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初二初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初二初中生物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非洲草原上,当野牛群遭到狮子攻击时,健壮的公牛会将牛角朝外围成一圈,将小牛和雌牛保护在圈内。
野牛
的这种行为属于()
A.攻击行为B.防御行为C.社群行为D.繁殖行为
2.素有“水果之王”之称的草莓(如图)果肉多汁、酸甜可口,草莓生长良好时,会生出一种藤蔓,在藤蔓的端头又
会生出新的小植株。
草莓的这种繁殖方式是()
A.种子繁殖B.有性生殖C.组织培养D.营养生殖
3.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蜻蜓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
B.蜜蜂中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其发育属于完全变态
C.青蛙跟鸟类一样进行体内受精,幼体是蝌蚪,属于变态发育
D.鸟类的胚胎在体外发育时,温度是影响其继续发育的重要因素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的受精卵里有46条染色体,肌肉细胞里也有46条染色体
B.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时要彼此分开
C.受精卵内既含有父方基因,又含有母方基因
D.生物的遗传现象证普遍,而变异现象不普遍
5.下图为人体体细胞中的一对基因(B和b)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
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B表示显性基因, B和b是等位基因
B.如果B来自于父方,则b一定来自于母方
C.此个体表现出的是B所控制的性状
D.b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出来,因此b不会传递给下一代
6.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双眼皮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决定单眼皮的基因为隐性基因。
一家庭中,祖父和祖母都是双眼皮,其儿子是双眼皮,儿媳是双眼皮,孙子却是单眼皮。
就决定单、双眼皮这一性状的基因组成来说,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儿子、儿媳基因组成一定不同
B.祖父、祖母、儿子、儿媳基因组成可能相同
C.祖父、祖母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D.儿子、儿媳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的机率为50%
7.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
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A.黄色;Dd、dd B.红色;Dd
C.红色;Dd、dd D.红色和黄色;Dd、dd
8.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水蒸气、氢气、氨气等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证据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9.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在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10.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B.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C.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二、综合题
1.下图是长骨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骨髓存在于__________(填序号)内。
(3)骨可以长粗,骨折后骨可以修复,骨的这些功能与D中具有 ______________有关。
(4)长骨是既坚硬又轻便的结构,是因为长骨的骨干主要由______________构成,并形成了管状结构,使长骨轻而坚实。
(5)儿童和少年的骨中,-______________多于1/3,骨的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但易变形。
所以,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2.某班同学对人群中双眼皮和单眼皮(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的遗传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到以下数据.请回答相关问题:
(1)父母为双眼皮,而子女为单眼皮,此现象称为__ ____。
(2)根据表中第______组数据可以推测单眼皮为隐性性状。
(3)若第3组中某家庭父亲为双眼皮,母亲为单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则父亲、母亲的基因型分别是__ ____,若计划生育政策允许这对夫妇再生一胎,则他们生一个双眼皮男孩的几率是。
(4)从第2组数据可以看出,父母均为双眼皮,子女有的是单眼皮,有的是双眼皮。
若父母基因型都为Bb,则子女中出现基因型为Bb个体几率是。
(5)如果第1组中某家庭的单眼皮母亲做了双眼皮手术,那么她能生出双眼皮的孩子吗?为什么?
3.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不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现象。
(填“遗传”或“变异”)假设深色由显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浅色由隐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那么深色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或。
(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
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
的结果。
A.人工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D.动物聪明的表现
(3)桦尺蛾的人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类型叫做发育。
(4)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用方法控制林业害虫,即经济又环保。
4.某班学生用乒乓球模拟生殖细胞来探究生男生女的概率问题,实验步骤如下:①甲桶中装入60个黄球,乙桶中装入白球与黄球各30个,分别摇匀
②分别从甲、乙两桶中随机抓取一个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球的组合(黄球与黄球组合用A表示,黄球与白球组合用B表示)。
将抓取的乒乓球放回原桶,摇匀。
③重复②步骤50次。
全班共分7个小组,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
组别
组合
A(黄球与黄球组合)
(2)为了使实验更准确可靠,从乙桶内拿出的球经记录后应放回原桶中,主要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保证样本数目足够大
B、确保袋内两种小球的比例为1:1
C、保证两性生殖细胞的数量相等
D、保证两性生殖细胞能够互相结合
(3)为了使实验更准确,应如何处理以上数据_____________。
(4)从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生男生女的机会,生男生女取决于
_______________ 。
5.达尔文发现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经常刮暴风,岛上的花草树木大都生得低矮。
这里的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翅非常发达的,一类是无翅或翅小不能飞翔的。
经过比较发现无翅或者翅小的昆虫数目要远远大于翅发达的昆虫。
他认为上述现象与岛上经常刮海风有关。
请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来回答以下问题:
(1)昆虫的不同形态最初是由于产生的。
(2)暴风对昆虫两类翅型的形成起着作用,这种作用是定向的,但是不定向的。
(3)这些昆虫与海风之间相斗争的关系叫做。
(4)达尔文把这种通过,适应者生存下来、的过程叫做。
湖北初二初中生物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在非洲草原上,当野牛群遭到狮子攻击时,健壮的公牛会将牛角朝外围成一圈,将小牛和雌牛保护在圈内。
野牛的这种行为属于()
A.攻击行为B.防御行为C.社群行为D.繁殖行为
【答案】B
【解析】当野牛群遭到狮子攻击时,健壮的公牛会将牛角朝外围成一圈,将小牛和雌牛保护在圈内.野牛的这种行为从行为的功能来看属于防御行为。
【考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2.素有“水果之王”之称的草莓(如图)果肉多汁、酸甜可口,草莓生长良好时,会生出一种藤蔓,在藤蔓的端头又会生出新的小植株。
草莓的这种繁殖方式是()
A.种子繁殖B.有性生殖C.组织培养D.营养生殖
【答案】D
【解析】草莓生长良好时,会生出一种藤蔓,在藤蔓的端头又会生出新的小植株,草莓的这种繁殖方式符合扦插的概念,是营养繁殖的一种。
【考点】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
3.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蜻蜓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
B.蜜蜂中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其发育属于完全变态
C.青蛙跟鸟类一样进行体内受精,幼体是蝌蚪,属于变态发育
D.鸟类的胚胎在体外发育时,温度是影响其继续发育的重要因素
【答案】C
【解析】A、“蜻蜓点水”现象,是雌性蜻蜓的产卵行为,属于繁殖行为,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说法正确。
B、在在蜜蜂的群体中,包括蜂王、雄蜂、工蜂等,其中雄蜂是由未受精卵细胞发育成的,其发育属于完全变态,说法正确。
C、雌蛙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为变态发育,说法错误。
D、鸟类从卵巢上排出的卵子被输卵管漏斗部接纳,后与精子相遇受精。
由于母鸡体温高达41.5℃,卵子受精不久即开始发育。
到蛋产出体外为止,受精卵约经24小时的不断分裂而形成一个多细胞的胚胎。
可见,鸟类的胚胎是在体外完成发育的,温度是影响其继续发育的重要因素,说法正确。
【考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的受精卵里有46条染色体,肌肉细胞里也有46条染色体
B.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时要彼此分开
C.受精卵内既含有父方基因,又含有母方基因
D.生物的遗传现象证普遍,而变异现象不普遍
【答案】D
【解析】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每对染色体中各
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样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因此,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受精卵染色体的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相同,如人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遗传是指亲子
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普遍存在的,并没有谁多于谁的概念。
【考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5.下图为人体体细胞中的一对基因(B和b)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
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B表示显性基因, B和b是等位基因
B.如果B来自于父方,则b一定来自于母方
C.此个体表现出的是B所控制的性状
D.b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出来,因此b不会传递给下一代
【答案】D
【解析】A、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因此B表示显性基因,故不符合题意。
B、生物体中的体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受精卵中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如果
B来自父方,则b一定来自母方,故不符合题意。
C、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因
此Bb个体表现出的是B所控制的性状,故不符合题意。
D、隐性基因b控制的性状虽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但隐性基因会一代代的传递下去。
因此b控制的性状属于遗传
的性状。
故符合题意。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
传递。
6.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双眼皮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决定单眼皮的基因为隐性基因。
一家庭中,祖父和祖母都是双眼皮,其儿子是双眼皮,儿媳是双眼皮,孙子却是单眼皮。
就决定单、双眼皮这一性状的基因组成来说,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儿子、儿媳基因组成一定不同
B.祖父、祖母、儿子、儿媳基因组成可能相同
C.祖父、祖母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D.儿子、儿媳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的机率为50%
【答案】B
【解析】决定双眼皮的基因(D)为显性基因,决定单眼皮的基因(d)为隐性基因。
儿子是双眼皮,儿媳是双眼皮,却生出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孩子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dd,孩子的基因来自父母。
说明儿子和儿媳双方控制
双眼皮的基因组成不是纯合的,即是Dd,同时也说明祖父和祖母的基因组成不可能都是DD;有可能一个是DD
或Dd。
所以祖父、祖母、儿子、儿媳基因组成可能相同,都为Dd。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7.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
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A.黄色;Dd、dd B.红色;Dd
C.红色;Dd、dd D.红色和黄色;Dd、dd
【答案】A
【解析】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其遗传过程可以看出黄色番茄所结种子的基因是Dd、dd,而果皮的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仍然是dd,颜色是黄色。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8.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水蒸气、氢气、氨气等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证据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答案】B
【解析】据科学家根据碳的同位素分析推算,生命的起源的时间是距今40亿年到38亿年之间。
生命的化学进化论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
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
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
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
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
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故B符合题意。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原始地球条件;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9.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在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答案】C
【解析】A、拉马克认为变异是按需要向一定的方向发生的。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正是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的体现,故不符合题意。
B、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起选择作用,北极熊的体色是与环境一致的白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
C、野兔的保护色是长期与鹰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鹰的锐利目光同样是与野兔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野兔不具有保护色便容易被鹰吃掉,鹰没有锐利的目光就不易发现野兔,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就形成了。
故符合题意。
D、害虫的抗药性是农药对害虫的不定向变异选择的结果,不是农药长期作用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10.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B.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C.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答案】C
【解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从曲线变化可知,使用农药时不能把全部害虫杀死,表明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害虫原来就存在着变异,不是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考点】生物进化的原因;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二、综合题
1.下图是长骨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骨髓存在于__________(填序号)内。
(3)骨可以长粗,骨折后骨可以修复,骨的这些功能与D中具有 ______________有关。
(4)长骨是既坚硬又轻便的结构,是因为长骨的骨干主要由______________构成,并形成了管状结构,使长骨轻而坚实。
(5)儿童和少年的骨中,-______________多于1/3,骨的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但易变形。
所以,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答案】(1)骨膜、骨质、骨髓
(2)A
(3)成骨细胞
(4)骨密质
(5)有机物
【解析】如图所示,骨的结构中:A是骨松质,B是骨髓,C骨密质,D是骨膜。
(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2)在人的骨松质空隙中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3)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愈合有关.因此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的成骨细胞,位于骨膜内。
(4)长骨的管状结构就象是人骑的自行车大梁一样,既轻便而又牢固,其结构与人的运动功能是相适应的。
因此骨既轻便又坚固的原因骨呈管状结构。
(5)青少年骨的成分中有机物大于1/3,骨的弹性大表现为柔韧性比较脆强,所以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以防止变形。
【考点】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某班同学对人群中双眼皮和单眼皮(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的遗传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到以下数据.请回答相关问题:
__ ____
(2)根据表中第______组数据可以推测单眼皮为隐性性状。
(3)若第3组中某家庭父亲为双眼皮,母亲为单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则父亲、母亲的基因型分别是__ ____,若计划生育政策允许这对夫妇再生一胎,则他们生一个双眼皮男孩的几率是。
(4)从第2组数据可以看出,父母均为双眼皮,子女有的是单眼皮,有的是双眼皮。
若父母基因型都为Bb,则子女中出现基因型为Bb个体几率是。
(5)如果第1组中某家庭的单眼皮母亲做了双眼皮手术,那么她能生出双眼皮的孩子吗?为什么?
【答案】(1)变异
(2)2
(3)(父亲)Bb(母亲)bb;25%
(4)50%
(5)不能,因为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解析】
(1)父母为双眼皮,而子女为单眼皮,体现了亲子代之间性状的差异,因此此现象称为变异。
(2)在第2组数据中子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这个新出现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就是隐性
基因,因此根据第2组的调查结果可推测出单眼皮是隐性性状。
(3)若第3组中某家庭父亲为双眼皮,母亲为单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
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bb,控制单眼皮的基因b一定有一个来自父亲,而父亲是双眼皮,因此父亲的基因组成是Bb,母亲是bb。
若计划生育政策允许这对夫妇再生一胎,则他们生一个双眼皮男孩的几率是25%。
(4)从第2组数据可以看出,父母均为双眼皮,子女有的是单眼皮,有的是双眼皮,双眼皮子女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
(5)由环境引起的变异由于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是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的,因此单眼皮母亲做了双眼皮手术,在父亲也是单眼皮的情况下,是不能生出双眼皮的孩子的。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生物的变异。
3.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不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现象。
(填“遗传”或“变异”)假设深色由显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浅色由隐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那么深色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或。
(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
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
的结果。
A.人工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D.动物聪明的表现
(3)桦尺蛾的人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类型叫做发育。
(4)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用方法控制林业害虫,即经济又环保。
【答案】(1)变异;BB或Bb(或BB、Bb,只写出其中一个不正确)
(2)B
(3)蛹;完全变态
(4)生物防治
【解析】
(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因此这是一种变异现象。
假设深色由显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浅色由隐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浅色蛾的基因组成是bb,深色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BB或Bb。
(2)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4)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桦尺蛾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生物防治。
4.某班学生用乒乓球模拟生殖细胞来探究生男生女的概率问题,实验步骤如下:①甲桶中装入60个黄球,乙桶中装入白球与黄球各30个,分别摇匀
②分别从甲、乙两桶中随机抓取一个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球的组合(黄球与黄球组合用A表示,黄球与白球组合用B表示)。
将抓取的乒乓球放回原桶,摇匀。
③重复②步骤50次。
全班共分7个小组,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
组别
组合
(2)为了使实验更准确可靠,从乙桶内拿出的球经记录后应放回原桶中,主要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保证样本数目足够大
B、确保袋内两种小球的比例为1:1
C、保证两性生殖细胞的数量相等。