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物理学中经常看到形如x的公式。
一种情形是x的大小与y、z都有关;另一种情况是x 虽然可由y、z计算,但与y、z无关。
下列四个公式中,属于前一种情形的是()A.电阻R B.密度ρC.比热容c D.电流I
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可能保持不变
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3.如图所示,演员与观众高声齐唱《我和我的祖国》,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A.速度B.响度C.音调D.音色
4.1月6日,新年第一场天文奇观﹣﹣“日偏食”如约而至,如图是东营市民拍摄的日偏食照片。
下列光现象与日偏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筷子“折断”B.小孔成像
C.雨后彩虹D.水中倒影
5.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A.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为了方便时间的测量,选用锥角较小的纸锥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棋子的像清晰一些,用手电筒对着玻璃板照
C.估测大气压数值时,为能用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测力,应选用较细的注射器D.在观察水的沸腾活动中,为了使水更快的沸腾,应使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6.如图是小马制作的神奇转框,框的上部中央与电池正极相连,下部紧贴在与电池负极相连的可导电的柱形磁体两侧,金属框就能持续转动,以下各图与其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B.
C.D.
7.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流表量程为0~0.6A,图乙中A、B分别是小灯泡和电阻R1通过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只闭合开关S、S3,调节滑片P,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10 时,小灯泡两端电压恰好为2V;只闭合开关S、S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a端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2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b端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
则()
A.电源电压为10V
B.只闭合开关S、S1、S2,为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以移至b端
C.只闭合开关S,改变其它开关的通断及滑片的位置,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大于1.2W D.只闭合开关S、S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a端时,1.5min电流通过R1产生的热量为640J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9.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10.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为零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汽油机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反复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铁丝的内能
11.关于电与磁的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
B.指南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C.奥斯特实验表明,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D.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跟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12.如图所示为甬城上空出现的“日晕”现象。
日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当日光通过卷云层时,受到冰晶的两次折射便在太阳周围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
下列现象也是由于光的折射所引起的是()
A.桥在水中的倒影B.手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
C.池水的深度看起来比较浅D.汽车后视镜可扩大视野范围
13.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A.中学生跑完50m用时约3s
B.教室内一盏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约为1000W
C.5月份苏州地区的平均气温约为20℃
D.一个中学生体重约为5000N
1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的过程创造了正、负电荷
B.分子间吸引力和排斥力可以同时存在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猜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D.在氧原子、质子、水分子中尺度最小的是氧原子
15.关于信息和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风扇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内能
B.煤、石油、风能、天然气等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核能工作的
D.能量在转移、转化过程中总是守恒的,我们无需节约能源
16.以下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常识的是()
A.用湿布擦抹插座B.发现用电器失火时先切断电源
C.三孔插座的接地线接在自来水管上D.用绝缘层老化开裂的电线连接电器17.小明骑自行车到东进公园游玩,沿通榆河岸向南行驶,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此时的风向是
A.向北B.向南C.向东D.向西
18.某煤气检测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气敏元件R的阻值随煤气浓度变化而改变。
改变煤气浓度,电流表的示数与煤气浓度c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描述电压表的示数U、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随煤气浓度c变化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A.B.[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blob:/760971a4-a501-487e-b10f-a99fc2fc8da5]
C.
D.
19.如图所示,金属小球从光滑轨道中的A点处由静止滑下,经过B点,到达最低点C 后,再沿轨道向上运动,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能沿轨道向上运动到E点处
B.小球从A点加速下滑到C点时,重力没有对小球做功
C.小球到达C点时,它的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
D.小球到达D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它到达B点时的机械能
20.如甲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水平木板滑动相同的距离,乙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木块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B.第一次的拉力比第二次的拉力大
C.第一次的惯性比第二次的惯性大D.第一次拉力做功比第二次拉力做功多21.如图所示,穿着旱冰鞋的两名同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当女生用力迅速推男生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男生向左运动,女生保持静止
B.男生向左运动,说明他不具有惯性
C.男生启动后会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D.女生对男生的推力和男生对女生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22.关于图所示电磁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
...的是
A.图甲中,放在地球周围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总指向地磁的S极
B.图乙中,开关S闭合后,大铁钉的下端为S极
C.图丙中,同时对调电池正负极和磁体N、S极,线圈转动方向不变
D.图丁中,线圈转动时产生电流是磁场能转化为电能
23.甲、乙两物体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那么在0~t0时间内,两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是()
A.甲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乙都受平衡力作用D.甲受非平衡力作用
24.如图所示,是某保密室的防盗报警电路,当有人闯入保密室时会使开关S闭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继电器与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
B.电磁铁工作时,上端为S极
C.当有人闯入保密室时,b灯亮
D.当滑片向右移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25.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电子、质子、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
C.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摩擦起电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说明带电体具有磁性
二、实验题
26.电源电压为25V且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其上标有“50Ω 2A”的字样,电流表A1的量程为0~0.6A,电流表A2的量程为0~3A,灯泡L标有“5V 1W”的字样.
(1)灯泡L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大?
(2)闭合S,断开S1、S2,灯泡恰好正常工作,求R1的阻值.
(3)S、S1、S2均闭合,求滑动变阻器R2连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大时电路功率最大?并求出此种情况下电路1min消耗的电能.
27.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12V,电阻R1的阻值为5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10Ω 3A”的字样,小灯泡L上标有“12V 6W”的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3A.
(1)当开关S1,S2,S都闭合时,求小灯泡L在5min内产生的热量.(滑动变阻器R2连入电路的电阻不为0)
(2)当开关S1,S2,S都闭合,电流表的示数为2A时,求R2消耗的电功率.
(3)当开关S1,S2都断开,S闭合时,要求电流表示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3,求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
28.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0Ω,滑动变阻器R0上标有
“50Ω2A”的字样,电流表A的有两个量程分别为0~0.6A和0~3A,电压表V的量程为0~15V,
(1)当开关S拨到1位置且滑片P在A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8V,求电源电压U和
10min通过R1的电流产生的热量
(2)当开关S拨到2位置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与电流关系的图象如乙图所示,求滑动变阻器R0消耗的最大功率.
2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和小灯泡的阻值均保持不变,电源电压U=6V,R1=
6Ω,滑动变阻器R3的最大阻值为20Ω,小灯泡R2标有(6V 3W)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
(1)小灯泡R2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
(2)闭合开关S1、S2和S3后,通电10秒钟,整个电路消耗的电能是多大?
(3)在不损坏各元件的情况下,只闭合开关S2时,电路消耗的功率变化范围是多少?30.小明同学在测量小石块密度时:
(1)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若发现天平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侧调节(填“左”或“右”);
(2)调节天平平衡后,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右盘内所加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金属块的质量m0=_________g;
(3)在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时候,他发现石块太大不能直接放到量筒中进行测量,他改用如下方法:
a.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m1;
b.在装水的玻璃杯中放入小石块,记下水面的位置;
c.将石块取出再向烧杯中加水,使水面达到刚才标记位置;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石块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
(4)小红在观察小明的实验之后指出,在将石块从水中取出时会带有一定量的水,导致所测密度偏小。
你认为小红的说法是否正确: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
31.小明和小红用天平(含砝码)和量筒测量牛奶的密度。
主要步骤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实验台上,调节天平平衡;
(2)把牛奶倒入空烧杯中,测出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84.5g;
(3)将烧杯中的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测得牛奶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cm3;
(4)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____g;
(5)牛奶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kg/m3。
[拓展]做完实验后,老师又给他们一个挑战项目:如图所示,A、B、C、D是装满了某一种材料(细盐、铁粉、米粉中的一种)的四个不透明的轻质密闭容器。
要求在不打开容器的前提下,将其中装有相同材料的两个容器挑选出来。
老师给增加的器材有:与密闭容器相同的空容器各一个、适量的水。
按下列步骤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6)用天平分别测出图中四个密闭容器的质量m A、m B、m C、m D;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则A、C两容器中所装材料相同。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的比值,但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但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的乘积的比值,但比热容与热量、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为
U
I
R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内能是物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等,故A错
误;
B.晶体的凝固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故B正确;
C.通过对物体做功可以增大物体的内能,但没有从外界吸收热量,故C错误;
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故D错误。
故选B。
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高度,即音调,故C 正确。
故选C。
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形成的日食叫日偏食,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A.筷子好像在水面折断是由于来自筷子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光线看去,所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像比物体的位置高,属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B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是光色散现象,实质上是光折射现象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故D不符合题意。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锥角小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减小,影响测量结果,故A错误;
B.物体成像要清晰,就必须让物体(棋子)有足够光线射向平面镜才能成像,而不是让平面镜(玻璃板)上有足够的光线,故B错误;
C.大气压变化值不变,注射器容积如果越大,拉开的力就越大,所需的测力计量程也会变大,分度值就大,这时候测量的误差就增大,所以注射器容积不必太大,故C正确;D.在观察水的沸腾活动中,为了使水更快的沸腾,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D错误。
故选C。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本实验中,铜线框之所以能够转动,是由于通电线框在磁场中受力,同电动机的原理相同。
A .图是发电机的原理图,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故A 错误;
B .图是电动机的原理图,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做成的,故B 正确;
C .图是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故C 错误;
D .图是发电机的原理图,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故D 错误。
故选B 。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只闭合开关S 、3S ,灯泡、定值电阻以及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由图乙可知,当灯泡两端电压为2V 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2A ,由于串联电路处处电流相等,因此当电流为0.2A 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8V ,由
U I R
=
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220.2A 10Ω2V U IR ==⨯=
因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所以电源电压
122V+8V+2V=12V L U U U U =++=
故A 错误;
B .为保证电路的安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到阻值最大处,即a 端,故B 错误;
C .根据乙图利用公式
U I R
=
可知定值电阻1R 的阻值
1118400.2U V R I A
=
==Ω 只闭合开关S 、S 1,断开S 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a 端时,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并且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由
U I R
=
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212V-2V
500.2A
L U U R I -=
==Ω 只闭合开关S 、S 3,且滑片在a 端时,灯泡、定值电阻以及滑动变阻器串联,假设电路消耗
的最小功率为1.2W ,由
P UI =
可得电路电流
min 1.2W
0.1A 12V
P I U '=
== 由公式
U
I R
=
可知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12()0.1A (40Ω+50Ω)=9V U I R R '='+=⨯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灯泡两端电压
12V-9V=3V L U '=
由图乙可知,电流为0.1A 时,灯泡两端电压小于3V ,故电路中的最小电流大于0.1A ,即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不能达到为1.2W ,故C 正确。
D . 只闭合开关S 、2S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a 端时,定值电阻1R 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并且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1.5min 电流通过1R 产生的热量
2212V
(
)40 1.560s 64J 4050Q I Rt ==⨯Ω⨯⨯=Ω+Ω
故D 错误。
故选C 。
8.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A.“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是说听见声音就知道是某人了,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错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意思是不高大声说话,怕影响到天上人,这里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错误;
C.高速公路两侧的透明玻璃板能阻碍声音的传播,这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错误;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粉碎结石是需要能量的,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正确;所以选择D .
考点:声音的三个特征 声音的应用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声音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故A 正确;
B .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B 错误;
C.声音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A。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所以0℃的冰块也有内能,其内能不为零,故A不正确;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B不正确;
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推动活塞运动,将内能转化为了机械能,故C正确;
D.反复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铁丝的内能,故D不正确。
故选C。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指南针在地磁场的作用下指南北,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不通电的导线周围不存在磁场,故C错误,符合题意;D.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磁场相似,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D.桥在水中的倒影、汽车后视镜可扩大视野范围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D不符合题意;B.手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池水的深度看起来比较浅是从空气中看水中物体的折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中学生跑完50m的时间一般为7s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教室内一盏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约为40W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5月份苏州地区气温舒适,平均气温约为20℃左右,故C符合题意;
D.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约为
==⨯=
50kg10N kg500N
G mg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故A错误;
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即分子间吸引力和排斥力可以同时存在,故B 正确;
C.汤姆生发现电子后,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央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在质子组成,故C错误;
D.在氧原子、质子、水分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故D错误。
故选B。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风扇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化成机械能,故A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目前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获取核能的,故C正确;
D.能量在转移、转化过程中总是守恒的,但是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具有方向性,所以我们也要节约能源,故D错误。
故选C。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湿布擦抹插座时,可能会因湿抹布导电而发生触电事故,故A不符合用电安全;
B.家用电器失火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再泼水浇灭,故B符合用电安全;
C.三孔插座的接地线地线不可以直接接在自来水管上,一旦漏电,水管会带电,人触摸水管会触电的,故C不符合用电安全;
D.绝缘层老化开裂的电线连接电器,容易形成短路或发生触电事故,故D不符合用电安全。
故选B。
1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小明骑车向南行驶,以自己作为参照物,他骑车的速度与风速相同,所以感觉无风,此时的风向应是向南。
以柳树作为参照物,会看到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
所以B正确,ACD错误。
答案为B。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甲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和气敏元件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图乙可知,I−c图线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即煤气浓度增大时,电路中的电流线性变大。
AB.由U=IR可知,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也线性变大,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R两端的电压:U=U总−U0,则电阻R两端的电压应线性减小,故A错误、B 正确;
CD.由P=UI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线性增加(即P−c图线应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故图CD错误。
故选B。
1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D.因为是光滑的轨道,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在轨道上运动没有机械能的损耗,则小球的机械能守恒,所以小球能到达的最高点应与A点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不能沿轨道向上运动到E点;因小球的机械能守恒,所以小球到达D点时的机械能等于它到达B点时的机械能,故AD错误;
B.小球从A点加速下滑到C点时,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小球向下移动了距离,所以重力对小球做了功,故B错误;
C.小球到达C点(最低点)时,质量不变,此时速度最大,高度最小,所以它的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故C正确;
故选C.
2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两次路程时间图像都是经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两次所做的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两次木块都受到平衡力作用,故A正确;
B.因为木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木块所受的拉力等于摩擦力,因为两次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两次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相同,即拉力相同,故B错误;
C.惯性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两次用的物体的质量相同,所以惯性相同,故C错误;D.根据A的分析可得,两次拉力大小相同,但是不能确定在拉力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关系,故没法确定拉力做的功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A。
2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男同学向左运动,同时女同学也会向右运动,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错误;
B.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表现为物体对其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种阻抗程度,质量是对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故B错误;
C.男生启动后会在摩擦力作用下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正确;
D.女生对男生的推力和男生对女生的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2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由于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所以放在地球周围的小磁针静止时,受地磁场的作用,N极总是指向地磁S极,故A正确;
B.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向指的方向为N极方向;则铁钉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故B正确;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若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力的方向改变,若两个因素同时改变,则力的方向不变,即线圈转动方向不变,故C正确;
D.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此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2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甲物体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的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
故甲的运动速度不变,乙静止。
故AB错误;
由以上分析知,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静止,二者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甲、乙都受平衡力作用,故C正确,D错误。
2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工作的,故A项错误;
B.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工作时,上端为N极,故B项错误;
C.当有人闯入保密室时会使开关S闭合,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电灯b所在电路接通,b灯亮,故C项正确;
D.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电磁铁的磁性减弱,故D项错误。
故选C。
2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海绵容易被压缩,这是物体结构松散,容易被压缩,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A错误;
B.常见粒子尺度由小到大排序为:电子、质子、原子核、原子、分子,故B正确;C.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C错误;
D.摩擦起电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说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二、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