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地理
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45题,每题2分)
如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着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 A地温度高,气压低
B. 垂直方向气流:A处上升,B处下沉
C. B地温度低,气压高
D. 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
2. 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此时()
A. 为白天,吹海风
B. 为白天,吹陆风
C. 为夜晚,吹海风
D. 为夜晚,吹陆风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判断气压高低,甲地等压面向上凸起,代表气压高,气流下沉形成。
乙地等压面向下凹,说明气压较低,气流垂直上升,B错。
甲气压高,说明气流冷却下沉,气温较低;乙地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乙地气温比甲地高,A错误。
甲地气流下沉,天气晴朗;乙地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C错误。
甲地气压高,乙气压较低,气流由甲流向乙,D正确。
【2题详解】
若甲为海洋,乙位于陆地,此时海洋形成高气压,垂直方向气流下沉,说明海洋温度较低,陆地形成低压,气温较高,说明是白天,D错误;此时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吹海风,说明是白天,B正确。
根据海陆风原理,夜晚吹陆风,白天吹海风,AC错。
【点睛】常见等压面的判读:
(1)判读等压面的凸凹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凸高凹低”。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
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完成下列各题。
3. 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
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
A. ①
B. ②
C. ④
D. ⑤
4. 随着大气污染的加剧,有专家称地球将会出现“全球变暖”与“全球变暗”现象,上述两种现象分别与图中的哪些环节有关( )
A. ①②
B. ③②
C. ④①
D. ③④
【答案】3. A 4. C
【解析】
【3题详解】
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
主要是由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雨日多,云量大,大量的太阳辐射被云层削弱,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于华北平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应图中的①,故本题选A。
【4题详解】
“全球变暖”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导致大气温度升高,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应图中的④;“全球变暗”是指射向地面的阳关变少,是指大气污
染物增多,相当于云量增多,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地球变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应①,故本题选C。
【点睛】首先判断图中序号表示的内容,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判断,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表示的是太阳辐射,③表示的是地面辐射,④表示的是大气逆辐射,⑤表示的是射向宇宙空间的那一部分大气辐射,据此解答即可。
读我国局部地区某年4月某日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5. 此时甲地风吹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6. 图中虚线部位所示,表示冷锋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5. D 6. C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之为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
在高空风向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还要受到摩擦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斜交,甲地风向为西北风。
【6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②都位于高压脊线附近,没有锋面出现;③④位于低压中心向外凸起的区域,会出现锋面,根据所在的位置和气流的运动方向,可以判断③处为冷锋,④处为暖锋。
考点:大气运动
(2017·温州中学模拟)下图为“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 该月份,①②两地相比较
A. ①地风力较大
B. ②地风力较大
C. 两地风力相当
D. 两地风力大小均取决于地面摩擦力
8. ③地该季节盛行风向为
A. 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答案】7. B 8. B
【解析】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图示②与①处比较,②地的平均气压的斜率较①地大,即气压差大,风力大,故B项正确。
【8题详解】
结合该经纬度地区的海陆分布和沿23.5°N的气压变化分析,③地印度半岛附近为低气压中心,此时为北半球夏季,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盛行西南风,故B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风的影响,考查气压差异对风的影响
【知识拓展】季风环流及其形成原因
1.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2.特别提示:
(1)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
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下左图为某区域25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某地25日、26日气温日变化图。
回答下列问题。
9. 上左图中甲处风向可能是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10. 上右图所示气温变化可能出现在左图中的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答案】9. C 10. A
【解析】
试题分析:
【9题详解】
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
根据等压线,上左图中甲处位于高压中心右侧,结合图中风向,风向向左偏,说明位于南半球,甲地风向可能是西南风,C对。
A、B、D错。
【10题详解】
上右图所示气温变化显示,第二日的气温变化幅度减小,说明25日是晴朗天气,26日是阴雨天气,应是受锋面过境天气影响。
左图中A地位于冷锋锋前,天气变化状况符合,A对。
B地位于冷锋后,先是阴雨天气,B错。
C地位于暖锋前,先是阴雨天气,C错。
D地位于暖锋后,始终是晴朗天气,D错。
考点:等值线图,风向,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
下图为2016年12月12日8时我国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百帕)。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图示时刻
A. 太原气压高于呼和浩特
B. 呼和浩特降水概率大于上海
C. 乌兰巴托风速小于上海
D. 乌兰巴托风向与呼和浩特相反
12. 未来两天内最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A. 乌兰巴托
B. 呼和浩特
C. 太原
D. 上海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知太原气压低于呼和浩特;呼和浩特位于冷锋的锋后,易形成阴雨天气,降水概率大于远离冷锋的上海;乌兰巴托附近等压线比上海密集,其风速大于上海;乌兰巴托风向与呼和浩特一致,都是吹西北风。
【12题详解】
随着冷锋逐渐南移,未来两天内最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位于冷锋锋前的太原市。
2015年3月,美国东北部地区遭受了历史上最强暴雨的袭击。
下图为“3月27日北美部分地区天气形势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图中等压线a与b的数值大小关系、c处的风向分别为( )
A. a>b 东北风
B. a<b 西北风
C. a>b 东南风
D. a<b 西南风
14. 本次暴雪强度大、时间长、范围广,主要原因是( )
A. 多个天气系统的叠加影响
B.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滞留时间长
C. 暖气团势力强,水汽多
D. 五大湖完全封冻,降温作用明显
【答案】13. D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锋面形成于低压系统中,a比b更接近低压中心,故a气压值小于b(a<b);c位于低压中心的南面,根据风的形成原理(由高压流向低压,并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影响)判断,c为西南风,据此分析选D项正确。
【14题详解】
美国暴风雪的成因与所处纬度和地形条件有关。
美国地形东西高,中部为平原,冬季从北冰洋来的冷空气与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相遇形成锋面气旋(冷锋和低压气旋),产生暴风雪,图中显示至少有间隔较近的3条冷锋影响该区域,故本次暴风雪是多个天气系统的叠加影响,A正确;此时冷空气势力较为强大,并不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形成的准静止锋影响,B、C错;此时为3月,五大湖区虽冷,但不会完全封冻,甚至会有部分区域解冻,掠过湖面的冷空气从湖中获得水分和热量,形成暖湿气流,D错。
【点睛】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图示天气系统为( )
A. 北半球气旋
B. 北半球反气旋
C. 南半球气旋
D. 南半球反气旋
16. 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可能为( )
A. 大风区
B. 阴雨区
C. 高温区
D. 锋后区【答案】15. A 16. B
【解析】
试题分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天气系统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故为气旋,且该天气系统的气流呈逆时针辐合,故为北半球的气旋。
【16题详解】
图中阴影部分的风向是从海洋吹来的,可能带来丰富的水汽,故可能形成降水。
该处风从海洋吹来,不能形成高温区;该地应该位于暖锋的锋前,故不是锋后区;该地区也不能形成大风区。
考点:该题考查天气系统。
一位地理爱好者去北半球沙漠地区旅游,发现绿洲附近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的特征。
读“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夜晚M地的风向为( )
A. 西南风
B. 东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北风
18. 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 )
A. 人类活动差异
B. 降水差异
C. 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
D. 地势高低差异
【答案】17. C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夜晚,沙漠相比绿洲降温多,气温低,是冷源,故沙漠气压高,风从沙漠吹向绿洲,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右偏成东南风,选C。
【18题详解】
由于沙漠、绿洲的热容量不同,同样的受冷或受热,降温升温的幅度不同,导致白天风从绿洲吹向沙漠,晚上风从沙漠吹向绿洲,因此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选C。
【点睛】近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近地面受热区域为上升气流,对应低压;近地面受冷区域为下沉气流,对应高压;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
风总是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下图为“北京市2018年4月16日~21日天气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示时段,北京市()
A. 因寒潮过境而出现降温过程
B. 19日较20日,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C. 日温差随阴雨过程持续增大
D. 降水过程利于降低空气中的浮尘
20. 图示时段,气温总体上升的原因是北京市()
①白昼时间增长②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③受夏季风影响④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9. D 20. B
【解析】
试题分析:
【19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18日天气系统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气温明显升高,为暖锋过镜,A错;
19日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较弱,20日夜晚晴转多云,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强,B错;根据图示数据计算日较差18日为10℃,19日为13℃,20日为12℃,日较差随阴雨过程先减小后增大,C错;降水会携带浮尘一起降落到地面,利于降低浮尘,D对。
故选D。
【20题详解】
4月16~2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越来越靠近北回归线,白昼时间在不断增长,正午太阳高度在不断增大,所以北京市气温在短时间内上升,①④对。
气候变暖是对一个地区气温变化来说的;夏季风是对一个地区夏半年升温来说的。
故选B。
【考点定位】气温变化特征与天气系统的关系、气温变化的原因
下图为“伦敦时间2015年1月12日8时北大西洋的天气形势图”,图中的天气系统向偏东方向移动。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1. 此时伦敦的风向为
A. 偏西风
B. 偏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
22. 受图中天气系统的影响,未来几天,英国西海岸将经历
A. 大风雨雪的天气
B. 晴朗万里的天气
C. 温暖如春的天气
D. 大风沙尘的天气
【答案】21. B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风向的判断。
伦敦处于温带气旋东南部,根据北半球向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可知此时伦敦的风向应为偏南风。
【2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
该温带气旋自西向东移动,且此时为冬季,偏南风给英国西海岸带来大
风雨雪的天气。
2016年1月20日,受来自西伯利亚的“霸王级”寒潮影响,南方多地迎来了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降温幅度达10至14℃。
下图为“此次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23. 影响雨雪分界线推进的天气系统是( )
①冷锋
②暖锋
③低压系统
④高压系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4. 寒潮来临前,果农为柑橘盖上塑料薄膜(如右上图),可有效防止冻害,其原理是( )
A. 阻挡大气逆辐射
B. 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C. 阻挡地面辐射
D. 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答案】23. B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寒潮天气是由快行冷锋形成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冷锋是由欧亚大陆的冷高压形成的,冷高压的强弱直接影响冷锋推进的速度,影响雨雪分界线推进。
据此分析选B。
【24题详解】
塑料薄膜可阻挡地面辐射,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对柑橘起到保温作用。
据此分析选C。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
近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后会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会增温,之后以红外线长波辐射形式向外辐散热量,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后大气会以大气辐射的形式放散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可
以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被称为大气逆辐射,这个过程被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其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与云量呈正相关。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资料统计表。
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25. 下列锋面天气图中画法符合此次天气变化的是
A. B. C. D.
26. 28日,该地区的昼夜温差变大,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单一暖气团控制,晴朗天气为主
B. 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
C. 暖锋过境后,天气转晴
D. 大气运动以上升气流为主
【答案】25. D 26. B
【解析】
【25题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下降,并伴有降水,为冷锋过境的天气表现,据此结合选项选D。
【26题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28日该地已经为冷锋过境后的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
少,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使得该地区的昼夜温差变大,据此选B。
【点睛】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6000m的高空等气压差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7. 甲、乙两地近地面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分别是
A. 逆时针、顺时针
B. 逆时针、逆时针
C. 顺时针、顺时针
D. 顺时针、逆时针
28. 下列哪个风带的风向与丙地近地面的风向一致
A. 北半球盛行西风带
B. 东南信风带
C. 北半球极地东风带
D. 南半球球盛行西风带
【答案】27. D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气压差越大说明近地面气压越高,因此甲处为高压、乙处为低压。
北半球高压呈顺时针方向辐散,低压呈逆时针方向辐合,故D正确。
【28题详解】
由图中丙附近等压线数值可知,丙处近地面的风向为西北风,故D正确,B错误。
北半球盛行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北半球极地东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故A、C错误。
【点睛】把图中气压差信息转化为气压信息。
气压差大,近地面形成高压。
下图为2017年某日亚洲东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29. 天气系统乙的成因和气流运动方向是
①热力因素②动力因素③辐合上升④辐散下沉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0. 下列关于各地天气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风和日丽
B. 乙地云层较厚
C. 丙地西北风强劲
D. 丁地大风阴雨
【答案】29. A 30. 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等压线和天气系统的综合分析判断。
【29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乙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是高压中心。
应该是冬季气温较低,气流下沉辐散形成的冷高压中心。
所以本题①④正确,A选项正确。
【30题详解】
甲地位于低压中心,一般多阴雨天气,A错误;乙地位于高压中心,天气晴朗,B错误;丙地位于1015hpa和1010hpa等压线之间,等压线稀疏,西北风风力弱,C错误;丁地位于冷锋锋后,可能有大风和阴雨天气,D正确。
下图所示为2018年1月19日某时刻我国东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1. ①地风向为( )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32. 下列地点中,风力最大的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答案】31. A 32. A
【解析】
【31题详解】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
根据图示等压线数值,①地风向为东北风,A对。
B、C、D错。
【32题详解】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根据图中等压线,④地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D对。
其它地点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小,A、B、C错。
33.南纬30°以南地区气压带大致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B. 下垫面性质比较单一
C. 大气活动中心明显南移
D. 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答案】B
【解析】
南纬300以南地区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明显,A错;下垫
面性质比较单一,气压带大致呈带状分布,B对;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南半球的大气活动中心较弱,对气压带影响小,C错;400S以南才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D错。
下图是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4. 图中①是( )
A.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赤道低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35. 在②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34. A 35. B
【解析】
【34题详解】
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可知,图中①位于30°S附近,其南北两侧气流向外辐散,故①对应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选A。
【35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②为南半球的西风带,受②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选B。
【点睛】全球气压带风带图示如下: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回答以下问题。
36.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 )
A. ⑥或⑦
B. ②或⑥
C. ④或⑧
D. ③或④
37.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P N,则O点风向为( )
A. ③ 或④
B. ② 或⑧
C. ③ 或⑦
D. ⑥ 或⑦
【答案】36. A 37. C
【解析】
【36题详解】
根据图示,N气压大于M,则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为①,若该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右侧,小于45°偏角,即②正确。
若是北半球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右侧,即风向③正确,故选B。
【37题详解】
若图示为非赤道高空等压面,M气压大于N,水平气压梯度力为⑤。
若是北半球高空,则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右侧,且与等压线平行,即为图示⑦;若是南半球高空,则,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左侧,即③;故选C。
38.近地面,空气做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 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 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达到稳定时,即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也就是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风沿着与等压线斜
交的方向吹;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地转偏向力垂直于水平运动的方向,即垂直于风向。
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风的形成。
39.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风的形成。
近地面的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故D 项正确。
40.下图为“某地海岸附近热力环流示意图”。
如果该地气压场比较稳定,且等压线分布均匀,则()
A. 风由b吹向c,b地风力大于c地
B. 风由b吹向c,b地风力小于c地
C. 风由c吹向b,c地风力大于b地
D. 风由c吹向b,c地风力小于b地【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
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
白天,地表受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显著地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上层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然后下沉至低空,又由海面流向陆地,低层形成海风,从上午开始吹至傍晚,风力以下午为最强。
所以c地风力大于b地。
考点:本题考查海陆风。
点评:本题以某地海岸附近热力环流示意图为载体考查海陆风的相关知识。
学生明确海陆风形成的原因、白天、夜晚风向的区别即可。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4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地气候形成与气压带、风带无直接关系的是______,其形成原因主要与______有关。
(2)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____,请说出其气候类型与形成原因。
(3)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的为________,请说出其形成原因与气候特征。
(4)当③地草木枯黄时,④地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
(5)在下面画出1月份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要求用表示高压带,
表示低压带,箭头表示风向。
)
———————30°
———————0°
———————30°
【答案】(1)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
(2)①②(2分)①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4分)
(3)③(1分)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季与湿季。
(2分)
(4)高温多雨(1分)
(5)如下图,要求一是赤道低压的位置必须要偏南;二是两个风带的方向无误。
(2分)
【解析】
【详解】(1)④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属于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与气压带、风带无直接关系,其形成原因主要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2)①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②处于在南北纬40º-60º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3)热带草原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
③夏季受到赤道低气压带降水多,冬季受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与湿季。
(4)当③地草木枯黄时,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④地是夏季,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
(5)注意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偏南,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
42.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