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筹划》电子课件 第04章 税务筹划的基本步骤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务筹划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纳税 人在取得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发生相 应的成本,还可能会产生机会成本(收 益)。
应树立有效税务筹划理念。
(二)税种的限定
1.考虑整体税负的轻重
税务筹划不能局限于个别税种税负 的高低,应着重考虑整体税负。
在考虑整体税负的同时还要着眼于 生产经营业务的扩展。
理想的税务筹划应是总体收益最多, 而不一定是纳税最少。
【例4-3】假定一个纳税人组合筹划采用A、C两种筹 划技术: 减-3A税0筹万额划元S技A的2术=概可1率0节0P万A减3元=税的;额概SA率1=PA820=万,元可的能概增率加PA税1=额,SA可3=节 减30C税万筹额元划S的技C2概术=率可40P节万C3减元=税。的额概S率C1P=C26=0万,元可的能概增率加P税C1额=S,C3可=节-
(1)计算组合筹划技术的相关系数。
A筹划技术的收益期望值 为:
n
E A PAi S Ai 0.2 80 0.6 100 0.2 30 i 1 70(万元)
B筹划技术的收益期望值 为:
n
E B PBiS Bi 0.2 40 0.6 0 0.2 60 i 1 4(万元)
客观概率(推算); 主观概率(合理估计)。 3.风险筹划设计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 境条件下,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去获取 超过一般筹划所节减的税额。
在绝对收益策划方案、相对策划方案基础 上,加入风险因素。
【例4-1】假定某跨国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 税前所得相同,要求税务筹划的目标收益额不低 于50万元。现有两种筹划方案如表。
与这两种筹划相对应的应纳税额的比例为,这个 纳税人在一定时期所获得的税前所得相同,那么,在 同时考虑组合筹划的相关性和风险的情况下,对这个 组合筹划方案作如下分析:
(1)计算组合筹划技术的相关系数。
A筹划技术的收益期望值 为:
n
E A PAi S Ai 0.2 80 0.6 100 0.2 30 i 1 70(万元)
(一)组合筹划方案设计要考虑各种筹划 技术的相互影响
1.组合筹划要考虑各种筹划技术的相关性。
各种筹划技术的相关性通常由相关系 数 ρ来表示,相关系数的上限是+1,下限 是-1。相关系数必须符合:-1≤ρ≤1。
Hale Waihona Puke 当0≤ρ≤1时,表示两种筹划技术正相关, 比如当第一种筹划技术节减税收时,第二 种筹划技术也节减税收;或当第一种筹划 技术不能节减税收时,第二种筹划技术也 不能节减税收。
A筹划技术的收益标准离 差为:
A (80 70)2 0.2 (100 70)2 0.6 (30 70)2 0.2 50.60(万元)
B筹划技术的收益标准离 差为:
B (40 4)2 0.2 (0 4)2 0.6 (60 40)2 0.2 3(2 万元)
两种筹划技术的相关系 数为:
(七)税务情况
了解企业以前和目前的有关税务情况, 包括有关申报、纳税以及和税务机关关系 等情况,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企业的税务筹 划方案。
第二节 目标分析
一、纳税人的要求 (一)要求增加所得还是资本增值 纳税人对财务收益的要求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是要求最大程度地增加每年的所得;
第二种是要求若干年后纳税人资本有最大的 增值;
A筹划技术可节减税额SA1=80万元 的概率PA1,可节减 税额SA2=100万元的概率PA2=,可能增加税额SA3=30万元的概率PA3=;
B筹划技术可能增加税额SB1=-40万元的概率PB1=,不 节减税额也不增加税额SB2=0的概率PB2=,可节减税 额SB3=60万元的概率PB3=。
假设与这两种筹划技术相对应的应 纳税额的比例为:。这个纳税人在 一定时期所获得的税前所得相同, 那么,在同时考虑组合筹划的相关 性和风险的情况下,对这个组合筹 划方案作如下分析:
要求的目标收益额,因此,都可以采用。筹划方案2的风险 程度要大于方案1,但也可以获取更大的风险价值。至于到 底哪个方案更好些,则取决于企业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了。 稳健的企业决策者可以选择方案1,因为方案1的风险小;愿 冒风险去追求最大财务利益的企业决策人员可能选择方案2, 因为它有更大的风险价值。
二、组合筹划方案设计与选择
指标的适用范围较广,尤其适用于期望值不同的 决策方案风险程度的比较。
以下图表示两个方案的预计收益和风险程度
概率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50
100
可节减税额
方案1 方案2 方案1的预计收益 方案2的预计收益 目标收益
150
从上图可以看出,两个筹划方案的期望收益额都要大于
(五)财务情况
税务筹划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方面,要 服从于纳税人的整体财务计划,而且税务 筹划也要在全面和详细了解纳税人的真实 财务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制定不违法和合 理的税务筹划方案。
(六)对风险的态度
税务筹划作为经济活动也存在风险。 有时候风险大,报酬率也高,如何决策就 要看经营管理者对于风险的认知。
第四章 税务筹划的基本步骤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收集信息 目标分析 方案设计与选择 实施与反馈
第一节 收集信息
一、收集外部信息
(一)税收法规
税收法规是处理国家与纳税人税收 分配关系的主要法律规范,包括所有调 整税收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 性文件。
(二)其他政策法规
税务筹划的内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 活动的各方面,要有效运用税务筹划策 略,不仅要了解熟悉税法,还要熟悉会 计法、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等有关 法律规定。
二、目标的限定
(一)纳税成本与经济效益的选择
1.税务筹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开展税务筹划应服从于企业的整体利
益,不能为筹划而筹划,而应从企业的社 会形象、发展战略、预期效果、成功机率 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权衡。
2.税务筹划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从根本上讲,税务筹划应归结于企业 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 管理的目标决定的,即实现企业所有者财 富最大化。
(三)主管税务机关的观点
任何纳税义务人在运用税务筹划时, 除必须精研税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外,还 必须进一步了解税务部门从另一角度认 识该税务筹划行为的可能性,在反复研 讨的基础上做出筹划。
二、收集内部信息
(一)纳税人的身份
对纳税人身份进行筹划,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避免成为纳税人,免除纳税义务。
(二)组织形式
AB
n (SAi E A
i1
A
)(
S
Bi E B
B
)PABi
80 70 40 4 0.2 100 - 70 0 4 0.6 30 70 60 4 0.2
50.6
32
50.6 32
50.6
32
0.79
计算结果说明这两种筹划技术的负相关系数 很高,表明这两种筹划技术的组合会使彼此的筹 划功能呈反方向变动。
C (60 30)2 0.2 (40- 30)2 0.6 (30 30)2 0.2 30.9(8 万元)
两种筹划技术的相关系数为:
AC
n i1
(SAi E A
A
)(SCi E C
C
)PACi
80 70 60- 30 0.2 100- 70 40- 30 0.6 30 70 - 30- 30 0.2
该跨国纳税人应该如何选择税务筹划方案?
(1)计算筹划方案的收益期望值E。 方案1 E=40×20%+60×60%+80×20%
=60(万元) 方案2 E=30×30%+75×40%+130×30%
=78(万元)
(2)计算筹划方案的收益标准离差σ。
方1案 1 (406)0220 % (6-0602 )6% 0(806)022% 0
(0.5)2(5.6 0)0 2(0.5)2(3)2 220.50.5(0.7)9 5.6 0 032 1.0 6(2 万元)
计算结果说明,也正是由于这两种筹划 技术呈现较高的负相关性,其风险也因此相 互抵消,风险程度较低,组合筹划的标准离 差比两种筹划技术标准离差的加权平均值要 低很多。
(三)两种正相关筹划技术的组合筹划
当ρ=+1时,表示两种筹划技术完全正 相关,比如,第一种筹划技术可以节减税 收,第二种筹划技术也可以节减税收。
当-1≤ρ≤0时,表示两种筹划技术负相 关:比如,第一种筹划技术节减税收会导 致第二种筹划技术无效,甚至增加税收; 或第二种筹划技术节减税收会导致第一种 筹划技术无效,甚至增加税收。
当ρ=-1时,表示两种筹划技术完全负 相关。
C筹划技术的收益期望值 为:
n
E C PCiSCi 0.2 60 0.6 40 0.2 30 i 1 30(万元)
A筹划技术的收益标准离差为:
A (80 70)2 0.2 (100 70)2 0.6 (30 70)2 0.2 50.60(万元)
C筹划技术的收益标准离差为:
(3)计算筹划收益的风险程度(标准离差率)V。
方案1 V1
12.65 100% 60
2 1.0 8%
方案 2 V2
3 8.8 1 1 0 0% 78
4 9.7 5%
说明:标准利差率Vi
i
Ei
(i
1,2)。
标准离差率是以相对数来衡量待决策方案的
风险,一般情况下,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越大;
相反,标准离差率越小,风险越小。标准离差率
2.全面考察相关年度的课税情况
在进行税务筹划方案设计时,必须 立足于企业经营的连续过程,将前后相 关年度的课税额分别计算,全面考虑。
(三)经济活动参与者各方的税负情况
在进行税务筹划时,除必须考虑本 身直接应负担的税额外,同时也应该兼 顾交易对方的课税情况及其税负转嫁的 可能性,从而采取相应对策。
第三种是既要求增加所得,也要求资本增值。
纳税人对财务收益的不同要求,税务筹 划的目标也不同。
(二)投资要求
如果纳税人有投资意向但尚未有明确的 方案,税务筹划人可以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 况进行税务筹划,提出各种投资建议 。
如果纳税人的投资意向已经有了一定的 倾向性,税务筹划时就必须了解纳税人的具 体要求,根据纳税人的要求来进行税务筹划。
纳税人不同的组织形式在双重征税、 亏损抵补等方面的税务待遇是不同的,税 务筹划要设计最佳的组织形式。
(三)注册地点
不同的注册地点,在地区性税收政策、 财政返还、避免双重征税等方面的适用规 定是不同的。税务筹划要更好地利用所在 地区的税收政策。
(四)所从事的产业
我国税法在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或升 级方面规定了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利 用这些税收优惠政策选择投资领域,可以 取得更多的税收利益。
50.6 30.98
50.6 30.98
(四)特定税种的影响
一是经济与税收相互影响的因素, 也就是某个特定税种在经济活动中的地 位和作用。对纳税人决策有重大影响的 税种当然是税务筹划的重点。
二是税收自身的因素,这主要看税 种的税负弹性,税负弹性大,税务筹划 的潜力也越大。
第三节 方案设计与选择
一、风险筹划方案设计与选择 1.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存在。 2.概率的测定:
当ρ=0时,表示两种筹划技术不相关。
2.组合筹划方案设计要计算多种筹划技术 的组合收益期望值(率)。
组合收益期望值(率)是组合筹划中 各种筹划技术的个别收益期望值(率)的 加权平均数,加权的权数是与各筹划技术 节减税额相对应的未筹划前的应纳税额之 间的比例。
(二)两种负相关筹划技术的组合筹划
【例4-2】假定一个纳税人组合筹划采用A、B两种筹 划技术:
1.26(5万元)
方2 案 2 (307)823% 0(757)824% 0(1307)82 3% 0
3.88(1万元)
n
说明:标 准 离 (Si差 Ei)2Pi i1
标准离差是以绝对数来衡量待决策方案的风 险,在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标准离差越大,风 险越大;相反,标准离差越小,风险越小。标准 离差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绝对数,只适用于相 同期望值的决策方案风险程度的比较。
(2)计算组合筹划的收益期望值。
m
ES W XEX0.57 00.543(7 万元 XA,B,C......
计算结果说明这两种技术由于是负相关,有相 互抵消效应,筹划功能稍差,预期取得节减税收的 收益37万元。
(3)计算组合筹划标准离差
SW A 2 A 2W B 2 B 22W A W BAB AB
应树立有效税务筹划理念。
(二)税种的限定
1.考虑整体税负的轻重
税务筹划不能局限于个别税种税负 的高低,应着重考虑整体税负。
在考虑整体税负的同时还要着眼于 生产经营业务的扩展。
理想的税务筹划应是总体收益最多, 而不一定是纳税最少。
【例4-3】假定一个纳税人组合筹划采用A、C两种筹 划技术: 减-3A税0筹万额划元S技A的2术=概可1率0节0P万A减3元=税的;额概SA率1=PA820=万,元可的能概增率加PA税1=额,SA可3=节 减30C税万筹额元划S的技C2概术=率可40P节万C3减元=税。的额概S率C1P=C26=0万,元可的能概增率加P税C1额=S,C3可=节-
(1)计算组合筹划技术的相关系数。
A筹划技术的收益期望值 为:
n
E A PAi S Ai 0.2 80 0.6 100 0.2 30 i 1 70(万元)
B筹划技术的收益期望值 为:
n
E B PBiS Bi 0.2 40 0.6 0 0.2 60 i 1 4(万元)
客观概率(推算); 主观概率(合理估计)。 3.风险筹划设计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 境条件下,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去获取 超过一般筹划所节减的税额。
在绝对收益策划方案、相对策划方案基础 上,加入风险因素。
【例4-1】假定某跨国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 税前所得相同,要求税务筹划的目标收益额不低 于50万元。现有两种筹划方案如表。
与这两种筹划相对应的应纳税额的比例为,这个 纳税人在一定时期所获得的税前所得相同,那么,在 同时考虑组合筹划的相关性和风险的情况下,对这个 组合筹划方案作如下分析:
(1)计算组合筹划技术的相关系数。
A筹划技术的收益期望值 为:
n
E A PAi S Ai 0.2 80 0.6 100 0.2 30 i 1 70(万元)
(一)组合筹划方案设计要考虑各种筹划 技术的相互影响
1.组合筹划要考虑各种筹划技术的相关性。
各种筹划技术的相关性通常由相关系 数 ρ来表示,相关系数的上限是+1,下限 是-1。相关系数必须符合:-1≤ρ≤1。
Hale Waihona Puke 当0≤ρ≤1时,表示两种筹划技术正相关, 比如当第一种筹划技术节减税收时,第二 种筹划技术也节减税收;或当第一种筹划 技术不能节减税收时,第二种筹划技术也 不能节减税收。
A筹划技术的收益标准离 差为:
A (80 70)2 0.2 (100 70)2 0.6 (30 70)2 0.2 50.60(万元)
B筹划技术的收益标准离 差为:
B (40 4)2 0.2 (0 4)2 0.6 (60 40)2 0.2 3(2 万元)
两种筹划技术的相关系 数为:
(七)税务情况
了解企业以前和目前的有关税务情况, 包括有关申报、纳税以及和税务机关关系 等情况,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企业的税务筹 划方案。
第二节 目标分析
一、纳税人的要求 (一)要求增加所得还是资本增值 纳税人对财务收益的要求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是要求最大程度地增加每年的所得;
第二种是要求若干年后纳税人资本有最大的 增值;
A筹划技术可节减税额SA1=80万元 的概率PA1,可节减 税额SA2=100万元的概率PA2=,可能增加税额SA3=30万元的概率PA3=;
B筹划技术可能增加税额SB1=-40万元的概率PB1=,不 节减税额也不增加税额SB2=0的概率PB2=,可节减税 额SB3=60万元的概率PB3=。
假设与这两种筹划技术相对应的应 纳税额的比例为:。这个纳税人在 一定时期所获得的税前所得相同, 那么,在同时考虑组合筹划的相关 性和风险的情况下,对这个组合筹 划方案作如下分析:
要求的目标收益额,因此,都可以采用。筹划方案2的风险 程度要大于方案1,但也可以获取更大的风险价值。至于到 底哪个方案更好些,则取决于企业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了。 稳健的企业决策者可以选择方案1,因为方案1的风险小;愿 冒风险去追求最大财务利益的企业决策人员可能选择方案2, 因为它有更大的风险价值。
二、组合筹划方案设计与选择
指标的适用范围较广,尤其适用于期望值不同的 决策方案风险程度的比较。
以下图表示两个方案的预计收益和风险程度
概率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50
100
可节减税额
方案1 方案2 方案1的预计收益 方案2的预计收益 目标收益
150
从上图可以看出,两个筹划方案的期望收益额都要大于
(五)财务情况
税务筹划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方面,要 服从于纳税人的整体财务计划,而且税务 筹划也要在全面和详细了解纳税人的真实 财务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制定不违法和合 理的税务筹划方案。
(六)对风险的态度
税务筹划作为经济活动也存在风险。 有时候风险大,报酬率也高,如何决策就 要看经营管理者对于风险的认知。
第四章 税务筹划的基本步骤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收集信息 目标分析 方案设计与选择 实施与反馈
第一节 收集信息
一、收集外部信息
(一)税收法规
税收法规是处理国家与纳税人税收 分配关系的主要法律规范,包括所有调 整税收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 性文件。
(二)其他政策法规
税务筹划的内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 活动的各方面,要有效运用税务筹划策 略,不仅要了解熟悉税法,还要熟悉会 计法、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等有关 法律规定。
二、目标的限定
(一)纳税成本与经济效益的选择
1.税务筹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开展税务筹划应服从于企业的整体利
益,不能为筹划而筹划,而应从企业的社 会形象、发展战略、预期效果、成功机率 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权衡。
2.税务筹划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从根本上讲,税务筹划应归结于企业 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 管理的目标决定的,即实现企业所有者财 富最大化。
(三)主管税务机关的观点
任何纳税义务人在运用税务筹划时, 除必须精研税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外,还 必须进一步了解税务部门从另一角度认 识该税务筹划行为的可能性,在反复研 讨的基础上做出筹划。
二、收集内部信息
(一)纳税人的身份
对纳税人身份进行筹划,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避免成为纳税人,免除纳税义务。
(二)组织形式
AB
n (SAi E A
i1
A
)(
S
Bi E B
B
)PABi
80 70 40 4 0.2 100 - 70 0 4 0.6 30 70 60 4 0.2
50.6
32
50.6 32
50.6
32
0.79
计算结果说明这两种筹划技术的负相关系数 很高,表明这两种筹划技术的组合会使彼此的筹 划功能呈反方向变动。
C (60 30)2 0.2 (40- 30)2 0.6 (30 30)2 0.2 30.9(8 万元)
两种筹划技术的相关系数为:
AC
n i1
(SAi E A
A
)(SCi E C
C
)PACi
80 70 60- 30 0.2 100- 70 40- 30 0.6 30 70 - 30- 30 0.2
该跨国纳税人应该如何选择税务筹划方案?
(1)计算筹划方案的收益期望值E。 方案1 E=40×20%+60×60%+80×20%
=60(万元) 方案2 E=30×30%+75×40%+130×30%
=78(万元)
(2)计算筹划方案的收益标准离差σ。
方1案 1 (406)0220 % (6-0602 )6% 0(806)022% 0
(0.5)2(5.6 0)0 2(0.5)2(3)2 220.50.5(0.7)9 5.6 0 032 1.0 6(2 万元)
计算结果说明,也正是由于这两种筹划 技术呈现较高的负相关性,其风险也因此相 互抵消,风险程度较低,组合筹划的标准离 差比两种筹划技术标准离差的加权平均值要 低很多。
(三)两种正相关筹划技术的组合筹划
当ρ=+1时,表示两种筹划技术完全正 相关,比如,第一种筹划技术可以节减税 收,第二种筹划技术也可以节减税收。
当-1≤ρ≤0时,表示两种筹划技术负相 关:比如,第一种筹划技术节减税收会导 致第二种筹划技术无效,甚至增加税收; 或第二种筹划技术节减税收会导致第一种 筹划技术无效,甚至增加税收。
当ρ=-1时,表示两种筹划技术完全负 相关。
C筹划技术的收益期望值 为:
n
E C PCiSCi 0.2 60 0.6 40 0.2 30 i 1 30(万元)
A筹划技术的收益标准离差为:
A (80 70)2 0.2 (100 70)2 0.6 (30 70)2 0.2 50.60(万元)
C筹划技术的收益标准离差为:
(3)计算筹划收益的风险程度(标准离差率)V。
方案1 V1
12.65 100% 60
2 1.0 8%
方案 2 V2
3 8.8 1 1 0 0% 78
4 9.7 5%
说明:标准利差率Vi
i
Ei
(i
1,2)。
标准离差率是以相对数来衡量待决策方案的
风险,一般情况下,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越大;
相反,标准离差率越小,风险越小。标准离差率
2.全面考察相关年度的课税情况
在进行税务筹划方案设计时,必须 立足于企业经营的连续过程,将前后相 关年度的课税额分别计算,全面考虑。
(三)经济活动参与者各方的税负情况
在进行税务筹划时,除必须考虑本 身直接应负担的税额外,同时也应该兼 顾交易对方的课税情况及其税负转嫁的 可能性,从而采取相应对策。
第三种是既要求增加所得,也要求资本增值。
纳税人对财务收益的不同要求,税务筹 划的目标也不同。
(二)投资要求
如果纳税人有投资意向但尚未有明确的 方案,税务筹划人可以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 况进行税务筹划,提出各种投资建议 。
如果纳税人的投资意向已经有了一定的 倾向性,税务筹划时就必须了解纳税人的具 体要求,根据纳税人的要求来进行税务筹划。
纳税人不同的组织形式在双重征税、 亏损抵补等方面的税务待遇是不同的,税 务筹划要设计最佳的组织形式。
(三)注册地点
不同的注册地点,在地区性税收政策、 财政返还、避免双重征税等方面的适用规 定是不同的。税务筹划要更好地利用所在 地区的税收政策。
(四)所从事的产业
我国税法在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或升 级方面规定了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利 用这些税收优惠政策选择投资领域,可以 取得更多的税收利益。
50.6 30.98
50.6 30.98
(四)特定税种的影响
一是经济与税收相互影响的因素, 也就是某个特定税种在经济活动中的地 位和作用。对纳税人决策有重大影响的 税种当然是税务筹划的重点。
二是税收自身的因素,这主要看税 种的税负弹性,税负弹性大,税务筹划 的潜力也越大。
第三节 方案设计与选择
一、风险筹划方案设计与选择 1.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存在。 2.概率的测定:
当ρ=0时,表示两种筹划技术不相关。
2.组合筹划方案设计要计算多种筹划技术 的组合收益期望值(率)。
组合收益期望值(率)是组合筹划中 各种筹划技术的个别收益期望值(率)的 加权平均数,加权的权数是与各筹划技术 节减税额相对应的未筹划前的应纳税额之 间的比例。
(二)两种负相关筹划技术的组合筹划
【例4-2】假定一个纳税人组合筹划采用A、B两种筹 划技术:
1.26(5万元)
方2 案 2 (307)823% 0(757)824% 0(1307)82 3% 0
3.88(1万元)
n
说明:标 准 离 (Si差 Ei)2Pi i1
标准离差是以绝对数来衡量待决策方案的风 险,在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标准离差越大,风 险越大;相反,标准离差越小,风险越小。标准 离差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绝对数,只适用于相 同期望值的决策方案风险程度的比较。
(2)计算组合筹划的收益期望值。
m
ES W XEX0.57 00.543(7 万元 XA,B,C......
计算结果说明这两种技术由于是负相关,有相 互抵消效应,筹划功能稍差,预期取得节减税收的 收益37万元。
(3)计算组合筹划标准离差
SW A 2 A 2W B 2 B 22W A W BAB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