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往昔敬英雄》观后感四百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亿往昔敬英雄》观后感四百字
第1篇
浦江两岸仍是水雾氤氲,却了无人烟。
整点的钟声仍按时敲响,敛住又敲散—街的荒凉。
这是我们所生活的上海,她病了。
在清明这日灰沉的天幕下,无人的街道像是哀恸的沙哑咽喉,在回想着曾奔波过的英雄。
何为“英雄”?“英”为才智,“雄”为胆识。
《人民日报》说,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自古便有这样的人。
朱陶然,他那鲜活的生命永远被尘封在了25岁那年的金门炮战中,他的身后还有一位未婚的妻子和思儿成疾的老母。
沈辛之,年仅28岁,风华正茂的青春停留在了部队北撤渡江的路,他的侄儿盼到了解放,却没能盼到他的归来。
倪裕懋,16岁的少年没能等到他的青春,长眠在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的母亲无怨无悔的盼望孩子的归来。
而当战“疫”爆发时,一些白衣天使为早日结束战“疫”,为拯救更多人的生命,在夜以继日的同病毒的较量中,不幸倒在了抗战一线。
从冬天,到春天,许多人用生命拯救生命,“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他们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破晓时的曙光,也成了这清明时节,最让人敬佩的英雄。
第2篇
“准备做核酸了,准备做核酸了!”一阵刺耳沙哑的喊声把我从美梦中惊醒,我揉了揉惺忪的双眼,抬头看看了墙上的钟表,刚过早上六点,“真服了这副公鸭嗓,唉,可惜了这个美好的早晨!”我郁闷地嘟囔着。
我慢吞吞地起了床,穿好衣服,来到客厅,爸爸正在观赏《忆往昔敬英雄》的
纪录片,我也跟着看了起来,它讲述了上海松江英烈朱陶然的故事,在1958年2月,他主动请缨参加炮轰金门战役,他驾驶舰艇勇猛冲锋,不幸被鱼雷击中,落水牺牲,年仅25岁,这是多么美好的年纪呀,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爸爸走了过来,轻轻地抚摸我的头,温柔地说:“亲爱的儿子,你知道么?正是因为这些不畏牺牲,勇敢战斗的英雄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的生活,今天是清明节,就是纪念这些英烈的日子。
可是现在疫情爆发,我们只能居家隔离,又有无数白衣天使在一线不分昼夜与病毒奋战,她们是守护我们的新英雄。
”听了爸爸的这番话,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可以做核酸了,82号居民可以下来做核酸了!”又是一阵沙哑的声音传来,我迅速戴好口罩,今天天气晴朗,虽然是春天,温度仍然有点高,我与爸爸妈妈一起到了核酸检测点,一群白衣天使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井然有序忙碌着,有的维持秩序,有的做核酸检测,有的在发放药品。
临到我的时候,一个个子不高的女医生,她先往自己的手上喷喷了消毒液,轻轻揉揉双手,取出检测棉棒,温柔地说:“小朋友,张大嘴。
”把棉棒往我喉咙捅了捅,然后微笑着对我说:“小朋友,好了,去旁边可以领药品吧。
”此时我看看她防护服内,额头上渗出了一些晶莹的汗珠,我情不自禁地说了声谢谢,声音小得几乎连我自己都听不见。
在这个特殊的清明节里,白衣天使继承了英烈们为人民服务,不怕牺牲的意志,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去祭祀那些逝去的英雄,作为新时代少年,我该怎么做呢?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第3篇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
人间四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
2022
年的4月5日,我们通过网络,聚集在一起,忆往昔,敬英雄。
“松江英烈”公众号中推出《忆往昔敬英雄》清明特别节目。
目前讲诉了四位看似平凡却一点都不平凡的革命烈士。
一腔热血洒舰艇的朱陶然,寻忠魂归故土的沈辛之,投笔从戎隐瞒年龄把军参的倪裕懋,代代相传守烈士印记的彭和九。
其中倪裕懋这位烈士最能引起我的共呜。
他1935年出生,才14岁的他于1949年正式参加革命。
虽然年纪尚小,却早早拥有一个报国之心。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15岁的倪裕懋隐瞒自己的真是年龄,果断地加入战斗。
当时战场上的温度只有零下三十多度,而中国军队物资匮乏,条件极差,导致许多人活生生冻死。
而15岁的倪裕懋却怀着满腔热血,奋勇打击敌人,并扒下敌军死尸严严实实的厚外套穿在自己身上,这才得已存活。
1951年7月9日,倪裕懋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执行任务时,遭美军飞机轰炸袭击,不幸牺牲,年仅16岁。
据讲述人讲解,倪裕懋参军期间十分频繁地给父母写信报平安,直至他牺牲。
在所讲述的烈士们当中,倪裕懋是与我们年龄最为相近的一位,仅仅比我年长2岁,而人家却能早早确立人生价值观与人生信念,并为国家出了一份不可缺失的力量。
我们与他年龄相近,也应学习这位大哥哥,早早拥有报国之心,并确立人生价值观与人生信念,长大也为国家出一份不可缺失的力量。
一座座墓碑,一份份忠诚,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这遍地的桃花。
让我们静静追思,i深深缅怀,把最深情的思念和最索高的敬意寄托在这鲜花之中,让它伴先烈左右。
第4篇
英雄,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词语。
在词典,它的意思主要是本
领高强或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的人。
我认为,其实就是那些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人。
过去,有革命英雄。
李大钊同志在紧急情况,危机情势下坚守北京,无论如何不背叛党组织,最后英勇牺牲。
他宁死不屈,舍己为人,是位英雄。
这样的英雄太多了,哪怕在如今一个和平的年代,仍有英雄战斗在没有烟火的一线战场。
他们是逆行者。
二零二零年一月十五日,消化内科住院医院夏思思刚从武汉救治的工作下班,准备回家,却临时接到任务,折返医院参与救治一名七十多岁的老人。
后来几天,她因为担心老人的病情,主动留在病房,却不幸感染新冠,于二月二十二日抢救无效离世。
她坚守岗位,舍己为人,她是千万抗疫英雄中的一位。
最近,上海的疫情爆发,小区每天做核酸。
为了便捷,街坊邻居都自愿跑来做志愿者,成为特殊的“大白”。
居民们的热情,充满了整个小区。
上次做核酸的时候,对面的王阿姨也跑来尽一份力。
透过面罩,可以看见她脸庞上的点点汗珠。
没来得及打招呼,她就去引路。
一旁的大白在询问信息,还有人在清点人数,一切都井井有条。
他们或许没在一线和死神抢人,但他们也尽自己的一份力,让世界更美好。
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自古英雄出少年”王二小,刘胡兰……我们不必牺牲战场,但我们应该拥有他们坚强不屈,乐于奉献,为国着想的品质。
我们要学习英雄,在铭记的同时行动。
愿英雄们凯旋而归,愿烈士鲜血不白流,愿将来一切美好!
第5篇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然愁”正值清明时节,人们这时本应依照常例进行祭祖
扫墓,怀念先人。
说到烈士,在抗日时期无数的英雄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
这些英烈的付出,我们世代不忘。
但最近发生在我们上海的疫情,也涌现无数的英雄,冒着自己的生命奉献在了没有硝烟的”战场”。
这一群人,抛下自己的亲人,向各个小区奔去:向战“疫”一线奔去;向任何需要他们的地方奔去,成为了这个时代最美的逆行者。
记得4月4日我们小区全体做核酸检测,我们全家在家等着楼长在群里通知下楼排队。
轮到我们这个楼了,我一出了电梯,我就看到3个“大白”,他们从头到脚都包裹在一件大大的衣服里面,脚上还戴着脚套,脸上戴着口罩,帽子还外面套着一个透明的头罩。
透过头罩看过去,只能看到他们的眼睛。
他们仔细地核对每一家的人数,保证我们都按时下楼检测。
就在我排队等待的时候,我听到了“哗—哗—哗”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我转头一看,发现原来是一个负责组织排队的大白,因为鞋套因为太大了,往前走的时候,鞋套在地上摩擦发出来的声音。
他们像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一样,用力地抬起脚,想要往前走一步都很吃力,太大的鞋套跟地面摩擦,发出哗哗的声音。
这时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一样高高地挂在天空中,炙烤着大地,站了一会我已经觉得有点要流汗了,我想大白们捂得这么严实,就像是蒸笼力的包子,我看到他们的透明头套上起了一层雾气,但是他们好像没人感受到,都在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有的来回走动,协调大家排队,有的拿着喇叭,提醒大家注意保持安全距离,还有的拿着扫码枪,在检测前帮我们扫码,当然还有帮我们做检测的大白。
我好奇地问妈妈,这些大白都是什么人呀?妈妈告诉我:“其实他们是各种各样
的人组成的,做检测的是专业的医护人员,维持秩序的可能是警察,组织大家排队的可能就是小区的志愿者。
”我听了对他们肃然起敬,他们变成大白的样子,维护我们的安全,他们是大白,也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时事出英雄,崇尚英雄,才能产生英雄;争当英雄,才会英雄辈出。
中国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压垮过,而且越挫越勇,中国不断在磨难中成长、掘起。
勇士在前、英雄引路。
我要好好学习,向我身边的大白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