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篇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益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篇材料)
第一篇:公益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公益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酉华林场始建于1958年,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东南部、318国道南侧,属皖南山区黄山山脉九华山支脉,场址坐落在酉华乡东山村,距青阳县城28公里,现有经营总面积57323亩,其中有林地面积40130亩,森林覆盖率为70%,林木绿化率为89.1%。

2001年国家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工作,安徽被列入试点省区之一,我场被列入试点单位,2005年改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试点单位。

全场区划生态公益林面积为40702亩,其中国家公益林38198亩,省级公益林2504亩,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全场经营总面积的71%。

6年来国家累计投入公益林补助、补偿基金75万余元,其中中央级74万余元,省级1万余元。

一、公益林管理现状
(一)、资源管理
场现有40702亩生态公益林,分布在9个营林区,共聘请了14位正式工护林员担任公益林护林任务,平均每位公益林护林员管护面积达2900余亩。

护林员每天巡山护林,并向周边群众进行公益林管护宣传,对有效保护森林资源、防止人为破坏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资金管理
林场对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设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公益林管护支出。

二、存在问题
(一)、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标准低。

目前我场得到的补偿标准为4.5元/亩,这个补偿标准根本不能满足正常管护资金需要,林权单位也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补偿。

我场2006年度公益林补偿资金为18万余元,但仅护林员工资一项就需资金20余万元。

不仅如此,场每年还需从商品林经营收入中拿出1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其它管护支出,如护林点、了望台及林区公路的维修,森林消防队防火器材的
配置和森林病虫害防治药械等。

(二)、界定国家和省级公益林后,商品林采伐限额有所降低,使得木材销售收入减少;同时还需从商品林收入中弥补公益林管护资金的不足。

这对于依靠木材销售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国有林场,面临的将是经济上陷入更大的困境,生产经营活动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三)、公益林护林员管护任务重、难度大。

我场有14位公益林护林员,平均每位护林员管护面积近3000亩。

管护面积过大让护林员有时也力不从心,山场难免发生樵采、狩猎等现象。

(四)、周边群众蚕食国有林场林地现象时有发生。

国有林场山场多与村组山场、农户农地接壤,虽然具体到某个地块面积不大,但只要蚕食现象存在,将给国有林场的生存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五)、公益林林权证换发工作亟待解决。

在林业“三定”时,国有林场大部分山场都已发证,但山林权证小地名及四至界限描述较为粗放,村组集体也因此常钻林场空子,使得林场在山林权纠纷中处于被动地位。

(六)、公益林经营性采伐审批手续较复杂。

在实施公益林经营
性采伐审批中,要经县、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核转报省林业主管部门方能批复,时间周期较长,且费人力、物力。

如进行毛竹公益林雪压风倒竹清理,要到7、8月份才能审批下来,那时雪压风倒竹大部分已腐烂失去经济价值。

三、对策
(一)、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

除中央、省财政提高补偿基金标准外,地方财政也应对公益林进行补偿,以改善国有林场目前的困境。

(二)、适当增加公益林护林员。

即在每个营林区设置一名机动公益林护林员,一是在人员轮休时实现脱人不脱岗;二是可以对其他公益林护林员的工作予以补充完善。

(三)、林场要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契机,通过地形图定位、埋设界桩等方法,对林场周边界限彻底摸清,早日换、核发山林权证。

对于农户开垦侵占的地块要予以回收,对于部分争议山场要通过多途径协调解决。

(四)、尽量简化公益林经营性采伐审批手续。

将审批权下放到县林业局,县林业局可通过派员到现场检查。

这样将更有利于公益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第二篇:公益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公益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酉华林场始建于1958年,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东南部、318国道南侧,属皖南山区黄山山脉九华山支脉,场址坐落在酉华乡东山村,距青阳县城28公里,现有经营总面积57323亩,其中有林地面积40130亩,森林覆盖率为70%,林木绿化率为89.1%。

2001年国家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工作,安徽被列入试点省区之一,我场被列入试点单位,2005年改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试点单位。

全场区划生态公益林面积为40702亩,其中国家公益林38198亩,省级公益林2504亩,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全场经营总面积的71%。

6年来国家累计投入公益林补助、补偿基金75万余元,其中中央级74万余元,省级1万余元。

一、公益林管理现状
(一)、资源管理
场现有40702亩生态公益林,分布在9个营林区,共聘请了14位正式工护林员担任公益林护林任务,平均每位公益林护林员管护面积达2900余亩。

护林员每天巡山护林,并向周边群众进行公益林管护宣传,对有效保护森林资源、防止人为破坏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资金管理
林场对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设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公益林管护支出。

二、存在问题
(一)、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标准低。

目前我场得到的补偿标准为4.5元/亩,这个补偿标准根本不能满足正常管护资金需要,林权单位也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补偿。

我场2006公益林补偿资金为18万余元,但仅护林员工资一项就需资金20余万元。

不仅如此,场每年还需从商品林经营收入中拿出1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其它管护支出,
如护林点、了望台及林区公路的维修,森林消防队防火器材的配置和森林病虫害防治药械等。

(二)、界定国家和省级公益林后,商品林采伐限额有所降低,使得木材销售收入减少;同时还需从商品林收入中弥补公益林管护资金的不足。

这对于依靠木材销售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国有林场,面临的将是经济上陷入更大的困境,生产经营活动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三)、公益林护林员管护任务重、难度大。

我场有14位公益林护林员,平均每位护林员管护面积近3000亩。

管护面积过大让护林员有时也力不从心,山场难免发生樵采、狩猎等现象。

(四)、周边群众蚕食国有林场林地现象时有发生。

国有林场山场多与村组山场、农户农地接壤,虽然具体到某个地块面积不大,但只要蚕食现象存在,将给国有林场的生存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五)、公益林林权证换发工作亟待解决。

在林业“三定”时,国有林场大部分山场都已发证,但山林权证小地名及四至界限描述较为粗放,村组集体也因此常钻林场空子,使得林场在山林权纠纷中处于被动地位。

(六)、公益林经营性采伐审批手续较复杂。

在实施公益林经营性采伐审批中,要经县、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核转报省林业主管部门方能批复,时间周期较长,且费人力、物力。

如进行毛竹公益林雪压风倒竹清理,要到7、8月份才能审批下来,那时雪压风倒竹大部分已腐烂失去经济价值。

三、对策
(一)、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

除中央、省财政提高补偿基金标准外,地方财政也应对公益林进行补偿,以改善国有林场目前的困境。

(二)、适当增加公益林护林员。

即在每个营林区设置一名机动公益林护林员,一是在人员轮休时实现脱人不脱岗;二是可以对其他公益林护林员的工作予以补充完善。

(三)、林场要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契机,通过地形图定位、埋设界桩等方法,对林场周边界限彻底摸清,早日换、核发山林权证。

对于农户开垦侵占的地块要予以回收,对于部分争议山场要通过多途
径协调解决。

(四)、尽量简化公益林经营性采伐审批手续。

将审批权下放到县林业局,县林业局可通过派员到现场检查。

这样将更有利于公益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第三篇:平远县生态公益林补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平远县生态公益林补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介绍了平远县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基本情况和管理成效,分析了生态公益林补偿与商品林价值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省级生态公益林;商品林;成效;问题;建议;广东平远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15902
引言
平远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辖12个镇,总人口26万人,林业用地面积108806.6 hm2,占国土总面积137917.1 hm2的78.9%,森林覆盖率78.25%,活立木总蓄积785万m3,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县。

生态公益林
生态公益林是指为人类生存、生活和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优良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森林。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2.1 基本情况
2016年平远县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850452亩,占林业用地面积1632850.5亩的52.08%,生态公益林中Ⅰ类、Ⅱ类林面积所占比例为88.7%,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于国家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大型水库周边、江河沿岸、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等区位重要的山头地块,林种为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该县生态公益林面积,包括国有经营21586.86亩,村、组集体统一经营227631.02亩,自留山、责任山571019亩,个人(多人)联合承包5016.5亩,集体
(公司)承包3543.8亩,联办经营2580亩。

2.2 管理成效
2016年全县生态公益林区内没有盗砍、滥伐和乱征占用林地违法行为。

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生态公益林林木有害生物防治率100%,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的目标。

同时,生态功能等级得到有效提高,2016年平远县生态公益林Ⅰ类林、Ⅱ类林比例达88.7%,随着生态功能等级的提高,逐步改善了气候环境,减少了大气污染,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2.3 补偿标准
2016年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分为损失性补偿和公共管护经费两部分,损失性补偿资金占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总额的75%,管护经费占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总额的25%。

2016年基础性补偿资金补助标准为20元/亩,其中损失性补偿资金15元/亩,管护经费5元/亩。

2016年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激励性补偿资金补助标准为8元/亩,结合该县生态公益林生态区位和保护等级的实际,该县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激励性补助资金实行差异化补偿,广东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19305.4亩和广东南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31039.6亩为重点保护生态公益林,重点保护生态公益林面积共150345亩激励性补助资金损失性补偿按8.8元/亩的标准补偿,其余700107亩生态公益林激励性补助资金损失性补偿按5.4元/亩的标准补偿。

公共管护经费按规定的比例发放,即管护经费2元/亩。

商品林
商品林是一种以生产商品为主的林种,是以满足市场单一经济需求,生产木材及其他森林经济产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全部目的的人工经营的森林资源。

3.1 基本情况
平远商品林面积782398.5亩,占林业用地面积1632850.5亩的47.92%。

按全县地形地势呈南北走向,12个镇分别称为“北部乡镇”和“南部乡镇”。

“北部乡镇”有差干、仁居、上举、泗水、八尺、
河头等6个镇,林业用地面积合计67460.4 hm2,占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的62%,是平远县盛产杉木的主要林区。

3.2 经济价值
在“林业三定”时期落实分山到户后,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营林为基础、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并且县委县政府又出台了造林低息贷款或无偿贷款的政策,“北部乡镇”农民兴起种植杉木的造林高潮。

随着木材市场的开放,全县首先致富的是那些种植杉木、出售木材较多“北部乡镇”的农民,于是山林便成了农民的生活来源。

目前按该县木材市场杉木价格计算,杉木规格长4 m×6~8 cm,550元/m3,杉木规格长4 m×8~10 cm,700元/m3。

存在问题及建议
4.1 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之间的补偿价值
按2016年平远县生态公益林种植的杉木平均蓄积7 m3/亩,年平均增长蓄积4%计算,7 m3/亩×4%=70.28 m3/亩;市场价格规格长4 m×6~8 cm,550元/m3,可算出每亩杉木0.28 m3/亩×550 元/m3×60%=92.4元。

而2016年基础性补偿资金补助标准为20元/亩,重点保护生态公益林激励性补偿资金补助标准8.8元/亩,则合计28.8元/亩,每亩生态公益林年增收益:92.4元-28.8元=63.6元,生态公益林收入与商品林的经营收入悬殊较大。

建议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对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实行分类补偿,森林资源丰富、生态效益好的生态公益林适当提高补偿标准。

4.2 生态公益林林木采伐
广东平远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座落在北部乡镇,涉及大部分林地,规划为生态公益林之后,禁止农民在生态公益林内从事商品性经营活动,给生态公益林区经营商品林的农民和其他经营者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导致当地群众生活来源大幅减少。

建议修改目前的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和广东省的采伐管理办法,在生态公益林内允许人工种植的杉木进行抚育采伐或更新采伐,设立一定的采伐抚育区,采伐成熟区。

4.3 利益冲突
因当时的历史条件、工作的失误和地籍管理的混乱,山林权证的重填、漏填和错填的现象较多,造成山林纠纷不断。

随着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的不断提高,生态区位又较为重要,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只能暂时保存在镇政府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专账,随着时间的增长,补偿资金的积累,纠纷调处难度不断增加。

建议政府加大生态公益林区域山林纠纷的调处力度,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组织人力调处山林纠纷,稳定山林权属。

结语
发展生态公益林林下经济,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科学合理利用生态公益林资源,发展生态公益林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经营利用机制。

通过科学地合理利用,进一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自补能力,能够根本上缓解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农民生产生活的矛盾,为生态公益林区农民寻找一条致富门路,?亩?提高林区农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邓永林,陈华成.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目标责任制的建立与考核[J].绿色中国,2004(10).[2]李信.浅析遵义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4).[3]冯晓洪,张时阶,吴先基.平远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与经营管理对策[J].农技服务,2011(10).[4]陈小波.祁阳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现状及对策[J].湖南农业科技,2011,38(5).[5]朱金胡,程素兰,洪万望.对瑞安市梅屿乡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
第四篇:我国生态公益林管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森林作为重要的国家资源,其生态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态公益林不仅对保存生物种类、净化空气、发展生态经济、维持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关乎生态系统安全甚至国家土地安全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管护;问题;对策
林业资源对国土资源、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的林业资源形势不容乐观[1]。

近年来,我国在保护林业资源方面已经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将森林分类规划和经营这一举措实实在在的发挥出了良好的效应,将森林分类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分类管理,很好地保护了林业资源。

同时,在加强生态林管护方面也总结出一些实用性比较强的经验。

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就此满足[2]。

反之,还要提升保护力度、加大管理,建立与其经营目的相适应的经营管护模式,同时完成生态和经济两方面任务,发挥生态公益林的最大价值[3]。

生态公益林在管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生态公益林建设相关制度已经开始了很长时间,但是由于这项工作的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在我国是一项新的林业计划。

因此,生态公益林建设进程中会出现许多难题。

特别是近些年来,“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步伐加快,随之而来的许多不和谐因素也在增多,必须加以解决。

1.1 林区缺乏投资项目,当地农民增收困难
一般情况下,生态公益林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不发达,投资商较少,当地居民增收困难,而砍伐树木并进行销售是最便捷的增收渠道,因此,出现了乱砍滥伐行为屡禁不止。

1.2 对生态林认识不足,毁林开垦现象时有发生
大部分生态公益林林地使用权都已经分配到林农手中。

公益林地点分散、面积大小不等,每一个林农对生态公益林的认识和管护能力不同,很多林农缺少保护生态公益林意识。

因此,林农为生态林建设贡献不高,最终导致生态林管护措施不能完全落到实处。

同时,近年来,经济作物价格不断攀升,部分林农为了获取更多的报酬,将国家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政策和法律规定搁置一旁,将地势条件好的林地进行开垦,以便种植经济作物,获取更高的报酬。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生态公益林的流失。

1.3 补偿标准不合理,缺乏管护力度现行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较低,国家出台政策,保护生态公益林,限制对其进行商业性砍伐。

但是林农从中获取的直接经济报酬较少。

因此,较低的收益难以引发农民保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此外,很多地方的生态林管护力量不够。

没有专业的护林员,导致许多乱砍乱伐现象不能被及时发现。

1.4 政策的局限性影响生态公益林的持续发展
在生态公益林区内,由于自然火灾、人为破坏等原因造成大面积生态公益林区沦为荒地。

但面对在生态公益林区域不能进行商业性砍伐的政策,很少有人能够开垦这片荒地进行植树造林,久而久之,导致恶性循环。

原因分析
2.1 管理机构不健全
生态公益林管理机构当前情况和管理机构现实义务有很大的不同。

据调查,全国很多地方的生态公益林管理机构存在没有职员、没有经费、没有编制、没有工具的“四无”情况,这对整个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2.2 地方性法规不完备
现行有关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管理规定十分零散,未成体系。

很多地方性配套法规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需求;有些法规在管理主体、处罚手段、资金配套方面不够确切;有些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公益林保护缺少动力。

2.3 资金缺口大近年来,虽然很多地方财政对生态公益林的投资有所增加,但仍然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例如,生态建设资金不足,导致很多地区的生态公益林整体质量不高。

载入,大部分地区无法落实市县配套资金,使得补偿标准低于林地租金,更低于林地的现实产值。

这些都是资金缺口的表现,导致公益林管护不足。

3 生态公益林管护对策分析
3.1 大发展林区经济,合理分配利益,增加林农收入
对林区所在地加大基础性投资,打通交通大动脉,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创新公益林的经营管护模式、利益分配机制。

生态公益林的最主要作用在于它的生态价值,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及净化环境等。

但在产生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附加经济效应,对于产生的附加经济效益应当让农民分享,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林区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当地情况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此减少农民对砍伐林木提高收入的依赖性。

3.2 加强对林区农民的公益林知识宣传,提高农民认识
很多林农对生态公益林理解不到位,对公益林的重要性及生态价
值了解不深入。

因此,要加强对当地林农关于生态公益林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当地农民对公益林的认识程度。

让林区农民更多的认识到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理念、经营意义等。

第五篇: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财务预算管理作为预算管理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许多企业虽然认识到其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通过不同视角分析了目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及建议,旨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是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不仅要考虑当前,还应审时度势。

这样,才能兴利除弊,防患于未然。

作为企业,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更是如此。

“企业以盈利为目标,经营以财务预算为核心,财务预算是驾驭企业最主要的缰绳”,这是企业管理者们在实践中早已取得的共识。

因此,抓紧缰绳,确保驾驭目标方向准确,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财务预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短期,轻长期
有些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只重视短期活动,忽视长期发展目标,使各期编制的财务预算衔接性差,预算指标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不相适应。

调控目标短期化,是一种重数量轻质量;重短期经济效益,轻资源深层次开发的粗放行为,把可持续发展当成短期成本来控制,强化的是一种短期行为,弱化的是可持续发展。

因此,大家去争做“短跑冠军”,不愿做“长跑健将”。

这种行为极大损害企业科学发展的方式,非但没有引起重视,反而一次次要求提高这种政策的执行力。

恰恰相反,执行的越好,损失就越惨。

(二)重部门,轻整体
正如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过渡为市场经济一样,我国大部分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也由财务单一型转变为多部门复合型。

但也有部分
非国有企业尚未具备真正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实际参与程度较低,加上对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整体观念,没有将组织经营的各单位、部门和相关阶段有机的结合起来,财务预算工作最后都被迫落在财会部门,财会部门关起门来画表格、定盘子。

这种缺乏整体观念的预算管理,往往难以发挥财务预算的控制作用,致使财务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操作性和前瞻性。

(三)重静态,轻动态
在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上,多数企业对业务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财务预算等仍采用传统的固定预算、定期预算等方法编制,所有的预算指标在执行过程中都保持不变,运行结束时将结果直接与预算指标进行比较。

这种静态预算编制方法适用于业务量波动不大的企业。

当企业销售量、价格和成本等因素变化较大时,静态预算指标则表现出盲目性、滞后性和缺乏弹性,难以成为考核和评价的有效基准。

所以,企业应积极寻求科学、合理的方法,因地制宜地加强动态管理。

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实现与日常管理的衔接,使管理人员始终从动态的角度把握企业近期的规划目标和远期的战略布局。

(四)重编制,轻控制
主要表现在:预算保证书上手印一摁,责任状上姓名一签,就基本万事大吉。

以文代控,以包代管,用“形而上学”落实预算目标的单位不在少数。

不分析生产变化、不考虑市场价格浮动、不对照前因后果,就是死抱预算方案,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例如,有些企业的业务招待费、会议费支出,表面上每年有预算,其实年年在上升、在超支。

特别是当企业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变化,预算已不能实现时,既无相应的应急预案,更没有及时做出调整,使
脱离实际的预算成为管理的“装饰品”。

(五)重客观,轻主观
部分企业在预算指标分配时,企业上下一片东奔西走,上下齐心找领导,发动大家做工作,讨价还价蔚然成风。

年终考核时,更是四面出击,挖空心思找客观,努力寻问找挖潜。

预算指标考核兑现时,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