓颖;吴毅;何霞云【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8(028)003【摘要】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低分化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PDTC)是一种罕见恶性肿瘤,易发生侵袭及转移,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分析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及复发PDT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1年2月—2014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8例局部晚期及复发PDTC患者(均经病理及影像学确诊为T4a-b期PDTC).1例术后无残留病灶但包膜侵犯的患者接受处方剂量60 Gy/30次的单纯放疗,其余患者甲状腺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的处方剂量为66 Gy/33次,并接受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结果:患者在放疗±化疗后,2例局部区域病灶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5例保持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截止末次随访或患者死亡时,局部区域控制率为87.5%(5例CR+1例PR+1例SD).随访期间共有4例(50%)患者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原发病灶进展(12.5%)和肺转移(37.5%).大部分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1~2级.结论:对于局部晚期及复发PDTC,调强放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能控制局部区域病灶,延长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可控,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总页数】6页(P216-221)【作者】薛芬;李端树;胡超苏;王卓颖;吴毅;何霞云【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6.1【相关文献】1.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低危鼻咽癌随机对照研究 [J], 张伟;戴群2.延伸野调强放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 [J], 何林3.MRI精准模拟定位在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效果 [J], 梁锦辉; 邓滨; 刘家豪; 程宇文; 李陆军; 汤敏中; 谢艺才4.血清中甲状腺抗体水平检测对指示分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J], 肖志富5.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应用效果 [J], 韦良鹏;韦良宏;梁善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咽癌调强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鼻咽癌调强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aaf31383968011ca30091ac.png)
福 建 医科 大 学 附属 第一 医 院放 疗科 (5 0 5 30 0 ) 黄 雄 综 述 张 纬 建 审校
【 图分 类 号1 R7 9 6 【 献 标 识 码 】 A 中 3.3 文 【 章 编 号 1 10 6 O2 O ) 30 0 3 文 0 22 O (O 7 0— 140 2 MR / T、P T/ T 图 像 融 合 技 术 在 鼻 咽 癌 I T 靶 区 IC E C MR 勾 画 中 的 作 用 鼻 咽 癌 靶 区 的 确 定 对 影 像 学 的 依 赖 性 很 大 ,对 I MRT 来 说 ,这 种 依 赖 性 更 强 , 因 为 I T 在 靶 区 和 正 常 组 织 之 MR 间 有 非 常 陡 峭 的 剂 量 跌 落 ,这 种 潜 在 的 陷 阱使 其 靶 区 的 勾 画 显 得 至 关 重 要 ,只 有 充 分 而 准 确 的靶 区勾 画 ,才 能 有 效 地 避
如下 。
了 互 补 ,有 学 者 考 虑 到 应 用 医学 图像 融 合 技 术 对 C 与 MRI T 图 像 进 行 融 合 。E mi ma 等 采 用 C T+ MR 图 像 融 合 技 术 观 I 察 MR 对 鼻 咽 癌 的靶 区 勾 画 和 I T 计 划 的影 响 ,结 果 发 I MR 现采 用 该 技 术 可 以 显 著 提 高 靶 区 的剂 量 覆 盖 , 降低 正 常 组织 的 受 量 。 N sik 、 Heo l 等 的 研 究 也 得 出 相 同 结 论 。 iho a ] rn4
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临床疗效观察
![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临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b73f72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c.png)
2021年2月第3期影像学及诊断检验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临床疗效观察黄妙玲贺州市人民医院,广西 贺州 542899【摘要】目的:讨论鼻咽癌实施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76例鼻咽癌患纳入本次实验,按回顾分析法将其中38例纳进对照组(实施常规放疗),剩余38例纳进实验组(实施调强放疗),比较2组放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是13.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鼻咽癌实施调强放疗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不良症状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及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鼻咽癌;常规放疗;调强放疗;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39.63; R73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3-0147-02鼻咽癌属于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头颈部肿瘤,该疾病早期症状尚不明显,且发病部位较为隐蔽,导致众多患者癌症发现时已在严重时期。
现阶段临床以放疗为首选治疗方案,但临床研究发现,常规放疗模式已无法达到最佳效果,缺乏针对性,易导致患者病灶周期器官及组织产生一定损害,从而降低患者治疗效率,无法达到最佳放疗效果。
因此为该类患者提供科学性、针对性以及安全性的放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1]。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不断完善,最新研究表明,调强放疗可有效弥补常规放疗的缺陷,不仅有效保护病灶周围器官及组织,还有效消除癌细胞,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将不良现象降至最 低[2]。
鉴于此,本文选取76例鼻咽癌患者实施上述放疗方案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将76例鼻咽癌患纳入本次实验,按回顾分析法将其中38例纳进(实施常规放疗),剩余38例纳进实验组(实施调强放疗)。
调强放疗技术在乳腺癌放疗中的临床分析
![调强放疗技术在乳腺癌放疗中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61a0e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3.png)
调强放疗技术在乳腺癌放疗中的临床分析鲁春慧崔晓斌DOI :10.11655/zgywylc2021.06.045作者单位:043200山西省稷山县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病区通信作者:崔晓斌为了全面探究调强放疗技术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的治疗成效,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来本院接受疾病治疗的2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疾病。
并对部分患者在术后开展了调强放疗技术治疗疾病,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员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来本院接受疾病治疗的2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受试者均符合保乳手术治疗标准,且均有术后病理实验结果证实,不存在残余肿瘤手术、切缘为阴性、腋淋巴结为阴性、患者不存在放疗禁忌证。
受试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再次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本实验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符合和赫尔辛基宣言。
按照患者术后放射治疗具体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4.6±1.4)岁,其中病灶位于左侧59例、右侧41例。
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45.4±1.8)岁,其中病灶位于左侧58例、右侧42例。
经对比2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别(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病患在完成手术治疗之后均接受常规内分泌疗法治疗疾病,且病患所用的化疗方案均为CA 。
对照组受试者在此同时接受常规放疗,具体方法为:受试者接受放疗时,工作人员应当利用内外切线中心野、楔形过滤板、专用乳腺托架开展放疗工作。
针对于受试者病变乳腺位置开展照射。
结合其自身情况择取相适宜的瘤床补量以及照射剂量。
注意做好防护。
观察组受试者接受调强放疗方案治疗疾病,具体方法为:将放射治疗的中心放射线设定为6MV-X 。
病患以仰卧位接受放疗。
工作人员将患者病变乳腺利用托架完成固定,有效标记好患者具体的病灶部位以及乳房边缘位置。
常见肿瘤调强放疗案例示范读书笔记
![常见肿瘤调强放疗案例示范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9ce8c1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d.png)
《常见肿瘤调强放疗案例示范》读书笔记一、内容描述书籍概述:简要介绍书籍的作者、出版日期、背景及主要目的,阐述书籍在肿瘤调强放疗领域的重要性和地位。
肿瘤调强放疗基本概念:详细解释调强放疗的原理、技术流程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包括放疗的基本原理、设备、技术进展以及调强放疗相较于传统放疗的优势等。
常见肿瘤类型与案例分析:分类介绍常见的肿瘤类型,如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并针对每种肿瘤类型提供具体的调强放疗案例。
分析每个案例的病情、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等,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调强放疗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调强放疗技术操作要点:阐述调强放疗技术操作的关键环节,如治疗计划的制定、设备的选择、治疗过程的监控等。
强调技术操作的重要性,以提高读者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和经验。
并发症与副作用管理:讨论调强放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副作用,如皮肤反应、消化系统问题、骨髓抑制等,并介绍相应的管理和处理方法。
病例学习与讨论:通过真实的调强放疗案例,引导读者进行学习和讨论,加深对调强放疗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介绍调强放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新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
总结与心得体会:概括书籍的主要内容,分享个人在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对调强放疗技术的认识和看法。
(一)书籍简介《常见肿瘤调强放疗案例示范》是一本专注于肿瘤调强放疗领域的专业书籍。
本书旨在通过案例示范的形式,为读者提供关于常见肿瘤调强放疗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指导。
本书涵盖了多种常见肿瘤的调强放疗技术,包括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鼻咽癌等。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详细解析,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肿瘤类型在调强放疗过程中的特点、治疗原则、技术操作以及并发症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的特点在于其注重实践应用,通过真实的案例示范,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调强放疗技术的实际操作过程。
本书还结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调强放疗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为读者提供了前沿的学术观点和最新的治疗方法。
宫颈癌常规放疗与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近期并发症及疗效的对比
![宫颈癌常规放疗与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近期并发症及疗效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5f2c980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b.png)
宫颈癌常规放疗与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近期并发症及疗效的对比【摘要】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放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本文通过比较宫颈癌常规放疗与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的近期并发症和疗效,旨在探讨两种治疗方案的优劣势。
宫颈癌常规放疗可能导致放射性肠炎、尿路损伤等并发症,而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能够减少正常组织的受损,减少并发症发生。
在疗效方面,调强放疗相比于常规放疗有更好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通过对比分析近期并发症和疗效,我们可以得出调强放疗在治疗宫颈癌中的优势。
未来,调强放疗有望成为宫颈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调强放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宫颈癌,常规放疗,图像引导,调强放疗,近期并发症,疗效,对比分析,临床应用前景,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宫颈癌是妇女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健康。
目前,放疗在宫颈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常规放疗是目前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方式之一,虽然在提高存活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并发症,如膀胱、直肠和子宫等器官损伤、肠道反应等。
为了减少这些并发症,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通过精准的靶区定位和调强放疗技术,可以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宫颈癌常规放疗与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的近期并发症和疗效对比,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两种放疗方法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优缺点,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宫颈癌常规放疗与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在近期并发症和疗效方面的差异,从而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势及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对近期并发症和疗效的对比分析,我们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宫颈癌放疗的现状和趋势,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对平均住院时间的改善观察
![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对平均住院时间的改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94a237d0866fb84ae55c8d9a.png)
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对平均住院时间的改善观察摘要】:目的:探寻肺癌脑转移病人实施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改善平均住院时间的影响价值。
方法:纳入肺癌脑转移病人78例为研究对象,病人就诊时间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同步推量调强放疗组。
参照组(39例)病人采纳全脑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疗法进行治疗,同步推量调强放疗组(39例)病人接受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
探寻2组临床病情控制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
结果:同步推量调强放疗组临床病情控制有效率74.3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51.28%(p<0.05);同步推量调强放疗组平均住院时间(28.18±4.25)d,明显短于参照组(39.54±5.24)d(p<0.05)。
结论:肺癌脑转移病人实施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提高临床病情控制有效率,并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关键词】:肺癌脑转移;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临床病情控制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肺癌脑转移是肺部癌性细胞向脑部转移导致的肿瘤疾病类型[1]。
针对肺癌脑转移病人,临床常采用全脑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疗法进行治疗,但仍有病人病情改善欠佳,导致平均住院时间延长,降低生命质量[2],影响生存期。
近年来,同步推量调强放疗在治疗肺癌脑转移方面显示出较好的优势[3]。
因此,我院纳入78例肺癌脑转移病人为研究对象,以全脑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疗法进行治疗为对照,探寻肺癌脑转移病人实施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改善平均住院时间的影响价值。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纳入肺癌脑转移病人78例为研究对象,病人就诊时间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
参照组中,病人共39名,男、女性病人分别20名和19名,59~77岁,平均(64.26±4.22)岁。
同步推量调强放疗组中,病人共39名,男、女性病人分别18名和21名,58岁~79岁,平均(64.39±4.49)岁。
调强放疗加同步化疗对治疗后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实验观察
![调强放疗加同步化疗对治疗后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实验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7729c75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66.png)
调强放疗加同步化疗对治疗后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实验观察韩晓栋;任俊丽;李小武;杨迁妮【摘要】目的:对治疗后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采用调强放射治疗( IMRT)加同步化疗,或者单纯 IMRT,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100例经治疗后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其中52例采用同步放化疗,6MV - X 线 IMRT,同步行多西他赛加顺铂全身化疗;另48例患者给予6MV - X 线 IMRT。
结果:放化疗组中44例患者达到临床有效缓解,第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62%,73.08%和46.15%;单放疗组中39例患者达到临床有效缓解,第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83%,52.08%和27.08%。
放化疗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较单放疗组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治疗后转移的宫颈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加同步化疗,近期内具有较高的有效率,但是应积极防治不良反应。
%Objective:For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after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of the two treatment methods were observed by using the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plus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nd or IMRT alone. Method:Select 100 cases after treatment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52 cases with 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6MV X - ray IMRT,synchronization,docetaxel and cisplatin chemotherapy,the other 48 cases patients given 6MV X - ray IMRT. Results: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group:44 cases of patients reached clinical remission,1,2,and 3 years survival rate was:84. 61% and 73. 08% ,46.15% ;radiotherapy group:39 patients reached clinical remission,1,2,and 3years survival rate was:70. 83% ,52. 08% ,27. 08% ;concurrent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group compared with radiotherapy alone group,bone marrow suppression,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 heavier,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Conclution:Chemotherapy with radiotherapy plus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 after treatment has a high efficiency in the near future,but it should be active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年(卷),期】2016(025)010【总页数】5页(P730-734)【关键词】宫颈癌;调强放疗;化疗【作者】韩晓栋;任俊丽;李小武;杨迁妮【作者单位】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太原 030013;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太原030013;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太原 030013;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太原0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一种疾病,在我国北方仍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 的逆向思维:均匀射线束经过人体后变成强度不均匀的射 束, 如果给予一个不均匀的射束照射, 则出射线就有可能是均 匀的 IMRT 的关键是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不均匀的射线进行
治疗 , 加上多野照射 , 就可以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 布, 同时也可以使“ 剂量适形” 。这种根据预定靶区和危险器 官结构计算出射束剖面的强度分布并使靶区获得最佳剂量分 布的方法称之为大放射治疗计划的“ 逆向计划方法” 它的剂 , 量计算方法与 CT 重建图像的计算方法类似, 却从相反方向 进行 , 把患者的照射部位分成如 CT 扫描时的一个个体层 , CT 在扫描时给出空间上均匀的射束而接受到的是空间不均匀的 出射线束 , IMRT 则给出空间上不均匀的调强人射线束 , 以期 在靶区获得均匀的剂量分布。 2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临床意义 M I RT 最大的优点是其剂量分布可以在三维方向上与靶
7 9 %和8 % 。 8 放射治疗后唾液分泌减少一直是影响头颈部
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的主要 问题, IMRT 能够在不 降低肿瘤 局 部控制的前提下, 有效地保护腮腺等正常组织。 3. 2 前列腺癌肿瘤的调强放疗 前列腺癌局部 肿瘤的生化 和病理控制率与肿瘤放射治疗剂量明显相关。但由于受正常 组织耐受量的限制 , 传统的放射治疗技术很难将肿瘤剂量提
起, 可显著减少心脏和肺的辐射剂量 , 且靶区内剂量分布更
均匀 。
4
调强放疗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M I RT 技术复杂, 工作强度大, 临床应用中尚有许多需要 完善和注意的地方。首先, 治疗靶区的定义和勾画, 不同医生 和不同医疗单位间的差异非常大, 这需要建立不 同肿瘤的靶
区规划指引, 并加强肿瘤放射治疗医师读片能力的培训。其 次, IMRT 的效率较低, 计划及治疗实施时间较长, 叶片间的 漏射线剂量较大 , 造成射线的浪费较大, 且全身低剂量辐射和 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低剂量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尚不完全清楚。 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其效价比及全身低剂量辐射的潜在 危害。第三, IMRT 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高, 特别是采 用动态调强模式时, 放射治疗计划验证非常困难, 这就要求欲 开展 IMRT 技术的放射治疗中心应具备必要 的质量保证设施 和相应资质的放射物理人员, 并应制定完善 的质保程序和措 施, 以确保该项新技术的安全开展 。第四, IMRT 具有靶区边 缘剂量梯度陡的特点, 受器官运动 、 摆位误差等不确定 因素的 影响较大。对于运动幅度较大的肿瘤, 定量化分析器官运动 的规律和摆位误差 , 并在定义靶区时予以适当的补偿 , 或采取 某些措施 , 如主动呼吸控制技术等 , 加以控制 , 对确保 I RT M
参
考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社 , : 116. 2000 曹孟君, 高景恒, 鲁开化. 医用聚丙聚酞胺水凝胶基础研究与临床 应用, 人民卫生出版社 , 0 :1 5. 0 2 8
调 强放 疗 技 术在 临床 治 疗 中的应 用
周冰 【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 ; 临床;应用 随着放射物理学、 放射生物学、 临床肿瘤学和医学影像学 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放射治疗技术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特 别是肿瘤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 IMRT) 有了迅速发展。IMRT 具有常规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所无法比拟 的优点, 能获得 更高的靶区剂量均匀性 , 从而可适当提高肿瘤的照射量, 被确 认为2 世纪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发展的方向。 1 1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概述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是以各种物理手段的放射治疗技术 , 根据肿瘤靶区的形状, 通过调节和控制射线在照射野内的强 度分布产生不同剂量梯度来达到对肿瘤靶区给予致死性的高 剂量照射 , 而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控制在正常耐受剂量以下 的一种放射治疗技术, 是按设计好的强度分布在治疗机上采 用某种调强方式而实施的治疗。调强放疗技术 的原理来 自
组别
剂量( mg/ kg)
药前血糖值( mmol/ L)
4 . 6 6 士0 。 7 8 4 7 0 土1. 1 1 4 . 6 8 士0 . 9 0 4 . 7 2 土0 . 9 2 4 . 7 0 士0 . 7 7
药后血糖值(mmol/ L)
4 . 60 士 . 7 8 0
正常对照组 格列本脉 麦冬多糖 麦冬多糖
区形状适形。常规三维适形放疗是采用照射形状与靶区投影 相一致的方法来实现适形的, 对于凸形靶区, 可以使高剂量区 的形状与靶区一致, 对于凹形的靶区就无法满足要求。IMRT 通过逆 向计算所得的对线束元权重的优化调节 , 无论凸形或 凹形都能实现适形。同时, IMRT 可 以通过调节线束元 的权 重视线对危及器官的保护, 在有多个危及器官处于放疗的节 段时, 可以兼顾危及器官的保护及靶区剂量的要求 , 从而可以 在保护正常器官的前提下, 更好地杀死肿瘤细胞, 达到改善生 存质量、 提高肿瘤控制率的目的。在临床应用中, IMRT 具有 传统放疗所不能比拟的优点。
作者单位 :4 001 1 1 长沙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科
48
中国实用医药 2007 年 6 月第 2 卷第 16 期 China prac M , ed JunZoo7, 2 .No. 16 Vol.
一步减少心肺等正常组织损伤而又不降低肿瘤局部控制率的 放射治疗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 面 IMRT 有一定 的优 势, 其中电子线调强放射治疗 ( MERT) 通过电子线能量和强 度的调节来实现表浅肿瘤的适形照射 , 在乳腺两侧和深部方
3 调 强放射治 疗技 术在 临床 中的应 用
3. 1 头颈部及颅脑肿瘤的调强放疗 IMRT 主要用于副鼻窦 肿瘤、 标准放射野包括全部或大部腮腺的肿瘤、 靠近脊髓或脑 干的肿瘤 、 颅内特别是靠近敏感组织的不规则 良恶性肿瘤及 其他靶区形状不规则的肿瘤。IMRT 的剂量学 研究显示 , 该 技术适用于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 , 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远 期生存率均较满意, 脑膜瘤和听神经瘤的局部控制率可达 0 9 % 一0 % , 10 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资料表 明 , 应用 IMRT 治疗鼻咽癌 的 4 年局 部无进展生存 率 和总生 存率分别 为
中国实用医药 2007 年 6 月第 2 卷第 16 期 China prac Med , Jun2007 ,ol. 2 , 16 v No、
47
高频超声为 PAHG 注射隆胸术提供 良好的术前选择依 据, 排除不适宜的手术对象, 降低了手术的盲目性。术后通过 观察注射物的分布情况及组织结构变化 , 判断手术效果 , 及时 发现并发症 , 并指导并发症的处理及动态观察 , 均具有较大的 实用价值 , PAHG 注射隆胸术前后首选和理想的影像诊断 是 方法之一 , 在基层医院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升到6 一 Gy 以上。而利用IM 射束强度可调的特点, 5 70 RT 可
在不增加正常组织损伤的前提下 , 提升前列腺 的辐射剂 量 。 目前的研究显示 , IMRT 技术可将前列腺癌 PTV 边缘剂量 提
升到81一 . 4 Gy, 6 8 而未增加膀胧、 直肠的 毒性反应。 与传统
放射治疗和 3DZCRT 相比, 即使治疗靶区包括盆腔淋巴结 , M I RT 也能明显减少肠道受高剂量照射的容积。传统的剂量 评价方法是要求靶区内剂量分布均匀 , 然而, 随着功能影像学 的发展, 肿瘤细胞及其分布的异质性对靶区内均匀分布的剂 量学原则提出了挑战。 研究发现 , 由磁共振波谱确定的前列腺内癌结节受到高 达90 Gy 照射的同时, 前列腺的其他部分仅接受 7 . S Gy 的 3 照射, 而正常组织的剂量体积未超过限制。当然, 在该方法应 用于临床前尚需做大量的前期工作 , 包括功能性影像所揭示 的肿瘤异质性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在肿瘤整个治疗过程 中 其变化情况如何、 功能 2 解剖图像的准确配准 问题以及如此 小体积靶区治疗的不确定性间题等。 3. 3 乳腺癌肿瘤的调强放疗 乳腺癌保乳术后 常规应用两 对穿切线野和锁骨上野放射治疗 , 其缺点是剂量分布严重 不 均匀, 中心层面的剂量差异可高达 1 % 一 % , 0 5 2 其他非 中心 层面的剂量差异可能更大。另外, 标准两对穿切线野照射 时, 由于胸壁呈“ 型, 凹” 部分肺组织必然被包括在高剂量线 内, 若为左侧乳腺癌, 心脏左前部分及冠状动脉等正常组织也会 受到较高剂量的照射 , 导致心脏病及 心包炎发病率的增 加 。 这些问题限制了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 。因此, 索进 探
麦冬是百合科多年生沿阶草属植物麦门冬的干燥块根。 一 9;SD 大鼠, 5 3 体质量 180 ~220 9, 雄各半, 雌、 由广东省医 文献报道单味麦冬全草可治疗糖尿病。为了进一步探讨麦冬 用试验动物场提供 , 合格证号, 粤证 :04060 。 9 降血糖作用及其有效部位, 笔者研究了麦冬多糖对正常小鼠 仪器 :怡成血糖测试仪及测定试纸, 北京怡成生物 电子技 和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 为临床实验提供依据。 术有限公司。 1 实验材料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 士 标准差 ‘ 士 ) 表示 ;组间 、 试药:麦冬多糖:麦冬块茎 I kg、 % 乙醇回流提取, 0 8 去醇 比较采用 t 检验。 取渣水煎提取 3 次, 合并浓缩成 so ml , 9 % 乙醇醇析, o 用5 取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醇析物用丙酮洗涤 3 次, 5 ℃烘干, 合并 0 即得麦冬多糖 ( 麦冬 2. 1 对正常动物血糖 的影响 对小鼠血 糖 的影响 MH 小 提取物 , OTE) 。使用时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灌 胃; 优降 鼠, 只 , 雄各半 , 0 5 雌、 空腹 6 h 后 , 测定血糖 , 根据血糖值及动 糖片:天津市力生制药厂 ( 批号:040502 ) ; 拜糖平片: 北京拜 物性别均衡随机分为 5 组 , 分别灌 胃给予下列药物;②正常对 尔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批号:04060 ) ;岱 1一胰岛素放射免疫 1 照组( 蒸馏水) ;②优降糖组(2. s m酬kg) :③、 ⑤麦冬多糖 ③、 分析药盒,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链脉霉素: 低、 高剂量组(7 、 、 mg kg) 。连续给药7 d , 中、 5 15 30 / 0 0 给药体 美国Sigma 公司, 糖化血红蛋白 试剂盒( 微柱法) :宁波市慈城 积按2 ml/ kg, 天给药前空腹 6 h, 0 第7 给药后 l h 动物取血, 生化试剂厂。 用怡成血糖测试仪测定动物血糖值 。实验结果见表 1 。 动物:NIH 小鼠, 体质量 15 一 9; NOD 小鼠, 22 体质量 25 表 1 麦冬多糖对正常小鼠血糖值的影响「 例数 二 , 、] ( 0 1 (王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