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东西方先哲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选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东西方先哲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选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xx年4月,湖南浏阳重启祭孔大典,典礼如果对孔子的一生做简要回顾,不应包括( ) A.孔子生活在战国时期
B.家境贫寒但聪颖好学
C.素有抱负但时运不济
D.开办私学而声名鹊起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经历。

孔子生活在我国的春秋时期,而非战国时期,故A项说法不准确。

其他三项说法均符合史实。

【答案】 A
2.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孔子整理的“六经”及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儒家思想经历代发展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C.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
D.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解析】《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并非孔子著作。

【答案】 A
3.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
A.“仁政”的主张B.爱惜民力的主张
C.“克己复礼”的主张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
【解析】通过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季氏的行为破坏了“君臣之礼”,违背了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

【答案】 C
4.学生向孔子问仁,孔子回答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回答仲弓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回答司马牛说:“仁者,其言也讱。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孔子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B.孔子根据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解释
C.体现了孔子在处事原则上“中庸之道”的思想
D.孔子论证了“仁”和“礼”的辩证关系
【解析】材料首先以“学生向孔子问仁”切入,然后孔子对同一问题对不同的学生做了不同的回答,这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故B项体现了这一思想。

【答案】 B
5.“在实际生活中……倡导一种知识阶层的贵族制度:哲学精英进行统治,其他阶层根据自己的天赋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里描述的这位思想家是( )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D.普罗塔哥拉
【解析】从材料信息“哲学精英进行统治”,可判断这是柏拉图的思想。

【答案】 A
6.公民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是和民主政治紧密相连的。

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认为公民的义务应该包括( )
①抚养儿童②赡养老人③帮助朋友④恭敬上天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④都是柏拉图认为的公民的义务,并要求法律对这些义务,做出详细的规定。

【答案】 D
7.关于亚里士多德研究领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学:建立了动植物的分类研究体系
B.物理学:指出了具体事物的组成
C.逻辑学:创立了“三段论”
D.伦理学:提出了“孝悌之道”
【解析】“孝悌之道”是孔子的思想,在伦理学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是“中道”。

【答案】 D
8.下列关于对亚里士多德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他的哲学认识是从批判柏拉图的伦理道德问题开始的
②最大的哲学贡献是创立了逻辑学③是逍遥学派的创立者④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亚里士多德继承和发展了柏拉图的思想,而不是批判,排除①即可。

【答案】 C
9.亚里士多德亚提倡“中庸之道”,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他在政治上是( )
A.反对民主制的激进派B.反对奴隶制的激进派
C.激进的民主派D.温和的民主派
【解析】本题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亚里士多德提出“中道”理论,鼓励人们以理性为准绳,反对过激行为,由此可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答案】 D
10.某学者指出:“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生活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要对比这一时期希腊和中国的思想文化,比较合适的研究对象有( )
A.普罗塔哥拉——康熙B.苏格拉底——唐太宗
C.亚里士多德——孔子D.莎士比亚——孟子
【解析】中国古代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是以“仁”和“仁政”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排除A、B 两项;从“希腊人”判断排除D项;故C项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1.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生活在相同的历史时代,分别是东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阅读下列材料:
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政治机制的运行以法律为最高原则,并为法律所制约●以道德优良的生活为宗旨而既能治理又乐于受治的人们
●美德乃是牵涉到选择时的一种性格状况……它乃是两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两人思想的相同之处。

(6分)
(2)与孔子相比,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有何不同?(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两人的治国思想。

(10分)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东西方两大思想家思想的比较。

第(1)、(2)问依据材料抓住题干中的“中庸、中道”“道之以德”“道德优良”“树立社会秩序”“法律为最高原则”等信息加以概括。

第(3)问要XXX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两人的治国思想。

【答案】(1)中庸(中道);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秩序。

(2)强调以法治国。

(3)评述:孔子:
时代背景:春秋末期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社会大变革(转型)。

目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影响:没有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为后世道德规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或成为正统思想)。

亚里士多德:
背景:雅典民主共和制的繁荣与衰落。

目的: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影响:丰富了后世民主思想的来源。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材料二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和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得不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难。

只有当你能为你们未来的统治者找到一种比统治国家更善的生活时,你才可能有一个管理得好的国家。

因为,只有在这种国家才能由真正的富人来统治。

当然他们不是富有黄金,而是富有幸福
所必需的那种善和智慧的生活。

——柏拉图《理想国》材料三国家就是家庭村舍结合成的一种完美自足的生活,所谓完美自足的生活就是说幸福与荣誉的生活。

政治社会的存在是为了高贵的行为,而不是仅仅为了单纯的共同相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思想。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的政治主张。

他是如何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的?(6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的思想主张。

(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三位东西方先哲政治思想的相似之处。

你有何启示。

(8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西方文化先哲的相关知识。

第(1)问依据材料概括。

第(2)问主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第(3)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第(4)问注意归纳概括三者的相似之处,尤其注意从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思考,然后结合当今现实阐发三位东西方先哲政治思想的启示。

【答案】(1)思想: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以德治民,取信于民;贵贱有序(或长幼有序、建立规范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2)主张: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出任;理想国家由三个阶级构成,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和谐;统治者应该以道德和智慧治理国家(或政治权力和哲学理智结合起来)。

实践:三次游历叙拉古,找到哲学王的雏形阿启泰。

(3)国家应为人民创造幸福、荣誉的生活;政治追求高尚的道德。

(4)相似处:道德与政治结合(或对政治者提出了道德建设方面的要求);主张建立一种和谐、稳定、协调的理想社会;都体现了对民主的关心。

启示: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主;加强官员的政治修养(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