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守株待兔人教部编版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设计把《守株待兔》当“引子”来教,引导学生在感受文言文的节律与韵味的基础上,学习把人物的形象和蕴含的道理结合到一起领悟,获取阅读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
由此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将学生引向课后阅读链接,引向《中国古代寓言》中成语故事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半径。
如此,以一篇“引子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海量阅读寓言故事的热情,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折、冀等4个生字,学写守、株、待等9个生字。
2.能读准字音,读好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读出韵味,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读懂课文,说出故事蕴含的道理。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4.能由此及彼,引发阅读热情,读读“阅读链接”,读读《中国古代寓言选》,与同学交流读懂的寓意。
教学重点:
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寓言。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画导入,揭题解题
1.同学们,在我国丰富的文学宝库里,有很多成语,你能看图猜猜这些成语吗?
这些成语都来自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小故事大道理)。
今天我们新学一个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守株待兔。
2.师出示、板书课题,生书空。
⑴指导书写“守”,出示图片,守是一个会意字,板书。
⑵板书“株”,有三个解释,观察课文插图,请你选一个正确的答案。
利用课文插图、形声字特点识记生字。
①树桩,树木露出地面的根茎部分;
②植株:株距、幼株;
③棵:两株枣树。
⑶板书“待”。
多音字。
组词,知道了词意,也是一种理解识记生字的方法,板书。
⑷学生动笔在作业单上写田字格里的这三个生字。
⑸联系课文插图和每个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让我们带上自己的理解再读一遍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寓言故事虽然短小,可是它都含有深刻的道理。
所以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守株待兔》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选自《韩非子·五蠹》这本书(出示)。
2.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韩非子写的《守株待兔》吧!(放视频)同学们发现这篇寓言故事和我们平常看过的寓言故事有什么不一样吗?古人写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所以这篇寓言就叫做文言文寓言。
3.我们在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文言文,文言文有魔力,一个字能读成好多字,一句话能读成好多句话。
咱们赶紧来自由读一读原汁原味的用文言记录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地方多读几遍。
4.请五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句。
师随机正音,识字释意。
预设点:
⑴折颈而死:“折”,做一做折的动作,提手旁。
“颈”,应读三声。
⑵“冀”字正音。
“冀”与“翼”对比识字。
出示:希望(冀求、冀幸、冀望、冀希)。
中国河北省的别称。
姓。
⑶身为宋国笑。
出示:[ wéi ]1.做,行,做事2.当做,认做3.变成4.被
[ wèi ]1.替,给2.表目的3.对,向。
师提问:在本句中,“为”读哪个音?读一读。
⑷走:跑。
“儿童急走追黄蝶。
”
⑸耒,耕田的农具。
耕、耘、耙。
5.全班再读。
三、理解句意,疏通文意
1.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刚才我们把这篇小古文读正确了,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学习古文是有方法可循的(出示):利用注释、对照插图、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已积累的经验等方法理解文中词句……同学们可能还会有自己的学习方法,静静地默读,运用以上方法,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再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师:刚才我们认认真真地默读了,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古文的方法,同学们都试着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谁还有哪里不懂得,提出不理解的语句,我们一起探讨(指导: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朗读文言文要根据意思断句,读出停顿。
出示全文的断句,师范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全班试画停顿线,同桌互读(语速缓慢)。
5.男女生接读(声断气连)。
6.去标点全班读。
7.仿古朗读。
古人写文章一列一列竖着从右向左写,读文章也是一列一列竖着从右向左读。
咱们学着古人这样,放声读起来,摇头晃脑读起来。
(出示卷轴版《守株待兔》)
8.述诵朗读。
(别忘了古文的节奏韵味)
预设:
师述: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生诵:宋/有耕田者。
述:他的田里有什么?
生诵:田中/有株。
师述:有一天发生什么事?
生诵: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师述:从此,这个农民怎么做?
生诵: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师述:他的愿望实现了吗?
生诵:兔/不可复得,
师述:反而落个什么结果?
生诵:而/身为/宋国笑。
9.
为……所以……”说说故事的前因后果。
四、想像补白,明白道理。
1.读懂了故事内容,接着边读边想象这个种田人为什么“因释其耒而守株”(出示)。
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释其耒而守株”的结局怎样?
2.引读:是啊!就因为侥幸得到一只兔子,这个农民便“因释其耒而守株”。
一天过去了,这个农民——“因释其耒而守株”。
一个星期过去了,这个农民还是——“因释其耒而守株”。
一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这时候他的庄稼已经——枯死了,可是,他却依然——“因释其耒而守株”。
一年过去了,别人田里的庄稼都丰收了,可是这个人却——“因释其耒而守株”。
过渡: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子,满脑子都是兔子来撞死,对于他这种想法,你能用哪一个词形容呢?(白日做梦痴心妄想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心存侥幸)写一个词在插图上耕田者的身旁。
板书:一无所获
3.说说那个种田人为什么“身为宋国笑”。
假如时光带你穿越到那个年代,当你
经过那片荒芜的土地(出示)看见种田人依然——“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出示),你打算怎么劝他?(板书:一分耕耘(付出),一分收获……)
4.小结出示:寓言果然是个魔袋,同学们从小小的魔袋里,掏出了一个个大道理。
这就是寓言的特点,小故事大道理。
五、以文带文,内扩外延
1.出示:“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你拿它照一照自己或生活中的人和事,你能想到什么人和事?
对!寓言可以告诫人们怎样做事做人,于是有人把《守株待兔》写成白话文故事,分别编在人教版、语文S版等,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则是战国末期韩非子写的文言文,请小朋友们认真读一读。
2.比较这三则《守株待兔》,它们大同小异,“同”的是什么?“异”的是什么?
3.师:文言文比现代文要简洁的多,古人用文言文的形式仅仅只用了5句话39个字,就完整地将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记录了下来,给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分劳动,一分收获(强调)。
让我们再一次回顾故事的来龙去脉,带着理解来读,才会读得更有味,让我们一起走进不同字体的文言文——守株待兔。
出示全文:楷书——隶书——繁体——小篆——古文字。
看来同学们已经能熟读成诵了,试着背一背。
(配音乐)
4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应该怎样读懂这小故事大道理的寓言故事了吗?生说。
出示:(方法:反复诵读——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六、“1+x”,群文链接。
1. 课后“阅读链接”里成语故事《南辕北辙》也是一个改编过的寓言故事,说说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
2.推荐阅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像一个大宝藏,像《守株待兔》《南辕北辙》这样有趣的寓言成语故事还有很多。
老师向你们推荐《中国古代寓言》(出示)这本经典书籍,书中有许许多多广为流传的成语故事,比如《买椟还珠》《揠苗助长》《亡羊补牢》《对牛弹琴》等等,你们课后认真读一读,把读懂的寓意跟同学交流。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寓言故事的特点就是:小故事大道理,我们还知道了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的学习方法就是:反复诵读——读懂故事——明白道理,让我们记住这些方法,读一读老师作业单里老师向你们推荐的课后“快乐阅读吧”里面的《中国古代寓言》。
板书设计:
文言文
寓言
小故事守株待兔
一无所获大道理
一分劳动
一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