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听书》教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湖居听书》教学案
文学常识
一、章回小说
「小说」这个名词,早在战国时代就已出现,但是并非文学作品;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才产生
了志怪一类的作品,由于缺乏完整的情节,所以只能称为「故事」,不能叫做「小说」。
到了唐朝,开始有了正式的小说出现,叫做「传奇」。
在内容上有篇幅较长的细腻描写、委婉曲折的情节和相当完整的艺术结构;大体可分爱情、讽刺、侠义、志怪、历史几类,都用文言写成。
到了宋朝,产生了「说话」的表演艺术,类似后代的「说书」,有小说、说经、讲史、合生(后又谓之唱题目,乐曲起自唐中宗时胡人袜子、何懿等所唱词),演出的人叫「说话人」,所用的底本,叫「话本」。
「话本」应是促成长篇章回小说成熟的前导,如「话本」的「入话」,后来演变成章回小说的「楔子」;章回小说每回最后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束,也是「说话」遗迹;此外,小说中出现「且说」、「话说」、「却说」的文字使用,以及运用「正是」、「后人有诗赞曰」掺入议论性的旁白、韵文的作法,都是源自于话本,形成了传统长篇小说的独有特色。
章回小说的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草节,称为「回」,少则十几回,多则百余回。
每回前用两句对偶句标目,称为「回目」,概括该回的内容。
章回小说的每一回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这类小说眉目清处,符合民众阅读习惯,故为明、清两代长篇小说普遍使用。
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元末明初就出现了两大章回小说巨著:施耐庵的水浒传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二、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大量出现于戊戌维新变法失败以后,以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
为中心内容的小说称作谴责小说。
四大谴责小说是指刘鹗老残游记、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
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官场百丑图,对晚清的各级官僚作了多角度、多方面的揭发和暴露,写出了官
场的种种罪恶。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通过主人公「九死一生」的二十年间目睹的种种怪现状,反映了
光绪十年中法战争前后到二十世纪初期的社会现实,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堕落。
孽海花以曾出
使俄、德等国大臣金雯青和妓女傅彩云的故事为线索,描写了同治初年到戊戌变法前夕这三十年清王
朝在政治、外交及社会各方面的动荡情况
三、著名古典小说的比较
作者面面观
一、刘鹗名号
刘鹗,原名梦鹏,又名孟鹏,谱名振远,字云抟,后改名鹗,字公约。
之后因主张建筑铁路、开采铁矿、煤矿,于是又改字铁云。
后又因收藏古董,斋名「抱残守缺」,所以写小说时,就以「老残」为别号,老残游记一书作者题名则为「鸿都百鍊生」。
鸿都是汉宫门名,后作为京都之代称,百为姓,鍊生是名。
二、「老残游记」撰写始末
刘鹗所以撰写老残游记,系因友人连梦青在上海落拓潦倒,无以为生,依赖鬻文餬口。
刘鹗为助友人,乃动笔撰写章回小说,赠与友人,以增其稿费收入;先后连载于上海商务印书馆所创办之绣像小说半月刊及天津日日新闻报。
前后共二十卷,亦即一般所谓老残游记初编。
海北公司失败后,刘鹗又写老残游记续篇,共十四卷。
一般称之为「二篇」,不过,目前仅得见其中九卷。
形音义汇整
一、同义成语
二、义近词语
三、一字(词)多义
四、形似字比较
修辞纂要
一、譬喻
1.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明喻)
2.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明喻)
二、引用
语文中援用别人的话或典故、俗语等。
引用有两种方式:(1)明引:明白指出所引的话出自何处。
(2)暗用:引用时不曾指明出处。
1.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
(暗用)
2.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
(明引)
3.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
(暗用)
「摹声」的笔法
「摹声」的笔法不落俗套,是明湖居听书最受人称道之处。
「王小玉说书」既是全文重心所在,则对于说书艺术的描绘自然是不遗余力。
刘鹗在写王小玉说书时,譬喻多样,生动传神,而且将声音的高低抑扬,转变无穷,分为七个层次,逐层描摹:
这七个层次的表达,既有类似「回旋转折」这样的直接描述,也有藉「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的听众反应来侧面描写,同时藉各种实象的譬喻来描绘声腔的变化,精彩绝伦,为全文重心所在。
烘托
一、外貌
1写弹三弦者:以风干福橘皮喻一脸疙瘩,以示其丑,旨在衬托黑妞与白妞之清秀。
2写黑妞:为王小玉做陪衬,所以只简单描绘。
及至王小玉出场,作者则骋其笔力,详细描摹其美好形貌。
二、才艺
1写弹三弦者—先抑后扬:从「人也不甚留神去听」到「入耳动心」、「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却也压不下那弦子去」。
2写黑妞—先扬后抑:,从「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到「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黑妞)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
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
3写弹三弦、黑妞之才艺,无论是「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用意在烘托王小玉说书艺术之无可企及。
4侧笔:借听众之口赞美
每次听他(王小玉)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音。
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