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纸人游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纸人游泳》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体与现象》,具体内容为第3节《纸人游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纸的特性,观察纸在水中不同形态的变化,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纸的吸水性,了解纸在水中不同形态的变化。
2. 能够动手制作简单的纸人,并观察纸人在水中的游泳现象。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纸人游泳现象的观察与解释。
教学重点:纸的吸水性和制作简单的纸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水盆、水、吸水性强的纸、剪刀、胶棒、记号笔等。
学具:每组一张白纸、剪刀、胶棒、记号笔。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教师展示一个纸人,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纸人会游泳吗?”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关注纸人在水中的现象。
2. 制作纸人
(1)教师示范制作纸人的步骤,讲解注意事项。
(2)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 观察纸人游泳
(2)幼儿分组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4. 例题讲解
教师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纸人在水中会游泳?”引导幼儿思考并解释原因。
5. 随堂练习
教师给出几个关于纸吸水性及纸人游泳现象的题目,让幼儿独立
完成。
六、板书设计
1. 纸的吸水性
2. 纸人游泳现象
3. 制作纸人步骤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纸人,观察并记录纸
人在水中的游泳现象。
答案:纸人由于吸水,纸的纤维变得松散,使得纸人在水中漂浮,随着水流漂动。
2. 课后拓展:寻找其他吸水性强的物品,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观察纸人游泳现象,让幼儿了解到纸的吸水性,培养
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后可以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其他物品
的吸水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同时,教师应及时关注幼
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纸人游泳现象的观察与解释。
2. 教学重点:纸的吸水性和制作简单的纸人。
3. 观察纸人游泳的步骤和引导幼儿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
4. 作业设计,特别是作业题目的答案和课后拓展。
一、纸人游泳现象的观察与解释
1. 引导幼儿观察纸人放入水中的瞬间,纸人如何从静止状态逐渐浮起来。
2. 解释纸人浮起来的原因:纸吸收水分后,整体密度减小,小于水的密度,因此纸人上浮。
3.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幼儿理解吸水性和密度的概念。
二、纸的吸水性和制作简单的纸人
1. 纸的吸水性:介绍不同类型的纸张吸水性不同,如卫生纸吸水性强,而打印纸吸水性弱。
2. 制作纸人步骤:
a. 选择适当的纸张,如吸水性强的卫生纸或餐巾纸。
b. 将纸张剪裁成适合的形状,如小人形状。
d. 在纸人上画上眼睛、嘴巴等面部特征,增加趣味性。
三、观察纸人游泳的步骤和引导幼儿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
1. 观察前准备:确保水盆中的水量适中,避免纸人放入水中时直接沉底或浮在水面上。
2. 观察过程: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纸人放入水中后的变化,如纸人如何逐渐吸水、浮起等。
3. 引导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纸人开始时沉下去,后
来又浮起来?”引导幼儿思考吸水性和浮力之间的关系。
四、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确保题目具有实际操作性,让幼儿能够在家庭环境
中轻松完成。
2. 答案:提供准确的答案,如“纸人由于吸水,密度变小,所以
在水中浮起来。
”
3. 课后拓展:鼓励幼儿探索其他物品的吸水性和浮力现象,如棉花、海绵等。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过程中,语言要简洁明了,语速适中,确保幼儿能够听懂。
2. 在关键环节使用强调语气,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3. 适时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约5分钟,充分激发幼儿兴趣。
2. 制作纸人:约10分钟,确保幼儿有足够时间完成制作。
3. 观察纸人游泳:约10分钟,让幼儿仔细观察并记录现象。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约10分钟,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幼儿思考。
2.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对回答正确的幼儿给予表扬。
3. 对回答错误的幼儿给予鼓励,引导他们继续思考。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创设有趣的情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提问方式引入,让幼儿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提高学习兴趣。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 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保证了幼儿的操作和观察时间。
4. 课堂提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是否关注到了每个幼儿的回答。
5. 作业设计是否具有实际操作性,是否能够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