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产与消费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时间:45分钟满分:7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42分)
知识点一
消费心理面面观
1.“在一个虚拟世界盛行的时代,全世界年轻人的消费观念都在无形中被‘同质化’,在一定程度上,跟随潮流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光棍节"促销吸引的不一定都是“光棍";购买“末日”产品的顾客未必都相信“末日"的存在。
这说明()A.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消费观念的更新
B.消费者应该避免从众的消费心理
C.消费心理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D.消费行为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C
解析:跟随潮流成为一些人的生活方式,成为时尚,这种追求时尚的消费心理,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行为,所以C正确.A、D与题意无关.对从众心理要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的消费行为是应该避免的,B不选.
2.社会上时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热潮.例如:抢购潮、择校潮、留学潮、旅游潮,等等。
这些热潮一般是引导者充分利用了许多人的“羊群心理”而形成的。
这里的“羊群心理"指的是()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攀比心理 D.求实心理
答案:A
解析:“羊群心理”指的是一种随大流心理,故A符合题意。
其他说法都与题意无关。
3.“宁肯让父母在家受累,也不能让自己在校吃穿比别人矮半截。
”造成某些中学生这种消费行为的心理主要是( )
A.从众心理 B.攀比心理
C.求实心理 D.理性消费
答案:B
解析:“不能让自己在校吃穿比别人矮半截”是由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应选B项。
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4.某些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以追求商品包装新颖、时髦为主要目的,对此消费心理理解正确的有()
①能够引发对某类商品的追求②有时可以推动新产品的出现③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④求异心理都是不健康的心理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做法属于求异心理,这样的心理有时可以推动新产品的出现,但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故②③符合题意。
①指的是从众心理,排除。
对求异心理要具体分析,④说法过于绝对。
5.每杯星巴克拿铁的物料成本不足5元,而对比北京、伦敦、纽约、孟买的星巴克同款拿铁的价格,北京最贵,为27元。
有人指出,星巴克高价暴利的背后正折射了国人“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消费观念。
他们或为了追求高档时尚,或为了人前显贵,价格越高反而越趋之若鹜。
这表明( )
①生活方式变化推动消费观念更新②消费心理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③攀比心理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④应提倡适度消费,绿色消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了受国人消费观念的影响,外来品牌高价暴利,②③说法正确。
①④与题意无关。
6.不同容量的iPad的销售价格不同,我们原本可能只需要16GB容量的平板电脑,但再加一些钱就可以购买4倍容量的平板电脑。
于是我们内心的声音就响起了:“会不会我以后需要很大容量啊!这么划算不买实在可惜。
”于是很多人买了64GB的iPad,可是真正使用到的容量却不到一半.材料告诉我们( )
A.人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能做到理性选择
B.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得到产品的性价比
C.品牌营销需要抓住人们的消费心理
D.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存在攀比心理
答案:C
解析:A、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错误,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得到其使用价值;材料中的营销策略抓住了用户的消费心理,故C符合题意。
7.小李最近新买了一台冰箱,价格比普通冰箱贵800元,但小李看中了这台冰箱每天只耗0。
4度电,一年就可以节约200元电费.小李的消费行为( )
①展现了对个性的不懈追求②符合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③是为了倡导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④既实惠又能满足自己的实际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小李的消费行为是一种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符合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理念,②④符合题意。
①涉及的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不符合材料主旨。
③说法错误,小李的消费行为虽然有利于倡导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但这不是其消费的目的.
8.某大学一女生认为:修养学识是要有的,但是如今的社会就是先敬衣冠后敬人,再有修养,如果穿着不上档次,出门吃饭、买东西连服务员都不热情。
退一步讲,别的同学都有,我要是没有,怎么抬起头?该女生的观点反映了部分青年人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着()
①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②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③追求标新立异和与众不同④盲目追求时尚与流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的种种消费心理,该女生的观点是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的表现,盲目追求时尚与流行,故答案选D。
知识点二
做理智的消费者
9.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近4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很多用了不久便不再用的东西。
这些东西多是凭一时冲动而购买的,东西买回来之后,却发现并非自己所需要的,因而闲置一旁,造成浪费.这说明消费应()
A.提倡适度消费
B.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C.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D.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答案:C
解析:材料说明青年人消费要客观,避免情绪化消费,不可盲目消费或盲从消费,故选C。
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10.如今,高端数码产品受到众多青少年的追捧,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被称为必不可少的“数码三大件”。
不少大学生更是将高端数码产品列为学习和生活必备用品,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就会丢脸。
这一现象旨在提醒我们( )
①要跟上时代潮流②要坚持适度消费③要反对盲目攀比④要避免消费滞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不少大学生将高端数码产品列为学习和生活必备用品,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就会丢脸,这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没有坚持适度消费的原则,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与材料主旨不符。
11.家里有不用的书、衣服等,你会怎么处理?有人可能直接扔了,而有的人则可能会在网上发个帖子转赠或低价转让。
这种旧物再利用模式就是分享经济的模式之一。
分享经济( )
①符合可持续消费理念,有利于引导人们学会合理地消费②符合绿色消费的宗旨,有利于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益③可以增加分享产品的价值量,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④会减少人们的消费总量,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答案:D
解析:分享经济有利于节约资源,符合可持续消费理念和绿色消费的主旨,故①②符合题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③错误.分享经济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持续性发展,④错误。
12.在经济生活中,节俭正成为一种健康的力量。
有人提出一种新的消费观念——“新节俭主义”,其核心观点是:收入虽然不菲,支出却要精打细算.这说明“新节俭主义”()
①提倡理性消费、简约生活②与时下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政策相矛盾③是“量入为出”的适度消费④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传统美德的体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收入虽然不菲,支出却要精打细算”体现了理性消费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①④正确,故选C。
13.超前消费,负债消费,这几年俨然已经成了潮流。
但是,不少人也感叹:“负债消费使日子过得不是滋味。
”材料启示我们( )
A.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B.要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C.降低生存资料消费,扩大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
D.生活消费必须与家庭收入相适应,坚持适度消费
答案:D
解析:“负债消费使日子过得不是滋味”,说明某些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收入能力,或明知自己无力消费却与别人盲目攀比,最终自食苦果。
这启示我们消费要与家庭收入相适应,故应选D项。
14.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召开节俭美德全民节约行动电视电话会议。
会议强调要坚持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坚持集中活动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广泛开展节俭美德全民节约行动,努力让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倡导勤俭节约是基于( )
①生活方式变化推动消费观念的更新②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③勤俭节约有利于一个民族的自立自强④客观物质生产状况决定人们的消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倡导勤俭节约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②③正确。
①④与设问不构成因果关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满分28分)
15.(13分)某校高三部分学生围绕“青年人消费心理面面观”这一课题,组成探究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在组内的辩论赛中,出现了正反两方两种观点:正方同学强调消费要“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反方同学认为现代青年“食品消费应向广告看齐,人情消费应向父母看齐,服装消费应向名牌看齐,美容消费应向明星看齐".
材料二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都市里一些年轻群体,他们有着稳定且收入较高的工作,对自己的未来收入比较有把握,所以有强烈的消费欲望,觉得每月花光所有收入甚至预支一点也无妨.
(1)对于材料一中正反两方同学的消费观念,请你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给予简要评析。
(5分)
(2)结合材料二中,“一些年轻群体”的消费观念,谈谈这种观念的形成原因及其存在的合理性.(8分)
答案:(1)①正方同学的观点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观念。
这种消费观念是比较成熟和理性的,消费者消费时会考虑商品的实用性、价格、功能、售后服务等因素,希望自己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②反方同学的观点属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观念。
该消费观念带有夸耀性特点,消费者有时拥有商品并不是为了使用,而是为了向别人看齐。
这种盲目攀比的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不宜提倡。
(2)①原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这些年轻群体有着稳定且收入较高的工作,他们可支配的收入较多,而且对于未来的收入有着非常乐观的预期,所以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往往比较大,故觉得每月花光所有收入甚至预支一点也无妨。
②合理性: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人们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水平,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对于未来的收入,如果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未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就会抑制当前的消费.
解析:回答第(1)问,首先应判断正反两方同学的消费观念是由什么消费心理引发的,然后依据这种消费心理的特点进行评析.第(2)问,分析原因应先找出理论依据,即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然后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为什么。
分析合理性要从影响消费的因素方面说明,根据材料主要应从当前收入和未来收入两方面进行分析。
1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市场调研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提供市场信息,避免企业在拟订营销策略中出现失误.市场调研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分析消费者的心理现状、特点以及变化趋势。
材料二不法商人经常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弱点,设置“陷阱”,欺骗消费者。
常见消费者的心理弱点有:轻信精美广告及其“诱人”的承诺;轻信“名牌"“名店”;轻信“进口产品”;轻信“打折”“促销”“跳楼价";求购心切,没有认真挑选;贪小便宜心切,结果上了大当;一叶障目,冲动购买;受害后嫌麻烦,不予追究。
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从迎合消费者心理的角度,分析企业如何才能生产适应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9分)(2)不法商人主要利用了消费者的哪些心理弱点?(6分)
答案:(1)①重视产品质量,重视产品创新,注重产品形象设计,注重个性化商品的生产制造。
②捕捉生活中的信息,为消费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2)①从众心理。
②求异心理。
③攀比心理.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