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之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之浅析
作者:贾东恒
来源:《体育时空》2011年第12期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要中国是个体育大国,这话不假,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豪揽52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一位就能看出,而在即将举办的广州亚运会,我们也会毫无疑问的认为中国还是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有人就会说,这都是拜“举国体制”所赐。
但是,说这些话的人也明白,中国只能是体育大国,不能算是体育强国。
关键词体育大国体育强国转变
一、竞技体育方面
一般而言,美国、俄罗斯是公认的竞技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应该是在奥运会基础大项实力强劲、多数大项能够争金夺银、竞技体育成绩保持世界前列的国家。
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首先,在奥运会的基础大项中具备强劲的竞争实力,在每一个大项能夺得3面以上金牌,总的金牌数在10面左右甚至更多。
这些基础大项是指田径(47个小项)、水上项目(包括赛艇、皮划艇、帆船帆板等43个小项)。
中国目前在这些大项上的实力非常有限,与美国、俄罗斯甚至澳大利亚等国都不能相提并论。
其次,在集体项目尤其是三大球项目具备较高的水平。
集体项目最能体现国民面貌,获胜之后也最能振奋国民精神,同时集体项目的水平能集中反映一个国家体育的综合实力。
中国男足、男排之前连续多届未能取得奥运会参赛资格,本届虽是东道主,但女足、男足的成绩都不理想,在这一点上与竞技体育强国的表现不相符合。
综合上述几个层面的分析,中国要成为“竞技体育强国”,还需付出艰苦努力,在基础项目和集体项目上实现更多的突破,让中国有影响的运动员越来越多。
二、群众体育和校园体育
目前我们国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是28.2%,但像美国、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40-60%,也就是我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量的比例还不够多。
同时,与先进国家相比较,我们人均可供体育锻炼的面积很小。
尽管这些年我们倡导全民健身,特别是如果我从体育强国的内涵标准来思考,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
设施不足、利用率
不高,社区体育开展得也不够。
还有就是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还没有完全地、更好地发挥出来。
除了全民健身,现在我们青少年的健康素质确实不容忽视。
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了数字时代、信息时代,科学技术、IT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交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说青少年的“网瘾”,长期的迷恋于计算机网络,过度地依赖于互联网,造成他们健康成本的支出,造成他们体质的下降,这不是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何进一步发展群众体育和校园体育呢?全民健身日是一个好的开始,而不应该只是一个形式。
让社区体育、校园体育更加活跃,给人们创造更多的场地、机会参与体育锻炼,让人们知道,参加体育锻炼是为自己好,把健身当成一种习惯,这样对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促进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都有好处。
三、体育产业方面
中国的体育产业无疑还处于起步状态,问题还比较多,比如:
从业者缺乏市场观念。
发展体育产业完全不同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进行体育工作,要以市场为基础配置体育资源,要明确树立体育赞助商、电视台、观众和服务对象等购买了体育产品的机构和个人就是上帝的观念,具备专业策划、专业设计、专业运作、专业推销、专业服务的能力,提供规范化和专业化的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
经营体育竞赛表演业不得要领。
体育竞赛表演业具有产业龙头性质,同时它也是体育系统最具优势的开发领域,目前我们对高水平体育竞赛资源不仅有得天独厚的国际和国内两种垄断权,而且对体育竞赛的组织也得心应手。
但我们对体育竞赛表演业的经营虽然经过了十多年尝试,仍然不得要领。
全民健身体育服务和产品严重不足。
全民健身服务市场将是我国体育产业最大的市场。
我国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全民健身服务业还没有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有的重视;国家对全民健身服务业没有一个统一的政策体系,缺乏定位、规范和管理;还没有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体育行政部门和国家统计部门都无法准确掌握全民健身服务业在全国的发展现状及有关准确数字,只有部分省市进行过一些局部的调查和统计;国家对全民健身服务业在投融资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没有相应的优惠和扶持;全民健身服务业中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权责明确的场馆管理与经营体制还未建立。
我国的体育场馆大多由国家投资兴建,国有资产的基本性质决定了这些体育场馆首先面临的是管理体制问题。
我国目前体育场馆的管理与经营,关键是要建立一套责任明确、权力到位、利益明确的体制与机制,把经营成果与经营者的利益与得失紧密结合起来。
体育产业人才缺乏。
体育产业的经营者需要具备市场经营和体育运动两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办体育,在我国具备体育知识的人才往往缺乏应有的经营意识和知识,而一般经营者又缺乏体育运动知识。
就体育产业发展而言,目前缺乏三类人才:一是负责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行政干部;二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三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
由于体育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以上罗列出的各种问题是任何产业发展初期的必然现象。
需要在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