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有效性关注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有效性关注什么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
课堂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新课改以来我们已经初步树立了有效教学的理念。
本文结合自
己的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浅谈笔者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有效性策略的一
些探索。
最优化原来是数学术语,常应用于交通、运输、生产管理方面,其大意是指:按照某一衡量
标准,去寻求最好的方案,以达到较经济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获得好的结果。
通俗的说,就是要达到高效能低消耗。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教学,就是在教养、教育和学
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就,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
不超过学校卫生所规定的标准。
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做到有效。
所谓“有效”,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
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是否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
完内容或教得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是否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
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
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
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
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
那么,最优化的、有效
的语文课堂我们应关注什么?
一、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有“对象”意识,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要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即新课标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均衡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学科的发展。
因此,课堂首先关注的
是学生,充分体现“学习是学习主体的自我建构”,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而不是教
师准备好的教案如何上。
一节课结束,主要看学生是否获得了具体的进步与发展,学生是否
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
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课
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例如,高年级的生字词教学,对于优等生,通过预习就能达到
会认、会写,基本会用。
但是对于一般的学生或是成绩稍差的学生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课堂上,对于优等生,老师通过抽测,就能帮助其掌握;对于其他学生,关键的字词老师要进行
讲解,甚至通过举例帮助他们理解、掌握。
这样,课堂教学就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追求更多
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二、关注课堂上的学习纪律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学
会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教师需要教会学生的。
可是,我们平时的课堂组织纪律、思
想教育用去了很长的时间,而我们的教学时间用了多少呢?这样的课堂教学有效吗?因此,
良好的自觉学习纪律是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效果有效化的有力保证。
遇到学生纪律不好,
教师要分析原因,是学生知识上有空白,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是教师失去教育分寸,要求过严,还是学生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
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教给
学生学习的方法,教育学生学会自律,想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管理井井有条,既有
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
三、关注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巴班斯基说:“现代教学的鲜明特色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乃是有目的的选择每一个课
题的主要教学方法,所选的方法要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任务。
”如,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学生第一次遇到就需要老师的讲解;检查学习情况需要提问或答卷;诗歌教学需
要以朗诵为主;阅读课文以探讨启发为主。
一句话,该讲的讲,该问的问,该讨论的讨论。
课堂上,通过有效的方法触动学生的心灵,发展学生的智慧,使学生的心智水平得到提高。
例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
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
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其实,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或刻意求新或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都是相当明显的。
四、关注教师及时的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他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
=经验+反思。
“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
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每名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反应。
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
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
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
所以课堂上,
教师及时的进行反思:现在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
效的教学,接下来的教学该做怎样的调整,才能较好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
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
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
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熟练
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关注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
生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