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初中物理九上《14第1节 电是什么》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电是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的 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 3、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5、认识验电器的原理。
一、电与我们的生活
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学 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电。随着科学技术 的日新月异,电子技术、信息科技、 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生物工程、新 能源和新材料等,正在把人类带进一 个崭新的高科技时代,这些高新技术 的发展都离不开电。
想一想
4、在联欢会上,同学们把五颜六色的气球与窗户上 的玻璃、黑板等摩檫几下后,气球就会被“沾”在玻 璃上、黑板上,把教室装扮得格外漂亮,请解释一下 气球“沾”在玻璃、黑板上的原因。
※ 这是因为气球与玻璃、黑板等摩檫后气球便 带上了电,与玻璃、黑板等吸引而不会掉下来。 5、在天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会看到这样一种 现象,头发随梳子上下飞舞,停止梳头时,头发显得 很蓬松。请解释这一现象。
运汽油的汽车,行驶在路上,油罐里的汽油,不断地和油槽壁摩擦,油罐 上就会产生电荷。要是电荷越积越多,经过摩擦,就放出电火花。汽油是容易 着火的,碰到电火花时,立刻会烧起来,油罐就有爆炸的危险。为了避免发生 事故,在油罐上拖一条尾巴——装一根铁链拖在地上,使电荷沿铁链传到地面, 就可避免爆炸。
另外空气中的灰尘,在飘扬的时候,也跟空气摩擦而带电,会粘吸在油车 上。如果电荷越积越多,达到能放火花的程度,那么,往油罐里倒汽油时,就 可能产生电火花使汽油烧起来。运油的汽车有了这一条尾巴,可以把车身上灰 尘带来的电荷,传到地面,汽油就不会着火了。
一、原子结构
•①物质由分子组成。 •②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 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 运转的电子所组成 。
二、摩擦起电的原因
•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 ②失去部分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三、摩擦起电的实质
•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结论:
(1)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
正电荷:丝绸摩檫过的玻璃棒上所 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檫过的玻璃棒上所 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交流与讨论
验电器
1、构造 2、验电器是用来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的仪器。
3、验电器为什么 能检验物体是否带 电呢? 原理:金属箔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二、电荷量
• 1、概念:电荷的多少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 2、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 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 验电器是根据什么原理 制作的? • 3、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 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 中和。
摩擦起电的概念
•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 为什么通过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4、如何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
金属箔张开的角度越大,物体带的电就越多。
加油站
静电感应
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一个不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 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异种电 荷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而同种电荷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 导体的另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静电感应现象
带电的头发飘起来
油罐车的尾巴
我们用一把干燥的塑料梳,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再靠近纸屑和绒毛,塑 料梳立刻会把这些轻小的东西吸住。因为塑料梳和头发摩擦以后,上面带了电 荷,这叫做摩擦起电。
冬天,在气候干燥的晚上,把电灯关了,人对着镜子,用干燥的塑料梳梳 自己的头发(事先可用肥皂洗洗头发,并让它干燥)。在镜子里,你会看到头 发和流子中间,发出闪闪的火花,叫电火花,还会听到“噼啪”的爆裂声。塑 料梳和头发摩擦时,它们都带了大量的不同电荷,摩擦后就放出电火花,发出 爆裂声,这叫做放电。
结论:
一些物体被摩檫后,能够吸引轻小 物体,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 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探究电荷的种类和 相互作用规律
参照图13-7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并把观 察到的现象填写下来
(1)两跟用丝绸摩檫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 它们之间发生相互 排斥 的现象。 (2)用两跟毛皮摩檫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 它们之间发生相互 排斥 现象。 (3)丝绸摩檫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檫过的橡 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吸引 的现象。
• 4、培养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 力。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概括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
带电物体吸引轻小物体
• 带电的梳子 吸引小物体
带电物体吸引轻小物体
• 带电的梳子 吸引水流
带电物体——头发
• 带电的头发 飘起来
一、两种电荷
1、自然界有且只有两种电 荷 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 带的电规定为正电荷; 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 带的电规定为负电荷。 2、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二、两种电荷
1、探究摩檫起电现象
(1)做如图所示实验, 将结果记录下来:
摩檫过的塑料梳子 能 吸引 轻小物体。
1、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2)做如图所示实验, 将结果记录下来: 将摩檫过的梳子(塑料 棒或尺子)靠近自来水 细水流附近,水流将 会 被吸引 。
1、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3)、将文具盒中的文具,如直尺、 铅笔、圆珠笔、钢笔等摩檫后,分别 靠近小纸屑,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 梳头时梳子与头发摩檫,使梳子和头发分别带 上了异种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头 发与梳子吸引而上下飞舞,梳完头后,头发上带 有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头发 便很蓬松。
第一节 电是什么
教学目标
• 1、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
•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以及
• 3、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的 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 3、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5、认识验电器的原理。
一、电与我们的生活
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学 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电。随着科学技术 的日新月异,电子技术、信息科技、 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生物工程、新 能源和新材料等,正在把人类带进一 个崭新的高科技时代,这些高新技术 的发展都离不开电。
想一想
4、在联欢会上,同学们把五颜六色的气球与窗户上 的玻璃、黑板等摩檫几下后,气球就会被“沾”在玻 璃上、黑板上,把教室装扮得格外漂亮,请解释一下 气球“沾”在玻璃、黑板上的原因。
※ 这是因为气球与玻璃、黑板等摩檫后气球便 带上了电,与玻璃、黑板等吸引而不会掉下来。 5、在天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会看到这样一种 现象,头发随梳子上下飞舞,停止梳头时,头发显得 很蓬松。请解释这一现象。
运汽油的汽车,行驶在路上,油罐里的汽油,不断地和油槽壁摩擦,油罐 上就会产生电荷。要是电荷越积越多,经过摩擦,就放出电火花。汽油是容易 着火的,碰到电火花时,立刻会烧起来,油罐就有爆炸的危险。为了避免发生 事故,在油罐上拖一条尾巴——装一根铁链拖在地上,使电荷沿铁链传到地面, 就可避免爆炸。
另外空气中的灰尘,在飘扬的时候,也跟空气摩擦而带电,会粘吸在油车 上。如果电荷越积越多,达到能放火花的程度,那么,往油罐里倒汽油时,就 可能产生电火花使汽油烧起来。运油的汽车有了这一条尾巴,可以把车身上灰 尘带来的电荷,传到地面,汽油就不会着火了。
一、原子结构
•①物质由分子组成。 •②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 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 运转的电子所组成 。
二、摩擦起电的原因
•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 ②失去部分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三、摩擦起电的实质
•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结论:
(1)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
正电荷:丝绸摩檫过的玻璃棒上所 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檫过的玻璃棒上所 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交流与讨论
验电器
1、构造 2、验电器是用来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的仪器。
3、验电器为什么 能检验物体是否带 电呢? 原理:金属箔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二、电荷量
• 1、概念:电荷的多少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 2、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 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 验电器是根据什么原理 制作的? • 3、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 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 中和。
摩擦起电的概念
•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 为什么通过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4、如何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
金属箔张开的角度越大,物体带的电就越多。
加油站
静电感应
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一个不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 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异种电 荷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而同种电荷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 导体的另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静电感应现象
带电的头发飘起来
油罐车的尾巴
我们用一把干燥的塑料梳,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再靠近纸屑和绒毛,塑 料梳立刻会把这些轻小的东西吸住。因为塑料梳和头发摩擦以后,上面带了电 荷,这叫做摩擦起电。
冬天,在气候干燥的晚上,把电灯关了,人对着镜子,用干燥的塑料梳梳 自己的头发(事先可用肥皂洗洗头发,并让它干燥)。在镜子里,你会看到头 发和流子中间,发出闪闪的火花,叫电火花,还会听到“噼啪”的爆裂声。塑 料梳和头发摩擦时,它们都带了大量的不同电荷,摩擦后就放出电火花,发出 爆裂声,这叫做放电。
结论:
一些物体被摩檫后,能够吸引轻小 物体,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 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探究电荷的种类和 相互作用规律
参照图13-7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并把观 察到的现象填写下来
(1)两跟用丝绸摩檫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 它们之间发生相互 排斥 的现象。 (2)用两跟毛皮摩檫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 它们之间发生相互 排斥 现象。 (3)丝绸摩檫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檫过的橡 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吸引 的现象。
• 4、培养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 力。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概括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
带电物体吸引轻小物体
• 带电的梳子 吸引小物体
带电物体吸引轻小物体
• 带电的梳子 吸引水流
带电物体——头发
• 带电的头发 飘起来
一、两种电荷
1、自然界有且只有两种电 荷 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 带的电规定为正电荷; 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 带的电规定为负电荷。 2、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二、两种电荷
1、探究摩檫起电现象
(1)做如图所示实验, 将结果记录下来:
摩檫过的塑料梳子 能 吸引 轻小物体。
1、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2)做如图所示实验, 将结果记录下来: 将摩檫过的梳子(塑料 棒或尺子)靠近自来水 细水流附近,水流将 会 被吸引 。
1、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3)、将文具盒中的文具,如直尺、 铅笔、圆珠笔、钢笔等摩檫后,分别 靠近小纸屑,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 梳头时梳子与头发摩檫,使梳子和头发分别带 上了异种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头 发与梳子吸引而上下飞舞,梳完头后,头发上带 有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头发 便很蓬松。
第一节 电是什么
教学目标
• 1、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
•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以及
• 3、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