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中考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1)【我阅读我朗诵】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A. 舒缓
B. 欢快
C. 激昂
D. 深沉(2)【我阅读我分享】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3)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
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
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
【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4)【我阅读我创作】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曦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我的创作:________。
【答案】(1)A
(2)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3)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请教
(4)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
【解析】【分析】(1)诗歌朗诵的语调主要有:轻快型,沉稳型,舒缓型,强疾型。
从“梦乡”“失去喧响”“歌声沉寂”“不再欢嚷”等词句可以看出,诗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夜景图,因此朗诵时语速应慢,语调舒缓。
故选A。
(2)“幽暗的松林”是主语,“失去”是谓语中心语,“喧响”是宾语,它们中间都应该停顿。
(3)【甲】处属于前后矛盾,“诗歌”就包含了“古典诗词”。
【乙】处是成语“不耻下问”不得体,“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因此,“不耻下问”不能用于向老师,家长请教。
(4)写作的关键在于选取好写作对象,可以是生活中普通平凡甚至是不起眼的事物,同时要揭示出它的内涵。
比如小花,小草,繁星,小溪等。
写作时注意与例句结构保持一致,如果字数能够做到相同更好。
故答案为:⑴A;
⑵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⑶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请教;
⑷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
【点评】⑴本题考查朗读技巧,朗读的语气应根据诗中的意境来判断。
本诗所写为夜景,表现了夜的幽静,所以语调应为舒缓的;
⑵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可根据句子成份来进行划分。
这句话的主语是幽暗的松林,谓语是失去。
宾语是喧响;
⑶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⑷仿写句的类型有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
仿写语句时要注意:一是仿写的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要与例句一致;二是所仿写的句子的内容与提示的内容要构成一个整体,语意连贯,合理顺畅。
2.从今年4月起,长春市推出“百名重庆美德少年”展示活动,此举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学校准备开展“学习和争当美德少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此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组织,旨在通过活动的开展,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形成崇尚美德、见贤思齐,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氛围。
材料二:长春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孩子们从生活、学习、创新等方面讲述他们的美德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他们独特的风采。
重庆市这几年评选美德少年,就是为了给孩子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弘扬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
材料三:长春日报编委:美德,是孩子心中的一颗种子,不管他将来走向何方,所有前进的动力,都源自美德的力量。
听了他们的故事,谁都会给这些懂事的孩子竖起大拇指。
(1)阅读以上材料,说说开展“百名美德少年”展示这一活动有哪些意义。
(2)本次活动需要一名学生主持人,你打算毛遂自荐,请用简明的语言向校团委老师推荐自己。
(不少于50字)
【答案】(1)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形成崇尚美德、见贤思齐,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氛围;给孩子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弘扬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美德的种子,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提供前进的动力。
(2)本次活动需要一名学生主持人,你打算毛遂自荐,请用简明的语言向校团委老师推荐自己。
【解析】【分析】(1)认真阅读三则材料,从这三则材料中筛选出关键句并可整理出如下答案: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形成崇尚美德、见贤思齐,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氛围;给孩子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弘扬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美德的种子,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提供前进的动力。
(2)作为一名主持人,得有主持人的素养,比如知识积累、口语表达、对这个活动的认识等,因此自我推荐时要讲明自己这方面的优势,另外要有礼貌性的称呼,语言要连贯、得体。
故答案为:⑴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形成崇尚美德、见贤思齐,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氛围;给孩子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弘扬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美德的
种子,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提供前进的动力。
⑵有礼貌性的称呼、讲明自己的优势以及对这个活动的认识,另外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
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
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3.“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背,激起了同学们探月的热情,学校就此举办“携手嫦娥落月,梦系中华强国”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小题。
(1)对以下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图1:
图2:
图3:
图4:
A. 图1笔法圆润流畅,笔画均匀,粗细基本一致,特点是“因形立意”。
B. 图2由小篆演变而来,书写效果略微宽扁,奔放纵逸,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C. 图3由隶书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画平正。
D. 图4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时笔画之间相互牵连。
(2)下列词语中“月”字的意思与其他三组不同的一项是()
A. 日积月累
B. 披星戴月
C. 月明风清
D. 山高月小(3)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是挂在天上的一首诗,会拨动我们的心弦,牵动我们的情思。
②“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形象,它是一切美的想象的总汇。
③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之美;④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种朦胧凄楚之美;
⑤花月披离,余香袅袅,象征典雅艳丽之美;⑥皓月当空,通脱潇洒,象征雄浑高古之美……⑦由此,在中国人心里,月亮不又是一幅绝美的画吗?
A. 第①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月亮是触发人们内心情感的美好形象。
B. 第②句引用“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强调月亮一直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形象,表达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C. 第③④⑤⑥句运用排比,形象地写出了月亮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美感。
D. 第⑦句运用比喻和反问,生动有力地表现出中国人心里因为有了如画的月亮而喜悦的心情。
(4)阅读第三组整理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从远古神话“嫦娥奔月”开始,中国人的“飞天之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2019年1月3日,以中国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命名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区域(甲)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并按计划完成了与月球车“玉兔二号”的分离。
接下来“玉兔二号”将执行一系列探测任务,并向地球传回关于月球背面岩石和尘埃的更多信息。
为①国际交流合作(乙)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不仅携带了中国的实验项目,还搭载了荷兰、德国、瑞典和沙特阿拉伯四国的科学载荷。
国外媒体密切关注的同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欧洲航天局国际关系部门负责人卡尔·伯奎斯特说:“②,这将让世界更加了解月球。
”
①对文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着陆(zhuó)载荷(hé)“加”的第一笔是撇
B.着陆(zháo)载荷(hè)“加”的第一笔是撇
C.着陆(zhuó)载荷(hè)“加”的第一笔是横折钩
D.着陆(zháo)载荷(hé)“加”的第一笔是横折钩
②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增进②嫦娥四号是第一次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
B.①提高②嫦娥四号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着陆
C.①提高②嫦娥四号是第一次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
D.①增进②嫦娥四号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着陆
③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破折号(乙)逗号
B.(甲)破折号(乙)分号
C.(甲)冒号(乙)分号
D.(甲)冒号(乙)逗号
④请你阅读材料,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嫦娥会天外嫦娥
下联:玉兔________玉兔
(5)下列关于“月”的诗句与作者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宋
B.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风”)直到夜郎西——李白——唐
C.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甫——唐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宋
(6)请你在下列语句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嫦娥四号(①________)填补了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②________)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虽然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
背面软着陆”的壮举,但是我国的航天事业依然任重道远。
【答案】(1)B
(2)A
(3)D
(4)C;D;A;玉兔寻(觅、探、测、拍)月背玉兔;
(5)C
(6)不但(不仅);而且(还)
【解析】【分析】(1)B.项赏析“奔放纵逸”有误,奔放纵逸的是草书字体。
图2为隶书,隶书注重横向取势和绞转用笔,既雄阔严整,又舒展灵动,内紧外松、自然茂密。
(2)A.日积月累:一天天、一月月不断积累。
BCD项中“月”均指月亮。
故选A。
(3)D项分析“表现出中国人心里因为有了如画的月亮而喜悦的心情”有误。
这句话突出在中国人心里,月亮本身就是一幅绝美的画,表达对月亮的喜爱与赞美。
(4)①正确读音为:着陆(zhuó)、载荷(hè)。
“加”的笔顺为:横折钩、撇、竖、横折、横,所以“加”的第一笔是横折钩。
故选C。
②增进是一个现代词语,意思是增强、加深、推进。
“提高”意思是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
根据①处语境,应用“增进”一词。
名词前修饰语的排列顺序一般为:限定词——数量词——描绘词(大小,长短,形状,新旧,颜色) ——出处——材料性质、类别。
“人类探测器”是限定词,“第一次”是数量词,所以排前面。
故选D。
③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甲】处后面的“艾特肯盆地”是对前面“月球背面的预选区域”的解释说明,所以用破折号;【乙】处是短暂停顿,用逗号。
故选A。
④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对联的知识分析作答。
对联的要求实际上是运用对偶的修辞格: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
尤其要注意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还有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等。
本题上联“嫦娥会天外嫦娥”中“会”是动词,根据文中内容“接下来‘玉兔二号’将执行一系列探测任务,并向地球传回关于月球背面岩石和尘埃的更多信息。
”可用“测”来对。
“天外”是形容词,所以可根据“月球背面”拟写下联。
示例:玉兔测月背玉兔。
(5)C项有误。
正确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唐。
(6)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
“填补了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之间是递进关系,所以可填写:“不但……而且……”或“不仅……还……”。
故答案为:⑴B;⑵A;⑶D;
⑷C;D;A;玉兔寻(觅、探、测、拍)月背玉兔;
⑸C;
⑹不但(不仅);而且(还)。
【点评】⑴对书法作品的欣赏,要积累各个名家作品的行文特点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
⑵本题考查对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
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⑶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作用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⑷)①本题考查字音与汉字的书写笔顺及字音的掌握。
根据平时的积累,即可做出选择;
④本题考查对联的组合。
解答此题首先根据各联的结构及内容,将错乱的八句归为四联,然后再根据四个景点的特点找出相对应的对联。
⑸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6)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
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古以来,燕子就是诗词歌赋中的重要角色。
文人墨客对燕子从不吝惜笔墨,歌咏春燕的文赋不胜枚举,多有精粹之作。
北宋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以燕子开篇,寥寥数笔,春天的勃勃生机便跃然纸上。
现代作家也一样,对春燕(刮目相看/情有独钟),①________,惟妙惟肖。
郑振铎先生的《燕子》,(简洁/简捷)流畅,脸炙人口。
在他笔下,燕子在阳光下微风中翩跹起舞的景像,是春天最诱人的风景。
即便歇脚在电线上,②________,谱成嘹亮悠扬的春曲。
(1)下列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角(jiǎo)色吝惜不胜(shènɡ)枚举
B. 精粹(cuì)寥寥跃(yuè)然纸上
C. 翩跹(qiān)景像脍炙(zhì)人口
D. 即(jí)便嘹亮惟妙惟肖(xiāo)(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刮目相看简洁
B. 情有独钟简捷
C. 情有独钟简洁
D. 刮目相看简捷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①燕子被刻画得细致入微②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B. ①把燕子刻画得细致入微②也像“五线谱”一样
C. ①燕子被刻画得细致入微②也像“五线谱”一样
D. ①把燕子刻画得细致入微②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答案】(1)B
(2)C
(3)D
【解析】【分析】⑴错误改正为:A角色 jué sè ;C翩跹piānxiān, 景象;D即便,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 ,B项正确。
⑵画家作家都喜爱燕子,用“情有独钟”,刮目相看意思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不合语境。
简洁流畅是常用搭配,简捷:直截了当。
也作简截,不合语境。
⑶①空,句子主语是前面的“现代作家”,用主动句“把燕子刻画得细致入微”合适。
②“即便、也”表示假设关系,选择: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D项正确。
故答案为:⑴B;⑵C;⑶D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仔细把握句子的意思,根据前后内容和拼音确定词语,仔细区别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字形,正
确规范地写出词语。
⑵本题考查理解词义和选词填空。
答题时应注意,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搭配关系。
⑶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续写。
补充句子要遵循原则:话题要一致,上下文衔接得体;结构、句式要一致;注意修辞、手法等的运用。
5.普通话让你走得更远,方言却让你记住你的根在哪里。
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它的背后更包含着很多家乡味道。
乡音中有童年,有回忆,更有文化,有传承。
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1)请观察下面的方言词汇,归纳柳州方言的特点。
皮痒(犯贱)闯彩(幸运)锤姜(拍马屁)
搏底(贪小便宜)聊盆(找茬)答你都困(懒得理你)
(2)央视某知名记者赴柳州周边农村采访扶贫攻坚工作。
遇到贫困户老乡,两人有如下一番对话,请解释划线词。
(三个词语任选两个解释)
记者:老乡,你欢迎干部下乡扶贫吗?
老乡:嫩子没欢迎咯?他们帮我找项目,帮我找销路。
我的身体没嫩子好,还帮我买了药,一吃就起泡了!
记者:身体不好,家里的春耕怎么办呢?
老乡:粗活路都是村干部帮我做的。
感谢大家哟。
(3)某中学语文老师丁老师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把柳州话引入了语文课堂,用柳州话来翻译文章,博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和笑声,但也遇到不同声音。
请根据语境,补全对话。
张老师:语文课堂是很严肃的地方,更何况文言文是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瑰宝,这样处理不够严肃吧?
李老师:挺好的呀!我就很喜欢这样的处理,多接地气!语文要跟生活联系起来嘛,你看孩子们多开心。
这就是语文的生命力嘛。
丁老师:________。
【答案】(1)风趣、幽默,充满生活气息,但有时会显得粗俗。
(2)嫩子:怎么。
起泡:有效果。
粗活路:重活(累活)。
(3)略
【解析】【分析】(1)从题目中给出方言来看,这些语言贴近人们的生活,让人感到方言的形象活泼、风趣幽默,充满生活气息的特点。
(2)本题作答可结合语境来推断。
从语句表达的意思看,“嫩子”是“怎么”的意思;“起泡”指的是吃药,应该是“有效果”的意思。
从“是村干部帮我做的”可以推断“粗活路”应该指的是“重活、累活”。
(3)开放性试题。
这类试题实际是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文本材料中,丁老师把柳州话引入了语文课堂,博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和笑声。
张老师和李老师对这一做法也持有不同的意见。
此时丁老师可以阐释自己把“柳州话”引入课堂的原因和理由。
据此拟写作答。
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阐释清晰。
答案不唯一,符合语境即可。
故答案为:⑴风趣、幽默,充满生活气息,但有时会显得粗俗。
⑵嫩子:怎么。
起泡:有效果。
粗活路:重活(累活)。
⑶略。
【点评】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⑵本题考查语言特色的归纳概括。
根据语境即可解决;
⑶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解答此题,要通读全句段,理解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作答。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所在地的乐调,《雅》诗是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颂》诗是庙堂祭祀诗歌。
《雅》诗和《颂》诗大多数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
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答案】(1)示例一:《诗经》包括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最有价值。
示例二:《诗经》分为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2)示例一:国风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生活,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
示例二:国风是民间文学苑中的幽兰,香泽后世。
【解析】【分析】(1)解题时,围绕文本所写的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每个层次的内容,采用层意合并的方法,即将层意的核心内容综合起来加以概括来作答。
(2)阅读文本内容,理解“风”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运用修辞对“国风”进行描述即可。
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诗经》包括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最有价值。
示例二:《诗经》分为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⑵示例一:国风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生活,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
示例二:国风是民间文学苑中的幽兰,香泽后世。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解答这样的题,必须要在感知材料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概括。
⑵这道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能力的表达关键在于平时,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积累,多练习,多参与,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这样的题就非常容易了。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礼仪之邦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1)请把下面语句工整、准确地抄写下来。
不学礼,无以立。
(2)(尊老敬贤)尊敬老人与礼贤下士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德,下面的两则历史典故,分别赞美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①“圯上敬履”赞美的是________。
②“三顾茅庐”赞美的是________。
(3)(知书达礼)谈吐文雅,待人礼貌往往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下面是王同学在不同场合使用的礼貌用语,其中不当的一项是()。
A. 王同学初次见到德高望重的李教授,他说:“久仰您的大名,幸会幸会!”
B. 好朋友考上理想的高中,王同学祝贺他说:“恭喜你金榜题名!”
C. 王同学对帮助过他的周老师说:“感谢您的愚见,才让我有今天的成绩!”
D. 王同学想知道邻居孙大爷的年龄,他说:“请问您今年高寿了?”
(4)(注重礼节)拱手礼在中国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很多礼学专家都认为,拱手礼不仅是最能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
下图为男子和女子在一般场合行拱手礼的手势图,请你根据图画对拱手礼的行礼方式进行文字解说。
(不超50字)
女子拱手礼男子拱手礼
【答案】(1)略
(2)张良;刘备
(3)C
(4)示例:女子行拱手礼时,右手掌微屈,盖住左手,左手握拳在右手内侧;男子应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汉字的工整书写。
按要求正确工整书写即可。
(2)“圯上敬履”是西汉司马迁写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留侯世家》。
其主要讲述张良偶遇黄石老人,经过黄石老人的考验获得《太公兵书》的故事。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当时占据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卧龙岗诸葛草庐山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
(3)C中“愚见”指的是谦称自己的意见。
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故选C。
(4)对这两幅画面的描述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是先左后右,或是先右后左,描述时将手掌的动作表述清楚即可。
示例:女子行拱手礼时,右手掌微屈,盖住左手,左手握拳在右手内侧;男子应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
故答案为:⑴略;⑵张良;刘备;⑶C;
⑷示例:女子行拱手礼时,右手掌微屈,盖住左手,左手握拳在右手内侧;男子应右手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