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妻书》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妻书》知识梳理
一、作家、作品简介
林觉民(1886年—1911年),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闽县(今闽侯)人。

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1907年日本留学,入庆应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后参加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

1911年回国参加广州起义,4月27日,与方声洞等领先袭击总督衙门,负伤被捕,数日后从容就义。

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与妻书》是其在1911年4月24日晚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

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

全文感情真切,笔调委婉动人,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字词梳理
(1)人民:和下文的“众庶”,都是百姓的意思。

(2)择:同“释”,舍弃。

(3)就:成就。

(4)五帝三王:五帝,《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5)黔首:指平民,老百姓。

黔,黑。

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为黔首。

(6)资:资助,供给
(7)业:使成就霸业。

(8)意映卿卿如晤:意思如同“我凄见宇如面”。

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

卿卿,旧时夫对妻的爱称。

如晤,如见面,旧时书信用语。

(9)竟:完成。

(10)彀:同“够”。

(11)司马春衫: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里比喻极度悲伤。

春衫,应为“青衫”。

(12)太上之忘情: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说,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忘了喜怒哀乐之情。

(13)充:扩充。

(14)与使:与其,下文“无宁”是“不如”的意思。

(15)既:已经。

(16)有身:有身孕。

(17)寸管:指笔。

(18)第:但是。

(19)抑:还是。

(20)骨化石:古代传说,有一男子外出未归。

其妻天天登山远望,日久天长变成了一块石头,后人称其为望夫石。

(21)率性:任性。

(22)依新:作者的儿子。

(23)肖:像。

(24)旁:靠近。

(25)的的:实在,的确。

(26)偶:婚配,嫁给。

(27)巾:这封信当时是写在一条白布方巾上,故云。

(28)模拟:想象、揣摩。

(29)一恸:大恸。

一,很、甚。

(30)辛未:应是“辛亥”,即1911年。

(31)念:二十的俗称。

(32)四鼓:四更天。

(33)诸母:各位伯母、叔母。

三、通假字
1.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彀,通“够”。

2.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

3.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通“廿” ,二十。

四、词类活用
1.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

(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护。

(3)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写尽。

(4)当尽.吾意为幸:领会尽,领会透。

2.名词活用为动词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追求。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

(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小孩。

(3)当尽吾意为幸.:幸事。

4.动词作状语
(1)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小声哭着。

(2)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动词用作状语,用哭声。

5.名词作状语
(1)意洞手.书:用手,亲手。

(2)瓜.分之日可以死:像切瓜一样。

(3)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用数字。

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称心快.意:使……愉快。

(2)卒不忍独善.其身:使……完善、好。

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

8.动词的使动用法
瓜分之日可以死.:死其后省略宾语“之”,使……死。

五、一字多义
1.与
(1)与.妻书:动词,给,给予。

(2)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介词,和,同,跟。

(3)吾与.(汝)并肩携手:连词,表并列,和、同。

(4)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连词,表选择,与其。

2.竟
(1)不能竟.书而欲搁:动词,完毕,终了(使……完毕)。

(2)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副词,全,整,终。

3.身
(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名词,自身,自己。

(2)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名词,身孕。

4.及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动词,推广到。

(2)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介词,等到。

5.余
(1)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副词,以外,以后。

(2)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动词,剩下,留下。

(3)前十余.日回家:数词,整数后不确定的零数。

(4)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代词,我的。

(5)吾今死无余.憾:形容词,遗留的,剩下的。

6当
(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能愿动词,应当。

(2)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介词,在。

(3)吾家后日当.甚贫:副词,会,将会。

(4)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副词,会,将会。

7.卒
(1)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读zú,终于,副词。

(2)旦日飨士卒.:读zú,兵,名词。

(3)鲁肃闻刘表卒.:读zú,死,动词。

(4)五万兵难卒.合:读cù,通“猝”,仓猝,副词。

8.而
(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连词表顺承。

(2)谓吾忍舍汝而.死:连词表修饰。

(3)汝初闻言而.怒:连词表顺承,就。

(4)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连词表转折,可是。

(5)谁知吾卒先汝而.死:连词表修饰。

(6)即可不死,而.离散不想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连词表转折,可是;表并列,又。

(7)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连词表示转折,却。

(8)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

(9)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连词表修饰。

9.以
(1)吾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介词,用。

(2)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介词,凭。

(3)汝体吾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介词,把。

(4)望今后必以.告妾:介词,把。

(5)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介词,把。

(6)且以.汝之有身也:介词,因为。

(7)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介词,用。

(8)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连词,表修饰。

(9)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介词,从。

(10)汝不必以.无侣悲:介词,因为。

(11)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介词,把。

10.其
(1)汝其.勿悲:语气副词,表婉商语气,可,希望。

(2)汝其.善抚之:语气副词,表期望语气,应当,一定。

(3)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代词,他。

(4)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语气副词,表测度语气,大概,或许。

(5)卒不忍独善其.身:代词,自己。

(6)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代词,代腹中之物。

(7)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代词,代鬼。

(8)吾亦望其.言是实:代词,那些。

11.为
(1)故忍悲为.汝言之:介词,对,与。

(2)亦以天下人为.念:动词,作为。

(3)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介词,替。

(4)虽不谓吾言为.是:判断词,是。

(5)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动词,作为。

(6)吾爱汝,所以为.汝体着唯恐未尽:介词,替。

(7)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动词,当作。

12.之
(1)故忍悲为汝言之.:代词,这件事。

(2)及今思之.:代词,这件事。

(3)吾能之乎?抑或汝能之.乎:代词,这样。

(4)汝可以模拟得之.:代词,我的心情。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结构助词,的。

(6)吾之.逃家复归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使之.肖我:代词,他。

(8)汝其善抚之.:代词,他。

13.相
(1)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代词,我。

(2)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代词,你。

14.至
(1)吾至.爱汝:副词,最,极。

(2)吾爱汝至.:副词,极。

15.盖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副词,表示推断性判断,大概。

16.则
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第一个“则”,连词,表推测,含有假设性,相当于“就”“那就”。

第二个“则”,连词,表承接,相当于“那么”。

17.即
(1)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副词,就,就是。

(2)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连词,即使,纵使。

六、古今异义词
1.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古义:双音复合词,并且推广到。

今义:表并列的连词。

2.此吾所以
..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结果的连词,因此。

3.吾家后日
..当甚贫古义:以后的日子。

今义:后天,明天的明天。

4.汝泣告.我古义:请求。

今义:控告、告诉等。

5.汝可以模拟
..得之古义:想像、揣摩。

今义:模仿。

6.钟情
..如我辈者古义: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今义:感情专注(多指爱情)。

七、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2)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2.省略句
(1)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省略介词宾语。

(2)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省略介词“于”。

(3)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省略介词“于”。

(4)吾辈处今日之中国:省略介词“于”。

(5)天灾可以死:省略宾语。

(6)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省略介词“于”。

(7)吾今与汝无言矣:省略谓语。

3.倒装句
(1)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定语后置。

(2)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定语后置。

(3)吾爱汝至:状语后置。

(4)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主谓倒装句。

4.固定结构
(1)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表选择,与其……不如……。

(2)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表疑问,把……怎么办;对……怎么样,拿……怎么办。

八、参考译文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

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了解我的苦衷,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

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

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

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

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

你不要悲伤!
你还记得吗?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

”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

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

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

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

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

”我也已经答应你了。

十几天前回家,就想顺便把这次远行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面对时,又开不了口,况且因你怀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伤,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

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

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吗?还是你能这样做呢?即使能不死,但是夫妻离别分散不能相见,白白地使我们两地双眼望穿,尸骨化为石头,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曾见过破镜能重圆的?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今天我和你幸好
双双健在,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是我敢于毅然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

依新已经五岁了,转眼之间就要长大成人了,希望你好好地抚养他,使他像我。

你腹中的胎儿,我猜她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我心里非常欣慰。

或许又是个男孩,你就教育以他的父亲作为志向,那么我后继有人了。

幸甚,幸甚!我们家以后的生活该会很贫困,但贫困没有什么痛苦,清清静静过日子罢了。

我现在跟你再没有什么话说了。

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应当也用哭声相应和。

我平时不相信有鬼,现在却又希望它真有。

现在又有人说心电感应有道,我也希望这话是真的。

那么我死了,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

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方;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

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

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

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顾全自己。

唉!方巾短小情义深长,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可以凭此书领会没写完的话。

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会在梦中见到我吧,写到这里太悲痛了!
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亲笔。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请她们指教。

一定要完全理解我的意思,这是我最后的希望。

九、创作背景
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

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

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即4月24日,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

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他和妻子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但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

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

在写《与妻书》的同时,林觉民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40字的信。

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

十、问题探究
1.作者的衷情是什么?
作者“忍悲”所言衷情是:“吾至爱汝”并“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从而“使吾勇于就死”,并“敢先汝而死”,进而慰“汝不必以无侣为悲”。

2.作者是怎样表达衷情的?
全文以“忍悲为汝言吾衷”的“吾衷”为主线,结合抒情忆事,进行深刻的说理,表达了“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3.全文按主线“吾衷”可分为三部分。

(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忍悲为汝言吾衷”——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

①为什么要悲呢?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②为什么要诉“吾衷”?
“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

”这两个为什么就引出了全文的主旨——“忍悲为汝言吾衷”。

那么“吾衷”到底是怎样的呢?
(2)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

①从感情上来说:“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


②从理义上来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③从事势上来说:“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④从后事上来说:“吾今死无余撼,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汝清静过日而已。


抒情、议论、叙事相结合,情说得真切,理说得深刻,事势说得形象,后事说得感人。

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对“吾衷”作了真实、深刻、详尽的阐述,感人肺腑,教人激奋,慰人勿悲,从而达到了作者写信的目的。

(3)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加深言情,情深永相旁:深入说理,志高不幸生。

这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和加深。

①加深言情:“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恐日日为吾担忧”。

②深入说理:“吾爱汝至”:“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这样就全面地阐明了“情至生死永相旁,志高不幸生中国”的真情实理,使全文的言情说理达到了至善至深的地步,显示了作者的情操、理想之高尚,突出了作者文笔之精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