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地理知识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自然地貌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中亚内陆腹地,境内分布着许多高山峻岭,又有广阔的山间平原盆地和河谷地,“三山两盆两谷”组成自治州的主要地貌单元。
阿尔泰山,蒙古语意为“金山”,因产金而得名。
它绵延于中俄、中蒙边境,全长1000多公里,呈西北--东南走向,是亚洲的宏伟山系之一。
主体在蒙古国境内,自治州东北部的阿勒泰地区,系阿尔泰山中段南坡,长约500公里。
天山山脉及其支脉婆罗科努山横亘于自治州南部,西起伊犁地区,东至星星峡,长约1700公里,在自治州长约450公里。
分水岭山脊海拔4000-6000米,最高的托木尔峰海拔7443米。
山势西高东低,西宽东窄。
西段宽达400公里,东段宽仅100公里。
平行山脉之间为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和谷地。
伊犁河谷位于天山西部,呈东南直向,三面环山,有婆罗科努、科古琴、乌孙山和那拉提山,谷地呈三角形,东部顶点为特克斯河与巩乃斯河交汇处,西部底边朝向中哈边界,东高西低,地势由东向西倾斜,东西长170公里。
伊犁河两岸为洪积冲积平原,伊犁河谷地南部为昭苏--特克斯盆地,呈东窄西宽的楔形,主要为特克斯洪积冲积平原。
在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有准噶尔盆地。
其地势东高西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盆地轮廓呈不等边三角形。
西面有萨吾尔、塔尔巴哈台、巴尔鲁克、阿拉山等低山;东面有北塔山;西面还有几个地势较低的缺口,故被称为半封闭性内陆盆地,海拔高度起伏不一,平均海拔不到500米,最低处艾比湖一带为189米。
盆地东西长约850公里,南北宽约380公里,总面积约38多万来访公里。
盆地中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第二大沙漠,绝大部分是固定或半固定的沙丘。
沙漠和干燥剥蚀平原占盆地的三分之二左右。
在众多气势雄伟、蜿蜒不断的群山顶上,终年白雪皑皑,冰山雪峰融汇成大小河流,纵横奔腾,主要有伊犁河、额尔齐斯河、额敏河、乌伦古河等。
除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外,其他都属于内陆河,流入盆地的低洼部位。
其中伊犁河是新疆水量最大的河流,上游为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在雅玛图汇合后称为伊犁河,流经伊宁县、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县境,至国界同霍尔果斯河汇合后,注入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湖。
额尔齐斯河是自治州第二大河流,它发源于阿尔泰山南麓,由布尔津河、哈巴河、克兰河等支流汇合而成,流经富蕴县、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和哈巴河县境,向西流入哈萨克斯坦后,与鄂毕河汇合,注入北冰洋,是我国惟一的北冰洋水系。
在我国境内长600公里,年径流量112亿立方米。
额敏河由东向西流经额敏县和塔城市境,至巴克图以南流入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阿拉湖。
乌伦古河发源于阿尔泰山东南麓,由青格里河和布尔根河汇合而成,自北向南而后转向西北,流经青河、富蕴、福海等县,流入乌伦古湖。
乌伦古湖亦名布伦托海,位于福海县西北,是良好的天然渔场。
奎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其主要支流有四棵树河、古尔图河,由南向北流经准噶尔盆地,最后向西流入艾比湖。
玛纳斯河发源于北麓,主要支流有金沟河和巴音沟河,纵贯沙湾县境,由南向北流入准噶尔盆地腹心的玛纳斯湖。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气候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在远离海洋和群山环抱的影响下,具有典型的干旱气候特征,属寒温带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从天山到阿尔泰山,随着经度和位置高度的不同,各地又有独特的小气候特征。
全州总的气候特征是:夏季短,冬季长;春季升温快但不稳定;秋季降温迅速。
一般年份春季长于秋季30天左右。
阳光充足,相对湿度低,蒸发量大。
气温变化剧烈,日温差大。
无霜期较短。
降水量月、季、年度变化率大,山区多
于平原,局部地区间差异大。
风力因各地地形影响而表现不一。
在灾害性天气方面,逢秋末、春初普遍受到冷空气入侵,气温急剧下降,有暴风雪。
初冬有霜冻,夏季有暴雨、冰雹、干热风等灾害。
自治州境内的气温,以地区来看,伊犁地区年平均气温为8-9℃,塔城地区年平均气温为7-8℃,阿勒泰地区年平均气温为0-4℃,,即气温随地势的增高而渐低。
全年以1月份(山区2月份)最冷,7月份最热,平均年较差界于27-45℃之间,山区差值小,平原差值大;各地平均日较差在10-16℃之间,最大日较差在20-28℃之间。
在光热方面,自治州太阳辐射通量年平均为5200-5600兆焦耳/平方米。
阿勒泰地区纬度高,光热资源为5399兆焦耳/平方米,是自治州的低值区。
伊宁市、霍城县一带太阳辐射通量为5563兆焦耳/平方米,是自治州光热资源高值区。
能为植物利用的光合潜力全州一般为2600-2800兆焦耳/平方米。
自治州境内年日照时数在2899-3158小时之间,日照比率平均为65%。
自治州平原农区无霜期一般在150-180天。
伊宁、沙湾两县最长为191天。
山区为100-130天。
自治州的降水量受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在西风急流带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和南下的北冰洋气流共同作用下,遇西敞、北东南三面环山封闭地形成“三带四块”降水各异的特征。
自治州境内蒸发量的总趋势是从南向北增大,全州年蒸发量是1259-2381毫米。
蒸发量最大的是阿勒泰地区的黑山头,达2331毫米;蒸发量最小的出现在昭苏县,只有1209.5毫米。
自治州境内的气压因海拔高度相差悬殊而表现不规则。
凡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区,气压都在900百帕以下;凡海拔在1000米以下地区,气压都在900百帕以上。
其年际变化无规律,且变幅不大。
其日变化以清晨为最高,至午后最低,然后又开始上升,与气温日变化基本成反向变化。
自治州境内的风速是北部大于南部。
一年中的变化,一般从3月份增大,到11月份又减少。
个别地区则相反。
自治州境内的灾害天气主要是,逢春初、秋末普遍有冷空气或寒潮侵入,气温急剧下降,有暴风雪。
初冬有霜冻,夏季有暴雨、冰雹、干热风等灾害。
寒潮多出现在春、秋两季,入侵的途径主要来自北方或西方的强冷空气。
侵入时间一般在9月底开始。
雷暴和冰雹多发生在山区和前山地带,一般出现在4-10月,主要集中在5-8月。
大风主要集中在4-10月。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矿产资源
自治州境内地质情况复杂,具有多种多样的成矿地质条件,是全疆乃至全国已发现矿产品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地区之一,具有建成我国重要矿产基地的矿产资源基础。
已发现矿藏9类86种,矿产地170多处,其中能源矿产5种,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16种,稀有金属(含稀土、稀散元素)13种,黑色金属矿产5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4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0种,特种非金属原料3种,建材原料非金属矿产及其他矿产(宝石、玉石等)29种。
已探明储量的共48种(包括远景储量和地质储量),占全疆已探明储量的74个矿种的64.8%。
在上矿产储量表的48种矿种中,其探明量居全国首位的有铍、白云母、钾、长石;居全国第二位的是铬,居全国第四位的是铯,居全国第六位的有镍、锂,居全国第九位的是钽,居全国第十位的是铌。
此外,已探明储量在新疆居首位的有铜、金、硫铁矿、钴、镓、锡、锑、蛋白土、高岭土、泥炭、铂、钯、锆石、稀土元素等。
煤炭分布广,不仅遍布全州各地,而且品种多样,有工业用的烟煤和焦煤,也有适宜民用的无烟煤。
铁矿主要分布在天山。
新源县铁矿资源不仅储量大,而且质量好。
该县玉曲开布台所产的铁矿石,品位很高,含铁量达60%以上。
锰矿分布在天山中段和西段,以昭苏
的远景储量为大。
阿勒泰地区是自治州矿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蕴产黄金久负盛名。
“阿勒泰”,蒙古语“黄金”的意思,汉文古籍中多称它为“金山”,还有“七十二道山沟,沟沟出黄金”的古谣。
除沙金外,勘探发现岩金储量亦甚可观,近几年,黄金生产实现历史性转变,机械化采金、低品位金矿堆浸取得重大经济效益。
同时,还伴生着国防工业和尖端科学实验所需要的各种名贵宝石,主要是猫眼海蓝宝石和丁香紫玉石。
此外,还有青河石,其色翠绿透明;额尔齐斯石,为白色半透明自然晶体。
非金属矿中,白云母的储量和质量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最大的云母片直径可达1米左右,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
其中,植物资源又可分为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动物资源可分为饲养动物和野生动物。
森林是自治州的重要资源之一,现有原始森林、次森林、灌木林和人工林,面积为1293万亩,森林覆盖第3.29%。
其中山地森林面积826万亩,灌木林地面积176万亩。
山地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为105亿立方米,占全疆山地森林活立木蓄积量的75%,是自治区的重点木材产区。
山区天然原始林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和天山山脉峻岭之中。
在林带外缘的前山带,还分布着自然的野苹果林,面积约14万余亩,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林区。
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中部天山,在凯特明山峡分布着675亩野生核桃林,在塔城的巴尔鲁克山脉分布着2.5万亩野生巴旦杏林和自然野果林。
这些是属于第三纪末至第四纪残遗的珍贵树种。
自治州次生林的分布范围较广,在阿勒泰地区的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流域,次生林面积达35.57万亩;在塔城地区准噶尔盆地的西南部,沿山前平原的甘家湖、克拉玛依、乌尔禾等地,次生林面积达153.3万余亩;在喀什河、特克斯河、巩乃斯河、伊犁河沿岸,次生林面积有35.5万余亩。
自治州的药材出产也很丰富,具有药用价值的动、植、矿物就有771种,仅植物一项就有近700种。
其中,鹿茸、牛黄、阿魏、贝母、甘草、芍药、紫草、龙胆草、雪莲、麻黄、大理子等20多种产量占新疆首位,畅销各地。
自治州境内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凡温带地区的一般作物,这里都有。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梁、水稻、糜子、大麦、燕麦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胡麻、棉花、油葵、大豆、大麻、甜菜、烟叶、马铃薯等。
是自治区的主要粮油其地之一。
近些年还植有熏衣草、啤酒花、小茴香、甜叶菊等。
伊犁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盛产各种瓜果,主要有苹果、葡萄、杏、梨、樱桃、海棠果、巴旦杏、西瓜、甜瓜、草莓等,仅苹果就多达200多个品种,是我国北方果树的发源地之一。
自治州有3亿多亩良好的天然牧场,是新疆的牧业基地。
盛产绵羊、山羊、马、牛、骆驼、驴、猪等各种牲畜,其中新疆细毛羊、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羊。
阿勒泰大尾羊、伊犁马和新疆褐牛,均驰名全国。
在自治州,从高山到沙漠,从森林到草原,从封闭的内陆河流域到北冰洋水系,生活着许多特有的动物种群。
既有独特的高原耐寒动物种群,也有不怕干旱炎热的荒漠动物,它们为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各自有着独特的动态、习性和极强的适应能力。
一是高山动物。
其中有的是我国和世界的珍稀动物,如早已驰名世界的蒙古野马和马可勃罗盘羊等。
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中的有雪鸡和盘羊,旱獭在天山、阿尔泰山及准噶尔界山,红嘴山乌鸦在天山,雪豹则遍布各高山地。
二是森林动物。
有苍鹰、雁鸭、马鹿、松鸡、松鼠、猞猁、榛鸡、扫雪、紫貂等等。
特别是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仅有的西伯利亚动植物区系分布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达
100多种,其中兽类34种,有20多种鸟兽属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
貂熊(麋鹿),因其是马头,鹿角、牛蹄、驴尾,而被人们称为“四不像”,是世界上的珍兽。
三是草原动物。
主要是百灵鸟、狼、蛇等。
在北塔山下有鼠兔,在准噶尔盆地有羚羊,在霍城果子沟外黄土丘陵上还有四爪陆龟。
四是绿洲动物。
主要有黄鹂、杜鹃、黄鼠、狗獾。
五是水域动物。
有鹰隼、大敌狼等,还有河狸、水獭、朋貂、五道黑、大小红鱼等等。
额尔齐斯河水系,则是我国惟一的北冰洋流域,其鱼类种群属北极淡水和北方山麓复合体的冷水型鱼类,如北极茴鱼、红鳕、哲罗鲑等,在我国鱼类资源和科学研究上,有着特殊的价值。
伊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存了许多非常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不仅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也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利用的物种基因库。
如雪豹、棕熊、高鼻羚羊、四爪陆龟、伊犁鼠兔、草原蝰蛇、布尔根河狸等都是伊犁独有的珍贵物种;野苹果、野核桃、欧洲李、樱桃李、巴丹杏等都是新生代地质年代遗留下来的珍贵物种,特别是巩留县的野生核桃林和裕民县的野巴丹杏林,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唯一的大面积野生果林,面积分别达1.3万余亩和9.5万亩。
为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珍贵物种,自八十年代以来,自治州先后建立了四爪陆龟、雪岭云杉、黑蜂、小叶白腊、裕民巴丹杏林、布尔根河狸、巩留野生核桃林、那孜--确鹿特山地草原等一批自然保护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水资源
自治州境内群山起伏,河流纵横,水源十分丰富。
地表水年总径流量达363亿立方米,占全疆年总径流量的41.6%。
其中伊犁州直水系分布极广,其密度居全疆首位。
据统计,有大于10公里以上的河流105条,年总径流量182.48亿立方米。
阿勒泰地区地表水年总径流量152.9亿立方米,塔城地区年总径流量为64.21亿立方米。
境内有伊犁河、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额敏河等大小200多条河流。
伊犁河是自治州第一大河流,流域面积包括伊犁地区8县1市。
其上游有三大支流,即南支特克斯河,东支巩乃斯河和北支喀什河。
特克斯河最大,它是伊犁河的主源,发源于天山主峰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米)北坡,在我国境内河长237公里,年总径流量84亿立方米,流域面积占伊犁河流域面积的42.1%。
喀什河次之,它发源于依连哈比尔尕山,全长290公里,年总径流量40亿立方米,占伊犁河流域面积的18.4%。
巩乃斯河最小,它发源于阿吾拉勒山与依连哈比产尕山的交结处,与喀什河河源隔岭相邻。
全长195公里,年总径流量24亿立方米。
占伊犁河流域总面积的13%。
伊犁河从雅玛图开始自东向西,流经伊宁县、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至国境同霍尔果斯河汇合后,注入哈萨克斯坦境内之巴尔喀什湖。
从雅玛图至国界线全长135公里,年总径流量达130亿立方米,但流出国境的水量占四分之三。
自治州有冰川面积3296平方公里,储水量约1233.6亿立方米。
其中天山冰川面积3139平方公里,储水量约1184.5亿立方米,约占整个天山冰川的三分之一。
除地表水外,自治州地下水源也极为丰富。
椐初步勘测,地下水储量约47亿立方米。
其中伊犁河谷约16亿立方米,而且埋藏浅,易开发,水质好;乌苏、沙湾一带的地下水约5.4亿立方米;塔城盆地地下水约8.17亿立方米;阿尔泰山前的平原地段地下水储量约17.4亿立方米。
由于自治州境内的河流均发源于高山峡谷之间,水量大,流速急,坡度陡,落差大,水能蕴藏量极为丰富。
据勘察,全州水能储藏量约1248万千瓦,占全疆水能量的31%可建梯级电站81个;电能储藏量约1067亿度,主要河流上可开发的点大致有66个,装机容量可达370多万千瓦。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土地资源
自治州有可耕地3000多万亩,现已耕种1100多万亩;有天然草场3亿多亩。
地形复杂,土壤种类不一。
山巅终年积雪,是冰沼土;雪线以下系山地潮土,生长各种牧草,是优良的夏季牧场;山地森林带内是褐色森林土,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山麓缓坡地带为栗钙土和黑钙土,是优良的春秋季牧场。
在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和东北部,是砾质戈壁,戈壁下面蕴藏着石油等宝藏,著名的克拉玛依油田和乌尔禾油田即在这里;盆地中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盆地南部为灰棕色的荒漠土,除部分沼泽地、盐碱地外,都可以耕种。
通过对全州地壤普查,自治州土地大体可分为22种类型。
潮土:是草甸土和沼泽土被开垦种植演化而来的土壤,面积为511.6万亩。
灌耕地:是人类利用土壤、改造土壤的产物,其水热条件好,养分含量高,质地细松,结构性好,协调整力强,面积为324.5万亩。
草甸土:是直接受地下水影响,在草甸植被覆盖下发育而成的一种半水成性土壤,主要分布在扇缘地下水溢出带、山间低阶地及河湖漫滩,面积为1153.5万亩。
沼泽土:是土壤季节性积水或长期积水在沼泽植被下发育而成的一种水成性土壤,主要分布在河漫滩低地及扇缘带,面积为457万亩。
盐土:是指土壤中含有大量易溶性盐类的一种土壤,其可溶盐含量达到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害,不经改良难以农用,面积为8180.7万亩。
碱土:具有明显碱化层,不经改良不能农用,面积为7.8万亩。
黑钙土:在草原植被下发育而成,土质松软,有机质含量多,土壤肥沃,分布在中山、低山和前山平原草原地带,面积为2948.1万亩。
灰钙土:是伊犁河谷平原及两侧丘陵长冈、山前倾斜平原、河谷阶地、半荒漠草原带的地带性土壤,面积为1014.6万亩。
棕钙土:是一种与灰钙土相似的半荒漠草原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额盆地、托里和布克赛尔谷地、阿尔泰山和萨吾尔山山前洪积冲积平原、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冲积平原,以及低山丘陵山带,面积为7351.4万亩。
灰漠土:有机质含量低,面积为2987.5万亩。
灰棕漠土:是在干旱荒漠植被下发育而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只有0.3-0.5%,面积为3365.2万亩。
龟裂土:主要分布在乌伦古河南岸和额尔齐斯河下游低洼地带,面积为292.6万亩。
荒漠化灌木林土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荒漠灌木林植被下发育而成,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地区,面积为906万亩。
风沙土:是在风性母质土上发育而成,多以固定和半固定风沙土为主,质粒粗,有机质含量低,干旱少水,蒸发量大,植物生长极疏,难以利用,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阿勒泰地区和伊犁河谷地西部,面积为2520.3万亩。
高山草甸土:是良好的夏牧场,主要分布在海拔2700米以上的高山带,面积为2564.7万亩。
亚高山草甸土: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有机质含量高,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2800米的亚高山地带,面积为2851.7万亩。
灰色森林土: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萨吾尔山和巴尔鲁克山中海拔1400-2400米的地带,面积为737.9万亩。
灰褐色森林土:土壤质地较细,有机质含量高,主要分布在天山西部海拔1300-2700米间,面积为708.5万亩。
棕色隐灰化土:发育在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冷杉和西伯利亚红松林下,土层薄,腐殖质含量高,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西北部喀纳斯山区,面积为109.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