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病原学及鼠疫实验室管理和运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昆虫材料的采集:可进行鼠疫检验的昆虫材料包括: 蚤类、蜱类、螨类、吸虱等,其中以蚤类为重点。在进行 昆虫标本材料采集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1)宿主动物要单只装袋,并注明采集时间、地点、宿主 名称和生境等。
(2)同体20万龙胆紫2%盐水的小瓶内送检。
鼠疫菌虽然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但是发育缓慢, 一般需要24~48小时才能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小菌落, 如果培养基质量差或者接种菌量过少,发育至成熟菌落的 时间将会更长。
鼠疫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的发育,其群体形态具有一定 的稳定性,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在普通培养基上经16~18小 时培养可见形状不一,呈碎玻璃样小菌落,24~48小时后 形成肉眼可见灰白色小菌落。在显微镜下,成熟的菌落中 心发暗、突起,有黄褐色粗糙颗粒,菌落周边围绕一圈宽 窄不等、边缘不整、薄而透明的锯齿状花边。鼠疫菌的这 一发育过程及成熟菌落的形态特点,是细菌学诊断的重要 依据。
二、鼠疫检验材料的采集、保存和运输 (一)鼠疫检验材料的采集: 1.人体标本材料的采集:凡疑似鼠疫患者,应争取在服用抗
菌药物前采取被检材料标本,各型鼠疫患者除采静脉血液 3~5 ml供细菌学及血清学检验用外,可按临床类型采取以 下检验材料标本.
1.1 疑似鼠疫患者和密切接者的取材: (1)疑似腺鼠疫患者: ①选取肿大淋巴结,局部皮肤经碘酒、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
陈旧性病灶、腐败材料或在外界环境中生长的鼠疫菌 可有多形性变化,这一特性应在镜检过程中应引起足够的 注意。
(二) 培养特性: 鼠疫菌为典型的异养菌,生长时需要多种有机物作为营养物
质,不过普通培养基就能满足鼠疫菌的生长。
鼠疫菌为需氧菌,也能在厌氧条件下生长,但适量供氧生长 最好,氧压过高反而对生长有害。在厌氧环境生长时,发育缓慢 且常出现变形。
鼠疫病原学及鼠疫实验室管理和运行
(优选)鼠疫病原学及鼠疫实 验室管理和运行
用琼脂培养物制备的涂片标本,鼠疫杆菌呈球杆状, 着色比较均匀,两极浓染不明显或无两极浓染。用肉汤培 养物涂片,可见呈散在或者短链状排列的两端钝圆,两极 浓染的小杆菌。
鼠疫菌在跳蚤消化道内的形态常发生变化,常呈近似 球状的卵圆形的球杆菌,有时也呈现两端浓染。
刺入腺体中央,抽取适量组织液,保存于灭菌试管中或直接 培养在斜面或平板上;
②如腺肿过小取组织液困难,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取0.3~ 0.5ml灭菌生理盐水注入腺肿内,停留片刻后,再缓慢抽 取液体; ③如腺肿开放或有波动感,应在腺肿周围浸润部位穿刺 抽取组织渗出液。
(2)疑似肺鼠疫患者: ①疑似鼠疫患者如有咳痰时,应用无菌试管、平皿或广 口瓶收集痰液; ②患者无痰时用无菌棉签取咽喉分泌物装入无菌试管内 送检。
(3)如不能进行尸体解剖时,可行局部取材。可在尸体的 肝、脾、肺相应部位做局部小切口,采集相应的组织材料;
(4)对鼠疫尸体在不能进行解剖取材时,也可行穿刺取材。 方法是将要行取材的淋巴腺、肝、脾、肺、心等脏器组织 部位皮肤经局部70%酒精消毒后,用腰椎穿刺针抽取淋巴 腺、肝、脾、肺、心等脏器组织液和心血,分别保存备检。 若尸体腐败时,则应从胸骨柄或髂骨抽取骨髓液送检。
(3)疑似败血型鼠疫患者:该型患者除采静脉血1 ml以上 保存于无菌试管送检外,还应采集咽喉分泌物进行检验。
1.2 密切接触者取材:一般采用灭菌棉签自咽喉部取材检 查,同时可采取淋巴穿刺液。
1.3 疑似鼠疫尸体的取材: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查, 不能排除鼠疫的尸体应以细菌学检查作为最后诊断,取材 方法以解剖取材为主,不能解剖取材的可行局部解剖取材 或穿刺取材。取材时注意以下事项:
(二)鼠疫检验材料的保存 鼠疫材料的检验应遵循就近检验的原则,但在无条件时,
应采取以下方法妥善保存检验材料。
1 组织块的保存: (1)将组织块保存于生理盐水中,用石蜡密封容器,可保存
几日。 (2)将组织块保存于中性甘油保存液(中性甘油20 ml,蒸馏
(1)用3%来苏尔液消毒解剖部位的皮毛,但不宜过湿, 以免来苏尔液进入体内,影响检验结果;
(2)取材时应选取病变明显处取材,主要是腹股沟肿大 的淋巴结、肝脏、脾脏、肺脏和心血等。
(3)若脏器腐败或残缺不全,则应取骨髓检验,其方法 是剥去骨外肌肉,再用酒精棉包裹,然后在近股骨头端用 骨钳剪断,以接种针取红骨髓检查。如骨髓已干枯,可用 灭菌注射器注入少许生理盐水抽取之,或将另一端打开, 用生理盐水直接冲入平皿内培养。
(4)取材时注意每取完一个脏器后均应将剪刀、镊子经来 苏尔棉块、清水棉块、干棉块一一擦拭干净,用火焰灼烧, 最后沾酒精过火焰冷却后备用;
(5)病、死动物的材料应采取两份,一份自检,一份送自 治区疾控中心鼠防科复检。
2.2 活体动物的取材:捕获活体动物原则上只采取肝、脾 或有病变的组织进行检查。每份材料需独立存放于灭菌小 瓶内。
(1)取材前应准备好取材的所有器械、试剂和容器等, 如剪刀、镊子、手术刀、骨钳、穿刺针、注射器、生理 盐水、酒精、灭菌广口瓶、试管等。以及消毒处理、个 人防护的器械和药品等;
(2)取材应选取病变损害最明显的部分采集。肝、脾、 肺分别置于灭菌广口瓶中,心血置于灭菌试管中;取口 腔和鼻腔分泌物于灭菌试管中;若尸体已腐败,可取股 骨、胫骨、胸骨、肋骨骨髓。
2 动物标本材料的采集:动物标本材料取材前必须做详细登 记,主要记录动物名称、捕获地点、捕获时间、捕获数量 和采集者等信息数据。取材时可根据标本的类型采取相应 的方法。
2.1 病、死动物的取材:病、死动物标本取材的原则是按先 皮下、后胸腔、最后腹腔的顺序进行取材,并在取材时观 察皮下淋巴结及各脏器的病理变化。取材注意以下事项:
鼠疫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在此温度下培育的菌落表 面干燥,易于用白金耳从培养基表面刮取,也较容易均匀地悬浮 在生理盐水中。在37℃条件下生长缓慢,培养出的菌落表面湿润、 粘稠,不易刮取,不易制成均匀菌悬液。
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6.9~7.1,但是pH值在5.8~8.0范 围内鼠疫菌均可发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