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单元检测检测卷(附答案)(附答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章末2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2秋•含山县期末〕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以下图,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以下做法正确的选项是〔〕
A.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近视眼镜
B.拿着镜片近距离看书本上的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眼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只呈现一个暗斑的是近视眼镜
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眼镜【考点】B1:透镜及其分类.
【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凸透镜能使得光线会聚,能成像;
〔2〕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凹透镜能使得光线发散;
【解答】解:
A、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故A错误;
B、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放大镜,即是凸透镜,是远视镜,故B错误;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只能呈现一个暗斑,即能使得光线发散,会在
透镜后面出现一个光线较弱的区域,所以是凹透镜,即是近视镜,故C正确;
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凸透镜,即是远视镜,
故D错误。

应选:C。

【点评】判断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比拟中间和边缘的厚薄、阳光聚焦法、放大镜法、成实像的方法。

这四种方法比拟常用,一定要掌握。

2.〔2022秋•沭阳县期末〕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假设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再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考点】B3: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分析】根据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根据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再变大可推断焦点在光斑之后,从而判断焦距。

【解答】解:
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时,即像距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假设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再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前,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后,因此f一定大于L.故ABD错误,故C正确。

应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理解“光屏上得到最小物象〞时,像距即为焦距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3.〔2022秋•苏州期末〕关于透镜,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
B.不管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D.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考点】B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B5: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有实焦点;
凹凸镜有虚焦点。

〔2〕对于凸透镜来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与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对于凹透镜来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发散,其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解答】解: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才能会聚于焦点,故A错误;
B、不管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故B正确;
C、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放在凸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
行于主光轴,故C错误;
D、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D错误。

应选:B。

【点评】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4.〔2022•沈阳〕如以下图,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
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
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考点】B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分析】〔1〕所谓会聚和发散都是相对于原来的光线而言的,与原来的光线相比,向中间聚集了,就是会聚,反之就是发散;
〔2〕凸透镜的光心到焦点的距离称之为焦距;
〔3〕凸透镜矫正远视眼,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解答】解:A、据图可知,该装置是透镜,所以光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由于不知道该光斑是不是最小、最亮的那一点,所以不能确定该点是否是焦点,故B
错误;
CD、据图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故C错误,D正确;
应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线的会聚、发散作用的判断等知识点,是一道根底题目。

5.〔2022•兰州〕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B.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C.黑板面反光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造成的
D.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A9:镜面反射;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B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分析】〔1〕凸透镜对任何光线都有会聚作用,让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使平行光线会聚成一点,使发散的光线变为会聚一些。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
〔3〕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当平行光射到外表光滑的物体外表时,反射光线仍然平行,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外表时,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发生的是漫反射;
〔4〕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A、凸透镜对任何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故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不变,故B错
误;
C、当黑板外表太光滑,光射到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朝着同一方向射出,位于
反射光线方向的同学则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就是黑板反光问题,故C错误;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
球的光导致的,故D正确;
应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黑板反光的理解和光的直线传播,是一道综合题。

6.〔2022秋•萝岗区期末〕如以下图,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A.仍然平行B.会聚C.发散D.无法确定
【考点】B5: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分析】要判断光线通过玻璃砖后会怎样,关键是要看玻璃砖属于什么透镜。

图中,玻璃砖是被气泡分成了两局部,这两局部都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如果同学们不对图片进行分析,很容易选B,这是错误的,因为凸形气泡不是玻璃元件,故它不是凸透镜。

这是一块玻璃砖被气泡分成两局部,这两局部都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

因此对照过去的平行光有发散作用,所以C是正确的。

应选:C。

【点评】此题中的一个干扰因素就是那个凸形的气泡,学生往往只注意到了气泡的形状,而无视了对光线起主要作用的其实是玻璃砖。

7.〔2007•绵阳〕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1、L2如图放置,其中AO1=O1B=BO2,过A点的一条光线经L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过L2的二倍焦距点
B.过L2的焦点
C.平行于L2的主光轴
D.过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
【考点】B6: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因为两个凸透镜是相同的,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第一个凸透镜光路的特点来完成第二个凸透镜的光路图。

【解答】解:过主光轴上的一点A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交于主光轴上一点B,并且A、B两点到光心的距离相等,可知:AO1和O1B为凸透镜的二倍焦距。

因为两个透镜完全相同,且AO1=O1B=BO2,所以BO2也是凸透镜L2的二倍焦距,所以光线再经L2折射后仍过L2的二倍焦距点。

应选:A。

【点评】过凸透镜二倍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仍过二倍焦点。

这个规律可结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帮助理解。

8.〔2022•枣庄校级自主招生〕小明在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一种镜头焦距大小可根据需要发生改变的光学照相机〕给小兰拍了一张半身照之后,保持相机和小兰的位置不变,又给小兰拍了一张全身照。

关于这个过程对相机的调节,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
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1〕知道物距、像距和像大小的变化规律:即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2〕在物距或像距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焦距就相当于减小物距或像距;同理减小焦距,就相当于增大物距或像距。

【解答】解:当拍了一张半身照之后,保持相机和人的位置不变,又拍了一张全身照,即该过程中的像是变小的,所以应增大物距;即保持了相机和人的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物距,即只能使透镜的焦距变小,同时还要减小像距。

应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9.〔2022•武汉〕如以下图,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以下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近视眼镜是凹透镜,首要的问题是知道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前;
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前面,可以用缩小像距和调节物距的方法使烛焰清晰的像承接在光屏上。

【解答】解:
近视镜片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有近视镜片时,凸透镜所成的像会后移;
拿走近视镜片后,蜡烛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前面,即凸透镜所成的清晰的像应该在光屏和透镜之间,所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或将蜡烛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应选:C。

【点评】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 <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假设在凸透镜前放一凹透镜,像将远离透镜移动;假设在凸透镜前放一凸透镜,像将靠近透镜移动。

10.〔2022•随州〕如图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
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
C.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
D.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
【考点】B9: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分析】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

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

【解答】解:
AB、正常眼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清晰,就是根据晶状体自动调节的原理,故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所以图中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观察远近不同物体时的情况,故A错误,B正确;
C、看近处的物体,要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该让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强,所以应该变厚,
故C错误;
D、对于正常眼,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的都是正常看就行,但对于近视眼,远处物体的像
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通过眯眼的方式让晶状体在一定程度上变薄,有利于看清远处的物体,故D错误;
应选:B。

【点评】此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熟练掌握远视眼的成因,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11.〔2022•宣汉县校级模拟〕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像,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像A变成像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
〔1〕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2〕高倍镜换成了低倍镜
〔3〕玻片向右下移动
〔4〕玻片向左上移动。

A.〔1〕〔3〕B.〔1〕〔4〕C.〔2〕〔3〕D.〔2〕〔4〕
【考点】BC:显微镜.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时玻片标本,要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由于在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据此解答。

【解答】解:
从图中可看出,A物像原来在视野的左上方,而B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在A图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偏左上方,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的右下方。

A图中的细胞体积小,而B图中细胞的体积大,故而由A变成B是由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应选:B。

【点评】解此题时,要注意换高倍镜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视野会变窄,二是视野会变暗,三是视野会变模糊。

针对以上问题思考操作步骤。

12.〔2022秋•涞水县校级期末〕一般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有限,要想看清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显微镜。

以下关于显微镜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显微镜镜筒两侧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测物体透镜叫做物镜
C.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D.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考点】BC:显微镜.
【分析】根据显微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对下面的选项逐个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显微镜镜筒两侧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错误但符合题意;
B、据显微镜的构造可知,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测物体透镜叫做物镜,故正
确但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物镜的作用是: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故正确但
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将物镜所成的像再放大,故正确但不符合题
意;
应选:A。

【点评】知道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作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3.〔2022•长沙〕2022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考点】BD:望远镜.
【分析】显微镜结构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用来看清微小物体的。

而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用来观看远处物体的。

【解答】解:A、望远镜的物镜是使得无限远处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显微镜的物镜是为了使得载物片上的物体成一个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故B错误;
C、望远镜的物镜的目的是使得无限远处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故D正确;
应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关知识,关键知道它们的组成和作用。

特别是望远镜,种类很多。

14.〔2022•沈河区一模〕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以下图的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乙图中字的清晰的像成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B.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C.甲、乙两图中成的都是虚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像同侧。

应用是放大镜。

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应用是幻灯机、
投影仪。

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应用是照相机。

⑤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解答】解:
A、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小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乙图中字的清晰的像成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故A正确;
BC、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故B、C错误;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故D错误。

应选:A。

【点评】此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我们可以用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焦距以内反变化。

〞来帮助我们记忆。

15.〔2022•铁岭模拟〕如图是利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文字的情形,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左图看到的像是虚像,将透镜适当远离课本像会变小
B.右图看到的像是实像,将透镜适当远离课本像会变大
C.假设两个透镜的焦距相同,则右图中透镜距离课本较近
D.假设两个透镜到课本的距离相同,则右图中透镜的焦距较小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根据图示的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来判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及像的虚实。

【解答】解:
A、观察左图是正立的放大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凸透镜成正立的像只有一
种情况:物距小于一倍焦距。

并且在此种情况下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将透镜适当远离课本像会变大,故A错误;
B、观察右图是倒立缩小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的
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将透镜适当远离课本,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会变小,故B错误;
C、假设两个透镜的焦距相同,则右图中透镜距离课本较远,故C错误。

D、如果两个透镜到课本的距离相同,由像的性质可知,右图中透镜的焦距较小,故D
正确。

应选:D。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涉及四个方面:①物距与焦距的关系;②成像的性质;③像距与焦距的关系;④这种情况下成像的具体应用。

在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考查时,一般是告诉其中的一个,让确定另外的三个方面。

此题就是告诉了成像性质,让判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6.〔2022秋•东阿县期末〕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空气泡下方处较暗〔选填“亮〞或“暗〞〕,这是因为太阳光射向空气泡和水如同射向透镜一样,出射光线会〔选填“发散〞或“会聚〞〕。

【考点】B2: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分析】〔1〕透明的材料都可以制成凸透镜和凹透镜,材料不同,对光线的作用是相同
的。

〔2〕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在气泡的下面对应的位置较暗。

故答案为:暗;凹;发散。

【点评】掌握透明的材料都可以制成凸透镜和凹透镜,透明的材料不同,但是对光线的作用是相同的。

17.〔2022秋•铜陵期末〕如以下图,一束光线经过一个透镜后相交于主光轴上的A点,取走透镜后,光线相交于B点,则该透镜起到〔会聚/发散〕作用,是透镜。

【考点】B5: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分析】根据题目中放透镜与不放透镜的会聚点位置的变化确定该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然后再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得到此题的答案
【解答】解:放上透镜的会聚点A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B更要远离透镜,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该透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故答案为:发散;凹。

【点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是发散了还是会聚了,其判断标准就是看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和不经过透镜折射沿直线传播的光线相比,其范围大小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假设变大了就是发散了,假设变小了就是会聚了。

18.〔2022•扬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上/下〕调整。

〔2〕假设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左/右〕移。

〔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左/右〕移。

【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1〕如图,像在光屏的上方,说明像比拟靠上,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透镜要向下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或烛焰向上移动。

〔2〕①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光屏上能接到的像是实像,光屏上不能接到的像是虚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3〕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此时在凸透镜的前面放一个凹透镜,要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光屏远离凸透镜,或烛焰远离凸透镜。

【解答】解:〔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透镜向下移动,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2〕①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说明凸透镜成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需将光屏向左靠近凸透镜。

〔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因近视镜为凹透镜,会使光延迟会聚,故像距会变大,这时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增大物距,即将蜡烛向左远离凸透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