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种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种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
赵珊
【摘要】“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种业更是关系
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
但截止目前,我国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约8700多家,但具有研发能力的仅100家左右,而且企业普遍弱小,研发能力不足,难以形成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种子企业。
跨国公司的大量涌入并加紧在我国进行研发布局,不仅严重挤压了国内种子企业的生存空间,也对我国的种子资源和种子产业安全构成威胁。
如果不能尽快发展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种子企业,我国种子市场将有可能被若干家大型跨国种子公司所主宰。
【期刊名称】《种子科技》
【年(卷),期】2012(030)008
【总页数】2页(P10-11)
【关键词】发展对策;种业;种子企业;国际竞争力;研发能力;产业安全;经营许可证;粮食安全
【作者】赵珊
【作者单位】陕西省种子管理站,陕西西安7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4.6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种业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
战略产业。
但截止目前,我国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约8700多家,但具有研发能力的仅100家左右,而且企业普遍弱小,研发能力不足,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子企业。
跨国公司的大量涌入并加紧在我国进行研发布局,不仅严重挤压了国内种子企业的生存空间,也对我国的种子资源和种子产业安全构成威胁。
如果不能尽快发展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种子企业,我国种子市场将有可能被若干家大型跨国种子公司所主宰。
跨国种子公司最早是以蔬菜和花卉种子为突破口进军中国种子市场的。
一些国外公司最先采取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如泰国正大集团、荷兰纽内姆种子公司、美国好乐种子公司等;另一些则采取建立办事处或实验站的方式研究中国种子市场,如美国先锋种子公司。
跨国种子集团通过这些方式不断蚕食我国种子市场,从蔬菜、花卉种子逐渐向主要农作物大豆、棉花、玉米种子领域延伸,已经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1 我国种业面临的挑战
1.1 种子市场面临的挑战
加入世贸组织后,大量跨国种子企业进入我国,其品种品质、服务、信誉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而国内市场品种杂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容易滋生虚假宣传和种子套牌销售现象,导致种子市场的恶性竞争,客观上也阻碍了本土优势品种在当地的推广,使得国内种子企业市场份额逐渐减少。
1.2 品种本身面临挑战
品种是种子企业做大做强的最主要的因素。
近几年,各类农作物新品种层出不穷,但品种间差异小,血缘相近,同质化严重,缺少突破性的新品种。
国外种业利用巨额的研发投入,全球多点选育品种,信息共享,抢先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加快推进品种选育,使得他们的品种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增产潜力,而目前国内主推品种竞争力正在下滑。
1.3 种子质量面临挑战
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农民的利益。
我国现有质检机构数量不足,检测能力较弱,人员素质整体较低,质量安全监测还没有形成制度化。
就陕西而言,115个省、市、县级种子管理部门中,设立种子质量检验机构的仅45家。
国外种子企业的种子质量远远高于国内公司,国内大多数种子公司要提高质量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及技术,成本将大大提高。
1.4 市场管理经验面临挑战
按照新的管理制度的要求,每个品种都应有自己独特的包装。
中小种子企业没有自主开发的品种,达不到新规定的要求,难以进入市场,这就给大的种子公司带来了发展壮大的空间。
国外种业具有非常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国内企业管理水平、营销理念及营销经验与国外企业相差甚远,在管理经验上存在着严重不足。
1.5 市场需求面临挑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品种的要求已由过去的高产、高抗转为当前的高产、高抗、优质。
而目前国内推广的品种主要是高产、高抗品种,难以满足市场的要求。
2 我国种业发展的措施与对策
2.1 提高品种意识,加快科技创新
品种是种子企业发展的基础,种子产业化就是新品种的不断推出,系列化开发的系统工程,是新品种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
科技进步,尤其是新品种培育,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在当前常规育种技术面临增产瓶颈的情况下,需要持续加强对育种高技术的研究。
育种目标应紧密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以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等目标为主,中后期则应逐步加强作物在营养高效利用、适用机械化作业、产品功能化等方面的性状改良。
要想取得品种权,企业可采取购买、加盟育、繁、销一体化的大型种子企业,联合科研能力强的企业或科研机构等形式。
2.2 提高质量意识,加强种子质量管理
质量是种子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发展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繁育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必须健全种子检验体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强化质量监管,提升种子质量水平,为现代种业发展保驾护航。
现代种子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2.2.1 加强检验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提升种子质量安全监管手段,进行必要的仪器设备和环境设施条件建设,是保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先决条件。
通过加大种子检验基础建设投入,完善种子质量监管体系网络,达到对我国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实施全过程监管,从而有效改善和提高我国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水平。
县级种子管理站作为种子监管第一战线的排头兵,应加强其基础实施投入,使其更好地维护生产用种安全,保护广大农民利益。
2.2.2 强化检验体系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检验人员素质。
一是建立检验技术人员长期培训制度,建立健全检验人员知识更新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提高种子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
二是严格检验员资格考核制度,按照《农作物种子检验员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种子检验员资格考核,促进检验体系队伍能力的提升。
三是进行人才引进及培养。
2.2.3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强化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管理。
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种子质量检验,没有大量的经费投入,该项工作将无法开展。
2.2.4 加强企业质量意识,提高内部质量监管水平。
企业是市场主体,是种子质量的直接负责人。
强化其质量意识,加强内部监管,提高种子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
2.3 提高市场监管意识,强化市场管理
种子市场监管是系统工程,必须齐抓共管。
种子既是科技含量很高的生产资料,又是市场要素发展最充分的商品。
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农民用上优质良种,才能确保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应当以农业部门为主体,工商、物价等部门配合,在
法律界定的各自职权范围内切实履行起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2.3.1 实行老品种淘汰和营销店退出机制。
现在市场上的品种越来越多,就是因为品种审定速度大大快于品种退出速度。
有些审定推广10年以上的品种仍在销售,这些品种真伪难以认定,应该强制淘汰。
2.3.2 严厉整治违法种子企业和经营网点。
凡给当地农民造成大面积损失的,或者在种子管理部门长期备案手续不全且有违纪违法行为的,或在群众中没有诚信的,应该退出种子市场,下年不得再经营种子。
2.3.3 提高执法水平,规范执法程序。
为了给种子行业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行政执法中要认真贯彻和宣传国家良种补贴政策,不干预合法种子经营行为,大力宣传和推广适合本地种植的新优品种。
同时,对经营者加大培训力度,增强经营者法制观念,提高质量意识,健全种子经营档案,作好售中、售后服务,使农民买到安全放心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