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综合练习 苏教版 必修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苏教版必修4 综合练习
注意:1、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共23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7分)
一、(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饿殍(piǎo )孝悌(dì)厚德载物(zài )乍暖还寒(zhà )
B、猿猱(náo )嫉恨(jì)大放厥词(jué)雕栏玉砌(qiè)
C、蛤蟆(há )镣铐(liào)卓有成效(zhuó )渚清沙白(zhǔ )
D、恫吓(hè )栈道(jiàn )商贾云集( gǔ )纷繁芜杂(wú)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
A、暮蔼编纂春意阑珊漂伦憔悴
B、肤浅磐石遮天敝日秋风萧瑟
C、聒噪纳粹仓皇失措豁然开朗
D、恻隐寒喧良晨美景摧眉折腰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⑴我国的《婚姻法》明确规定,夫妻间有互相的义务。

⑵当人们能够从各方面看见他被人用绳子和皮条绑在刑台的轮盘上的时候,场内了一阵笑声和喊声……
⑶他病了,不肯来参加这次宴会。

A、抚养爆发推脱
B、抚养暴发推脱
C、扶养暴发推托
D、扶养爆发推托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考生在考试前的一周里应特别注意劳逸结合,调整心态,做到夙.兴夜寐
...,有规律地起居作息。

B、去年,试制工作遇上了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
....,多亏陈总指点才渡过了难关。

C、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以往,
学生自然目无全牛
....,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D、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总揽全局,运筹帷幄
....,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难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

在生态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B、在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做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C、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刊物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能否为读者献上丰富、新鲜优质的精神食粮。

D、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很大,工厂决定开除责任人的公职,并赔偿损失一万元。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冈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

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

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直可惊天地,泣鬼神直:直接
B.顾自民国肇造顾:回顾
C.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丐:索求
D.视清季有加视:看到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 B.草木为之含悲
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
C.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D.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斯诚后死者之羞也环顾国内,贼氛方炽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A.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B.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
C.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D.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是孙中山先生应人之邀写的一篇序言。

当时作者正督帅桂林准备北伐,他就书论史论世,热烈赞扬黄花冈烈士,是一篇借先烈的伟大精神鼓舞士气、进行战斗动员的檄文。

B.黄花冈烈士在武昌革命中血肉横飞,最后都被焚而死。

作者号召国人要学习他们的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实现真正理想的中华民国。

C.作者把黄花冈烈士比作田横五百壮士,把自己比作司马迁,为没能为黄花冈烈士立传而感到内疚。

D.全文运用了比喻、对偶、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烘托等艺术手法,把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第II卷(共123分)
三、(共31分)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

(3分)
②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3分)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一段文字,然后回答第11题。

(5分)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3分)
译:。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分)
译:。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宜阳,地名。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后不久。

①诗中的“自”、“空”二字有什么意蕴?(2分)
答:。

②这首诗三、四两句的写景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

13、背诵默写(7分)(每题1分)
⑴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⑵ 问君西游何时还?。

但见悲鸟号古木,。

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⑷《李煜·虞美人》中的咏愁名句是:?。

⑸念去去,千里烟波,。

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⑺同是天涯沦落人,。

14、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2个字)(4分)
2005年,可以说是恐怖文学迅速升温的一年,不仅在出版领域呼风唤雨,而且在网络上
同样拥有超高的人气,“寻找中国的斯蒂芬·金”投票活动仅推出一周,就有近百万的点击率,有1万名网友进行了投票,500名网友纷纷跟帖评论,为心仪的作家、写手拉票。

让记者有些惊讶的是,在候选的35名作家中竟有一大半都是网络写手,传统恐怖小说作家因为很少上网,在与网络写手的比拼中,明显占了下风,目前在投票页面上排名前十均为网络写手。

答:。

15、结合语境,按照画线语句的句式仿写两句话。

(3分)
重岩叠嶂、悬泉飞瀑,常使人惊心动魄;;。

大自然是一个万花筒,不同的景色,给人多样的感受。

四、(32分)
(一)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16—18题。

(10分)
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①。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它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

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

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②。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起草《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

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③。

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16、画线句①中“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的是谁?“今天”指的是一个什么特殊的日子?(2分)
答:。

17、画线句②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分)揭示了今天美国黑人怎样的生活处境?(3分)答:。

18、画线句③中的“空头支票”在文中的内涵是什么?(2分)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2分)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22分)
奥斯威辛的风
高洪波
2004年的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

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威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威辛距华沙有多远,更不晓得东道主的具体安排。

波兰作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接话茬儿。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的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在肖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
几分。

可我仍惦记着300公里以外的奥斯威辛。

10月18日中午12时30分,我终于踏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

那一天早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威辛,却陡然狂风大作。

胡佩芳大姐说,奥斯威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

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威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
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绞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在27楼展览馆,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犹太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

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
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
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
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

在奥斯威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的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

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威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栗,铁丝网和绞刑架在风中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罢!
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当天我见到一位叫何敢的中国女留学生,她说曾经陪同一个代表团参观过奥斯威辛,然后连续难受了两个多月,以后再也不愿意去。

由何敢联想到在波兰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胡佩芳大姐,她们对奥斯威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地狱的别称,正像美国副总统切尼在2004年1月27日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论坛上说的:“在欧洲的死亡集中营里,有人犯下了人类所不能想象的最严重的罪行。

我们必须向下一代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里感谢那些将我们从暴政下解救出来的解放者,同时我们必须有勇气阻止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奥斯威辛是个小镇,建镇在800年前,二战前被称为波兰的“犹太人城”,因为当时的1、23万人口中有7000名犹太人。

现在小镇有些不堪历史重负,因为人们无法想象小镇如何在一个巨大的公墓旁生存。

这当然仅只是游客的见解,事实上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

19、文章开头三节写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的有关情况,有哪些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第五段中,作者是怎样写奥斯威辛集中营景象的?(2)“我的心底”陡然出现的几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文中奥斯威辛的风有什么特点?(2)奥斯威辛的“风”有哪些含义?(6分)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为什么胡大姐她们会“拒绝”奥斯威辛,而“我”参观时也“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2)作者说“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对这句话你是怎样
理解的。

(6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心理学家对社会进行调查,问什么是教养,结果答案见仁见智:温文尔雅、处事有分寸、自重并尊重他人;守信、有礼貌、善解人意、关心他人;正派真诚、光明磊落、遵守公共规则、注重细节等。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的教养退化了:集体场合里晚睡的人肆意说话打闹,早起的人报复性的定闹钟,相互交往言语中的挑衅和不尊重,在别人有难时冷漠无情……这些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读了上面的一段话,它引发你想了些什么呢?请以“教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文体不限( 除诗歌外);(2)标题自拟;(3)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C(蔼—霭伦—沦敝—弊喧—暄晨—辰)
3、D
4、D (A“夙兴夜寐”不能说明有规律起居,劳逸结合B爽,差错的意思。

多次试验或行动都没有差错C
“目无全牛”形容对事物了如指掌,处理起来极其熟练,也形容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此处把“目无全牛”误作“目无全局”)
5、A(B主语残缺C一面与两面照应不周D谓语残缺,改成“并责令其赔偿损失”)
6、C(A简直B但是D比)
7、D(A凭、用;而、因而B因为;替、给C助词,无意义,表定语后置;的)
8、D(例句使动用法A名词作动词永存B名词文字,一说作动词记载C名词作动词,为动替作传)
9、A(B应是广州起义,“被焚而死”不当,可说全部牺牲C这一段记烈士遭受冷落的境况,引用历史上善传游侠的史迁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做比较,进一步抒发作者悲痛的情怀D没有象征)
10、11参考《教师教学用书》翻译。

12、①答:“自”字强调春花无人观赏,“空”字表明鸟啼无人聆听,(1分)这两字写出了战后山河的荒寂。

(1分)②答:两句写景是用反衬手法(以乐写哀,以闹衬寂或以动衬静),(2分)表现了诗人面对战乱后荒寂山河的深沉叹惋之情。

(2分)
13、参考课本。

14、传统作家不敌网络写手。

(4分)
15、(句式一致得1分,内容符合2分。

示例:万紫千红、花团锦簇,常使人赏心悦目;西风残照、衰草披离,常使人触目伤怀。


16、林肯林肯签署《解放黑奴宣言》一百周年纪念日。

17、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揭示了黑人物质生活贫困,精神备受歧视,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的悲惨生活。

18、“空头支票”在这里是个巧妙的比喻。

自从林肯总统签署《黑奴解放宣言》,黑人在法律上就有了和白人一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现实却令人失望,就像空头支票一样,听起来不错,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美国是商业社会,空头支票的内涵人们非常熟悉,用它作比,形象且易为人们理解。

(意思正确即可给满分)
19、自然地引出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内容;表现心情的热切;以美丽的城市、“欧洲的独特魅力”、美好的诗意反衬在这块土地上纳粹曾经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马列克沉吟、胡大姐不说话为下文“拒绝”埋下伏笔。

(4分共四个要点,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答对两个要点得3分,答对三个要点得4分。


20、(1)先概括叙述,再选取典型细节加以描写。

(2)表现“我”目睹悲惨历史的巨大震撼和为人类的无助与悲伤而无比痛心。

(本题6分,第一小题2分,答“由面到点”,并作具体解说也可;第二小题4分,“震撼”与“痛心”只答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


21、(1)奥斯威辛的风常常是“陡然”来到;寒气袭人;具有“愤怒”、“狂暴”的气势;发出“嚎叫”、“呻吟”的声音。

(2)奥斯威辛的风是自然界的狂风;百万冤魂形成的死一般的压抑、恐怖的氛围;人们心底的风暴。

(本题6分,每小题3分。

第一小题四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答对三个要点得3分;第二小题三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22、(1)因为承受不了心灵的折磨和历史的重负,也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

(2)奥斯威辛的存在使人们正视历史上人类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刺痛世人的良知;并使人们警惕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本题6分。

第一小题3分,两个要点,前一要点2分,后一要点1分;第二小题3分,三个要点,答对一个要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23、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