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与天气》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锋与天气》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是继气压带、风带移动对气候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介绍了锋面系统与天气,以点带面使学生理解不同时空的天气变化。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并为接下来的气候学习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课程标准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学生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的课改,个性普遍突出,他们富有好奇心又活跃;在心理上,他们渴望自主探究和表现,对感兴趣的知识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并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但应该清楚一个并不乐观的现实:地理空间分析能力较差。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学情,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
冷锋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教学难点
冷锋、暖锋的形成过程与天气的关系,冷、暖锋的区别。

3、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冷锋为本课重点是因为冷锋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冷锋有联系。

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

另外,掌握了冷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如“寒潮”
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原因有四。

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

二、说教法及其依据
我们主要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对比研究的方法。

依据: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锋面系统的内容抽象,且结合高一学生空间想象力较
差,他们无法完整准确的在脑海里形成锋的形成过程,所以我们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这样可以将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运动过程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对所要学习的锋面系统形成完整的认识。

2、由于锋面系统抽象难理解,和高一学生年龄自控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调
动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学习过程当中我们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动画或图像,自己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因此我用了观察分析方法、问题探究法。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3、由于学习冷锋、暖锋的角度相同,在讲解完冷锋之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来
学习暖锋。

且它们有很强的对比性,所以我们采用了冷、暖锋对比研究的方法。

三、说学法及其依据
老师领导下对比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依据:锋面系统一共包含三种不同性质的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其中冷锋、暖锋的运动过程和其影响下的天气状况有很强的对比性,如果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把这两个内容都详细的分析,时间就会太过紧张,并且,由于中学生活泼好动,如果就按这种模式,他们容易产生疲劳走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带学生学习冷锋的运动过程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状况,待他们学会之后,我们就可以给他们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来参照冷锋的学习方法学习暖锋,最后同学们完成关于暖锋的表格,我通过提问,修改补充他们的答案,作总结。

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完成教学任务。

B
C
四、说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冷锋的天气预报视频,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视频中出现了哪些天气现象。

提出问题:
1、什么是冷锋?
2、为什么冷锋到来会出现降温、降水、大风等天气现象?
从学生所熟悉的天气预报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他们对生活中地理现象的关注。

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并引导学生带着上面所提的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气团的概念、分类及性质
先给学生讲解气团的概念及分类,再从温度、密度、气压、湿度等各方面来说明冷、暖气团的性质及其与天气的关系,为学习锋的天气规律奠定基础。

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学习兴趣正浓,注意力也很集中,及时讲授新的知识,学生容易掌握。

二、锋面系统
1、首先提出"当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就会形成锋",让学生判断以下A 、B 、C 三图,哪幅是正确的?
随后多媒体播放锋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锋的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而且锋面总是倾向冷气团一侧。

并结合图讲解什么是锋面、锋线和锋。

提问: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天气如何?
【采用启发性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冷、暖气团的性质来分析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在学生的回答后做进一步的补充说明。

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全面地认识锋,认识会更深刻,过程也更有趣。


2、锋的天气特点
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3、锋的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位置的不同,可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进一步讲解冷锋和暖锋的概念。

三、锋影响下的天气现象
1、冷锋影响下的天气现象
播放冷锋对南宁天气影响的动画,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降水位置,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南宁的天气状况。

【采用动画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图像,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的冲击,便于学生抓住重点,观察规律,开发思维。


引导学生学习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

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引入锋前和锋后的概念。

学生通过观察学习逐步解决以下问题:
①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
②何为锋面过境时、过境前、过境后?提示学生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

③冷锋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
④冷锋过境时天气如何?
⑤冷锋降水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
【以上的5个问题,依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模式,由简到难,一步步的引导,
启发学生】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补充,学生完成课前准备的冷暖锋知识表的冷锋部分。

【以表格的形式学习,学生更容易把握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


2、暖锋影响下的天气现象
【活动1】播放暖锋对南宁天气影响的动画,让学生根据学习冷锋的方法来对比
学习暖锋。

南宁南宁南宁
在学习了冷锋影响下的天气现象的基础上,把学生分为三组来学习暖锋影响下的
天气,并让学生代表起来讲述,再对学生的讲述进行补充,对比完成表中暖锋部
分知识点。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同时,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堂师
生角色转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观察能力,
也有利于查找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培养正确的思路。

此外,列表总结冷暖锋下的
天气,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3、冷、暖锋的判断
(1)根据冷、暖锋的符号来判断。

冷锋用线和三角表示,暖锋用线和半圆
表示。

(2)根据冷气团移动方向来判断。

冷气团移动指向锋面的为冷锋,冷气团在锋面形成环流的为暖锋。

(3)根据雨区的位置来判断。

雨区在锋后的为冷锋,在锋前的为暖锋。

(4)根据锋面的坡度来判断。

锋面坡度较陡的为冷锋,较缓的为暖锋。

【冷、暖锋的判断是一个难点,在学习了冷锋和暖锋后,进一步进行
冷、暖锋的判断,有助于学生更系统的区分冷锋和暖锋。


4、准静止锋
学习了冷锋和暖锋控制下的天气,知道冷锋和暖锋都是有一个气团占主导地位,引导学生思考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情况呢?天气如何?接着讲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的“梅雨”天气,并介绍影响我国的著名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和昆明准静止锋。

【适时的拓展补充新知识,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引进准静止锋的概念,及时与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5、影响我国的主要锋面系统
我国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

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尘暴等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

【活动2】由学生自由讨论分析“寒潮及其危害”。

【联系现实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天气现象。


【总结】本节课主要讲了锋和锋面影响下的天气现象,学生要重点掌握锋影
响下的天气现象,判别冷锋、暖锋。

【板书设计】
一、气团
二、锋面系统
1、锋
2、结构特点
3、天气特点
4、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三、锋影响下的天气系统
1、冷锋影响下的天气系统
2、暖锋影响下的天气系统
3、冷、暖锋的判断
4、影响我国的主要锋面系统
教学评价:本节课始终贯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进行教学。

由于冷暖锋部分的知识容易混淆,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冷气团
暖气团
锋面
锋线
小组合作探究法、对比研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更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将冷暖锋的形成及其特点集于动画中表现出来,变抽象为直观,学生能够更好得理解和掌握。

运用表格对冷暖锋进行比较学习有助于更好地区分冷暖锋天气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