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褐马鸡孵化率低的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褐马鸡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特产珍稀鸟类。

繁殖褐马鸡对保护国家珍稀鸟类具有重大意义。

影响褐马鸡孵化率的因素很多,本文就褐马鸡孵化率低的原因简要阐述,并提出防范措施,以推动褐马鸡种群的扩大发展。

圈养褐马鸡的管理目标是保护野生褐马鸡群的基因种类,最大程度保护物种多样性。

圈养褐马鸡群个体数量越大,越有助于促进基因多样性的保护。

山西省太原动物园多年来开展繁殖褐马鸡的工作,尽可能将褐马鸡群扩大到圈养最大饲养量。

2020年,太原动物园孵化出壳17只褐马鸡。

一、成鸟的原因
1.雌雄比例。

在野外,褐马鸡
易集群,进入繁殖期后雌雄配对,相随不离,雄性褐马鸡为了争夺配偶常发生格斗。

据观察,褐马鸡两雌一雄同笼饲养受精率明显降低,某只雌性褐马鸡繁殖行为不正常,产卵不在巢中,而是在水泥地上,产卵量下降。

雄性褐马鸡过多会造成繁殖期出现打斗,出现雌性褐马鸡被打死啄伤的现象。

褐马鸡有很强的择偶性,有的配对褐马鸡一两年内没有产受精卵,可能是雌雄不和,在这种情况下要重新配对。

因此,笼养褐马鸡雌雄比最佳为1∶1,既能保证雄性褐马鸡有旺盛的繁殖力,提高卵的受精率,又提高了后期物种谱系的真实性和孵化育种研究的可靠性。

2.遗传因素。

动物园内饲养的褐马鸡经过几代繁殖后,会出现受精率
浅谈褐马鸡孵化率低的原因
文│姚丽 张丽霞(太原动物园)
和孵化率降低的退化现象,需要从野外输入新个体使种群复壮。

作为山西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太原动物园经常救护野外褐马鸡,输入的新个体,提高了褐马鸡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的缺乏会减少对疾病的抵抗,降低受精率,增加胚胎的死亡率,理论上构成圈养褐马鸡群的野生褐马鸡数量越多越好。

圈养褐马鸡繁殖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亲繁殖。

每年孵化的雏鸟同笼饲养,到了繁殖年龄又配对繁殖,近亲繁殖造成致病基因大量表达,降低了褐马鸡的生存能力。

研究人员应在繁殖季节结束时评估每对褐马鸡的孵化情况。

做好繁殖记录表,记录产第一枚卵、连续产卵的时间以及产卵数、存活的后代有无畸形等情况,总结概括每对成鸟每年受精率和孵化率,同时根据褐马鸡谱系簿制定科学的繁殖策略,使近亲繁殖降到最低。

为确保褐马鸡的某些遗传信息可以遗传,尽可能保证每对褐马鸡可以繁殖。

3.成鸟年龄。

2020年,群中1岁的雌性褐马鸡共产卵26枚,9枚卵被啄,孵化17枚,其中受精卵2枚,说明1岁的雄性褐马鸡是可以产生精子的,但是受精率不高。

3~4岁雌性褐马鸡产的卵受精率高,孵化率高,其中1只3岁的雌性褐马鸡从2020年4月19日开始产卵,2020年6月10日产卵结束,共产27枚卵,该雌性褐马鸡产卵最多。

其中,某11岁的雌性褐马鸡2020年以来没有产卵,年龄大的雄性褐马鸡也没有发情表现。

同年龄的野外救护回来的褐马鸡比圈养的褐马鸡
产卵多,受精率高。

产卵较少的雌性
养殖顾问
Consultant 72
☆中国畜牧业
褐马鸡产卵时间短,产蛋间隔时间也较长。

饲养员要及时捡卵,将卵拿走可诱使雌性褐马鸡多产卵,使产卵量达到最大,产卵越多,孵化的雏鸟也就越多。

4.成鸟管理。

据资料显示,褐马鸡的食物种类多达80多种,其中植食性食物有50余种,动物性食物约有20种。

褐马鸡繁殖期间饲料要营养均衡,尤其是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必须按饲养标准供给。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足或不平衡会引起卵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

为提高褐马鸡卵的质量,在褐马鸡的生长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饲料配方,提供全价、优质的饲料。

褐马鸡笼舍要通风良好,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笼舍卫生差会影响成鸟的健康状况,也会使卵受到污染,从而影响孵化率。

笼舍应定期消毒灭菌,每周1次。

褐马鸡生性好斗,繁殖期尤为明显,饲养密度过大,会打斗致死,同时饲养密度大也会造成褐马鸡采食不均匀,使低等级的褐马鸡长期处于慢性饥饿状态,出现营养不良,影响繁殖。

相邻笼舍的褐马鸡持续性争斗也会影响繁殖,应当用视线障碍物,让它们互相看不见对方,观察褐马鸡的行为是否有应激表现,仍然出现反常行为需要给褐马鸡换笼舍。

5.健康状况。

成鸟感染蛔虫、鸡白痢、鸡支原体等疾病均影响孵化率。

结合褐马鸡的体质和习性,太原动物园兽医院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褐马鸡疫病防治体系,需严格按照太原动物园兽医院制定的免疫接种程序接种。

同时,在添加预防性药物时一定要考虑对孵化的影响,如磺胺类、呋喃类、金霉素、抗球虫等药物有抑制产卵的副作用,繁殖期应禁用此类药物。

二、卵的原因
1.卵的品质。

褐马鸡卵的品质是影响孵化率的内在因素。

裂缝、污秽、畸形、太大、太小的卵孵化效果不佳。

褐马鸡卵的大小、重量与报道
过的数值接近,人工饲养条件下产的
卵偏大、偏重,这已是大多数学者公
认的。

据统计,繁殖季节最后产的卵
受精率降低,孵化率下降,可能是由
于夏季温度过高终止了雄性褐马鸡精
子的产生,或者使雄性褐马鸡的精子
数量不足,不能使卵子受精。

孵化
时尽量选择健康,无任何疾病,饲
养管理正常,卵受精率高的雌性褐
马鸡所产的卵。

收卵要及时,尽量
缩短卵暴露在笼舍中的时间,以免
损坏或污染。

开裂和破损的卵要进
行修补,破损严重的卵可能已经被
病菌感染,应淘汰掉。

2.卵的保存。

褐马鸡卵建议
保存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为
70%~80%。

褐马鸡4月上旬开始产
卵,6月底结束,遇上夏季高温,卵
的保存条件差,容易导致胚胎早期死
亡,降低孵化率。

收卵后用纱布将
卵表面的粪便擦洗干净,入孵前放入
温水中洗干净后用1/1000的高锰酸钾
溶液消毒5分钟,入孵的卵越新鲜越
好,存放时间越长,孵化率越低,一
般不超过1周。

3.孵化条件的原因。

(1)人工孵化。

孵化器使用前
必须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熏蒸消
毒,密闭2天,之后打开孵化机门晾
2天,将有害气体散尽方可使用。


面检查孵化器,发现不正常,及时修
好。

温度是孵化最重要的条件,电
力供应不稳定或孵化器出现故障,
停电时间过长,会使胚胎发育受阻
甚至全部死亡。

孵化湿度的重要性
主要体现在出雏阶段,较高的湿度
有利于雏鸟啄壳。

孵化机是一个密
闭的空间,加热装置多位于机器的
一侧,为使蛋受热均匀必须进行翻
蛋,否则会使胚胎黏于壳膜上,造
成胚胎死亡。

翻蛋由孵化机自动进
行,每2小时翻蛋1次,翻转角90
度。

通风换气至关重要,通风不
良,会使胚胎死亡率增高。

目前,太原动物园孵化设备有
限,产卵期往往将不同种类不同批次
的卵在同一个孵化机进行孵化,为了
兼顾所有的卵采取恒温孵化。

孵化
温度设定为37.0~37.8 ℃,孵化湿度
设定为50%~60%。

在孵化后期需要
每天晾蛋两次,晾蛋时间为5~30分
钟,凉蛋时间的长短与室温有关,当
室温高时凉蛋时间长,当室温低时凉
蛋时间短,把卵放在眼睑处感觉温中
稍带凉即可。

将卵拿在手中,晾一段
时间后仍有微热的感觉,则胚胎发育
良好,若卵在手中仅有片刻微热后,
温度迅速下降,则为死亡胚胎。

(2)家鸡代孵。

为了避免引入
疾病,太原动物园每年储备家鸡用
来孵化褐马鸡卵。

抱窝母鸡建议选
黑羽乌骨鸡,年龄大一些的黑羽乌
骨鸡孵化品质更好。

选好抱窝母鸡
后,巢要安置在安静的地方,饲料
和水放在巢的附近,饲养员进出操
作时要尽量轻手轻脚,避免母鸡受
惊吓弃巢,弃巢时间过长会造成胚
胎死亡。

4.人员因素。

褐马鸡应激反应
较强,容易受惊,应由专人饲养,操
作时动作要轻巧、平稳,拒绝粗暴的
操作行为。

注意加强繁殖期的饲养管
理,减少人为干扰,整个繁殖期应保
持环境舒适、安静,避免噪音刺激。

饲养员要及时收卵,未能破壳的卵应
进行人工助产。

三、小结
我国褐马鸡种群数量少,分布范
围狭窄,已被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
护联盟和国际鸟盟定为全球性濒危物
种,并列入《世界濒危鸟红皮书》,
扩大其人工种群数量迫在眉睫,提高
褐马鸡的孵化率是人工饲养褐马鸡亟
待解决的问题。

成鸟状况、卵的品
质、孵化条件、人员操作等因素对褐
马鸡孵化至关重要。

发现问题时,我
们要积极查找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
决办法,控制好每一个关键环节来提
高褐马鸡的孵化率。

养殖顾问
Consultant
73
☆2020年第17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